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大家也別同情袁世凱,這屎盆子是他丫的自己給自己扣上去的,我從未見過如此樂於背鍋之人!
據史料考證,雖然袁世凱的確出賣了維新派,但告密一事卻發生在戊戌變法之後,之所以出現告密在變法之前的說法,主要是因為袁世凱《戊戌日記》中說自己告密是主動積極的,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強調自己對清王朝、慈禧太后的忠心。”
駱教授口若懸河,說到盡興之處,甚至手舞足蹈,恨不得挽起袖子衝到當時去將袁世凱揍醒。
眾人目瞪口呆。
“都看我幹嘛,看書啊!”駱教授大吼一句。
齊齊埋頭看書。
“戊戌變法,歷時一百零三天,又被稱為百日維新、維新變法。
慈禧太后聯合眾多封建保守派的大臣,不費吹灰之力就囚禁光緒,追捕通緝維新派人。
同年九月二十八日,譚嗣同、康廣仁等六人於京城菜市口慘遭斬首,許多圍觀百姓卻在一旁拍手叫好。
這是為什麼?
戊戌變法一系列改制,把天朝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得罪得死死的,切身利益受到直接或間接的威脅,擊碎了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就拿廢科舉除八股來說,得罪了當時的知識分子。
科舉是他們上升階層的最佳且唯一途徑,讀書科舉是全天朝農民豪紳、地主商賈各個階層成為統治階層的渠道,寒窗苦讀數十載,不就是想中舉光宗耀祖嗎?
現在要廢科舉廢八股,興新式教育新式文化,以前學的四書五經不全沒用了?
如果科舉沒了,這夢也沒了,爺爺是農民,爸爸是農民,不出意外你也是個農民,還是為地主耕田的佃戶。
變法的初衷和想法是先進的是好的,但太過急躁,下面的百姓不能理解,況且上面官吏已經給其定罪,就認為他們是邪惡的。
一旁拍手叫好是正常不過的,正因為如此,才體現譚嗣同等人的英雄偉大。
以慷慨赴義喚醒沉睡的天朝人,為後來的改制及其他運動奠定前奏,這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樑。
當年的不理解,換來今天的由衷欽佩和幸福生活,他們值得被歷史銘記,值得被人民銘記,永垂不朽!”
講完的駱教授,拿起粉筆刷刷的在黑板上寫著什麼。
“都看書幹嘛,看黑板啊!”
又是一聲大吼,所有人抬起頭。
“此乃譚嗣同赴死前作的《獄中題壁》,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
駱教授只寫了三句,也只讀到第三句。
“現在我要抽人回答問題了,第五排從左數第六名那個男同學,你起來說說,‘我自橫刀向天笑’後面一句是什麼?”
一個穿著紅色T恤,從瞌睡中剛醒過來男生,一臉懵逼的站起身來。
“我,我自橫刀向天笑……”
突然被抽到的男生,顯然還沒有睡醒,腦中一片空白,“笑完我就去睡覺。”
鬨堂大笑。
駱教授也沒有惱怒,笑眯眯的接著男生的話說了下去,“睡醒我又拾起刀,繼續橫刀向天笑。”
男生眼前一亮,“笑完我就扔了刀,回籠再去補一覺。”
“一覺醒來撿起刀,吃完飯後接著笑。”
順溜接話,駱教授眼神還危險的眯著。
那個男生還想說什麼,被駱教授危險的眼神給嚇得一個激靈,也徹底清醒過來,回憶一下自己剛才幹了什麼,一張臉憋成豬肝色。
“很好啊,怎麼不繼續說下去?”
男生都快哭了,其他人憋著笑,一本正經的盯著黑板。
“都看黑板幹嘛,看我啊!”
駱教授又是一聲吼,然後補上了“去留肝膽兩崑崙”。
“……”
所以,我們是看書,看黑板,還是看教授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