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紫金道統
家族修仙:從聖火令開始 青竹紀年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打聽完後,郭靜江不由得一陣唏噓。
他們這一陣子在荒山野外過的時間有點長,竟然不知道外面出了一個重大變化,就是新上任的道君分封天下。
不僅將太平道轉了正。
甚至於承認了其他道派,什麼清微道、靈寶道、全真道、正一道等,天下一時之間風起雲湧,竟然冒出了上百個道統。
這天行心道就是其中之一。
只是這道統卻又與其他道派不同,原來這天心道人最初只是一個石場裡採石的匠人,自然也沒有資格去參加道門的科舉。
只是幾百年前卻不知得了哪一位上古荒神的傳承,趁著黃巾軍作亂的幾百年時間,他也拉起了自己的隊伍,開始在鄉村田野建設廟宇祭拜自己。
這就是走的神道路子。
與傳統道家有根本性區別,可當時百姓信奉道門已久,卻又不好打出神道的旗號,因此就成立了天心道。
當然大部分道派都是如此,比如張角的太平道也是這樣,原汁原味的道門道統如今已經剩下不多,不過讓郭靜江驚訝的是。
天心道長竟是出身微寒而不是地方豪強,甚至於不需要敵方好心協助就能趕走了,原來駐紮在這裡的各類道門的道士。
成功佔領了道山衙門,以自己所在的鳳鳴山為基礎,更是向四周輻射佔領了七八座山頭,當然這些山頭都是貧瘠荒蕪的地方。
可饒是如此,也足夠令郭靜江感到驚愕,能夠以區一己之力踏平這七八座山頭,這背後的難度可想而知。
要知道張角三兄弟可是土司世家,在大涼山那裡是統治了上萬年,所以造反時才會一呼百應,那是因為有著歷史的統治基礎。
這天心道長卻是一窮二白。
自然令郭靜江倍感欽佩。
原本他以為亂世中百姓們會過得更慘,這一路走來也卻如他預料般屍橫遍野民不聊生,普通百姓的身價甚至還沒有牛羊貴。
可偏偏路過這天心道統治的轄區,卻讓他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這裡的百姓精神面貌甚至要好過太平年間,這一奇蹟般的盛況讓他有些失神。
甚至於在心裡漸漸有了新思想的種子,他一路所見所聞都讓他感覺到原本道門控制下太平的好處,可今日之所見聞卻打碎了他原本的舊思想。
他第1次覺得有什麼不對。
……
隆慶道君又將這送來的情報收回手中,接著興趣盎然地聽了另外幾位尚書的陳述,只是卻沒有當場給出答覆,就讓大家打道回府。
那戶部尚書到底與他熟稔,曉得自己這位老上司並不是打算什麼事都不幹,而是在憋足勁準備放一個大招,畢竟彼此共識多年,早就對上次的行事作風有所瞭解。
果不其然。
一個月後在朝會上,隆慶道君推出了道門改革,首先是分封各地山大王,畢竟現在道廷實力有限也沒有辦法組織反攻。
反正就連作亂的魁首太平道都承認了,對於其他邪門歪道索性也一併承認,反正是蝨子多了不怕癢,債多了也不愁還。
當然這分封也是很有技巧的。
只要有可能儘量都扶持那道派的副手,畢竟隆慶道君深諳內鬥之道,一二把手往往會有尖銳的矛盾,為了爭奪權力會引起內訌。
就比如自己與那天師。
儘管受封的道派明知這裡麵包藏著禍心,可大多數二把手又哪能抵禦這變成一把手的誘惑,更何況不少人都只是覺得自己與一把手相比不遑多讓。
怎麼自己就不能幹了?
因此對這陰謀是很難化解。
但這陰謀還不止於此。
在道派之下隆慶道君又給那些得力干將們封了國主的位置,讓他們一個一個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小朝廷,從事實上分解了道派的勢力。
當然也是首次提出了國家的概念。
他這一手又是釜底抽薪。
反正我打不過是吧?
