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諧振腔最佳化設計我搞出來了,你檢視下郵箱。”

“你也搞出來了,我瞅瞅。”

在科研界,對於同一個問題,大家的思考方向相同,這很正常,而且方案也就那麼幾種。

但是能做到完全一致,這就很少見了。

而事實也證明,秦主任的設計的確還差了點。

哈哈哈~~

“這次還是我的方案正確,你的光束模式與諧振腔的幾何形狀,匹配不良啊。”

“哎呀,你別在電話裡說了,趕快來我們研究所指導指導。”

秦民對鐳射器這個專案特別重視,已經決定專攻這個,致力於把鐳射武器功率提高到極致。

“咋倆的水平不相上下,要指導你得跟周總工去取經,不過交流分享還是可以的。”

王教授說完,才想起來自己這周走不開:“時間就訂下週二吧。”

“我這還掛了個院長的職位,怎麼感覺沒原來時間自由了。”

秦民先是愣了一下,接著反應過來,笑道:“恭喜啊,王院。”

“你還打趣我,你知道我對當官不感興趣,研發我自認為還有點能力,可管理不擅長啊。”

秦民也深有同感:“那倒是,什麼人吃什麼飯,我就是和搞研發。”

“不過當你們西工大的院長還好了,方校長知人善用。”

“大事由他定,你就執行分配任務就行,不耽誤幹活。”

“希望如此吧。”

王立國現在也沒有選擇:“我就想像周總工那樣,只鑽研軍工科研。”

提到周宇晨,這個人他們親眼看著,從大三學生,迅速如坐火箭般升為國家級科研專案總工。

兩人的心裡還是百感交集,他們既高興於後備青出於藍勝於藍,又老驥伏櫪,不想服輸。

其實說老,年齡也沒那麼大。

王立國1968年出生的,秦民也是1968年出生,還沒60呢。

而夏國的科學家和院士,平均年齡為58.2歲,所以算是正常範圍內。

但和周宇晨相比,那就老太多了,人家連他們的一半年紀還沒有,可謂是前途不可限量。

“咱們當不了元帥,可以做個先鋒或者後衛,把本職一攤幹好。”

“對,無論多大,仍然保持著雄心壯志、活到老,學到老,奮鬥到老。”

兩人約定5天后見面,帶著各自全隊,協作完成鐳射武器的功率提高任務。

這是一個需要綜合解決多項難題的任務。

除了最佳化質量因子之外,還需要攻克一些關鍵技術的挑戰。

比如熱管理與散熱:鐳射器在高功率工作時會產生大量熱量,如果不能有效散熱,熱效應會導致鐳射器材料效能下降,進而影響光束質量和輸出功率,甚至可能導致鐳射器損壞。

面對這個問題,兩個老友的意見相左。

一個主張使用液體冷卻系統或直接蒸發冷卻技術來高效散熱。

另一個則認為熱光學補償更有效。

“老秦啊,採用特種材料和設計來補償熱效應的影響,能確保光束質量和系統穩定性。”

王立國雖然還沒有具體方案,但是大方向確定了,越是難走的路,越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不贊同,你那個研發起來太慢了,況且根本沒頭緒,搞個幾年都有可能。”

“幹嘛閉門造車啊,我打算請教周總工。”

他用手摸了摸又禿了的頭頂,心裡並不慌:“有天才在,肯定能有辦法。”

如果只是3兆瓦功率的鐳射器,用秦民說的辦法也不是不可以,但現在的任務是:

2年內要實現6兆瓦的功率,這肯定要從材料和設計入手,根本性解決問題。

而接下來的高功率鐳射介質,光束合成與穩定性、電源與能量儲存等技術難點,全都要突破。

兩人帶著核心的六人,在會議室裡,交流商討了5個半小時。

其他的工作組,同樣緊鑼密鼓的忙碌著。

這回的空天戰略平臺,參與的研發人員非常多,光是中高層團隊就達到了2346名。

2年的時間真得非常緊張,就這個難度,定個30-50年都沒問題。

想當年,夏國的殲-20從立項到首次試飛成功,研發了整整12年。

這還只是一款隱身戰鬥機,就參考和借鑑了全球多個國家的先進技術和設計理念。

比如F-22“猛禽”戰鬥機的一些設計元素,殲-20採用了類似F-22的雙垂尾佈局、內建彈艙設計,以及強調隱身效能的氣動佈局和隱身塗層。

還有蘇-57,殲-20借鑑了其在氣動佈局和發動機設計上的一些思路。

當然楊魏,楊總工也加入獨創的鴨翼佈局、強調遠端作戰能力的大型機體設計,以及夏國自主研發的電子裝置、火控系統等。

但從整體評估來說,殲-20還是站在前人的積累上,有很多成熟技術沉澱和理論基礎。

可空天戰略平臺就不同了,作為以個集合了先進航天、無人系統、資訊科技與軍事戰略的未來概念。

它所涉及的很多技術仍在空白,或者研發階段,根本不成熟。

但各國軍隊和研究機構都在積極探索,以期在未來戰爭中佔據優勢。

若是周宇晨沒幸運的繫結了系統,那光靠他和夏國的科研團隊,恐怕至少也要幾十年。

“師傅,兩年時間能完成嗎?”

在中科院幽靜的庭院裡,高家良推了推眼鏡問道。

“那還用說嗎?”

作為周宇晨鐵粉的陳濤,立刻搶白回答:“師傅這樣說,肯定是心裡有把握。”

“可開發包括無人機,空天母艦、和戰鬥機器人在內的空天戰略平臺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專案。”

高家良又較真的拿出筆來計算:“你看,涉及尖端技術、跨學科整合和新型作戰概念的融合。”

“那麼初步研究與概念開發階段就要5-10年。”

“這個階段主要是技術可行性研究,包括空天母艦的軌道設計、能量來源、載荷能力等。

“接著就是原型設計與技術驗證階段,也需要10-15年。”

“好了好了,大哥。”

陳濤連忙打斷了他的話題:“你說的這些我們都知道,那是常規時間表,但是現在不是有師傅了嗎?”

憨憨劉子寧從來都不參爭辯,因為這兩個師兄弟,他誰都說不過,所以安靜的聽著就好。

他們三個都是空天戰略小組的成員,憑自己能力進去的,和周宇晨沒關係。

有這麼優秀的榜樣在身邊,大家都是比著賽著進步,絲毫不敢偷懶,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別人拉下一大截。

這就是人以群分的道理,真的是推著你積極向上。

周宇晨心裡也是百感交集,做任何事都需要天時地利人合,缺一不可。

光是勤奮還不夠,還需要一些機緣,而這兩者又互相成就,形成了最後的結果。

“大家把自己份內的任務做好,那最後加一起肯定會如期完成。”

他看著三位同伴,很高興他們如此優秀,也希望在夏國,這樣年輕的科研隊伍會越來越壯大。

“我保證完成任務!”

陳濤拍著胸脯,信誓旦旦的表態:“今年還要拿個院士,不能做落後份子。”

“師傅,我們回去繼續幹活,給你包的餃子別忘了吃。”

“盤子裡那點剩的就夠了,其他你們帶回去吧。”

周宇晨現在輕斷食,不想攝入太多碳水,得時刻保持身體和頭腦的清醒。

他發話了,那其他人就只能聽話照做。

很快,隨著三人的離開,房間裡又恢復了安靜。

“好久沒看系統了。”

周宇晨喃喃道,他也有些好奇,經過這一段時間,自己的各項科研屬性有沒有增長。

【主人:周宇晨】

【身份:中科院雙院士】

【領悟力:466.5】

【創新力:462】

【實踐力:458.5】

備註:院士150分,科研專家210分,科研大佬260分。

之前是各項是三百多分,這回直接就漲了一百多,提升的速度超過了他的預期。

而且備註的等級也發生了變化,多出了科研專家和科研大佬,看來系統也再自動升級。

總聽勸值為98.5點,不算多,應該再攢一波。

於是,周宇晨毫不猶豫的開啟了社媒軟體,圍脖和鬥音,有一陣子沒看了。

圍脖使用者名稱:晨晨晨晨哥

粉絲3205.7萬,關注0,轉評贊1.203億

增長了一到一千萬粉絲,這個數量有點少,但也在預想範圍內。

“晨哥,你到底是不是周總工啊。”

“大佬去哪了,是搞科研忙嗎?”

