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把技術方案做出來。

方向是高能鐳射與引力操控結合。

但周宇晨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精準地操控一個高速飛行的小行星,並使其轉移至預定軌道。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經過反覆論證,他終於確定了高能鐳射技術。

透過設計了一種強度可調的高能鐳射陣列,該陣列位於地球軌道上的一個大型空間平臺,能夠透過精準的控制系統,瞄準並擊中小行星表面。

鐳射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將根據小行星的物質組成和反射特性進行動態調整。

當鐳射照射到小行星表面時,表面物質會發生蒸發,產生反衝力,從而對小行星進行微小的推力調整。

“所以我的目標就是,透過多次精確的鐳射照射。”

“使小行星逐步改變軌道,逐漸向捕獲軌道逼近。

“之後就是人工引力場生成裝置。”

這是一種高效的電磁引力推進系統,可以產生可調的引力場。

透過在小行星周圍建立一個區域性引力場,逐步拉拽小行星,將其引導到預定軌道。

人工智慧小志可以利用精密的計算和控制技術,實時調整引力的強度。

確保小行星的軌道穩定,不會偏離預定路線。

接著就是軌道捕獲與對接:

在透過高能鐳射將小行星軌道調整至指定的捕獲軌道後。

團隊將透過軌道微調和引力操控,確保小行星緩慢而精準地進入軌道。

而一旦小行星進入預定軌道,周宇晨將啟動一個自動化的捕獲裝置,透過機械臂或引力拖網,將小行星牢牢捕捉,並準備將其帶回地球或進行近地研究。

理論有了,計算機摹擬資料也非常好,接下來的技術驗證也確定沒問題。

現在就可以可以投入實戰了。

因為時間緊迫,他給團隊下達了三個月完成的命令。

也得虧,在高能鐳射與引力操控領域。

夏國的基礎和經驗非常豐富,所以大家加班加點,真的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任務。

而周宇晨也在這時,接到了李老的電話:

“您說國家要透過過官媒進行直播?”

“對!上頭有這個想法,讓世界見識夏國的實力,也提升我們的國際地位。”

李老的聲線很低緩:“周總工不用有心裡負擔,就算退一萬步說,沒成功都無所謂。”

“畢竟,這可是人類第一次實戰捕獲小行星,敢嘗試就已經是無人能及了。”

周宇晨對這個專案很有信心:“那行,李老放心吧,成功率百分之九十。”

現在的夏國不需要低調,反而要多展示,這才是領頭羊的作用。

就是要秀肌肉,秀實力,秀超前。

領導一句話,全員立刻動起來,這可不是普通的直播。

需要動用太空攝像機與衛星,要能夠承受太空中的真空、輻射等惡劣環境,並能夠在無重力環境中提供穩定的畫面。

通常這類攝像機會採用高解析度高畫質或4K畫質,並配有穩定系統,以避免由於太空中的微小震動或運動造成畫面模糊。

而專門的拍攝衛星,更是於兩天內,就透過長征運載,部署在軌道上。

這顆衛星配備先進的攝像頭、長焦鏡頭、感測器等裝置,並且能夠追蹤小行星的實時運動。

如此的大陣仗,訊息自然人盡皆知。

“我去,我的國,老牛了!”

“真是強大到逆天,太空直播啊,我沒聽錯吧。”

“咱們的技術這麼先進了嗎?簡直不可想象。”

“哈哈哈,遙遙領先!”

“我跟關注捕獲小行星,科技真是發展太快了。”

“聽起來就和撈魚那麼簡單,這事擱以前根本不敢信。”

“我現在還覺得難以置信,就當是嘗試了吧,畢竟放眼全球,這是蠍子粑粑獨一份。”

“失敗是成功之母,敢做第一人,就是很成功。”

