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我相信光的威力
聽勸的我成為了科研大佬 小雪花到來的季節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沒問題。”
周宇晨知道此事的重要性,也明白任何人看到這份檔案,都會生出很多疑惑。
因此在關完門之後,他就筆直且規矩地站在辦公桌前,心裡已經做好了被盤問的準備。
果不其然,王立國的臉色是從未有過的嚴肅,高聲問道:“這份資料是怎麼來的?”
他說話的時候,眼睛一直緊緊盯著周宇晨,觀察著對方每個細微的表情和動作。
“我自己設計的啊。”
“沒有任何幕後團隊或者組織?這套方案裡的設計和工藝,別說是博士生,就是我和研究所聯合都未必能搞出來。”
“確實是一個高難的課題,所以我從新生入校時,就開始泡圖書館,瀏覽各種國外的網站和論壇,花了2年多時間,現在才最終形成可行檔案。”
“嗯,費這麼多功夫算是相當短了,正常搞研究都要十年八年,話說回來,你怎麼想起來弄這個?”
“因為熱愛,可能小時候奧特曼看多了,我相信光的威力。”
周宇晨幽默的給出了理由,讓凝重的氣氛緩和了不少,接著又說道:”實不相瞞教授,為了鑽研鐳射器,我的專業課都被耽誤了,學積分班級倒數,希望能靠這個專案給自己加點分,這樣考研才有希望。“
這個合理的解釋,讓王立國心中的疑惑少了大半:“總會有取有舍,能看出你確實很努力。”
“現在咱們說下鐳射器的問題,你為什麼放棄現在公認最穩定的固體鐳射器,而選用了氣體介質,要知道鷹醬可以是用釔鋁石榴石,實現了300KW的大功率輸出。”
“王教授,你說的IFPC-HEL我研究過了,固體鐳射器雖然有體積緊湊,全電驅動的優點,但是功率提高上限不如氣體鐳射器。”
“那就需要持續激發氣體工作狀態的大型容器,在體積和安全性上,你怎麼保證?”
兩人在辦公室裡,進行初步而激烈的討論,周宇晨向王教授詳細解釋了技術方案,實現的工藝過程和相關資料。
在這個過程中,王立國不住的點頭,震驚於周宇晨一個本科生,竟能在如此重要的專案上取得創新性,突破性的進展。
他內心激動不已,困惱自己和國家多年的難題,今日終於有解決辦法了,不過鐳射器專案十分敏感和重大,光是自己認可不行,要需多人的評估。
“你做的非常好。”
王立國對周宇晨的成果感到非常滿意,但科研上面無小事,因此這份報告他還要向上彙報,至少得組織一個專家小組進行內部討論。“
“不過鐳射器這事非同小可,你先回去等我訊息,等我們商討並論證沒問題後,咱們再進行下一步,但在這之前,你必須嚴格保密此事。”
“明白,王教授,這份詳細檔案只有郭輔導員和您看過。”
周宇晨自然知道提高鐳射器功率這事,肯定會在光電領域內掀起不小的風波,恐怕西工大的領導都未必能做主執行。
不過已經上交給正確的人,那接下來的流程自己就不用管了,回去聽通知就好,趁機也可以計劃下後續的專案實施。
他禮貌的打過招呼後,就轉身離開教學樓,往宿舍去,還有好多鐳射器的細節部分要整理出來。
而同一時間,急切的王教授,此時注意力早已被鐳射器吸引,立刻撥通了院長的電話,把這件事簡要介紹了一遍,並強調了方案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什麼?有學生研究出提高鐳射器功率的辦法了?這怎麼可能!“
雖然嘴上說著懷疑,可其實魏院長心裡清楚,能得到權威的王教授認可,這事在理論上肯定成立,至於具體如何實現,那就需要再進一步商量了。
“我最初也不相信,可看完資料後,這個方案確實可行,你和咱們的校長說一下吧,我去給老秦打個電話。”
王立國有一個學生和同事不知道的隱藏身份,那就是西南技術物理研究所的高階顧問。
這個低調的科研機構,可是國內最早從事鐳射技術研究和光電武器生產的科研型事業單位,隸屬於中國兵工集團。
而老秦就是實驗室主任,同時也是技術專家,到時候如果這個鐳射器要造試驗機,那就肯定是由他來負責全盤。
電話響了好久,一道低沉但渾厚的聲音響起:“立國,你有啥事趕緊說,我正忙著測試鐳射介質呢,這不是咱們兩個共同的心病嗎?“
“不能讓鷹醬在鐳射器上,甩我們太遠,否則……“
秦民的話說到一半,就被激動的王立國立馬打斷了:“老秦,好訊息,咱們現在有辦法能把鐳射器功率提到1兆瓦了。”
“兆瓦也不算什麼啊,不……不是,你說什麼?”
心繫試驗的秦民剛開始聽老朋友說好訊息時,有些走神並沒當回事。
可現在反應過來,整個人都呆住了,機械地重複道:“1兆瓦,也就是1000千瓦。”
“對啊,你也是高興得腦子都反應不過來了吧。”
看到老友的反應和自己當時一樣,王立國忍不住嘴角上翹,繼續說道:
“我剛讓助理把檔案掃描,透過加密郵件發給你了,你先看著,有問題隨時溝通,我還得給其他人打電話。”
接下來,王立國的手機就沒停下來,在彙報完領導和告知相關專家後,他又背調了周宇晨的個人及在校情況。
一個連平平無奇都算不上,學積分很低的學生,但平日確實讀書很用功。
看來這是積累的量變引起了質變,再加上天道酬勤的好運氣,最後還真鼓搗出成果了。
是個值得培養的人才,以後自己可要重點關注他,但眼前最重要的是先把鐳射器的專案確定。
******
同一時間,收到那份加密檔案的專家們,全都放下手中的事,急切的研究和評估著周宇晨的方案。
最後大家都從最初的半信半疑,變成一致認定認為這個方案非常可行,但其中讓人困惑和擔憂的地方也不少,必須安排一場會面來當面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