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看誰能先造出來
聽勸的我成為了科研大佬 小雪花到來的季節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默契地集體搖頭表示沒有。
因為這個空天戰略平臺對他們來說,來的太突然了。
設計的理論和科技已經超過現有的認知和能力。
就算問,那也得了解之後,再結合工作中實際的問題再提,否則就和普通民眾那種門外人的疑惑沒什麼區別。
同時大家也清楚的知道,能讓周總工立項的科研,那不說百分之百成功,基本也是十拿九穩。
“那好,接下來,我將公佈專案的規劃和各位的分工。”
周宇晨按照做好的計劃宣佈:“空天戰略平臺是一個大工程,主要載體部份是空天母艦。”
“並由無人戰機,智慧戰術機器人,鐳射武器,各種控制系統組成。”
“第一階段,我們先完成空天母艦這個載體。”
“整體結構的設計我已經完成,錢老你來負責材料選擇和測試。”
兩人是第二次合作了,之前做智慧戰術機器時,錢老就完成的非常好。
“好的,周總工。”
“接下來是能源系統工作,陳老您來負責。”
“空天母艦的模組化製造與組裝,由廖院長和趙之逸共同完成,你們根據我的總體結構圖,分解每個零部件的獨立CAD模型。“
這個工作量比較大,需要根據3D模型生成詳細的2D工程圖紙,做尺寸標註、材料說明、裝配細節等,這些圖紙將直接用於指導製造和組裝。
“第四組的工作內容是通訊、導航和控制系統。”
“第五組防禦和武器系統,這個我分配給西工大的王立國,由他牽頭和西南技術物理研究所聯合開發。”
“第六組負責人周院士,職責是完成空天母艦的生命支援系統部分。”
“相關的資料和表格,已經發到各個小組負責人的郵箱中。”
“大家查收一下,下午輪流開碰頭會。“
晚上的住宿就安排在中科院內,第二天專案成員奔赴各自崗位,開始工作。
周宇晨習慣把所有人聚一起講專案,以前國家級的科研都是分割成數塊,單獨找負責人談話。
所以很多參與專案的科研員,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連小組負責人也不知道。
周宇晨當然不會讓每個參與者都清楚,但會盡可能的把大家湊起來。
因為現在實力強大了,不用藏著掖著了。
就算M國知道又如何,現在他們能打壓的手段比之前減少了三分之二。
雙方在軍工方面的角力,目前都圍繞著太空領域。
誰獲得最高制空權,誰就可以威懾對方。
這是雙方都心知肚明的事,而相關研發人員也都期盼著自家團隊,能率先實現這個目標。
此時,廖院長和趙之逸就看著電腦中,那個盤古空天母艦的影片在感嘆。
“周總工的理念真是超前啊。”
“可不是,這空天母艦的表面佈滿了複雜的嵌入式光電面板,不僅能提供能源,還能進行光學偽裝。”
“移動的空中堡壘,再配上無人戰機和機器人,這副畫面壯麗而科幻。”
“我最喜歡那個鐳射武器塔,就這強大的火力支援,誰敢來犯。”
顯而易見,當2年後這個空天戰略平臺專案完成。
不說是所向無敵吧,基本也沒有對手了!”
其他專案組的負責人,同樣也是這樣想的,哪怕M國聯合小日子,楓葉和日不落搞太空軍。
******
盛頓特區的白色建築裡。
穿著藍色西裝,扎紅領帶的懂王,習慣性的撅著嘴。
正在聽波銀、通用、洛馬、雷神、spaceX,藍色源起等十家公司的彙報和提議。
太空軍專案早在18年,他的上一任期內就開始了。
可到現在竟然2次推翻了方案,現在又是從頭研發的初始狀態。
沒辦法,這是被夏國逼的,周宇晨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在軍工上的應用,改寫了歷史程序。
原來那套太空旅加導彈防禦旅,以及衛星作戰,明顯不夠用。
因此,2022年洛馬聯合、波銀以及格魯曼設計了機甲戰士方案。
就是人在機甲裡面操控,搭配離子盾,鐳射炮的組合。
它的外形酷似環太平洋危險流浪者,但多了穩定的飛行功能。
瞌睡白都沒思考,就舉雙手同意,還號稱這個研發將領先世界30年。
可這是理論,實際研發起來,困難重重。
動力源和能量裝置,遲遲沒有進展,卡在小型化核反應堆這點上。
兼顧輕量化和高強度需求的新型複合材料,也沒能研發出來。
飛行控制這個環節倒是相對容易實現,綜合利用慣性導航系統、陀螺儀和實時資料處理技就行。
不過綜合各種技術難題,機甲戰士的飛行高度將受到限制。
即便夠解決能量、材料和推進系統的問題,機甲戰士就算造也只能近地飛行,最大高度不超過600米。
“就這效果?”
