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人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卻不敢怠慢。畢竟奉宇凌少年將軍的名頭可不是白來的。

若是沒有真本事,景文帝怎麼可能讓放心的將奉傲撤回去,讓奉宇凌駐守贍州。

所以奉宇凌不說,下面的也沒問,只是按照命令去做了。

而就在奉宇凌整頓軍隊的當天,便發現了金嶽大軍的蹤跡。

肖齊和金嶽之間說起來沒有什麼阻隔,但是東邊卻又相隔了一大片的湖泊沼澤,西邊也是一片丘陵地區。

只有中間算得上是一馬平川,而這片地方,便是整個贍州的所在。

所以金嶽大軍要來攻打肖齊也只會從這一個地方下手,其他兩處並不適合行軍。

而奉宇凌派出去打探的人則是在黃昏時刻帶來了訊息。

“將軍,城外四十里處發現大批軍隊駐紮。”

因著肖齊的贍州和金嶽的冀州沒有阻隔,所以當初兩國劃定了各劃定了三十里,也就是總共六十里為界限。

所以距離贍州的三十里之處便是肖齊與金嶽的分界線,而如今金嶽大軍已經距離贍州城不過四十里,也就是距邊界線不到十里。

而這就足夠說明金嶽是真的要打了。

奉宇凌今天早就讓人將三十里外的守兵撤了回來,既然金嶽要打,肯定就不會以禮相見,所以完全沒有必要搭上那些人的性命。

“將軍,這……”

其中的一個看起來三十多的副將已經傻眼了,他完全沒想到金嶽竟敢來進攻肖齊。

沒錯,在他心裡金嶽此番行為就是個“敢”字。旁人不清楚,他們這些在贍州城的怎麼不知。

贍州城裡也有不少金嶽人在此定居,這些金嶽人跑過來的原因無非就是金嶽已到窮途末路。

上層權貴越加奢靡,下層百姓的日子就更加難過,當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而近三十年來金嶽的表現也證實了這點。

尤其是自從金嶽的盛樂帝和南蠻聯和坑殺了前穆親王之後,金嶽就更加老實了。

今年更是派了兩個世族女子前來和親,為的就是向肖齊示好。

而現在金嶽竟然派了大批軍隊來,怎麼能不讓人吃驚。

奉宇凌卻因為得到訊息而淡定得很,“我們要做的就是嚴防死守,在朝廷援軍來之前,儘量避免出城迎戰。”

奉宇凌並不怕金嶽軍隊,只是如今祁州正和匈奴打得激烈,他唯一擔心的就是糧草呼叫不過來。

“傳令下去,即刻關閉城門,不可放任何人通行。派人去州牧府上走上一遭,讓他貼出告示。

金嶽人只需出不許進,一旦離開贍州城,就不用再回來了。

另外,肖齊任何人不得歧視金嶽百姓,如有違者,直接斬立決。”

奉宇凌也知道罪不及百姓,肖齊和金嶽一旦開戰,夾在中間難過的就是這些金嶽百姓。

他在保證他們權益的同時也要防止有奸細混進來。、

奉宇凌倒不是覺得金嶽能讓人混到軍中盜取機密,就是害怕有人散播謠言,人心惶惶。

人心散,軍心亂,此乃大忌。

奉宇凌安排好後又寫信分別寄給了周圍兩個州的守將。

雖說金嶽應該是將兵全部帶來了贍州,但防備心卻不能沒有。要是金嶽暗度陳倉可就不好了。

奉宇凌最後寫了一封奏摺,將金嶽派兵之事全盤托出,讓人連夜送回盛京。

雖說金嶽還沒有真正攻城,但最晚明天,金嶽一定會有所動作。

就算不會派出大軍壓城,但派先鋒軍刺探一番是肯定的。

對於奉宇凌來說,軍情還是早報比較好,所以他便先寫了這麼一封奏章,上面也沒有誇大其詞。

只是說明金嶽陳兵八十萬駐紮贍州城三十里外,希望陛下聖裁,派兵支援。

此時的奉宇凌還不知道自己的一己之念,竟讓這封奏章成為了他成功送到的最後一封。

……

在奉宇凌寫奏章的同一時刻,遠在千里之外的祁州遼城大營中也正在緊急的商量著。

“從今日上的打法上來看,匈奴很顯然是急了。”

衛國公鎧甲上還沾了一身血,整個人身上的壓迫感顯得更加強烈。要是個嬌弱的小姐,估計能直接嚇哭了。

上首的三皇子今天並沒有出戰,他和衛國公是輪流出戰的,今天這場他只是在城牆上觀戰了。

“匈奴這次估計是打算一鼓作氣了,依如今的情況看,匈奴並沒有援軍,而他們的糧草估計也耗得差不多了。”

三皇子今日在城牆上看的也很清楚,匈奴的打法幾乎毫無規律可言,就是和肖齊人數上硬碰硬。

三皇子沉默了一會兒,做了決定,“明天我會帶上兩萬騎兵和八萬步兵主動出擊。”

說到這裡,三皇子看向了下面的幾位副將,“不知哪位將軍願隨我一戰?”

這幾天匈奴打得很兇,幾位副將也都是輪番上陣,疲憊感也不比他們少。

三皇子這話一落,最下手的一位副將率先起身,“末將願跟隨將軍。”

三皇子掃了一眼,認出了這是跟在他身邊已有五六年之久的副將,為人穩重,做事踏實,給三皇子留下的印象很好。

三皇子點了點頭,“那就辛苦陳副將了。”

“末將也願跟隨將軍。”

說話的是衛國公身邊的一位姓範的副將,此人忠勇無比,但少了一絲變通,做先鋒去合適不過。

三皇子點了點頭,明天必將會打得很兇,帶上一個能衝的,也不錯。

於是三皇子就將明天的戰事安排佈置了下去,等其他人都走了之後,三皇子又單獨告訴了衛國公他的另一部分計劃。

“明天我需要國公帶三千騎兵去襲營,火燒匈奴糧倉。”

自從和匈奴開戰以來,三皇子幾乎每隔幾天就會派人在晚上的時候去騷擾匈奴一番。

每當匈奴因為他的襲營便得緊張的時候,三皇子就不會讓人去,而等匈奴一旦放鬆下來,三皇子會再次派人去。

匈奴對此恨得牙癢癢,卻找不到任何規律。

而三皇子做的這些,就是為了明天做鋪墊。

衛國公也明白三皇子的想法,當即就應了下來,臨走之前不放心,又交代了句,“戰場上千萬小心。”

三皇子有些詫異衛國公為何要這麼說,畢竟他自己不是初上戰場的毛頭小子,是知道輕重的。

不過三皇子還是笑著應了一聲,“知道了,表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