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道有話儘管說。”

李琅見盧志主動起身,也是連忙示意盧志說下去。

盧志恭敬施禮,後道:“楊準為人我有些瞭解,此人頗具才智,腹有謀略,但野心不大。”

“先前司馬穎就曾拉著他一同騎兵,但被楊準拒絕了,楊準稱,陛下安好,起事可是謀反啊。”

楊準確實野心不大,之前打不過就撤,不像司馬越那邊,打不下來還要硬打。

“楊準非是冀州本地人,對冀州人多有苛責,其妻貪財,沒少藉故斂財,司馬穎也曾給她送過禮。”

“···”

盧志一說就是一籮筐話。

羅列楊準條條優劣。

聽完盧志的敘述,李琅也聽明白了,這楊準屬於是他自己的優劣很明顯,但不致命。

最大的問題出現在他妻族方面了。

內弟也都在冀州各郡擔任重要官職,按盧志的意思,他們也是沒少在各地斂財。

而楊準還對冀州人苛責。

盧志的言外之意就是,冀州民眾對楊準定有怨言。

這個怨言可以從中做文章,但現在李琅的問題是幽州,是王浚。

是如何做。

而不是要以對付楊準為主。

之後,盧志又說了王浚的優缺點,以及王浚的發展方向。

王浚在此之前的發展很簡單,就是不斷和北方的鮮卑各部聯姻。

以此換取他們的支援,換取馬匹。

而王浚這一招也確實行,成功籠絡住了鮮卑各部族,以至於幽州已經多日沒和他們發生過大的磨擦了。

但小摩擦不斷,幾乎隔幾天就要來一次,但對王浚來說,那都不是什麼大問題,絲毫不影響他們之間的關係。

無非就是苦一苦底層民眾,王浚才不管那些,只要自己的目的達到了即可。

王浚的目的也確實達到了,屢次忍讓,多次聯姻,換取了草原上的精壯戰馬。

就這,王浚還要給予各部族一定的糧食。

聯姻無非就是建立了橋樑,最終還是需要實打實的好處才行。

王浚迫切需要冀州,也是因為幽州糧食產量太少,需要冀州這塊寶地。

···

盧志說完,口乾舌燥。

在得到李琅應允後,方才落座飲茶。

乾渴的喉嚨得到水的滋潤後,盧志再言:“志覺得,王浚和楊準不足為慮,二人治下隱患極大,可遣人聯絡鮮卑各部族,離間王浚和他們的關係。”

“王浚想南下吞併冀州,那便讓他去,以我對楊準的瞭解,待楊準得知此事後,自會向您求援。”

“楊準與我敵對,豈會向我求援?”

盧志笑道:“哪有什麼永遠的敵人,無非是利益作祟罷了,王浚攻冀,楊準不想丟地,就必須找外援,據我所知,楊準和王浚也沒什麼過深的交情,而且,當初弘農楊氏遭難時,王浚還急著和楊準撇清關係。”

盧志這話在理。

楊準和王浚也確實沒什麼交情,甚至還因為弘農楊氏遭難那件事,讓楊準對王浚多了些壞的感官。

“此事於大將軍來說,有利無弊。”

之後,盧志詳細說了他的計劃。

是詳細拉攏楊準,讓楊準迎李琅大軍入冀州的規劃,以及如何離間王浚和鮮卑各部的規劃。

···

可以說,盧志是把一切需要考慮的事情都考慮妥當了。

聽完盧志這番話,別說李琅了,就是衛展也覺得盧志這些規劃完全可以搬過來照用。

無非就是盧志在大軍作戰方面太過於樂觀了。。

但也正常,因為盧志本就不是統兵作戰這方面的人才,對大軍作戰的認知不強。

這方面需要改進,也不可全用。

但整體的規劃,和大致方向是沒問題的。

這點衛展贊同,李琅也挑不出毛病。

聽完,緩了緩,想了想。

李琅又看向了劉輿和李矩。

李矩先起身。

也是直言:“盧長史計策精妙,但統兵作戰方面太想當然了,若是作戰不利的話,後續規劃豈不成了空?”

李矩是統兵人才,也是一言說中要領。

聞此言,李琅點頭:“不無道理,但子道計策還是可行的,應當做兩手打算。”

說著,李琅還看向了盧志,就好像是詢問盧志的意見。

盧志自然沒意見,當即表態:“大將軍言之有理,李將軍提醒的對,這方面是志忽視了。”

