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景清道君
家族修仙:從聖火令開始 青竹紀年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為了迎接新的道君繼位,今日整個山頭所有的正式道士們都聚集在乾坤臺上恭候,這可是精心挑選的黃道吉日。
此時距離三教弟子被屠戮已經過去了足足一年,就是為了籌備這個登位大典,而只要走完了這個流程,道尊就是東土道門名義上的絕對權威。
隆慶道君。
這可是道門自誕生以來歷史上第4位道君,這可不同於傳了幾十代的道尊或者天師,道君可是隻有聖人才能夠擔任。
只是這世界以後不會再出現聖人,而以前的聖人們也不會再歸來,他們或是登天合道,或是離開了這方世界。
這世界的巔峰戰力就只能是準聖。
因此才會出現了非聖人即位道君。
道法顯聖的世界。
三清山一統東勝神洲,神州大地之上,道士不僅一種榮耀的身份,更是一種待遇,只可惜滄海桑田,眼下卻是今非昔比。
道尊選擇了自己的道君稱號隆慶,潦草的繼位大典結束後,隆慶道君正式繼任,緊隨其後的就是分封受賞有功之臣。
首先是對太平道的冊封。
張角冊封天公將軍。
張寶冊封地公將軍。
張梁冊封人公將軍。
同時也履行了對張角的承諾,加封他為大賢良師,不過這卻不是張角想要的天師,對於這突然冒出來的大賢良師,他心裡非常惱火。
覺得道尊食言了。
只可惜胳膊扭不過大腿,人還在三清山地界上,自忖實力還不是道尊的對手,也只能先將這口惡氣忍在心中回頭再說。
對於隆慶道君而言,他自然不想再搞什麼道尊或者天師,來分化自己手中的權力,天師可是有著傳承,哪能輕而易舉送給一個妖道。
事實上他想將天師這個稱號永遠打入冷宮,同樣的對於道尊這個稱號他也要廢除,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他也厭倦了兩派之爭。
“就讓這一切在自己手中結束吧。”
隆慶道君暗暗想到。
不過出於對張角的補償。
他可是將這天應元府的寶貝贈送一半給對方,對於黃巾軍打下來的地盤更是盡數冊封,從此就納入太平道的管轄。
已經是極盡優渥相待。
……
西洲,純陽宮。
當東土有新的訊息傳來後,站在郭嘉前的所有紫袍,幾乎沒有誰不在渾身顫抖,須知他們的老巢可是被徹底端鍋了。
事實上他們可以不在乎誰來繼位道君。
但他們沒辦法不在乎自己背後的家族被屠戮一空,不過這些紫袍中也有不少人暗中得到訊息,家族早就轉移走了大部分子弟。
但折損也實在不輕。
因此那生氣的心情是真的,難過悲傷也是真的,那流出淚水也是真的,只有法松卻相對鎮定,原因也非常簡單,因為他背後沒有家族勢力。
他可是被打壓的。
也就是時來運轉才爬到了今天這個位置。
所以他對天師很感激,只是聽說天師被斬殺隕落時,在場中也只有他是發自內心的難過,畢竟自己還欠著天師一份天大的恩情未還。
不過他也不曾想著要報仇。
對於自己和道尊的差距他還是頗為清楚,畢竟不明白自己幾斤幾兩的人是走不到高位,可他看向郭嘉的眼神卻愈發地熾熱。
儘管所有人都不明白,為什麼郭嘉修為突破能夠那麼快,但是很快關於他是明教景炎聖人轉世的訊息早就不脛而走。
若是以前大家都會嗤之以鼻,認為是謠言蠱惑人心,可事實擺在眼前,如此短的時間就能從一凡人修煉至如此高的境界。
必然是大能轉世。
而且還是特別厲害的那種。
事實勝於雄辯,也由不得大家不信。
再說道門發生了內亂,也最需要一位雄主來震懾天下,沒有最強的實力很難收拾這爛攤子,所以大家也很歡迎這類謠言。
景炎聖人轉世,這背後意味著什麼大家用腳指頭都能想清楚,既然上清聖決定傳位於他,必然是相信他的立場與實力。
因為大家相信上清聖人。
對於三位聖人,沒有誰不服氣。
