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連夜生產(求推薦收藏追讀)
重生1975,打造實業超人 三十三編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於秀蓮迅速關上門,關切的問道:“怎麼了,出什麼事了?”
她疑惑的看著李文東他們三人。
“我們今天生意太好了,賺到不少錢。”
李文東邊解釋,邊把抱著的錢箱放到桌子上,開啟錢箱蓋子。
“這麼多錢!”於秀蓮看到錢箱裡的鈔票,驚訝地說道。
對於他們這些生活在漁村的港島底層家庭,一次性看到這麼多錢的機會真不多。
雖然錢的面額有大有小,滿滿一箱子錢對於秀蓮的衝擊力依然不小。
“阿媽,我們今天賣了好幾千個風車。”蘇曉雅興奮地補充道。
“這真是太好了,你們做得真好。”於秀蓮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早上李文東他們出門的時候,於秀蓮還有些擔心,擔心風車的銷路不好。
今天白天上工時,都心神不寧的。
現在看到他們帶著滿滿的錢箱回家,於秀蓮的擔憂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驕傲和喜悅。
“你們辛苦了,快坐下吃飯吧。”於秀蓮邊說邊把飯菜端上桌。
李文東、蘇曉雅和羅大海確實也餓了,他們圍坐在飯桌旁,大口大口地吃著飯,談論著一天的經歷。
於秀蓮坐在一旁,聽著他們的談話,臉上掛著滿足的微笑。
飯後,李文東把錢箱裡的錢倒出來仔細清點了一下,一共有37800元。
算下來年宵市場的第一天,他的攤位就賣了九千多個風車。
近一個月來,每天沒日沒夜的做風車,總算在今天得到了回報。
不過按照這樣的銷售速度,他請的十個阿姨恐怕還不夠,他們需要更多的人手來幫助生產風車。
年宵市場只有短短五天時間,時間一過就要等明年才會有這樣的機會,必須爭分奪秒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賺取更多的利潤。
想到這裡,李文東對羅大海說道:“海哥,麻煩你回去和嬸子說一下,能不能再請十個阿姨,與前面十個阿姨分成兩班,今天晚上就開始做風車。”
羅大海雖然不清楚這麼安排的原因,可那裝滿滿的錢箱證明李文東之前的決定是絕對正確的。
於是,他答應一聲,立刻回家去通知他母親。
“於嬸,我們前段時間做的風車已經不夠銷售了,從今天晚上開始需要加班加點生產。”
李文東接著又對於秀蓮說道:“明天又要擺攤銷售,家裡還有留人看著確保風車質量,人手實在不足,我想您明天就不要去上工了,留在家裡幫我們看著那些阿姨生產。”
之前於秀蓮一直漁村附近的商店做清潔工,每月有1200元工資。
於秀蓮聽到李文東的請求,立刻點頭同意。
李文東今天一天就賺到幾萬塊,靠她打工根本賺不到這麼多錢。
這麼重要的生意,她願意放棄自己的工作來幫助他們。
“沒問題,阿東,我明天就留在家裡幫忙。”於秀蓮痛快的說道。
“謝謝您理解,我們會盡快把生意做大,到時候您就不用再去做那麼辛苦的工作了。”
李文東感激的看著於秀蓮。
於秀蓮笑著擺了擺手,“沒事的,只要你們好,我做什麼都願意。”
大概過了半個小時,羅大海老媽曹月娥帶著一幫漁村的婦女出現在李文東村屋外面。
“東仔,大家聽說你要幫忙就都過來了。”
曹月娥手一揮,給李文東介紹。
“謝謝大家,晚上都來幫忙。”
李文東連忙開口感謝。
“都是自己人,不用客氣,有什麼要做的你安排就是。”
見狀,李文東不再客套,直接按照風車生產工序,開始安排人手。
儘量做到既不窩工,又能提高生產效率。
次日一早,把白班的阿姨安排好,李文東這才和蘇曉雅、羅大海三人前往維多利亞公園。
“阿東,要是風車能一直這麼暢銷就好了。”
路上,羅大海感嘆道。
“不可能的,生產風車本身沒什麼技術難度,而且原料並不難找。
等有人反應過來,競爭對手就會多起來。”
李文東選擇好運風車這個專案的時候,就考慮過競爭對手的事情。
今年之所以暢銷,是因為給風車附加了一個好彩頭。
沒有這個因素,風車即便暢銷,也不可能暢銷到現在這種程度。
“所以,我們得抓住這個機會,儘可能地多賣一些風車。”李文東強調說,“同時,也要留意市場的變化,隨時準備調整我們的策略。”
他們三人一邊討論,一邊加快了步伐。
到達維多利亞公園後,他們迅速地佈置攤位,準備迎接新一天的挑戰。
隨著市場的開放,顧客們陸續到來,李文東他們的攤位很快又吸引了大批人群。
與此同時,於秀蓮留在家中,監督著阿姨們的工作。
她細心地檢查每一個風車,確保它們都能達到李文東的質量要求。
第二天的年宵市場開市不到半個小時,李文東他們的風車攤位再次成為了市場的焦點。
他們的風車以其獨特的設計和良好的寓意,繼續受到顧客的喜愛。
一天下來,他們的攤位銷售業績甚至超過了第一天。
當夜幕降臨,李文東、蘇曉雅和羅大海帶著滿足和疲憊的心情,以及滿滿的錢箱,回到了漁村的家中。
“阿東,算上昨晚,今天一共生產了一萬四千個風車。”
趁著吃飯的空隙,於秀蓮把生產情況說了一下。
“這個產量勉強能滿足我們一天的銷量。”
李文東默算了一下,然後接著說道:“不過,我們還是要繼續提高產量。按照這個銷售速度,我們現有的人手還是不夠。”
以他的經驗,這種年宵花市尤其是最後兩天,人流量會比開市的時候多出幾倍,風車的銷量必然會再創新高。
這樣一來,每天風車的產量還是有些不足。
“可是,我們已經請了二十個人了。”於秀蓮有些擔憂地說,“如果再增加人手,我們家裡的空間可能不夠用。”
看了看狹小逼仄的屋子,李文東皺眉道:“這確實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