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天地。

聽到兩個蠻夷皇帝的罵聲,慕容複眼中寒光一閃。

“先讓你們囂張一番,待我盤點完十大傑出帝皇,有你們好果子吃!”

他這次拿一千個歷史平行世界做為試驗,本不想將後面的清朝加入進來。

但後面想想,清朝畢竟也是華夏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便將其排除在外。

有道是,打贏了自然一筆帶過,打輸了可就要大書特書了。

前面各大王朝在歷史書上一筆帶過,但清後期的近代史卻是厚厚的幾本書。

一次又一次西洋蠻夷入侵,一次又一次的不平等條約,歷史書上一筆一筆都記著呢。

《公羊傳·莊公四年》:“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

不要說咱們記仇,咱不是那麼小氣的人。

《山海經》上所記載的大九州,並非單單指中原九州,而是指全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

所以,大九州自古以來就是咱們的領土。

前世的慕容覆沒有機會,也沒這個實力。

如今有機會也有這個實力,自然要將自家領土收復回來。

“哼!”

冷冷的看了兩個蠻夷皇帝一眼,慕容復心念一動,盤點繼續。

【朱元璋一統天下之後,輕薄稅賦,休養生息,並建立社會救濟制度,令天下百姓逐漸恢復元氣。】

【之後,他更是以強硬的手段進行政治制度上的改進與創新,不斷加強中央朝廷集權,並廢除了兩千多年的丞相制度。】

“廢除丞相?好傢伙,朕直呼好傢伙!”

“啊這,廢除丞相,誰幫他處理政務,他自己不會累死麼?”

“放牛娃就是放牛娃,他這是捨不得手裡的權力呢,想將所有權力都抓在手裡,已有取死之道。”

看到這裡,一眾皇帝們不由側目,就連秦始皇、漢武帝和唐太宗也忍不住吐槽了起來。

他們一眼就看出朱元璋廢除丞相的目的,不就是捨不得放權麼,不就是害怕相權大過皇權麼。

本質上來說,還是朱元璋對後代皇帝的不自信,怕後代皇帝鎮不住下面的丞相,乾脆就將丞相制度給廢了。

關鍵問題是,丞相制度存在了兩千多年,自然有它存在的意義。

朱元璋卻廢除丞相制度,那誰來處理政務,誰來統領百官,總不能皇帝親自操刀子上陣吧?

因此,明朝前面的皇帝們紛紛搖頭,心道那朱元璋畢竟是放牛娃出身,沒受到正統的帝皇教育,眼界太窄了,簡直是瞎搞胡搞。

【朱元璋建立的錦衣衛等特務機構,加強了對官員和天下的監控,使皇權能更加有效的掌控天下局勢,維護了統治秩序。】

【他又進一步完善了科舉制度,使朝廷選拔人材變得更規範化和標準化,同時也間接加強了思想文化的控制。】

【他重視農業生產,鼓勵開荒,興修水利,推廣更為先進的農業技術和工具,使得明初的農業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為明初的社會穩定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推行屯田制度,實行軍屯和民屯,組織軍隊和百姓開荒,解決了軍隊的糧食供應問題,減輕了百姓負擔,增加了朝廷的糧食儲備,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和發展。】

【他編制魚鱗圖冊和賦役黃冊,詳細的記錄了天下土地的數量和質量、所有者等資訊,登記天下人口、戶籍和田賦,使得朝廷能準確的掌握天下,合理徵收賦稅,保障了朝廷的財政收入,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窮苦出身的朱元璋生平最恨貪官汙吏,據史料記載,終洪武一朝,被朱元璋誅殺的貪官超過二十萬之多。】

“好傢伙,真特麼好傢伙,這妥妥的殺人如麻啊!”

“但問題是,他把官員全給殺了,誰來為朝廷辦事?”

秦皇漢武等皇帝沒想明白,朱元璋竟然殺了二十萬官員,豈不是沒人當官?

“難道....明代的人才儲備竟已達到如此地步,哪怕誅殺二十萬人,也不影響朝廷的運轉?”

“莫非是因為....科舉制?”

