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回家
年代:從50年代開始 正經胖哥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唐根生把最後的活交給了孫雪峰,先一步離開。
他確實有點事。
推著腳踏車到了京城站的無人售書處。
自50年5月開辦以來,這裡從來沒人亂拿過雜誌,也沒少過一分錢。
唐根生把兩角五分錢投入收款箱,拿了一本故事文學刊物《故事會》。
如果不是王文闊跟他說起,唐根生還以為《故事會》是1963年創刊發行的呢。
這又是上一世網文小說的誤導。
穿跑偏的情況下,真是上炕都費勁吶。
55年3月份起,種花家自城鄉地區由上而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為了促進方針政策在群眾中的宣傳和落實,‘新故事運動’應運而生。
這其實便是《故事會》最早的雛形。
定價屬實不低,相應的,稿費也很攢勁兒。
唐根生把《故事會》費力塞進挎包裡。
這一趟包括唐根生在內的餐車組眾人都收穫頗豐。
因為往返兩趟都載有‘要員’。
備菜備餐和備菸酒糖茶就可以理直氣壯的多加一些。
再說了,他們也不是貪墨。
誰想要什麼,也都是真金白銀補上的。
優勢也不過是不需要票。
劉學軍和何大明除了一人一條煙外,都瞄準了糧食。
其餘人也都是以能充飢類為首選。
唐根生則不然。
他這一趟又加了1300多公里的里程。
米麵這些東西,他有底氣不會缺。
只要他還在鐵路上奔波,只要他有錢能被系統抵扣,他就永遠不缺吃喝。
所以在餐車組其他人都選擇糧食和餐食的時候,唐根生自己弄了個菸酒糖茶大滿貫。
順便也得了一袋大蝦和大半盒燕鮑翅。
茉莉花茶是京城人最喜愛之物。
因為京城的水質很硬,有茉莉花茶的香氣遮蓋更容易下嚥。
唐根生這次斬獲一鐵罐,夠他喝到年後了。
腳踏車飛馳在街道之上,鏈條都恨不得直冒火星子。
唐根生也是頭一次生出對‘回家’的迫切。
之前所謂的回家是煎熬,現在回家,他迫不及待。
那可是獨屬於他自己的小窩。
不用看任何人眼神,也沒有任何外人打擾。
路過木器營造廠,唐根生去裡面辦了手續。
尾款是等訂製傢俱送到後再支付。
其實在商業進化的過程中,種花家也有著三十餘年的停滯不前,或者說些微的退步。
包括訂金支付、外賣小哥、私人訂製等等。
主要是在改開後的一段時間裡,因為一批人的素質低下,良莠不濟導致整個市場出現了嚴重的誠信問題。
等法律法規緩慢完善後才得以恢復市場的部分晴明。
現在的市場,雖然因為物質匱乏而逐步進入計劃經濟,但商人的正直和市場的純粹還是讓唐根生內心很舒服。
不用擔心板材的問題,說是哪種木料就絕不會出現未經許可冒出‘同等材質’的事情。
就拿唐根生現在家裡睡著的木板床來說,是木器營造廠給訂製傢俱的客人試用的。
類似未來汽車4S店,修車期間給一輛備用車代步。
腳踏車拐進寬街,再回到南鑼鼓巷主街道。
一路往北,拐進黑芝麻胡同,猛蹬兩腳,便來到了自家院子的門口。
“嫂子,這是要出去啊?”
推車進院,剛上臺階仰頭瞧見林靜從裡面出來。
“下班回來啦?我去趟茅房。”
唐根生訕訕一笑。
這個話題入耳,略有尷尬。
因為他剛才在營造廠看到自己訂製的床時,腦海裡有那麼一瞬間閃過林靜的影子。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有點魅入骨的女人。
只是一頓飯的功夫,便讓唐根生記住了她不經意間展露的風情。
垂花門左邊停著一輛板車,阮達今天沒出工,屋門緊閉,唐根生也就息了打招呼的念頭。
過垂花門來到前院。
也是空空無人,一片寂靜。
唐根生這次回來的時間比較早,各家各戶也還沒有起鍋燒灶的時間。
繞過西廂房北屋山時,還聽到劉嬸兒在教育孩子。
棉簾子擋著屋門,孩童嗷嗷哭的聲響也小了很多。
穿過月亮門,唐根生便回到了自家。
院裡積雪很厚,能沒過鞋底。
只有兩道小腳印從月亮門到屋門口。
看大小,唐根生立刻想到了劉利昆家的鍋蓋頭。
腦海中便忍不住又閃過了林靜抄著手往外走的一幕。
去茅房,脫褲子的姿態會是怎樣的呢?
唐根生甩了甩腦袋。
他覺得自己像是著了魔。
在瀋陽要艾米諾娃地址是這樣,回來看到林靜又是這樣……
難道真的是飽暖思銀魚,年輕力壯的小夥子身板著急開炮啦?
距離法定年齡還有兩年呢。
他又不是能夠被寬容年齡的少數民族。
停下腳踏車,唐根生掃了一眼小院西南角。
煤堆被厚重的雨布覆蓋著,雨布上堆了厚厚一層雪,邊角散落的煤堆上也有雪覆蓋。
看散落的煤塊佈局位置,唐根生默默頷首。
街坊鄰居都很規矩,出門三天,也沒人來剷煤偷煤,讓他心情更好了一截。
掏鑰匙開屋門。
唐根生家的棉簾子是供銷社買的,中間一根攔腰木棍,進出屋門要從兩側掀開。
比中間開合的便宜一毛二,卻勝在更加保暖不透風。
平常在家,偶爾出去半天是不鎖屋門的。
但唐根生一走就是三天,屋門鎖了也沒關係。
沒有人會說道什麼。
屋裡一切如常。
只是裡裡外外都凍透了,怕是生爐子也得暖和大半天才行。
放下挎包,又出去把腳踏車後座綁著的褡褳包解下搬進裡間屋。
那瓶伏特加和丹霞葡萄酒他不在意,但老汾酒和茅臺,唐根生稀罕著呢。
又去屋外從雪窩子裡扒拉出幾根細木條,蘸了點煤油點燃,丟到爐子裡。
上面再放上幾個煤塊。
爐膛連線筒子的拐角便傳來了呼嘯的嘬風聲。
身為一名廚子,點爐子的技能點幾乎是點滿了的。
唐根生又去看了看暖壺裡的水。
保溫效果很不錯,三天了,還有些溫度。
起碼不凍手。
唐根生留下一壺備用,其餘都重新倒進大鐵壺,蹲在爐子上。
有專家說千滾水對身體不好,唐根生覺得人家說的對。
但滾兩次比千次差遠了。
那麼點微量元素沒必要在意。
鐵壺裡的水還沒燒開,前院就有人喊唐根生。
木器營造廠的傢俱,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