但好歹有大義的名分,道門畢竟統治著東土上萬年,不管怎樣胡作非為在百姓中依然有著絕對的正統與極高的地位。
也是認這道廷詔書的。
而對於那些跟著道派忠心耿耿打天下的人兒而言,並不奢求推翻道門一統東土,因為誰都知道,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更多的也只是被逼無奈,想為自己謀一個富貴前程,眼下既然可以盤踞一方當這巴掌大小的天,那自然是小富即安,個個面露喜色。
人一旦享受了安逸戰鬥的意志就會急劇下降。
而不患寡患不均,又是自古以來的老大難。
那些原本被視作妖道的道主,一方面要面對副手的搶班奪權,另一方面又面對眾口難調,特別是露出享樂主義苗頭的得力干將們。
內訌的條件已然形成。
甚至於分崩離析都不見得奇怪。
對於這一手,隆慶道君自然玩得極為漂亮。
不過更好的效果還不止於此。
按照道廷的意思,反正都分封到了個人了,從此大家就是自己這片領地的領主,可以品嚐一下自己,當老大說一不二,乾綱獨斷感覺。
反正道廷也從你們身上收不到稅,索性也不費那個勁去絞盡腦汁收取賦稅,還不如大大方方直接免了你們應繳納的賦稅。
至於道廷也不再向下撥款。
你們百姓們覺得道廷幹得不好是吧?
好的,那老子不幹了。
同樣也不再像那些事實上已經割據一方自治的大大小小道派,以及他們麾下的各個王國發號施令以及撥款,任憑他們自娛自樂。
反正就一句話,老子沒錢。
當然老子也不管你了。
這在明面上得到了地方上除各道派道主以外所有人的擁護,同時也極大減輕了道廷財政上的負擔,因為那些區域既然只是名義上屬於道廷。
那麼秉持著“誰管理,誰負責”的原態度,地方上的水患旱災以及缺糧等問題,自然一股腦拋給了那些管理者,由他們絞盡腦汁去頭疼吧。
這些事不要再來問我了。
跟爺沒關係。
而隆慶道君自己似乎也是有些不甘寂寞,反正他已經對上清聖人不敬,這索性又憋了一個絕招,自己成立了道派。
號稱龍虎道。
原本龍虎殿就是紫霄宮的議事大廳。
他也算是就地取材。
當然反對的聲音也不絕於耳,因為還是有不少人想要反攻倒算,將那些失去的領土收復回來,又哪裡願意這樣白白拱手相讓。
因此私底下說隆慶道君崽賣爺田不心疼的人比比皆是,當然也有一部分拍手叫好,就是那些愁著應對各路來伸手要錢要糧的各衙門。
一下子耳根清淨不少,也不需要再愁那些發不出來的事該怎麼,什麼你說道門的管轄區域大幅度減少,那請問這些天下是誰的?
自然是道君的。
那道君都不心疼,我幹嗎要替他心疼,我只要管好我自己就行了,我只要自己的鍋碗瓢盆盛滿就可以了,管他外面江山多還是少。
我死後,管他洪水滔天。
……
當這些訊息同樣傳到西洲純陽宮時,郭嘉正在和法松商量著改名,就是想要將純陽宮改為青陽宮,這是景炎曾經待的宮殿名稱。
對於暴露出自己明教景炎聖人身份這件事情,郭嘉也是再三考慮才做出這樣的決定,任何事情都需要辯證分析,而不是非此即彼。
當然也都是有利有弊,不可能刀切豆腐兩面光,得到些什麼就總得失去些什麼,這就是天道公理,因此郭嘉也提早做了心理準備。
他選擇在就任道君時公佈這個身份也是考慮了很多方面,一是因為自己名不見經傳又出身低微,突然間驟得高位,必然有很多人不服氣。
哪怕是有上清聖人背書擔保,還是有不少人心中持反對態度,哪怕當面不敢說嗎,背後私底下說三道四必然是少不了。
面對這種情況,需要凝聚人心,才能夠儘快將手中力量整合成一股繩,而常言道,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
郭嘉選擇公佈自己的身份,必然會有一部分人因為當年眾教大戰,對明教還抱著仇恨,可這事情畢竟過去了上萬年。
誰又會對萬年前的事情耿耿於懷呢?