懂王的嘴都要撇到天上去了:“如此不靠譜的專案,怎麼要到1000億美金的研發費?”
“我一會兒就讓人審查老登一家的財務,絕對是貪汙。”
在座的其他人尷尬地咧嘴,說什麼都不合適,索性傻笑好了。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真正能實現,並能威懾夏國的太空軍。”
“而它必須有一個平臺,就類似於航空母艦可以駐紮,不過思維不要侷限於此。”
“外形可以大膽點,哪怕像我的trumpTower或者是島嶼也行。”
波銀總裁霍恩掛著假面的微笑,此刻心裡開始吐槽:
還說前首領批准的機甲戰士不靠譜,他這川寶大廈的造型更不現實。
但不滿歸不滿,霍恩現在必須討好的在這裡陪著。
因為波銀現在的商業業務受衝擊太大,如果軍工這塊收入在縮減,那麼他們離破產就不遠了。
懂王看大家都不說話,就換了一個切入點:“我們的國家岌岌可危。”
“如果不能在科技和軍工上持續領先,那麼資金,資源都將流向夏國。”
“到時候在座的每一位都將迎來滅頂之災,我本質是一個商人,你們大家也都是。”
“資本是逐利的,你越好越有人投資你,反之那就被淘汰。”
“所以我們要團結起來,曾經的america已經死了,我們要重塑新M國。”
他的這種說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波銀總裁霍恩忍不住接茬道:
“確實,夏國發展的太快太可怕了,大飛機這塊我已無力阻擋。”
自22年C919交付航司後,原本被波銀和空客壟斷的民用飛機市場就被打破。
而周宇晨的太行LZ-27發動機,更如同星星之火,帶動了中航的革命。
技術軍轉民,勢如破竹,直接把夏國的民航客機推向新高。
之後北方鄰居率先帶頭買了14架,其他國家也躍躍欲試。
“要不是咱們用適航證卡著,恐怕現在天上飛的就是商飛的機型了。”
但這也是早晚的事,霍恩心裡很清楚。
其他的通用、洛馬等,日子也沒有以前好過了。
從簡入奢易從奢入簡難。
當你享受過特權,可以一本萬利的斂財後,你的心態就無法接受正常的經營模式。
因為收入差異太大,那種落差感如鴻溝難以跨越。
所以,大家心裡都憋著一股勁,要重新奪回曾靜的輝煌。
這也是他們聚集在此的目的,有一個人除外,那就是馬斯殼。
他餘生的目標是死在火星:“我只負責衛星導航和通訊,並且此功能不得用於打擊夏國。”
“上帝都不能保證什麼能發生,什麼不能發聲。”
藍色源起的索貝斯,和馬斯殼的關係並不好,不光是兩人在太空領域存在競爭。
他還和微阮的蓋飯是朋友,註定屬於不同圈子和集體。
“好了,你們不要糾結於這點。”
作為選舉時,收了不少馬斯殼捐助的懂王,他當然態度很客氣。
況且和夏國直接衝突,利大於弊,賠本的買賣誰幹啊。
“先把我們的太空軍團建設好,方案出來了沒?”