而官方也舉辦了盛大的新聞釋出會,宣佈了捕獲小行星的計劃。

周宇晨受邀,簡潔而有力地介紹了整個技術方案,特別強調了高能鐳射與引力操控技術的結合。

表示這一技術方案的創新性和前瞻性,極大地提升了捕獲小行星的可能性。

現場媒體的記者們,不光有夏國的,還有日不落,M國,櫻花,大熊,三哥……

他們如同瘋了一般紛紛提出問題。

有的是很佩服和憧憬,而有的則是不懷好意,還有跑來套話試探的。

周宇晨既冷靜又充滿信心的一一回答了。

整個過程,都透露出他對計劃成功的堅定信念。

釋出會的時間並不長,夏國通常都這樣,資訊越少,事情越大。

而這個釋出會,自然引起了媒體的熱議。

所謂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

科研專家和人士普遍關注,這一計劃的難度和前景。

但新聞媒體,可不管這些,他們的報道紛紛使用“人類第一次捕獲小行星”。

這一令人振奮的標題,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討論。

科學界的專家們也紛紛發表意見,表示這一計劃極具挑戰性。

實現可能性為零,夏國這麼多絕對是噱頭,吸引各國的高尖端科研人才去。

但也有人樂觀地認為,有可能實現。

因為周宇晨已經創造了數項,不可能的黑科技。

所以,這個看似離譜的事,沒準能成。

而如果一旦成功,將極大推動人類太空探索和資源開採的程序。

對此,網路平臺上的討論也異常火爆。

網友們熱烈討論這一具有劃時代的科研突破。

雖然很多人都質疑此技術的可行性。

但夏國人都寄予厚望,認為這是人類邁向更高科技時代的一大步。

各種技術專家和太空迷,紛紛在社交平臺上為周宇晨團隊加油。

甚至有不少科幻迷用“宇晨大佬”來稱呼他,希望這個科幻般的一幕能具現。

“我們輸了!”

坐在宮裡,喝著可樂正在觀看影片的懂王,嘴角耷拉了下來。

周圍的智囊團和夥伴,同樣表情難看,尤其是馬斯殼。

這是自己無法超越過的高山,差距太大了。

他把我吹過的牛都實現了!

一股濃濃的挫敗感,讓向來驕傲自信的鋼鐵馬突然自卑了。

為什麼人和人的差距能如此大!

“不行,我要全程觀看,希望能學到些什麼。”

打定注意的他,完全沒了其他心情,接下來的時間,都在密切關注這夏國的直播。

此時,周宇晨團隊已經進入了緊張的準備階段。

隨著捕獲計劃的實施,他們面臨著無數的技術難題和挑戰。

首先是鐳射陣列的除錯與最佳化。

在地球軌道上的除錯工作異常複雜。由於小行星的軌道和組成存在極大不確定性,團隊必須實時監控小行星的反應,並隨時調整鐳射的強度和照射角度。

經過數月的除錯和最佳化,鐳射陣列終於進入了全面工作階段。

周宇晨親自參與了幾次關鍵測試,每次鐳射照射的精度都在不斷提高,最後終於達到了理想狀態。

控制室內,隊員們都擦了一把頭上的汗,長舒了一口氣。

“真是極難的任務啊。”

不過接下來的引力操控技術的實驗,更是充滿了未知。

縱然透過無人探測器進行前期測量,精確瞭解小行星的質量、密度和旋轉狀態。

但這些資料,只能為後續的引力調控提供重要參考,並不能保證萬無一失。

驗證連續進行了一個月。

周宇晨每天都在現場盯著,不錯眼珠地盯著,生怕有任何細節沒遺漏。

最後確認可以在小行星周圍建立起足夠強大的引力場,來穩定小行星的軌道並進行微調。

“好了,李老,後天上午十點,可以準時同步直播。”

激動人心的時刻終於來了。

在蔚藍星,無數的人,在世界各地,同時開啟了電腦觀看。

此時映入眼簾的是無邊無際的外太空。

星空深邃,黑色的幕布中,星辰如光點閃爍。

周宇晨和他的團隊,此刻正站在地球軌道上的一個夏國高度機密的空間平臺內。

等待著那顆來自外太空的小行星的到來。

他們的目光都緊盯著螢幕,靜等小行星的臨近。。

隨著時間退役,一顆岩石般的天體,以每秒18公里/秒的速度飛來。

它看上去古老且神秘,像一個恐怖的怪獸,彷佛能撕裂一切。

“目標小行星編號X-217,直徑31.4米。”