唐太宗倒是有所猜測,但卻不敢確認。

“殺得好,朕恨不得殺光天下所有貪官。”

崇禎皇帝朱由檢已經帶著他的吊友王承恩狼狽的來到了煤山,馬上就要自掛東南枝了。

看到光幕所述太祖的光輝歷史,他發自內心的感嘆道。

【從一介放牛娃、乞丐、和尚,一步一步走到天下九五至尊之位,驅逐韃虜,光復神州,再造華夏,建立漢人大明王朝,朱元璋功莫大焉,他當得起任何稱讚和榮譽!】

【上榜理由:驅胡虜,剪暴亂,舉廢國,承道統,宣教化,淳世風,薄徭賦,嚴峻法,不傷民;起於畎畝,逆襲登頂,親理朝政,古今無雙。】

【綜上所述,明太祖朱元璋名列十大傑出帝皇榜第四名,實至名歸!】

隨著光幕上最後的盤點完畢,諸多歷史平行世界的人不由點頭贊同。

對於這位乞丐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眾人都打心底的敬佩。

如此傳奇的經歷,哪怕是寫小說的都不敢這麼寫,太離譜了。

但關鍵是,人家朱元璋真的做到了,任誰都不得不說一個服字。

數遍歷史幾千年,也就僅此一例而已,再也找不出第二個。

【恭喜明太祖朱元璋位列華夏十大傑出帝皇第四,獎勵:‘仙氣’一道、‘諸天令’一枚、〈武經〉一部、‘九州堪輿圖’一份、〈華夏五千年史〉一部、高產良種‘紅薯’、‘土豆’各十萬斤。】

“咦,第四名和前三甲的獎勵一模一樣,難道前十都是同樣的獎勵嗎?”

“已經去了前四,只剩下六個名額,不知道朕能不能上榜。”

看到第四名的獎勵,其餘皇帝們都是心中一緊,有期待,也有忐忑。

名額越來越少,皇帝們既期待自己上榜,又怕自己上不了榜。

【十大傑出帝皇第五位:漢高帝劉邦!】

“劉邦....”

隨著第五名的出現,秦始皇眼神一凝,喊道:“王賁!”

“臣在!”

王賁走了出來。

“你去一趟泗水郡沛縣,將蕭何、曹參、周勃、劉季的全家帶回咸陽,再去一趟泗水郡淮陰縣,將韓信帶回來。”

秦始皇冷漠的說道:“朕聞其大才,欲授其官職,若是他們不願跟你走,夷其三族。”

看過《華夏五千年史》,他哪還會再給劉邦建立漢朝的機會,當然是提前截胡。

“唯!”

王賁也不問緣由,徑直領命退下。

“第五名竟然是漢高帝劉邦?”

“不過也對,再怎麼說,劉邦建立了四百年漢朝,排在這個位置倒也合情合理。”

其餘皇帝也紛紛點頭,算是認可了劉邦的功績,排在第五名也算是實至名歸了。

【漢高帝劉邦,大漢王朝的開創者,號稱‘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原名劉季,本是大秦治下一介亭長,他能在秦始皇駕崩後的八年時間裡重新一統天下,建立大漢,足以證明他的能力。】

看到這段話,王賁總算明白,為何陛下要他去一趟沛縣找劉季了。

“啊,我?推翻大秦,開創了大漢王朝?”

沛縣的劉季不由瞪大了雙眼,滿臉不敢置信。

嘩啦啦,他四周的人全部離得遠遠的,不敢靠近,生怕被他牽連。

“老三啊,快逃吧,逃得遠遠得。”

劉老太爺滿臉擔憂的說道。

“逃,呵呵,我又能逃到哪去呢?要是我逃了,豈不是牽連家裡人?”

“我不逃,我等著咸陽的人過來,就看始皇帝陛下如何處置我。”

劉季苦笑一聲,搖頭拒絕了自家老爹的提議。

“嘩啦啦...”

不一會兒的功夫,沛縣令親自帶著蕭何等官員,來到了劉家。

“來人,將劉季給抓起來,打入大牢,等候陛下發落。”

沛縣令一聲令下,劉季也沒反抗,任由他們抓走。

“話說,政哥能不能看到上蒼對乃公的評價?”

漢高帝劉邦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的問道。

“肯定能看到,陛下是擔心始皇帝的世界,始皇帝會夷您三族?”

蕭何想了想,悠悠說道。

“呵,乃公擔心個屁,政哥就算要殺,也殺的是沛縣劉季,跟我漢高帝劉邦有何干系?”

漢高帝劉邦挖了挖鼻孔,渾然不在乎的說道。

“...”

