鄰居們的調侃,夫妻二人並沒有聽到,依舊在激烈的爭吵。

“啪...有完沒完了?老子已經跟你說了,我不去...”丈夫被吵的煩了,直接把手中喝水的瓷碗砸在了院子的地面上。

“哇...”媳婦見老二死活不聽,沒了辦法的她只剩下了最後一招,那就是坐在地上撒潑打滾。

此刻,在這平靜的小山村,類似的場景並不只這一戶。

以前,大家都是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哪怕現在已經是新時代,可是至少在這片土地上,大家依舊過著非常農耕時代的生活。

生活方式上,惟一跟古代有點區別的,或許就是有了電燈跟收音機。

而在這小小的山村之中,甚至連一臺黑白電視機都沒有。

今夜,這小小的山村註定不會平靜,哪怕深夜時分家家戶戶都熄滅了燈。

可是,睡在床上的人們,並沒有如往日一樣睡著。

“老伴...你帶上誰出去幹活,我肯定不說三道四。

但是,咱們家5個孩子,而且都是兒子。

老大老二老三已經到了結婚的年紀...”媳婦雖然嘴上說著不會說三道四,可是內心還是希望老伴把這兩個名額給自己的親兒子,而不是給他的二弟三弟。

聽著媳婦的話,身邊的男人長長的嘆息了一聲。

在眼下的年代,沒有大規模戰爭的情況下,而且還是以農耕為主的生活狀態,兒子多了的確能幫家裡幹不少的活。

倘若家裡再有兩頭老黃牛的話,那幹活的效率是別人家想都不敢想的效率。

人多力量大,不僅可以種更多的地,還可以開墾更多的荒地。

一但孩子們到了十幾歲的年紀,在父親跟爺爺還有叔叔伯伯們的帶領教導之下,就已經能成為農田裡的一把好手。

也正因為如此,在農村兒子永遠都是一個家庭的實力呈現。

多一個壯勞力,對一個家庭的影響可以用質的變化來形容。

就像很多家庭,在兒女尚且年幼的時候,一旦壯勞力的丈夫出現重大疾病或者意外死亡,對這個家庭打擊是非常致命的。

在以農耕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生活方式中,壯勞力在幾千年的傳承中,都是每個家庭想要獲得的首選。

哪怕已經有了一個兒子,並不擔心香火繁衍的問題。

可是在農耕生活的情況下,這個家庭依舊想要多生幾個兒子保證家族有足夠的勞動力去生存。

只不過,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兒子多了就意味著這個家庭有更多可以支配的青壯勞動力。