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法松才會看好郭嘉,同樣純陽宮的那些紫袍老道,才心甘情願聽從郭嘉吩咐,儘管還沒有舉行道君繼位大典。
可純陽宮內所有人都已經預設了郭嘉信任道君的身份,原本還準備有著從龍之功,簇擁著新任道君回到東土繼位。
只可惜計劃總趕不上變化。
被打得措手不及的眾人,眼下正齊聚在大殿中,等著郭嘉拿主意,此刻望著下面各自默不作聲的諸位老道士,郭嘉心裡也有了主意。
他決定就在西洲即位。
景清道君。
景炎聖人的景,三清聖人的清。
就是景清。
相對於隆慶道君繼位大典,景清道君的繼位大典可能還要更加潦草,畢竟純陽宮也沒有多少人,與東土的恢宏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這大典儀式也不能同日而語。
只是敲了鐘聲,號召所有人集合,頒佈了一下道令,他就算走馬上任了,只有身邊十幾位紫袍,和下面悲痛欲絕的三教弟子。
一起見證了他的就任。
或許此刻這裡已成了三教弟子最後的棲息之所,也算是最後一片淨土,畢竟在西洲征戰多年,這些人也算得上精銳。
舉辦完了儀式。
就立刻有人表態要殺回東土,為三教那些死去的弟子們報仇雪恨,聽著對方慷慨激昂的陳詞,郭嘉沉默不作聲,就這樣認真聆聽。
緊接著又有一位弟子,用刀割開了自己的胳膊,然後在一張血書上簽字留名,很快其他弟子已逐一仿效,當然也有人是咬破了手指。
總之在這情緒渲染之下,幾乎所有留在純陽宮的三教弟子們都在血書寫上了自己的名字,當然不排除有人其實並不情願。
可氛圍烘托到這兒了,若是不隨波同流豈不是大煞風景,難免就會在日後被同門排擠,甚至於會被情緒激動的弟子們當面斥責不忠不孝。
對師門不忠,對長輩不孝。
這可是一個大帽子,誰敢讓自己被扣上這永遠洗脫不掉的汙名,因此場面極為熱烈,與之相反,那些紫袍道人們卻一個個冷若冰霜。
他們到底飽經世事,不再有昔年的一腔熱血,同樣位置也站得更高,想問題也更深遠,明白,眼下雙方實力對比懸殊。
若是回去復仇,卻是雞蛋碰石頭。
恐怕是有去無回。
原本這些老骨頭也沒幾天好活,所以他們中卻也沒有貪生怕死之輩,只是相比於簡單的復仇,他們更看重身後家族與兒孫輩長遠發展。
這才是他們最關心的切身利益。
當然對於這兩撥人各自的心思,郭嘉自然一清二楚,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一心為公大愛無疆的人是有,但數量太過稀少。
因此考慮問題還是從利益端出發更加比較符合實際,這也是郭嘉一直以來的思維習慣,總是喜歡設身處地從對方有利於自身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
而不是一拍腦門,從自己理想中的世界出發去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那樣往往是南轅北轍,竹籃打水一場空,最終徒勞無功。
只是法松沉不住氣了。
他上前一步站在郭嘉面前,先是環顧了四周,掃了那些弟子們一眼,然後又望了望那些紫袍道人們,最終才拿出手中的血書。
屈膝道:
“師門之恥辱不可不昭雪,同門之仇恨不可不回報,還望道君明鑑。”
他這話說得很短,可意義非常沉重。
每一個字都如千斤般壓在郭嘉心中。
眼看著純陽宮主帶頭,那些寫了血書的弟子們也紛紛湧上前來,一個個學著同樣跪膝參拜景清道君,眾人異口同聲道:
“懇請道君準我們報仇。”
他們的意思自然是要回東土參戰,所以用的是准許自己報仇,而不是為自己報仇,不過依靠他們卻如何是那隆慶道君的對手。
一旦開啟戰事必然是需要景清道君出手,對於這點那些紫袍們自然心知肚明,所以哪怕現場群情激憤,他們依舊還保持著沉默。
