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陽光刺破晨霧,也灑滿臨潁縣城的街巷。

城外,劉明一身輕甲,帶著戲志才、將臣及數十名親衛騎兵,徑直前往臨潁縣。

關羽、張飛等人則按計劃分頭行動,清剿周邊殘餘黃巾,或追查潰兵逃竄的蹤跡,各司其職。

一行人騎馬至臨潁縣城門口,見城門處數位縣兵正手持長矛巡邏,盤查往來行人,氣氛比往日緊肅幾分。

一名身著皮甲的伍長見一隊騎兵氣勢不凡地奔來,連忙上前攔阻,握緊手中環首刀,沉聲喝問:“來者何人?”

“在下討逆校尉劉明。”劉明勒住馬韁,語氣沉穩,“這是本官的憑證。”

身旁的姜臣當即上前一步,取出一枚青銅兵符。

符上刻著“討逆校尉”字樣,邊緣鑄有虎紋,正是朝廷頒發的信物。

那伍長接過兵符,反覆查驗幾遍,又見劉明身後親衛個個盔明甲亮,腰間佩劍皆是軍中制式,頓時面露恭敬,忙躬身行禮:“原來是校尉大人!小人有眼無珠,望大人恕罪。”

“無妨。”劉明擺了擺手,“帶我去縣衙,我要見臨潁縣令。”

“是是是!”伍長連忙應道,想親自牽過劉明的馬韁。

但是被姜臣所阻攔。

伍長也是訕笑了一下“小的這就為大人引路,縣令大人今早剛在衙內議事,正好在府中。”

說罷,他在前頭快步領路,劉明一行緊隨其後。

穿過兩條熱鬧的街市,繞過一處販賣農具的市集,半個時辰後,便抵達了臨潁縣衙。

只見縣衙門楣雖不算奢華,卻也整潔肅穆,門前立著兩尊石獅子,幾名衙役正守在門口。

見伍長引著一隊騎兵過來,衙役們皆是面露詫異。

“這是朝廷派來的校尉大人,快去稟報縣令大人!”伍長扯著嗓子喊道。

“是是是!”一名腿腳麻利的衙役應聲後,轉身就往衙內跑。

劉明望著眼前的縣衙,暗自點頭:此地雖也遭過黃巾侵擾,卻能在戰後維持得這般規整,可見這位縣令倒有幾分才幹。

不多時,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身著縣令官服走出,身後跟著幾位縣中屬官。

“在下臨潁縣令王佐,不知校尉大人駕臨,有失遠迎,還望恕罪。”老者拱手行禮,語氣恭敬。

“王縣令客氣了。”劉明翻身下馬,回禮道,“本將也是臨時起意前來,有幾件事想向縣令打聽。”

“校尉大人有何吩咐,儘管開口。”王佐連忙側身引路,“若不嫌棄,請到後堂細談,稍後老夫再備薄宴,為大人接風。”

他心裡卻暗自嘀咕:這位朝廷校尉平白無故到訪,莫不是來打秋風的?

畢竟對方官職遠在自己之上,真要有所索求,他也不好回絕。

劉明見他熱情過度,害怕他多想,索性開門見山的說道:“縣令不必費心設宴,我此次前來是為公務。”

說著,便邁步隨王佐往縣衙後堂走去。

後堂向來是縣令與屬官議事、待客之地,前堂則用於審理案件、接待百姓報案。

眾人走進後堂一間陳設簡樸的屋子,分賓主落座。

劉明率先開口:“此次前來,是為追查黃巾逃散的餘孽。

長社一戰,潁川大半黃巾主力已潰散,依斥候的資訊,判斷出,他們逃亡的方向應是汝南,而臨潁恰在這條必經之路上。

所以想向王縣令打聽一下,近來可有黃巾餘黨經過此地?”

王縣令聽完,略一思索,答道:“此事,本縣的縣尉柳肅最為清楚。

黃巾作亂以來,一直是他統領縣兵巡查防務、探查動向,臨潁能保得周全,多賴他之力。”

“那便請柳縣尉過來一敘吧。”劉明語氣平和,帶著幾分客氣。

“好。”王縣令當即喚來一名衙役,吩咐道,“速去尋柳縣尉,就說朝廷校尉有要事相詢,讓他即刻過來。”

“柳縣尉此刻大約正在城外巡查,想來片刻就到,校尉稍等片刻。”王縣令向劉明解釋道。

果然不出一刻,門外傳來沉穩的腳步聲,一名身材魁梧的男子身著縣尉官服,闊步走了進來。

他臉上帶著些許風霜,額角還有薄汗,顯然是一路快步趕來,見到屋內眾人,立刻拱手行禮:“屬下柳肅,見過縣令,見過校尉大人。”聲音裡還帶著幾分喘息。

劉明看向他,開門見山問道:“王縣令說,關於黃巾的動向,你最為清楚?”

柳肅腰桿一挺,朗聲應道:“正是。”

“那你可知,有大股黃巾餘部路過或在臨潁周圍出現過嗎?”

柳肅直起身,目光銳利如刀,顯然對黃巾動向早已爛熟於心:“回校尉大人,近三日來,已有三股黃巾潰兵從臨潁城南逃,多則千餘人,少則數百,皆是從北方長社方向潰散而來。”

他走到牆邊懸掛的簡易輿圖前,手指點向臨潁以南的官道:“第一股是前日午時,約千餘黃巾沿臨潁至郾縣的官道逃竄,攜帶不少糧草,看樣子是小渠帥帶隊,行進有序。

第二股是昨日清晨,數百殘兵從城東繞小道南下,多是傷兵,丟棄了大量兵器,似是被打散計程車卒。

第三股就在昨夜,約五百人趁夜穿過城南密林,被我部巡邏兵發現時,正搶奪村民的糧食,交戰後潰散,往西華縣方向逃去。”

頓了頓,他補充道:“屬下已派斥候跟蹤,發現這些潰兵雖零散,卻都在向汝南郡的召陵縣、西華縣靠攏,像是在那裡匯合,而且……”

柳肅眉頭微皺,“昨夜那股黃巾中,有幾個頭目口音並非潁川本地,倒像是汝南一帶的腔調,恐怕是早有聯絡,打算退回汝南老巢。”

劉明追問:“沿途城邑可有阻攔?”

“郾縣、西華兩縣兵力薄弱,縣尉只敢閉城死守,不敢追擊。”柳肅語氣帶著幾分無奈,

“屬下麾下縣兵僅三百,昨日追擊時已折損十餘人,實在無力深入。”他看向劉明,眼神懇切:“校尉大人若要追剿,需儘快動身,按他們的腳程,最遲明日午後,前兩股潰兵便要抵達召陵,一旦匯合,再想圍殲就難了。”

劉明指尖輕叩桌面,心中已有計較:看來黃巾殘部果然在向汝南集結,柳肅的情報正好印證了之前的判斷。

“多謝柳縣尉的情報,此事我記下了,有事,可向琢郡涿縣尋我,在下琢郡劉明,而且事不宜遲,就不多做停留了”隨後劉明等人急速返回營地。

而此時,分散的薛仁貴等人,也是帶來了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