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城池造價
家族修仙:從聖火令開始 青竹紀年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眼看著先祖聖人不願意迴歸,陳進只感到一陣陣的焦躁,他作為聖人後裔雖然在明教享有著崇高地位,家族也世代佔據著光明左使的位置。
但這只是虛銜,名義上地位雖高,可卻不掌握實權,在教內說話又有幾人願聽,哪怕扯破了喉嚨卻叫不動分毫。
原本他也就認了,如今突然先祖聖人的轉世靈童降生,卻給了他黑暗中一絲光亮,讓冰冷的心閃起了熾熱火光。
當然他也不是沒有準備。
因此沉聲道:
“不肖子孫有三樣寶貝願獻給聖人。”
“懇請聖人過目。”
他也不是空手而來。
郭嘉隨意一點點頭,立馬有人過去接了過來,開啟看了才發現第1樣寶貝是一幅畫卷,裡面是一隻火鳳凰,這也是四靈之一,又名朱雀。
這火鳳凰是他當時的道侶,須知著北俱蘆洲有很大一塊地盤就是朱雀一族佔據,當年景炎作為青龍血脈,在統一過程中便娶了朱雀族的聖女。
雙方誕下的後裔就是明教陳氏。
陳是他第一世的姓。
看著這幅栩栩如生的畫,觸控在手間影院還有一絲絲灼熱感,明顯這畫絕非凡品,乃是仙畫,應該是用了朱雀的血和羽毛製成。
對妖族而言人形模樣的俊醜根本無關緊要,而妖族的本體是什麼卻有著一言九鼎的作用,因此炫耀祖先時都是繪上妖族本體畫像。
妖獸品級越高或者修為越強,越能夠代表他們祖上越是高貴,作為後世子孫自然也與有榮焉,這才是他們妖族最看重的地方。
望著那熟悉的畫像,郭嘉觀摩良久,用手在上面細細摩挲卻始終不發一言,他那副深情的樣子自然落出了陳進眼中。
只要先祖聖人能夠念及祖母的舊情,這就有一個良好的開頭,這也是他帶來此寶的原因,這幅畫一直供奉在他們陳氏祠堂中。
也是近萬年來第一次離開祠堂。
至於第2樣寶貝,是一枚光滑無瑕的玉簡,郭嘉探出身子細細看了一眼,卻發現是一本族譜,記載了以他為祖先的後世千代子孫。
上面每一個名字都是他的直系後裔。
這同樣還是感情牌。
郭嘉神志極為強大,只是一個瞬間就將每一個名字都認真了過去,幾乎都附著生平事蹟簡介,每一個人都有一段故事。
特別其中不少還值得歌頌與稱讚,也有一些可歌可泣的事蹟讓他念頭千迴百轉,甚至於都有些感動,當然也有一些不肖子孫被族譜除名,也寫上了當時給予處罰的理由。
至於第3樣寶貝。
卻是一把雨傘,傘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楷字型,是家族現在還活著的每一位成員親筆簽字,傘意味著先祖聖人對後世子孫的庇護。
良久。
郭嘉看了看一直虔誠跪在大殿之上的陳進,忽然開口道:
“你送這三件寶物過來,也算是有心了。”
“以後有機會我會回去看看。”
陳進聽到第一句心頭不禁一喜,可隨後的話如一盆冷水澆了他一頭,從內而外,從上到下都拔涼拔涼的。
不過緊接著又聽郭嘉繼續道:
“你們可以選派一百名優秀弟子到我身邊學習,其中最出色的一人由我挑選為下一任族長,他回去之後一定可以振興家族。”
這也是郭嘉照顧到了前世,他作為人族的道君,卻不好再去妖族擔當聖人,只是上一世血脈如此懇求,他卻不好一點都不照顧顏面。
其實他一眼看穿了陳進的心思,或者說背後整個陳氏的想法,只是希望自己迴歸能幫他們重振。尋回昔日的榮耀。
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好讓他們再次掌權。
也就是他們現在徒有虛名,不然肯定不會歡迎自己回去,誰自己當皇帝幹得好好的,又希望頭上突然多出一個太上皇呢。
這麼淺顯的道理郭嘉自然懂。
這族內100名優秀子弟在自己身邊學習,回去之後足夠成為崛起的中堅力量,特別是還答應幫他們培養一個合格的繼承人。
差不多就能令他們重新走向輝煌。
同時對這百名子弟而言,有著護駕從龍之功,而且還有著先祖聖人在幕後支援,再加上這段學習時間所有人朝夕相處,也算是有了厚實的感情。
至於這下一任族長也可以作為溝通自己與家族的紐帶橋樑,帶他重返家族執掌大權,有著百名傑出弟子保駕護航,一定會無比順暢。
這樣也不會令當代族長和現有的明教教主反感,畢竟這一代大家都享受到了,至於下一代你技不如人,你的繼承人不如我的繼承人強大,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做事必須指定是某一個人的,只是永遠坐在那個位置上,那明教到今天也還是應該姓陳,那楊景天又是什麼東西,有資格坐上教主之位?
