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程是21點35分發車。

20點四十五分之前,餐車一應供給必須清點到位。

唐根生和所有餐車組同志們狠狠忙碌了一通。

大傢伙情緒都是高亢的,鬥志也是積極向上的。

“小唐,這一趟車有41人的毛熊國指導團,西餐這塊,可就指望你了。希望你不負眾望,扛起這份重擔。”

“沒問題,保證完成任務!”

作為一名曾米其林三星大廚,唐根生毫不畏懼挑戰。

哪怕他的廚師證是電線杆機構120塊材料費出品。

經歷過資訊大爆炸,應付這個時代區區西餐,還不是手拿把攥。

“六份咖哩雞飯,2份炸豬排……”

“奶油濃湯,三明治。”

“炸肉丸,燉牛肉配土豆,蕎麥粥……”

唐根生沒想到這群科研人員的胃竟然都喜歡熬夜。

宵夜當正餐似的。

起先只是有一位滿臉絡腮鬍的老先生要點一份宵夜。

唐根生便做了一份俄式薄餅和烤雞蛋,給他勾芡了一道羅宋湯。

老毛子同志的誇讚和兩根大拇指那會兒讓唐根生是有點開心的。

隨後……

大部隊就來了。

絡繹不絕的絡腮鬍和大波浪陸續來到了餐車,恨不得要把卡座都塞滿。

唐根生的忙碌就此開啟。

“老劉,土豆燉好了嗎?”

“老何,味出來了,牛肉趕緊的。”

“雪峰,盛盤,端出去……”

陀螺似的在幾平米的廚房裡兜兜轉個不停。

李苗苗的大辮子累得都甩不起來了。

“我看到有一對夫婦,同樣的餐食點了三份,都吃光了。”

好懸沒補上一句餓死鬼投胎。

“唐老大,真沒想到你還有這一手。曲師傅也會做西餐嗎?”

何大明一邊擦汗,一邊問道。

“我師父他老人家可做不來西餐,諸位可千萬別在他跟前提這個……”

唐根生趕緊擺手制止。

廚師之間的閒言碎語,行業內傳遞起來不比衚衕大爺大媽們複雜多少。

也就是週期性略差罷了。

要是讓師傅知道自己還會西餐,手藝還整的不錯……他上哪兒解釋去啊。

前身可是頂瞧不上西餐來著。

就算是要變化,也得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

“其實吧,毛熊國因為氣候原因,飯菜很少用到香料,口味偏清淡自然些,多把精力放到體現原材料口感方面,大部分人都會愛吃的。”

唐根生不吝嗇自己的經驗,也樂得跟劉學軍和何大明分享。

包括旁邊累到臉色通紅的孫雪峰,也一板一眼聽得仔細。

“雪峰也有興趣學廚藝?”

孫雪峰一個激靈,像是立馬精神抖擻,疲意全消,腦袋瓜狂點。

唐根生沒GET到孫雪峰拜師的那個點,笑了笑,便隨便切換了個新話題。

“這群人晚上吃這麼多,一會兒還喝酒嗎?”

“我覺得,別說喝酒了,明早估計也吃不下太多了吧?”

“等明天看吧。雪峰,我先去抽根菸,待會兒他們離開你喊我一聲。”

因為晚上這一頓加餐,儲藏室的煤球儲備肯定是不夠用了。

列車都已經過了好幾站,也沒法臨時補充。

唐根生也只能組織餐車組全體同志,等餐車閉業後一起搓煤球。

這倆個多月的列車餐車生涯裡,平均每三趟就會要集體去搓一頓。

一頓起碼倆小時。

等他們回到各自休息室爬上床鋪,時間已然來到了凌晨。

唐根生脫了外套,倒頭就睡。

他要比其他人更累。

單單三十多人次的宵夜,就讓他疲憊了。

又馬不停蹄的跑去搓了一個多小時的煤球。

最後那會兒,他真的是強撐著在工作,動作幾乎是肌肉記憶,腦子都不好使喚了。

李苗苗爬上上鋪,跟下鋪的女同事聊了幾句後,抱著水壺美美的睡了過去。

剛才躲在被窩裡,李苗苗偷偷擰開壺蓋,含著水壺口舔了一圈,喝了一小口水,涼涼的,卻帶著一絲絲甜意。

搓煤球期間,李苗苗瞧出唐根生嘴唇發乾,給他遞上水壺,親眼看到他湊著壺嘴喝了兩大口水。

後來孫雪峰也要借水喝,拿了碗也沒讓李苗苗給他倒出去一滴。

笑話,唐根生喝過的水壺,嘴唇碰過的水,豈能落入別人的嘴裡。

說不定他舌頭也碰過某一滴水呢。

必須都得是我李苗苗親口喝掉。

誰也奪不走。

第二日一早。

餐車組凌晨4點多就要起來忙碌。

開灶之前要確保灶臺和案面一塵不染。

哪怕昨晚已經收拾過一遍。

清潔標準比後世的標準不知高了多少倍。

“唐老大,早飯我和老何,我們來扛扛擔子,你不用那麼累了,畢竟這兩趟一直都是累你一個人……”

劉學軍這話是考慮好一陣才說的。

他怕唐根生誤會。

畢竟是個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要是誤會自己‘奪權’就不好了。

劉學軍很仔細的看著唐根生的眼睛。

他自詡看人還算不瞎,起碼能瞧出點端倪。

“行啊,那就辛苦你們啦,我其實也想這麼安排,還怕你們覺得我偷懶呢。”

唐根生不以為意,甚至確是有點如釋重負的輕鬆笑意。

劉學軍放心了,旁邊的何大明也鬆弛了下來。

唐根生嘴角掛著笑,遊刃有餘的幫他們打下手,備菜,然後看了看孫雪峰蒸的米飯,悠閒的邁步出了後廚。

旅客的早飯基本不會缺席。

唐根生還要密切多關注,萬一再碰到文學雜誌社的編輯或者影視話劇導演、編劇之類的……

不就不用自己再打電話、發電報或者寫信郵寄了嘛。

唐根生捏了捏腰際左邊口袋,裡面裝著他寫的稿子。

厚厚的十幾頁信紙。

是他一個多小時的心血。

也是他邁向文娛界恰小錢錢的第一步。

最好的途徑是先投給雜誌發表,賺稿費後再賺編劇影視改編的費用。

一稿兩用價效比最高。

如果運氣一般,直接遇到個導演,也可以勉為其難。

畢竟這一類風格的作品,只要唐根生樂意,他可以批次量產。

反正是換湯不換藥,換皮不換骨。

說教類的影片改編,弘揚歌頌類的文章……

堆砌華麗的詞藻,三段式總分總的結構,在前開篇和收尾處整幾條金句。

達到發表要求估計是能實現的。

而想要言之有物的話……

你永遠可以相信一個從21世紀中期穿越過來的人。

不但可以言之有物,還能揮斥方遒、高瞻遠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