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兄息怒,聽我狡辯,額,聽我與你解釋”
劉明連忙擺手,語氣懇切,“據探馬來報,黃巾主力已從大谷關往陽渠南岸趕來,少說也有三四萬之眾。
我麾下這點騎兵,在這般兵力面前,還不夠人家塞牙縫的,故而才如此說。”
袁術冷笑:“可當初盧植將軍是讓我統領騎兵的!”
“公路兄此言差矣。”
劉明從容應對,“如今你部戰力折損嚴重,唯有與我部合併,方能形成合力。
況且你我皆是同級軍職,並無上下之分。
再者,如今皇甫嵩將軍身為車騎將軍,總領洛陽防務,我身為皇甫將軍帳下大將,統籌排程騎兵,於情於理都說得過去。”
袁術沉默片刻,終究還是咬牙道:“好吧!但你日後必須將兵馬還我!”
“放心!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劉明拍著胸脯保證。
就這樣,劉明順利拿到了袁術手中剩餘騎兵的兵權,正暗自欣喜時,一名親兵匆匆來報:“主公,關將軍他……他中毒了!”
“中毒?”好小眾的詞。
戰場上誰家好人,在兵刃上抹毒。
他當即跟袁術簡單交代了幾句,便在親兵的帶領下急匆匆趕往關羽的寢帳。
“主公!”薛仁貴等人見他到來,連忙迎上前。
劉明點頭,幾步走到榻前,看著面色發紫、氣息微弱的關羽,沉聲問道:“雲長怎麼會中毒?”
旁邊的軍醫連忙上前回話:“回將軍,關將軍肩膀被槍類兵器貫穿,傷口處侵入一股陰毒真氣,形似屍毒,正不斷侵蝕經脈,才導致這般症狀。”
他頓了頓,面露困惑,“只是按理來說,以關將軍的深厚真氣,足以抵擋尋常屍毒,戰後修養些時日便能自愈,如今這般兇險,實在怪哉。”
劉明追問:“可有解毒之法?”
軍醫滿面愧色地搖頭:“將軍恕罪,老夫行醫半生,從未見過這般陰毒真氣,實在束手無策。”
一旁的姜臣始終沉默,此刻卻忽然開口:“主公,末將興許有辦法。”
眾人目光頓時聚焦在他身上。
姜臣沉聲道:“方才探查關將軍體內氣息時,末將察覺那陰毒真氣雖兇戾,卻與末將自身真氣隱隱有同源之處,或許能以真氣相引,嘗試逼出毒素。”
劉明心中一動:“同源?莫非傷雲長的是張角麾下的後卿?傳聞後卿與將臣同屬四大殭屍始祖,氣息相近也說得通……”
事到如今,已無更好的選擇。
他看向姜臣,斷然道:“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
那些隨雲長出戰的騎兵也說不清詳情,既然你有辦法,便放手一試!眼下往洛陽送已然不及,況且洛陽也未必有能解此毒的名醫。”
姜臣領命,說罷便走到關羽榻前,凝神聚氣,掌心泛起一層淡淡的灰光,緩緩按向關羽肩頭的傷口處。
薛仁貴等人屏息凝神,緊緊盯著榻上的關羽,帳內一時只剩下姜臣運功時的輕微氣流聲。
灰色真氣如絲如縷滲入關羽經脈,在體內緩緩遊走,搜尋那股陰毒同源的氣息。
片刻後,真氣在丹田附近尋到目標,姜臣隨即引導自身真氣小心勾連、驅逐。
那股屍毒真氣起初頑抗不已,在姜臣真氣的持續牽引下,才一點點被引出體外。
隨著黑色氣流從傷口溢位,關羽肩頭的傷口竟流出綠色的血液,腥臭刺鼻。
“噗——”關羽猛地噴出一口暗紫色淤血,胸口劇烈起伏几下,原本發紫的嘴唇漸漸恢復了些血色。
帳內眾人這才齊齊鬆了口氣,懸著的心終於落下。
軍醫上前診脈後說道:“關將軍已無大礙,只是真氣耗損過甚,還需靜養幾日方能恢復。”
說罷留下一劑固本培元的藥方,便躬身退下了。
軍醫剛走,關羽便悠悠轉醒,眼神雖仍有幾分疲憊,卻已清明許多。
面對眾人的詢問,他苦笑一聲解釋道:“方才與那後卿交手時,某動用了壓箱底的秘法,導致真氣瞬間虧空,體力大降,才讓那屍毒有機可乘。”
劉明聽罷,沉吟片刻,對關羽道:“雲長,你如今傷勢未愈,陽渠戰場兇險,我看你還是回洛陽養傷為好。”
他頓了頓,補充道,“我在洛陽有處宅院,環境清幽,正適合養傷。”
關羽深知眼下局勢,也不逞強,點頭應道:“主公所言極是,某便暫回洛陽休養,待傷勢痊癒,再回來助主公一臂之力。”
劉明見他答應,便讓薛仁貴等人先散去,又吩咐親兵好生照料關羽,明日一早護送他前往洛陽。
帳內終於安靜下來,劉明望著榻上閉目養神的關羽,心中暗道:後卿這等武將,日後再遇,定要多加提防。
隨即,劉明轉身回到了自己的寢帳。
“系統,使用一張隨機召喚卡。”他對腦海中的系統說道。
此刻他心中盤算起來:袁術麾下如今正缺能打的武將。
紀靈重傷後戰力大減,若能派一員得力武將前去臥底,趁此時機加入袁術陣營,必定能快速獲得信任。
前期蟄伏入夥,待日後袁術勢力發展起來,這枚棋子便能發揮巨大作用。
尤其是在紀靈難堪大任的情況下,一個武道高強的新人極易被袁術視作心腹培養。
假以時日甚至可能獨攬其兵權,屆時回報將不可估量。
【叮,隨機召喚卡,正在召喚——】
【第一人:《木蘭從軍》——花木蘭,武力90】
花木蘭很熟知的名字,木蘭從軍、木蘭詩都是描述的是花木蘭。
他的武力達到90也差不多,畢竟他是一名女子/
拿著武器上陣殺敵,已提到“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見自身沒有勇武的話,不能得到嘉獎。
【第二人:正史,文德皇后——長孫無垢,魅力102】
長孫氏出身名門,是北魏皇族後裔,父親長孫晟是隋朝名將。
他的哥哥長孫無忌是唐朝的宰相,他更是一代賢后。
在“玄武門之變”前,長孫氏親自慰勉李世民麾下將士,穩定軍心,為政變成功奠定基礎。
李世民即位後,她雖不直接干預朝政,卻常以委婉方式勸諫,避免其決策失誤。
她生活節儉,反對鋪張。
重視親情卻不徇私,其兄長長孫無忌是李世民心腹,她多次請求降低其官職,避免外戚專權。
對待後宮妃嬪寬厚,調和矛盾,被後世贊為“後宮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