再說他景炎現在又再度歸來。
還是人族的道君。
說的話相比上一次,分量絲毫不減。
這也是郭嘉深思熟慮之後給出的答案,肯定不會讓所有人都滿意,但至少各方面基本照顧到,他也讓出了不少的利益。
若是誰還不識相,那可就別怪他翻臉無情,你他體面你就得受著,若是他你不願意,那就說不得要幫你體面體面。
聖人說話無戲言。
陳進在下面知道先祖聖人說話向來言出必行,是說一不二的主從來不會討價還價,此刻記得了他的宗旨,也只能乖巧受著,恭敬不如從命。
當然他也明白先祖聖人到底還是照顧了自己這些後世不成器的子孫,只是不願意站在臺前,而是始終隱藏在幕後暗中支援罷了。
不過既然願意支援,那麼臺前幕後又有什麼區別呢,特別是他不會去掌權,而將這掌權的機會給了自己和族人,也真的太會照顧人了。
實話實說陳進也是當慣了族長,在明教內名義上地位也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若不是為了那唯一的位置,又豈會心甘情願迎著先祖聖人歸位。
如今有了先祖聖人,指點幫忙那唯一的位置也到手了,同時頭上還沒有太上皇,特別是下一代的傑出子弟們和先祖聖人又拉近了距離。
這真的是兩全其美之事。
……
夏日炎炎。
郭靜江和水秀兩個人一路跋山涉水,終於來到了紫金山,走到紫金山主城時,水秀美眸不禁一亮,這一路過來她看到了太多的破舊城牆。
可唯獨這裡卻是嶄新的城池。
一看就是新建時間不算長,不過也看得出也曾遭受過戰火洗禮,城牆外面還有些斑駁痕跡,那是交戰過後的創傷。
可這樣卻沒有影響到城池的美觀,反而有一股歷史的滄桑和沉澱感,特別是這城牆相比一般的城池,它顯得更寬也更高。
甚至可以說也就比三清山差那麼一丟丟。
忍不住交口稱讚道:
“你這族長雖然被關押著幾百年不管事,可這道山經營得真是不錯,看起來族裡還比較富庶,不然哪有錢砌這麼高這麼厚這麼寬這麼廣的城牆。”
說實話在水秀腦子裡還是當年對郭靜江的老印象,白雲道院四大家之一,也就是地方上的小土豪,在她眼中也就比螞蟻強壯一丟丟。
她家可是三教內的流傳了百代的核心弟子階層,祖上最早可是闡教12金仙之一,當年參加過眾教大戰有名有姓的人物。
要知道那會兒,郭靜江的祖先還不知道在哪個犄角旮旯裡砍柴,那可是部落紛爭的年代,東土還沒有大一統,水秀的祖先就已經崢嶸畢露。
所以眼下的成績其實並沒有她太過於看重,可凡事就怕對比,經歷了幾百年間的戰火紛飛,這一路看過來的城池大多都已經頹敗。
很少有像這樣儲存完好無損,又看起來嶄新卻又同樣遭受過入侵洗禮的城池了,特別是從規格和建制上看,當年建造時一定是僭越了。
這是肯定的。
當年修築城池時,郭靜江是西南按察司的按察使,這自己家裡建個房子規格稍微高,或許再多一些違建違章的地方。
他自然假裝沒看到。
若是真有哪個不長眼或者腦子糊塗的傻缺到他衙門裡來狀告,那他就要在衙門裡拍著驚堂木,問道:堂下何人膽敢狀告本官?