蕭何頓時無話可說。

不愧是老流氓你啊,真夠不要臉的。

【劉邦能成就一番帝業,原因有三:】

【一是懂得放權,且極有自知之明,從不會因不懂而裝懂,不會胡亂插手自己不懂且不擅長的事。】

【二是能屈能伸,屢敗屢戰從不氣餒,善於安撫人心,再善於虛心納諫,且極為果斷。】

【三是知人善任,有識人之明,以漢初三傑張良、蕭何和韓信的能力,共同輔佐他一人,豈有不勝之理?】

【有此三個優點,就足以使劉邦橫掃天下,定鼎大漢基業。】

“不錯,這就是乃公,上蒼知我懂我啊!”

漢高帝劉邦笑嘻嘻的說道,開心極了。

“此人倒也有幾分本事。”

看到這裡,大秦的眾臣們心裡不由對劉季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始皇帝陛下已命王賁前往沛縣,將劉季帶回咸陽,他們很快就能見到此人。

若是此人真有如此本事,倒也值得陛下另眼相看。

當然,該如何處置此人,還得看陛下的意思。

【劉邦建立大漢之後,實行郡國並行制,在推行郡縣制的同時,還分封同姓諸侯王,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漢初的統治,加強了中央朝廷對地方的控制,但也為後期的諸王之亂埋下了隱患。】

【他命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蕭何作《漢律九章》等,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官僚制度和法律法規,為大漢的政治運作提供了重要保障,對後世的政治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

【劉邦吸取了秦朝滅亡的教訓,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鼓勵百姓開墾荒地,發展農業生產,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他開創了帝王祭祀孔子的先例,以太牢之禮祭祀孔子,這一舉動對儒家思想的傳承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為後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定了基礎。】

【他採取和親政策,向匈奴輸送物資,減緩其攻勢,避免了大規模的戰爭衝突,緩和了與匈奴的關係,保住了新生又脆弱的大漢,為大漢的發展贏得了時間和空間。】

【上榜理由:起微末,反暴秦,敗項羽,建漢朝,定章程,輕徭賦,安民生,融南北,興文化,啟盛世;承上啟下,澤被後世,兩千載史,功績卓然。】

【綜上所述,漢高帝劉邦名列十大傑出帝皇榜第五名,實至名歸!】

【恭喜漢高帝劉邦位列華夏十大傑出帝皇第五,獎勵:‘仙氣’一道、‘諸天令’一枚、〈武經〉一部、‘九州堪輿圖’一份、〈華夏五千年史〉一部、高產良種‘紅薯’、‘土豆’各十萬斤。】

“哈哈,太好了,乃公正需要仙氣延壽。”

拿到獎勵之後,劉邦第一時間就使用了仙氣,讓自己得以重還青春,並延壽百年。

他比始皇帝小三歲,如今已有五十多歲,也沒幾年好活了,這上蒼的獎勵來得正是時候。

“草,好處全被你拿了,罪過就乃公來擔?”

沛縣大牢裡的劉季看到獎勵之後,瞬間就罵罵咧咧了起來。

【十大傑出帝皇第六位:明成祖朱棣!】

光幕可不會關注劉邦和劉季的問題,繼續盤點第六位傑出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吸收了仙氣之後,得以延壽百年,抬頭看著蒼穹之上的光幕,冷不防的看到了第六名的名字。

他揉了揉雙眼,瞬間目瞪口呆,喃喃自語道:“朱棣?明成祖?咱沒眼花吧?”

“這...會不會是搞錯了,怎麼會是老四?”

馬皇后連忙拉住了老朱安慰了起來,她也沒搞懂,怎麼會是老四當皇帝,不應該是老大阿標麼?

難道老四造反了,否則也不會是‘成祖’啊!

開基創業曰祖、守成發揚為宗,老四這是重開族譜,另立一宗啊!

“來人,立馬將老四那個小王八犢子給咱叫過來!”

暴怒的朱元璋一聲令下,拿起藤條,用力揮了揮,眼中冒火。

“爹,咱們先看看上蒼的盤點再說,或許老四有不得已的苦衷。”

朱標拉住了老朱,心裡也頗不是滋味。

弟弟們都是他一手帶大,萬萬沒想到,老四竟然篡了自己的位,當了皇帝。

“等等,重八,你不是得到一本〈華夏五千年史〉嗎,上面肯定有記載。”

馬皇后也反應過來了,拉住了暴怒的朱元璋。

“也對,咱先看看。”

朱元璋也瞬間反應過來,深吸一口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