“你的光電課件,我都已經看了三遍,求進階課程。”

“安排!”

對這種求學的提議,周宇晨是毫不猶豫的就接受。

【叮~】

【檢測到主人採納合理建議,獎勵1.5點】

【現在總聽勸值為100點】

“可以出系列專題課嗎?最好涵蓋科研的大部分類別,比如航天,材料,機械等”

“安排!”

“看大家都來這許願,那我也說說我的夢想,能不能研發個全息投影遊戲啊。”

“科研大佬哪有空理你這種卡拉米,娛樂的產品不再他考慮範圍內,我提議做個全息操控系統。”

“安排!”

………………

周宇晨以最快的速度瀏覽著評論,儘量滿足那些合理的要求和提議。

而當他看完圍脖後,就返回到個人設定頁面,修改了基本資訊。

首先是使用者名稱變成實名:周宇晨

簡介:認真做好每一個科研專案!

接著頭像也換成了本人的,這回他的身份就不言而喻了。

而最後一項就是,釋出了一條資訊:歡迎大家踴躍提出建議。

忙完圍脖,周宇晨就開啟了鬥音,同樣操作,先把個人資訊都改了,然後再檢視網友們的留言。

【叮~】

【檢測到主人採納合理建議,獎勵1.5點】

【叮~】

【檢測到主人採納合理建議,獎勵1.5點】

等把兩個社媒賬號都看完之後,系統介面的資訊發生了變化。

【現在總聽勸值為136.5點】

“也不少了。”

周宇晨很知足常樂,他看了看自己記的筆記,然後把這個excel表格,交給人工智慧助手小志來整理。

其中涉及到專題課的部分比較容易,電腦裡有很多分門別類的資料夾。

為了不和主賬號混淆,他又單獨註冊了一個賬號叫【周宇晨的科技課】

這裡面又分出數個合計,什麼光電資訊科學與工程,電腦科學,物理學,高分子材料等等。

一週上傳三堂課,每節45分鐘,裡面的知識點和提要都是周宇晨來寫,但整理和釋出由小志來處理。

現在手裡有專案時間不允許,以後等不忙,他有計劃開個講堂,也可以線上同步教課。

培養更多的人才出來,讓科技之樹的根扎得更深,枝葉更繁茂。

完成這項後,周宇晨正打算著手解決網友的第一項提議,突然那臺專線手機響了。

“周總工您好。”

哪怕是沒有面對面,李老的機要秘書小汪態度依舊十分恭敬:“轉達領導的口頭指示。”

“剛才內閣會議,安全部那邊提出間諜衛星問題日益嚴重,希望您能想出一個解決辦法。”

“稍後,傅軍長會和您聯絡,詳細說明情況。”

生活就是這樣,不斷有問題和情況出現。

周宇晨對此早就波瀾不驚了,更何況這本就是老生常談的事:“好的。”

別說大國之間,慣用間諜衛星從軌道上對目標實施偵察、監視或跟蹤,就連小國也都爭先恐後,借用火箭,發射自己的偵察衛星。

因此,什麼軍事裝備都沒有秘密可言,鷹醬最愛打探別人家的資訊。

自從他們的探子名單被周宇晨用駭客技術拿到,靠人的滲透就很難再形成氣候了。

所以最快的解決辦法,就是依賴於光學鏡頭,再結合雷達成像和紅外成像。

而高頻率的使用,也幹廢了不少早期發射的衛星,只能不斷替換新的,這也讓馬斯殼的spaceX業務繁忙起來。

現在夏國在軍工科技方面,已經隱隱力壓鷹醬,所以並不需要刻意去偵察對方的底細。

但賊卻惦記著想知道,你家裡有幾個壓箱底寶貝。

周宇晨雖然不怕鷹醬根據影象,反推自己的科研成果,但保持神秘莫測會更有威懾力。

“是時候給他們製造點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