但是,兒子多了之後也就意味著娶媳婦兒的壓力陡增。

如果大家依舊延續著農耕生活,這種壓力很快就會被大量豐收的糧食以及大量被開墾出來的土地所掩蓋。

然而現如今,隨著現代生活逐漸改善農耕生活,很多年輕人都渴望進入城市成為城市中的一員。

祖祖輩輩生活的小山村,在年輕一代的口中,彷彿成為了束縛他們的枷鎖。

嚮往城市的改變,意味著大家不再單純的只追求糧食讓自己能活下來就行,而是謀求更多精神層面的嚮往。

一旦這種嚮往在每一個人的心中生根發芽之後,哪怕一戶人家有足夠多的土地跟糧食去養活大家,可仍然會遭遇到娶媳婦越來越難的境遇。

此刻,就這小小的山村之中,已經有好幾個漂亮姑娘嫁到了縣裡,甚至還有一個嫁到了省城。

這幾個姑娘的輸出外嫁,卻並沒有換回來城市姑娘的到來。

一個村子如此,兩個村子如此,倘若三個村子依舊如此…

這就意味著農村本就男女比例不平衡的現象,會變得越來越嚴重。

今天,一個意外之喜降臨到這個多男兒的家庭。

如果老父親帶上兩個兒子,那麼未來兩個月這個家庭至少收入18000塊錢。

這麼大的一筆錢,可以吸引十里八鄉所有有姑娘人家的注意。

但是,因為老伴兒是長子,他的下面還有二弟跟三弟。

當一個男人到了被稱呼老伴的年齡後,意味著上面的父母大概的已經離去。

父母的離世意味著長子如父,哪怕兄弟三人早已經有了各自的家庭,作為長子依舊要照顧其他兄弟們的生活。

這是當年老父親離開人世時給長子的囑託,也是這位長子跪在父母面前立下的諾言。

哪怕自己身後已經有了幾個大小夥子嗷嗷待哺,也需要把這潑天的富貴分享給自己的兩個弟弟。

這是在向父母證明自己沒有違背諾言,也是在向父母證明自己有照顧這兩個弟弟。

況且,這兩個兄弟家中跟自己的境遇差不了多少,也急需要一筆錢讓家裡已經到了結婚年齡的孩子趕緊娶一房媳婦兒。

雖然身邊有媳婦兒的言語暗示,也有幾個兒子在得知這條訊息後沉默不語的態度,但是仍舊選擇把機會給自己的兩個弟弟。

若自己的兒子怨恨,就只怪自己這個當爹的沒本事。

有本事生,但是卻沒本事養活的很好,甚至讓兒子娶媳婦都成了難題。

“哎…”一聲嘆息,代表了男人下這個決定之後內心的無奈。

聽著男人有了決斷,身邊的媳婦兒也不好再說些什麼。

有些事情或許不應該追求完美,初次聽到兩個月能掙1萬8000塊錢,這種話就像能夠勾人魂魄一樣讓人慾罷不能。

可是冷靜下來仔細想想,自己老伴兒兩個月能掙6000塊錢,這放在往年的年月中想都不敢想。

縣裡面親戚家的孩子,在縣裡的廠裡做技術員,一個月的工資也就40塊錢。

辛辛苦苦幹一年,算上單位的各種福利,全部摺合成錢的話也不過550塊錢左右。

扣除一家人的吃吃喝喝跟各種日用品的消費,還要扣除養兩個孩子的錢,一年下來能存100塊錢就已經非常不錯。

如今,自己老伴兩個月就能掙6000,這相當於親戚家孩子在工廠工作整整60年的存款。

兩個月頂別人60年,從這個角度去思考的話,或許真的不應該再有任何的埋怨。

人們都說:“人心不足蛇吞象。”

或許是自己著了相,聽到18000塊錢的數字之後,明顯有些控制不住自己。

其實6000也可以了,足夠讓自己老大老二先把婚事給辦了。

想到這裡,不管是自我安慰也好,還是作為一個通情達理善解人意的好女人也罷,至少在這個家庭之中沒有出現那種激烈的爭吵。

當第2天早上的太陽照常升起時,村長已經在村口支起了大喇叭。

隨著村長嘰裡呱啦的呼喊,再加上喇叭中播放的各種紅色歌曲,讓村民們不得不連吃早飯的功夫都沒有,便匆匆忙忙來到了村口集合。

看到人來的差不多,村長對著包裹著紅布的話筒輕輕咳嗽了一聲。

“咳…”村長試了試話筒之後沒問題,便開始了對所有人的講話。

“同志們,鄉親們…

昨天晚上我一晚上沒閤眼,我覺得咱們村兒不應該這麼自私自利。

雖然港商趙先生讓大家自己找人,可是如果家家戶戶都只找自己的兒子或者兄弟,那咱們村兒還能實現共同進步嗎?

咱們出去的這些人,兩個月之後大傢伙錢包一定是鼓鼓囊囊。

可是村裡的其他鄉親們怎麼辦?

別的人我就不點名了,咱們村裡面有幾個特困戶,裡面已經沒有了勞動力。

平日裡地裡的那點活,全都是村委會召集大傢伙幫忙,才讓這幾戶人家不至於斷了糧。

也才有可能憑藉著這點糧食讓一家人繼續活命。

在幫忙種地秋收的這件事情上,咱們村兒老少爺們們可都沒有含糊過。

我作為村長,也感謝大家夥兒願意伸手幫助其他人。

今天,我再次給大家帶個頭,我願意把我手中的兩個名額給咱們村的4個貧困戶。”村長一開口,前半段兒大家還能夠理解,可是最後一句話卻讓全村人云裡霧裡。

“什麼叫兩個名額4個貧困戶?”

“兩個名額不應該是兩個貧困戶嗎?”

“村長昨天晚上沒睡覺困糊塗了吧?”

“就這麼簡單的賬都算不明白,村長的算數還沒我家兒子厲害。我兒子都能明白1+1=2,怎麼到了村長嘴裡卻成了1+1=4了呢?”