盧志並沒有執意說自己的做法就是對的,李矩提出意見,他也聽,也採納了。

盧志也清楚,他並不是多麼擅長帶兵打仗這些事情,而李矩恰好是這方面的頂尖人才。

對於李矩提出的問題,盧志也是又重新思考了,覺得不無道理,是太過於理想當然了。

但具體如何修改,盧志也不清楚,因為盧志不善打仗,不懂領兵的最難點是什麼。

也只能交給實際操作的人去解決了。

不過,盧志這些話就足夠了,也是給李琅提供了一個大方向。

只是不那麼完善了,再說,什麼事都不能是十全十美,有個大致方向就已經很不錯了。

之後劉輿起身。

劉輿也說了,不可幫王浚,應藉此來為自己牟取利益。

李矩、諸葛詮、王衍、樂廣、羊玄之等幾人,李琅也讓他們發表各自的對意見了。

其中,也就李矩說出了有用的話,冀州境內盡是平原,王浚想打很簡單,我等就是去救援也不好抵擋。

又是一處難點,同時,李矩還說,若是王浚出奇兵南下,可迅速拿下冀州,屆時我等就是有心救援也無力去救,不如…先攻!

李矩這話的意思就已經很明顯了,無非就是想讓李琅先一步出兵冀州,佔據冀州。

這麼做,不太行。

而王衍等人,也都發表各自意見了,但都沒什麼實際作用。

···

現在,李琅麾下的人都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不能幫助王浚。

但其他方面要怎麼做,就沒共識了。

還需要再行商議啊。

不過也正常,這件事確實很大很重要,也不是一次就能商榷下來的。

可以理解。

而後,李琅讓眾人先回去休息,李琅自己也要換換腦子,結合眾人意見,重新考慮考慮這件事了。

之後兩日,李琅以及李琅麾下親信們,都在為此事煩心。

就連平日裡只想著安於享樂的諸葛詮也有點憂愁,因為冀州這件事確實很致命。

如若真讓幽州的王浚順利打下了冀州,那將來作難的可就是李琅了。

李琅作難,李琅不好過了,那他諸葛詮不也沒好日子了嘛?

諸葛詮這才會很上心的。

···

而就在李琅快整理出思緒之時,又出岔子了。

但這次並不全是壞事。

因為是冀州楊準派人送來的書信。

楊準是先派人到魏郡。對柳興說,之前他和柳興開戰,純屬是被司馬越蠱惑的,並不是他的本意。

這件事是發生在王浚來信李琅期間的。

可見,楊準也不是不知道幽州的動作,楊準也是一直都在防備著王浚的。

這不,楊準無計可施,就只能派人和李琅接觸了。

但楊準很謹慎,先是和魏郡接觸,而後才派人正式來洛陽見李琅,向李琅示好。

沒錯,楊準是派人來找李琅示好的。

楊準命人送來的那封書信,開頭第一句就是問好,而後則是向李琅承認錯誤。

承認自己之前的做法錯了,希望李琅可以原諒他之前的失智之舉,希望李琅不要和他一般見識。

可以摒棄之前的前嫌,重歸於好。

總之,楊準就是一個意思,想要和李琅重新修好。

李琅看完書信內容後,第一時間讓人叫來劉輿、盧志。

這次,李琅只叫了他們兩人。

二人來的很快,李琅召見,劉輿歷來都來的很快。

人到後,李琅把楊準的書信給二人翻閱,盧志是在劉輿後面看的,待盧志看完後。

盧志當即道:“大將軍,志以為,當趁此和楊準緩和關係,爭取讓我等兵進冀州。”

李琅還仍有猶豫,手輕按案子,問道:“此時就這麼辦?”

“自然,此事不可多拖,應當儘快實施,還有針對冀州民眾民變之事,還有離間王浚之策,都應當隨之實施。”

李琅只是輕輕頷首,並未給予答覆。

李琅這會還未定下到底要不要這麼做,還在猶豫。

李琅主要是在擔心,楊準好不好說話。

畢竟,楊準是冀州之主,怎麼可能這麼輕易的就讓自己這夥大軍進駐他的地盤。

那和叉開腿等人上有什麼區別?

而且,現在的冀州,也確實猶如一個大美妞,很誘人。

反正王浚和李琅都被誘惑住了。

都想要把冀州抓在自己手上。

得了冀州,大把大把的糧食,大戶大戶的人口。

一舉兩得解決了糧食問題和人口問題。

···

“大將軍,不可猶豫啊!”

盧志很急。

急切的希望李琅立刻下定決定。

但他這確實也太急了,。

李琅看向劉輿。

劉輿會意,劉輿沒有附和盧志,也沒反駁,而是問了句:“盧長史所言在理,但我有個疑問。”

劉輿以自己的疑問開口。

同時,說這話時,劉輿也確實露出了一副疑惑的表情。

其實吧,劉輿確實有疑惑。

聞言,盧志答覆:“不知劉尚書有何疑惑,我可為您一一解釋。”

“好,那我就問了,勞煩盧長史為我解心中疑惑。”

“可。””

劉輿也是不不客氣,在盧志答應後,便立即開口詢問:“冀州民眾之事是何意?可是要鼓動他們反楊準?”

