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一旬左右的時間,就到了一年一度的千秋城廟會。

屆時附近所有村鎮都會舉行集會交易,更有花燈巡街等各種表演,是千秋城百姓一年之中不容錯過的盛會。

正因如此,遠在千秋城的城隍廟早早便熱鬧起來。

廟內數座殿宇之中,無數善男信女手持清香,心懷夙願,對著各路神像上香禮拜,祈求萬事遂意,心想事成。

一束束清香順著香爐不斷氤氳升起,於青空之中匯聚,隱隱形成人間氣運蒸騰之景色,籠罩整個城隍廟。

此乃城隍正神才可修煉的“香火神道”,所依託的是眾生之願力。

神靈之所以為神靈,單是因為信仰願力足沛而已,否則的話不過是一個泥塑軀殼罷了。

神靈由眾生成就,而非神靈凌駕眾生。

……

城隍廟主殿內,千秋城城隍泥像高居於神龕之內,前方擺著一尊巨大雙耳三足青銅香爐,殿內煙火香氣瀰漫,跪拜之人或是祛災或是求子或是為財……人間願景不一而足。

僅有一牆之隔的書房。

低矮案臺之上堆積著繁多冗雜的案牘條文,一位長鬚垂直胸前的老者端坐於此。

其身穿絳紅色官式長袍,腰間束雲紋玉帶,寬袖大擺,交頸白領,頭戴進賢冠,容貌中正平和,唇角兩縷細須如同連縱山脊。

此時卻顯得有些愁眉不展,兀自思忖著什麼。

此時,一位身著素袍,頭戴高冠的差役無聲走來,低聲道:

“稟城隍大人,奈何橋剛剛傳來訊息,說是……”

“我已經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城隍揮退前來傳信的日巡遊,而後緩緩站起身來,朝著城隍廟大殿方向走去。

只見其上一秒還是威嚴冷峻的城隍爺模樣,但一身裝束卻隨著步伐搖擺緩緩發生轉變,不知不覺間便成了一位穿藍色袍服的普通老者了。

殿內香客拜城隍拜的正起勁,恐怕做夢也料想不到,真正的城隍爺其實就站在他們面前吧?

老城隍在殿內緩緩踱步,似是沉浸於空氣中瀰漫的香火靈力,又似感受人間願力。

對於一方百姓而言,城隍爺便相當於一處心理寄託,有任何疑難瑣事都可以來城隍廟上一炷香,求一求城隍爺保佑。

但大多數時候也只能求一個心理安慰。

城隍雖為一方正神,但能力卻也是有限的,而這有限的能力也與當地人間香火是否興盛、願力是否充沛有極大幹系。

千秋城在滄州府其實算是一個偏僻城池,城隍廟規模比起其它城,說是屈居末流也毫不誇張。

因而有些時候老城隍面對如此龐大的願力寄託,但自己卻無力承受乃至解決,這種感覺也是挺不好受的。

“五德備至……天生的傳道之人吶。”

一身藍色袍服好似凡俗老者的城隍緩緩邁步,眨眼之間便離開城隍廟主殿,來到廟外街上。

……

……

千秋城外街,車水馬龍,人潮湧動,一派人間盛世顏色。

“這位日巡,不知城隍大人接見貧道,所為何事?”

以凡人之軀面見一城城隍,更何況身旁還隨行著一位貨真價實的地府陰差,說實話孟然心底還是有些緊張的。

但好在識海之中的“火德敕令”上的八個古樸篆體正流轉著淡淡毫光,與《太上經》中的“火德靈氣”不斷吞吐輝映,不知不覺間便將負面情緒蕩盡無存。

只見這位日巡著白色長袍,頭戴高觀,正領先孟然半個身位浮在前方引路,聞言微微搖頭,口中雖響起聲音卻並非是喉嚨發出,反而類似某種氣流擠壓形成

“下官因職奉命,並不知曉。”

孟然點了點頭,其實他也只是想著趁機多瞭解瞭解這陰司屬官。

這位日巡行走之時腳不沾地,迎面遇見行人也完全無視,任由對方從其法體之中穿過,而那位行人也未見絲毫不適。

孟然這才注意到,原來只有自己才可以憑肉眼見到對方,也不知是對方有意如此,還是他本身特異影響。

而此時那日巡遊對於面前道人也是有著諸多好奇。

須知,陰司屬官雖然受地府城隍冊封,但本質上依舊屬於鬼物一類,與尋常人擦肩而過倒是無礙,可若是長時間接觸,即便是在它有意控制的情況下,或多或少都會對其產生幾分影響。

雖說並不算特別嚴重,但至少表面上是絕無法掩蓋住的。

但觀眼前道人卻是行走自如,臉上表情仍舊平和自然,全無半點不適反應,倒是令這位日巡遊另眼相待,心中暗歎:難怪城隍大人親自接見,想必定是有其不凡之處。

……

不多時,一人一鬼行至城隍廟對街的一處閣樓。

此處行人如流水,花鳥樹群繞,景緻如畫,分外出彩。

日巡遊對孟然拱了拱手:“道長,城隍大人就在閣樓二樓,下官便不上去了。”

“辛苦日巡了。”孟然告別日巡遊之後,獨自一人登上閣樓階梯。

才剛進入大堂之中,便有小廝剛忙上前,一臉職業化笑容道:

“客官便是孟道長?二樓貴客已經靜候多時了,小的這就引您前去赴會。”

“有勞了。”孟然微微點頭,同時也有些奇怪明明是城隍相邀,為何地點不選在城隍廟反而是酒樓客棧?

與酒樓小廝一路行走,沿著木質樓梯登上二樓,不多時便來到一處臨窗雅間。

孟然第一眼注意到的是桌子上擺放的諸多佳餚糕點,色香俱全,賣相一流,光是看著都令人覺得賞心悅目。

隨即才發現桌對面正緩緩站起一位老者,樣貌穿著很是尋常,便是與街上普通老人也並無區別,很難想象這位便是千秋城的城隍大人。

“二位客官請便,有事喊小的就成!”

酒樓小二將人帶到之後,便很是識趣的先行離開了。

“老夫千秋城城隍,孟道長請坐。”藍衣老者微微拱手,顯得很是親近自然。

“貧道青龍觀孟然,見過城隍大人。”儘管對方一幅尋常老者模樣,但孟然卻不會真覺得一城城隍會是什麼好相處的角色。

雖說成就城隍之位所依靠的大多是生前品德操守與個人貢獻,但卻過於籠統泛面。

千人千面,鬼神不也是一樣的嗎?

在搞清楚對方召見自己的真實意圖之前,還是儘量表現的謙遜一些的好。

而老城隍則也同時間在觀察孟然,一雙法眼注視之下雖之窺得初開竅穴之境,但體內多種德性靈氣卻殊為精純澎湃,尤其“火德靈氣”,隱隱有著灼燒炙熱之感,哪怕是五曜境界的修士在此,也無法給他這種感覺。

一人一城隍心裡幾乎同時想道:“對方絕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