聽著大傢伙議論紛紛,村長趕緊解釋自己話中的含義。

“大家聽我說…”村長示意大家安靜。

“我說的這四家貧困戶,家裡都沒了年輕體壯的勞動力,甚至家裡連個男人都沒有。

村西口胡家,家裡的老爺子帶著兩個兒子上山挖藥材換錢。

可是,一場泥石流的意外,讓爺仨全都喪命於那場災難。

現在的家裡,一個老婆婆帶著兩個兒媳婦,養活著5個孩子。

若沒有大傢伙伸手幫忙,就憑這兩個兒媳婦怎麼能種得了那麼多的地?若沒有足夠的糧食,又怎麼能夠養活這一大家的人!

還有衝西口的陳家,一家人吃了毒蘑菇死了好幾個。

現在只剩下癱瘓在床的婆婆,還有腿腳不變的兒媳婦,以及家裡面高中都沒上便輟學的大女兒跟還在上小學兩個的弟弟。

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讓陳家的大女兒,還有胡家的一個兒媳婦,兩個女人頂一個壯勞力。

我打算把她們兩個帶去城裡的工地,就算是求也要求港商趙先生把她們留下來。

到時候,她們兩家平分一個人的工資。

按照港商的工資標準,她們兩家兩個月後每家能夠拿到3000塊錢。

這3000塊錢,足以讓這兩個家庭長長的喘一口氣。

除了這兩家之外,還有咱們村的顧家跟王家那些孤兒寡母的。

同志們,我知道昨天晚上你們就已經把名額分配的差不多。

好在咱們村兒特困戶不是很多,大家再拿出5個名額,就又能夠拯救10個家庭。

這麼多年來,咱們村兒一直都是互幫互助,今天這事兒還希望老少爺們們幫幫這些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鄉親。”村長說的這些話嚴重違背趙安當時在現場定下的規矩,趙安當時的想法非常簡單,就是擔心很多人看到這裡一天100塊的工資之後,會把鄉親們手中的工作崗位搶奪過來。

畢竟,就連事業單位每個月也才幾十塊錢的工資而已,而這工地上每天就能掙到100塊錢,一個月就是3000塊。

是那些事業單位差不多10年左右的工資總和。

幹一個月頂10年,如此具有誘惑力的工作,就是辛苦一些又有何妨?

只要價格給到位,任何人都能挽起袖子去幹這些重體力活兒。

況且,工地上的這些活兒別人乾的,那些坐辦公室的人自然也能幹的。

只是,以前大家的收入相比較之下,在對比工作環境的舒適性,事業單位的那些人根本瞧不上工地的這些工作。

可是一天100塊錢,就足以讓很多人想破腦袋去佔有這一份工作。

趙安的要求跟規定,無非是保障這些村民,讓這些工作機會留在他們手中,並且憑藉額外的兩個名額帶動自己的親戚或者村民一起共同富裕。

當一個小山村,有1/3的人接近於萬元戶的收入水平後。

這個小山村哪怕還有2/3的人仍然處於貧困以下,可是希望的種子一定會改變這個山村未來的面貌。

有1/3的人有錢之後,另外2/3的人在遇到最緊急狀況後,至少有一個可以張口借錢的地方。

借與不借,這要看大家平日裡為人處事是何等樣子。

趙安並不關注這些有錢人會不會把錢借出去,又或者張口借錢的那些人能否借到自己想要的數字。

至少趙安給了大家能夠借錢的去處,而且趙安相信在眼下這個年代,大多數人還是願意把錢借給真正有困難的親戚跟朋友。

如此一來,至少能夠挽救很多突發狀況,挽救一個又一個無助的家庭。

透過讓更多人富裕起來,去帶動身邊的人,這就是趙安最樸實無華的想法。

指望銀行貸款,很難解決廣大貧困人口的真實困難。

而且貧困的人,銀行根本沒有任何理由借錢給他們。

畢竟沒有紮紮實實的抵押,也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銀行並不想把所有的風險由自己承擔。

既然銀行不可能當一個慈善家,只能想盡一切辦法讓大家自己富裕起來。

只是,趙安的要求在此時此刻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如果村長有一定權利處置幾個名額的話,也就不用在村口苦口婆心的勸說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