站在他們的立場上是堅決不能輕易表態,因為一旦表態就會有相應的動作,這可是牽扯到太多人利益,也是牽涉太多人生死攸關的大事。
可有時候沉默也是一種表態。
面對三教弟子們的復仇怒火。
這些老道士們不出言反對,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預設與贊同,或許在他們心裡也有著各自的小九九,可到底那一夜他們背後的家族也在其中折損了不少優秀傑出的弟子。
誰又不想去血債血還。
看看火候差不多,郭嘉知道自己不能再繼續保持沉默,只見他站在大殿之上的高位一步一步走了下來,來到了法松身邊。
親自將他攙扶起來。
隨後又來到了諸位弟子身邊,將每一個人都攙扶起來,他這番舉動無疑拉近了與每一個人之間的關係,顯得如此的隨和與親切。
接過那份血書後。
郭嘉又坐回了高位之上。
他一個一個念著上面每一位弟子的道號,聲音在大殿上回響,每念出一位弟子的道號,那個人就會淚流滿面,只是有的哭了出來。
有的卻強制忍住,只是哽咽。
當郭嘉將血書上所有道號都念了一遍後,他又開始將目光與那每一位紫袍對視,隨著一個一個叫了一下他們的道號。
每一位被點到的紫袍,都不由微微弓腰示意,儘管他們情緒比較內斂,可有不少人還是身體一陣陣顫抖,暴露出他們內心的激動。
將在場所有人的道號都說了一遍後,郭嘉手中不知何時多出了一柄長劍,正是不惜的本體,只是這一回沒有偽裝。
這把劍從他手中慢慢漂浮開來,懸浮在半空又漸漸變大,讓所有人都能看清楚上面的紋路,那不是道門的符號。
有人失聲道。
“劍上是明教的標誌。”
很快場面有些騷動,大家忍不住彼此對視互望,雖然大部分人都聽說過,那則流傳甚廣的謠言,可今天被證實,卻讓所有人都感到震驚。
同樣也感到心安。
聖人的威名無人不知。
眼下也只有聖人的名頭,才能安撫眾人心中的潛藏著的恐懼,儘管他們沒有明顯表露出來,可是郭嘉卻從瞳孔中看出了端倪。
面對那龐然大物的敵人。
誰敢說心裡沒有一絲懼怕。
郭嘉擺擺手示意大家恢復了安靜,隨後又將常見長劍了原本大小,送到了法鬆手上,只是淡淡問道:
“法松道長下來見多識廣,不置可否認出這劍的來歷?”
法松接過後就感覺到一股暖流在手中來回流淌,隨後一股股蓬勃靈氣讓他感覺到生命的活躍,再三反覆端詳,由於腦海中某些記憶一一對比。
直到一切都吻合後。
他再開口道:
“回稟道君,若是貧道所料不差,這應該是明教景炎聖人的佩劍,只是當年景炎聖人登天合道後,此劍也不知所終,萬年來從來沒有在世上出現過。”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又猶豫道:
“有古籍記載是追隨聖人上一併登天合道。”
“卻不曉為何會出現在此處?”
思忖再三,他還是說出了心中的疑問,畢竟再多的猜測哪怕再接近事實真相,也始終只是假設,他需要親自和道君本人確認。
郭嘉自然明白他的言外之意。
輕輕隨手一揮,那柄長劍又回到了他面前,隨後迸發出一抹耀眼的紅芒,緊接著在所有人面前出現了一個巨大又繁奧的法陣。
這是明教的護教大陣,光明法陣。
根本不會外傳。
這座微型光明法陣一直封印在不惜體內,可以隔空從北俱蘆洲的法陣本體汲取力量,這才是不息真正的實力。
這才是聖人的隨身佩劍。
面對這一突發的狀況,以法松為首的所有道人突然間下跪道:
“弟子見過景炎聖人轉世靈童。”
雖說明教與道門不合,可如今站在他們面前的卻是新任道君,那柄長劍無疑證明了他的身份,確實是景炎聖人轉世,但可惜沒有恢復到聖人實力。
因此只能稱呼其為轉世靈童。
對於他們想要報仇的人而言,只要能夠幫助他們報仇雪恨,新任道君的實力自然越強越好,反正都是上清聖人選定的。
那麼他是明教教主豈不是更好。
油多不壞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