當年的血債早就被歷史衝得一乾二淨。
哪怕還有經書上記載著,可畢竟不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沒有切膚之痛的情況下,誰又不想有一個強有力的人來領導自己。
大家需要一個強力的領導者。
那麼景炎聖人不言而喻。
就是最強力的那個人。
因此必然會很快聚攏人心得到廣泛的支援,畢竟在此多事之秋,風雨飄搖的戰亂年代,一位強大的道君足夠讓大家撫平心中的忐忑不安。
特別是不少人暗自揣測是否能借機跟北俱瀘州那裡拉上關係,甚至於有人開始幻想得到了明教大力支援後,新任道君如何藉助妖族的力量。
在東土大殺四方。
將已經四分五裂,處處都是硝煙與妖道的東土重新收攏整合為一塊鐵板,所有人頭上的天依然是三清聖人,依然是道門的道君。
除此之外,郭嘉還考慮了其他因素。
總而言之最終他分析的結果就是利大於弊。
因此才毫不猶豫拋了出來。
……
紫金山。
郭忠與郭子儀看著最新的情報,兩個人卻顯得非常平靜,畢竟這些年他們見過的意外太多太多,自從出現了三清山北面被南面聯合太平道屠戮的。事情後。
已經很少有什麼事能夠刺激到他們倆的神經。
郭忠喝了口茶道:
“如今天下各地都成立了道派,其中不少還在下面建了國家,雖然我們距離紫霄宮很遠,不過我怕那隆慶還是惦念著咱們。”
郭子儀聽了呵呵一笑道。
“那是肯定,誰叫咱家出了一位道君呢。”
對於郭嘉突然繼任道君一事,他們整個郭族自然是從上到下一片歡呼雀躍,儘管一開始所有人都一臉蒙逼,難以置信這個訊息。
可這謠言說得有鼻子有眼,特別是隨著後來真相逐漸浮出水面,這如今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不由得整個紫金山上下不相信。
那自然是煙火燦爛。
載歌載舞慶祝。
那麼有了這個事件的影響,紫金山郭族作為景清道君的出身家族,不僅是在東土,甚至在西洲都有了不小的名氣。
誰都想了解一下能培養出道君的家族是什麼樣的底蘊?當然隨著後面郭嘉是明教景炎聖人的訊息再度傳來。
這紫金山少不得又再放一次煙火。
整個郭族又再一次揚名。
這一次簡直就是羨慕嫉妒恨的集合體,大家都明白,這是郭族瞎貓碰上死耗子,也不知走了什麼大運才有如此幸事。
竟然有一位聖人,投胎到自己家裡。
這是何等的榮耀,又是何等的幸運?
一想到自己家怎麼就沒落到這個好事?
不少老組長真是捶胸頓足。
明明自己平常也沒有少燒香,為何卻如此?遭到不公對待,得不到上天垂憐,不要說聖人了,哪怕有一位準聖能夠投身自己家族也是好的。
這可是出了一位道君。
前世還是明教聖人。
要知道明教還不同於其他教派,要知道梵教早就一分為三在這天下人眼已進入頹廢之態,至於那魔教更是有著恐怖的罵名。
他們佔據的南瞻部州也早就荒涼多年,上面也只剩下一些原始落後的部落,論實力財力人力物力又哪能與以煉器聞名天下的北俱蘆洲相提並論。
如今明教可是蒸蒸日上。
各路教派與之相比,連提鞋都不配。
也就比當年道門巔峰時差著一些,可看看如今道門又成了什麼樣子,兩派之爭雖說落下帷幕,可天師無緣無故地失蹤。
讓多少人對三教充滿了仇恨?
天師其實跟著上清聖人離開了此方世界,可是這個訊息卻被隆慶道君狠狠壓制住,他要的就是讓天師背上不戰而降的罵名。
要不是他無緣無故失蹤,對下面放任不管,僅僅留了一個分身在這裡。三教弟子一派又哪會輕易認輸離場。
這就是隆慶道君故意分化三家弟子一派的陰謀了,畢竟謊話千遍就成了真理,這世道訊息真真假假自然是說不清楚。
不過眼下對於郭忠與郭子儀而言,他們也是要藉著這股東風成立屬於郭族的道派,卻沒想到當年這事情卻被郭嘉早早預料中。
而當年新建聚寶閣就是為成立道派打下基礎。
兩人商議一下後。
便定下了郭族的道統。
名為紫金道。
就以這紫金山為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