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儁眯著眼望著南岸的黃巾士卒,手指在劍柄上輕輕敲擊,直到敵軍前鋒踏入弓弩的有效射程。

才猛地抬手:“放箭!”

“嗖嗖嗖——”

數百支箭矢破空而出,如密雨般射向黃巾。

鬱保四等人早有防備,厲聲喝道:“立盾!”

“哐當”一聲脆響,數百面盾牌瞬間豎起,在橋面組成一道鋼鐵屏障。

箭矢撞在盾面上,大多被彈開,只有少數刁鑽的角度射中盾牌縫隙,偶爾傳來幾聲慘叫,卻未能阻擋黃巾士卒的腳步。

“繼續推進!”

鬱保四甕聲喊道,隨後手拿著盾牌向前緩緩推進。

黃巾士卒拿著盾牌挺著箭雨,硬生生到了橋面中段。

朱儁見狀,眉頭微蹙。

眼下雖能砍斷繩索拆橋,卻未能讓黃巾付出最大傷亡。

他眼底閃過一絲冷光.

得再誘些人上橋,方能一舉摧毀整座橋樑,徹底斷絕這條路。

要知這連線兩岸的橋早被漢軍動了手腳:

平日裡可供正常通行,實則橋板一端暗藏機關,繩索與關鍵橋板相連,只需猛力一拉,被繩索纏繞的橋板便會整片脫落,露出下方深渠。

黃巾士卒仍在緩步推進,顯然未察覺橋面暗藏的殺機。

就在此時,朱儁突然厲聲下令:“槍兵上前,掀盾!”

早已待命的槍兵們如離弦之箭衝出,挺著寒光閃閃的長槍直撲橋面。

他們瞅準黃巾士卒手中盾牌的縫隙,猛地將槍尖刺入,隨即數人合力向上一挑!

“嘩啦——”

幾聲脆響,數面小盾被硬生生掀飛。

暴露在槍鋒下的黃巾士卒來不及反應,便被迎面而來的長槍穿透胸膛,慘叫著墜入湍急的渠水中.

另有槍兵刁鑽地將槍尖刺入黃巾士卒的腳底,趁其痛呼哀嚎、身形不穩之際,瞅準對方撤盾的瞬間,手中長槍順勢前送,直取要害。

這一切皆因黃巾此刻用的是小盾.

這類盾牌尺寸僅0.5-1米高、0.3-0.6米寬,單手便可握持,輕便靈活,適配多數作戰場景,卻在狹窄橋面的近身纏鬥中暴露了短板。

反觀漢軍槍兵,正是瞅準了小盾防護面積有限、難以兼顧上下的弱點,才敢如此大膽突進。

若是在開闊地帶,黃巾或會換上近人高的大盾(1.2-1.7米高),需雙手握持或依託支架,防護性極強。

可陽渠橋面僅容三人並行,大盾根本施展不開,反倒成了累贅,故而只能用小盾禦敵,這才給了漢軍可乘之機。

橋面頓時陷入混亂,被掀翻盾牌的黃巾士卒成了活靶,慘叫聲、兵刃碰撞聲與渠水的咆哮聲混在一起。

鬱保四見狀怒吼連連,卻被幾名漢軍槍兵死死纏住,只能眼睜睜看著麾下士卒一個個墜入水中。

雙方開始進行消耗,而平城門上的皇甫嵩見此,下令讓城牆上的弓箭手支援橋面的守軍。

城牆上的箭矢緊隨而至,精準射向那些沒能及時舉盾的黃巾士卒,慘叫聲接連響起。

北岸的項燕見狀,立刻又派出一隊黃巾,攻勢愈發急切。

鬱保四見後方有了支援,頓時怒吼一聲,揮槍掃開身前的長戟,正要帶隊反撲。

卻見南岸的朱儁目光驟然一凝。

此刻橋上的黃巾士卒已過半數,正是動手的最佳時機。

“拉繩!”

朱儁猛地對身後親衛揮手。

早已攥緊繩索的親衛們齊聲發力,粗壯的麻繩瞬間繃直。

只聽“轟隆”一聲巨響,橋面中段的數十塊橋板驟然脫落,一道數丈寬的缺口赫然出現!

橋上第一波的黃巾士卒還沒反應過來,腳下便驟然一空,整隊人如斷線的風箏般墜入深達數米的陽渠,激起沖天的水花。

更致命的是,渠中早有曹操佈下的尖木樁,密密麻麻斜插在水底,那些跌落計程車卒若非被激流捲走僥倖逃脫,便是被木樁從胸腹貫穿,鮮血染紅了渠水。

“不——!”

而同樣在橋面上的鬱保四隻覺腳下一空,身體便已失重下墜,隨即一股劇痛從腹部傳來。

他被一根尖木樁狠狠貫穿,雙目圓睜,帶著無盡的不甘沉入水中。

後方第二波的黃巾士卒目睹此景,嚇得魂飛魄散,少數僥倖未墜橋的連滾帶爬逃回北岸,望著空蕩蕩的橋面缺口,心有餘悸,再不敢前進一步。

朱儁立於南岸堤岸,望著北岸因猝失將領而騷動的黃巾陣腳,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這一擊,不僅徹底斷了橋樑,更讓黃巾折損了鬱保四、雷公、浮雲、白雀、楊鳳等數名小渠帥,銳氣大挫。

“想過陽渠?”他揚聲喝道,聲音透過水麵傳到北岸,帶著徹骨的寒意,“先問問這陽渠水答應不答應!”

北岸陣中,作為主帥的項燕站在高臺上,面無表情地看著己方的潰敗。

緩緩揮了揮手:“退回來。”

剩餘的黃巾小渠帥雖心有不甘,卻也只能忍著心痛,帶著殘兵撤回本陣。

陽渠第一回合的交鋒,漢軍依託防禦工事與預設陷阱,暫時佔了上風。

但朱儁望著北岸那黑壓壓的七萬大軍,心中清楚:這僅是開始。

真正的硬仗,還在後面。

七萬黃巾的鐵蹄,絕不會輕易被一道水渠攔住。

北岸的沉寂,不過是暴風雨來臨前的短暫平靜罷了。

隨後,項燕抬手示意暫緩攻勢。

北岸的黃巾士卒如潮水般退下,陽渠兩岸暫時恢復了詭異的平靜。

這位在歷史上曾頂住王翦大軍猛攻幾月的楚國老將,此刻正站在北岸堤岸,望著水面上的斷橋缺口,眼中閃過一絲冷冽。

他深知,當務之急是破除漢軍的水下陷阱,搭建可供大軍渡河的通道。

“傳我將令!”

項燕沉聲下令,“即刻砍伐周邊樹木,收集民居門板,趕製浮橋與木筏!

另選千名水性精熟計程車卒,隨時到水邊待命!”

命令一下,黃巾軍中立刻忙碌起來。

數萬名士卒扛著武器衝入附近的樹林,砍伐聲、吶喊聲此起彼伏。

另有士兵在洛陽一帶挨家挨戶拆除門板,只為收集足夠的木料。

經過數日的猛造,簡單的浮橋與木筏都已造好,同時也要製作井闌和雲梯,到時用來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