操作員在後臺報告著實時資料:“預計將在1小時內達到近地軌道。”

高速帶來的動能非常巨大,撞擊時釋放的能量會非常龐大。

約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恐龍滅絕就與小行星的撞擊有著緊密的關係。

周宇晨深吸一口氣,凝視著監視器上的資料:“注意觀測,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從太空平臺的視角望去,這顆小行星如同一顆漂浮的孤獨石塊,周圍沒有任何航天器或衛星的陪伴。

它以勻速從無聲的深空中駛來。

這在星空遼闊,浩渺的黑暗之中,彷佛如同漂浮的幽靈。

“還有45分鐘。”

“還有30分鐘。”

“還有10分鐘。”

隨著小行星的飛近,操作員們不斷彙報資料,更新其軌道引數。

指揮中心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而在地面上,其他觀看直播的人,同樣也是緊張無比。

“周總工,軌道引數穩定,目標小行星的速度與方向與預期一致。”

副總工劉院士彙報道:“3分鐘後進入捕捉區域。”

周宇晨的眼睛微眯,視線鎖定顯示屏,不斷掃視著螢幕上更新的資料。

“全體注意,啟動捕捉程式。”

“是,周總工。”

操作員們迅速開始了最後的準備,所有的裝置開始進入全力執行狀態。

周宇晨快速切換大螢幕,看到遠方的太空平臺上,那座巨大的鐳射炮陣列已經準備就緒。

隨著光束瞬間調轉,鐳射陣列對準了目標——那顆編號X-217的小行星。

操作員各就各位,開始實時反饋:

“鐳射炮陣列啟動,開始對準目標小行星。”

“鐳射波長為1.064微米,光束寬度為1.5米,最小精確聚焦為5厘米。”

“±0.01度**的微小角度偏差。”

鐳射陣列開始緩緩轉動,幾乎每個鐳射發射器都瞄準了那個無聲飛行的小行星。激

光陣列是一個巨大的圓筒結構,懸浮在太空平臺中,數百個光束匯聚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大的能量集束。

鐳射照射即將開始。”

指揮中心的氛圍變得更加緊張。

“開火!”

隨著周宇晨洪亮的命令。

一束束高能鐳射從太空平臺的陣列中噴射而出,瞬間照射到小行星表面。

“檢測到小行星表面溫度升高,當前數值為3000°C。”

“500個鐳射發射單元工作正常,360度無死角鐳射網格。”

“正在透過反作用力對其軌道進行微調。”

空間平臺裡的科研團隊,如臨大敵。

觀眾們看到的也是一幕驚心動魄的畫面。

只見龐大的鐳射炮陣列發出耀眼的光芒,伴隨著強烈的震動。

巨大的鐳射束從平臺的正中央射出。

進階和,小行星表面驟然亮起,鐳射照射的區域微微冒起灰塵,細小的碎石被蒸發掉,周圍的空間彷彿在震動。

“太震撼了!”

“好像在看科幻大片,我的心跳至少120。”

“好壯觀,真刺激。”

“激動,人類竟然能捕捉小行星。”

“真的是一切皆有可能,看來還是得大膽想象。”

“那也得科技進步,以前聽到打雷,都覺得是神仙下凡。”

“現在我們都成了藍星的主宰,以後沒準可以探索其他星球。”

“我有預感,這次捕捉小行星肯定能成功。”

“嗯嗯,快看吧,這種歷史性的時刻,可不能過錯。”

目標小行星正在響應鐳射照射,軌道也出現了微小變化,正在逐步調整方向。

操作員們的彙報聲此起彼伏,雖然表情嚴肅。

但每個人的眼中都能看出一絲興奮。

好的開端就預示著成功,應該一切都會按照計劃執行。

但是,正當周宇晨準備繼續觀察時。

控制系統突然發出刺耳的警告:

“鐳射照射過程中出現反射偏差,軌道調整出現輕微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