其實除了這些,還有一些水秀不知道的。
就是背後付出了多少心血力氣以及花了多少財力才能在這荒涼貧瘠的地方,從無到有修建出一座高大厚實的城池。
特別是此地多山,須知在山脈上建城可不比平原地區,光是石料的燒製運輸以及地基的打樁,這費用就昂貴得驚人。
水秀在三清山待慣了,自然不覺得這有什麼奇怪或者說有什麼了不起,要是三清山可是道門的核心所在,為了建成他自然是不惜一切代價。
可這一路上過來不少城市其實是建在平地之上,畢竟這樣更節省成本,也更方便凡人定居,至於修士若是不願意住在城裡,往往衙門會在城後的山上開闢有洞天福地。
以供他們居住修行。
走進城池之內,水秀剛準備掏出銀子遞過去,卻發現守城的門衛竟然沒有跟他們要進城費,這可是開天闢地頭一遭。
水秀有些驚訝道:
“進城難道不用交錢?”
面對她的疑惑,郭靜江臉色保持平靜,心裡卻感到萬分自豪,卻故作隨意道:
“我們這以家族子弟為核心,進進出出的百姓大多是跟我們郭族沾親帶故,再者原來這土著們窮得連褲子都沒有,說是衣不蔽體是抬舉他們。”
“往往一家七八口人,才合穿一條褲子。”
“你說讓他們交錢,他們又有什麼錢來交呢?”
“所以直接就免了吧。”
郭靜江將這前因後果娓娓道來,水秀聽得一愣一愣,這對她倒是感到十分新奇,不過進城後不久,她又再次感覺到了震驚。
城內竟然看不到土路。
要知道哪怕是在三清山都有不少黃泥土路,哪怕道門富庶萬年,還沒有能力做到將整個三清山每一條泥路都鋪上石塊。
可眼前這一幕卻讓她感覺到了好像來錯了地方,她先前也打聽過,知道此地原名莽荒山,附近不遠處就是大涼山等邊陲荒涼之地。
民風彪悍不說,又極端貧困落後。
怎麼會有實力在這城池內每一條道路上,都鋪滿了石磚,特別是石磚燒製工藝極為高超,嚴絲合縫間看不出有時拼接而成。
渾然天成,就像一整塊巨石。
郭靜江卻將水秀的震驚神情收入眼底。
繼續維持著先前高人姿態,淡淡道:
“這些年我郭族上下戮力同心,在這紫金山挖掘的一些礦脈,又新建了一些產業,特別是得到景清道君的指點,所以城池的規劃與建造都與一般不同。”
自從得知郭嘉在西洲繼位道君後,他的道號也同樣傳至東土,郭靜江也不再如往常一般稱呼他為嘉兒,而是一口一個景清道君。
這讓那水秀又是羨慕又是好笑。
哪怕以他她的家世,與之門當戶對的各家,誰不盼著家裡出過一次天師或者道尊,只是就算這樣他們也沒有奢望過能出過一位道君?
道君是什麼概念?
這完全連想都不敢想。
沒想到卻花落郭族,卻讓旁邊這心上人撿了一個大便宜,特別是這道君還與明教有著極深淵,將來郭族必是銜接東土與北俱蘆洲的橋樑。
如此他們牢牢控制著雙方的貿易,不管是物資交換還是功法或者其他等各方面往來,但凡過手必能揩油,就厚厚的油水不僅能吃得膀大腰圓,更可讓他們生生世世吃下去。
只要道君還在一天。
郭靜江附在水秀耳邊神秘道:
“這石板下方可都是有著厚厚的管道,當時還是好特地製作了一座法器,花費了整整1萬枚中品靈石才製作而成。”
水秀臉色大驚:
“1萬枚中品靈石?”
他卻不知道,其實郭靜江說話的重點是鋪設著管,至於為鋪設管道而製作的法器耗費只能說是九牛一毛,於是他又輕描淡寫道:
“那些管道的製作以及鋪設費用,差不多100萬上品靈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