“有初步的計劃。”
波銀總裁霍恩表情嚴肅的回覆道:“是採納了小日子的建議。”
螢幕亮起,概念圖呈現在眾人面前。
這是一個形狀科幻的空中堡壘,漆黑的多層格納庫設計,可以搭配戰機和類似奧特曼的機器人,使用的武器是鐳射。
懂王對這個堡壘結構很滿意,像極了高層建築,但機器人的外形他不喜歡。
什麼玩意,那眼睛設計的像蟲子似的,改成超人才更帥。
“馬上準備詳細檔案和資料,透過審批後,我給你們2420億的資金,要抓緊時間研發,一定要搶在夏國之前。”
雖然情報局很難再得到絕密訊息。
但有些風聲還是能收集,只是不知道對方的太空專案具體內容,以及時間表。
現在兩個國家幾乎是同時開始空天戰略平臺研發,就看誰能先製造出來。
很顯然,周宇晨這邊更高效,因為六個工作小組已經開始分解自己的任務。
這其中鐳射武器小組,行動的最快,也是最先陷入困境的。
上次王立國來京的時候,拿到了一份提高鐳射功率的關鍵點。
他回西工大之後,就著手先最佳化質量因子(M²因子)。
這需要改寫和最佳化諧振腔設計的公式。
W0是光束在焦點處的束腰半徑。
Θ0是光束髮散角。
λ是鐳射波長。
王教授手指有節奏的敲擊著桌面,他已經想了快一週了,還沒調整好諧振腔長度和鏡面曲率。
“要最佳模式,還得最小損耗。”
他從來沒像現在這麼發愁,以至於方校長進來都沒察覺。
“想什麼呢,你這鬍子這麼長怎麼都不刮。”
王立國連忙關了電腦裡的文件,然後起來迎接校長:“又接了一個科研的任務。”
他不說,方校長自然清楚肯定是保密的專案,也不會問。
“那你忙著呢,我就長話短說,老魏要退休了,我想讓你接替他院長的工作。”
“方校長您可是抬舉我了,這個崗位的責任重大,我恐怕難以勝任啊。”
“就咱們兩個,你還跟我客氣呢。”
方德昌接過王立國遞過來的煙,然後身子往前方便對方給自己點上。
“我知道你不想浪費時間在行政上。”
王立國嘿嘿一笑:“還是領導瞭解我,我喜歡搞科研。”
“可當院長有院長的好處,你能爭取的資源更多。”
方校長也不繞彎子,很懂怎麼攻心:“不為你自己,就是為你們系裡4萬多名師生考慮,你也應該當院長。”
“更別提你無論是教學,還是科研,行政能力都很強。”
“其實有振德他們這幾個副院長,你平日裡也就是聽聽彙報,籤個字,並不會浪費多少時間。”
被他這麼一說,王立國的思想也動搖了:“真的?”
“我還能忽悠你嘛,放一百個心吧,那咱們就這麼定了,下週一公佈你的任命。”
“好了,我不打擾你做事了。”
方校長順利完成計劃,心情愉快地離開了,留下王立國繼續冥思苦想。
他其實可以找老朋友秦民,也就是西南物理研究所的主任一起商量。
畢竟這個專案就是雙方共同研發。
可王立國想自己搞出來,這多有成就感啊,況且時間也允許。
再給我一週,最多一週的時間,如果還沒有進展,我就去找老秦。
他再次開啟那份檔案,關鍵還是要最佳化諧振腔的長度L和鏡面的曲率半徑𝑅。
知道努力的方向,其實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王教授又開始新一輪的研究,刮鬍子、吃飯什麼的不重要。
只要能把這個難題攻克,他不睡覺不喝水都行。
而功夫不負有心人,五天後,王立國竟然真的鼓搗出來了。
“我這腦子不轉彎了,早就想到了,可是當時測試了一下資料不好,就沒再推算。”
這次把所有可能都又重新計算一遍後,就發現了新結果。
接下來就是選擇適當的諧振腔,平面-平面、平面-凹面或凹面-凹面。
不知道哪個是最優的型別,那就挨個都試試看,這個實驗,西南物理研究所做的最精準。
正好這時,秦民給他打來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