“劉尚書足智多謀,一語說中,志正是此意。”

盧志附和劉輿,還順帶誇了劉輿一句,而後才道出他自己的心中所想。

“我意在讓冀州更亂,如此楊準才會急於求援。”

“但這樣也可能會讓王浚抓住機會,加速他南下吞併冀州。”

“是有這個隱患,但天下所有事都沒有萬無一失的,什麼事都會有些風險,風險與利益並存,此計若成,入駐冀州,此外,我也沒說只用此計,同時還需離間分化王浚和鮮卑各部關係,減緩王浚南下腳步。”

“我記得,鮮卑拓跋部曾主動來信,向大將軍示好,還主動協助對付匈奴。”

確實有這件事。

拓跋部屬於是和王浚有往來,也和李琅有往來,而且他們是更傾向於和李琅交好。

因為跟著李琅有肉吃,李琅手上有皇帝,可以給他們封賞。

這些事情都不是什麼隱秘的事,盧志作為李琅的長史自然也是知道的。

這才會讓李琅離間鮮卑各部和王浚的關係。

雖然他們鮮卑各部關係也不是多好,但少了個拓跋部的支援,必然會讓王浚思考,鮮卑其他各部會不會也受到了李琅的拉攏,也有其他什麼想法?

分化離間不是朝夕之間就能成功的,只要能在王浚心中種下一顆懷疑的種子就足夠了。

以王浚的為人,只要一懷疑,那必然不敢再信鮮卑各部。

如此,縫隙只會越來越大。

現在,王浚還處於謀劃南下吞併冀州的階段,盧志的意思是趕緊離間,再晚就是真的晚了。

劉輿點點頭,又問:“雖說能分化王浚和鮮卑各部關係,但王浚手上戰馬數量極多,騎兵已成氣候。”

“騎兵已成氣候不假,但王浚軍中缺少糧食,別忘了,王浚正是因為幽州境內的糧食支撐不住騎兵的糧草,這才會急於南下吞併冀州的。”

盧志侃侃而談,而劉輿聽著也覺得是有這個理兒。

但問題還是很大。

劉輿又問:“這一切都行得通,順利入駐冀州後,是聯合楊準抵禦王浚嗎?”

“自然。”

“王浚兵強馬壯,雖有糧缺,但也不容小覷。”

“那豈不是白白出力?”

“擊退王浚,假道滅虢。”

“···”

劉輿和盧志二人是一人問,一人回答。

說的熱火朝天,而李琅也是聽的津津有味。

劉輿問的有道理,而盧志答覆的也不無道理。

最終,二人達成了共識,劉輿沒了疑惑,盧志說服了劉輿。

劉輿問的其實很多,遠不是之前那些。

盧志則是一一答覆,沒有半點遲疑,而且回答的也有理有據。

不知過了多久,李琅只覺得腹中飢餓無比,時間也已過了午時。

···

“劉尚書所慮確實都是問題,今日相論,也是讓我審視了此計的問題所在,多謝了。”

就在這時,盧志忽然朝劉輿施禮。

劉輿回予一禮,忙道:“盧長史言重了。”

看二人互拜,李琅也知道,他們二人的一問一答結束了。

李琅適時開口:“二位的談論,使我茅塞頓開,聽二位對談,我心中也有了決斷,今日不早了,都先回去休息吧,來日再商榷具體如何做。”

“唯!”

二人告退。

李琅在目送二人離去後,伸了個懶腰。

“坐的累死我了,要找人放鬆放鬆才是。”

李琅說到做到。

說要找人就是找人放鬆。

而他找到的這個人也不是旁人,正是楊芷。

楊芷那輕柔的纖纖細指,李琅光是想想,就感覺心裡直癢癢。

很快,李琅就去後院找到了楊芷。

···

楊芷也是天天閒著沒什麼事,李琅來時,楊芷正在讀書。

李琅也是發現了,自己家裡的人,手不釋卷的人很多。

雖然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手不釋卷,但李琅確實經常看到她們讀書。

羊平君是這樣,王景風亦是如此。

還有諸葛婉,柳慧,樂裳也就是樂妃等等…

以及現在的楊芷。

而且,她們還都是各自都有藏書,還都給李琅帶來了不少書籍。

也是補充了李琅的藏書。

···

“來了郎君。”

看到李琅,楊芷波瀾不驚,已經習以為常了。

順手就放下了手上的書籍,李琅也是毫不客氣的邁步走到了楊芷身邊,坐在了她旁邊。

位置大小無所謂,大不了讓楊芷坐自己懷裡也行啊。

反正李琅不介意。

這不,李琅坐下後,就已經和楊芷是負距離接觸了。

緊挨著,互相都可以聞到氣息。

李琅濃烈的男子氣概,讓楊芷昏昏沉沉,渾身酥軟,忍不住沉浸其中。

楊芷也不反對李琅靠過來,定了定神,問道:“郎君有事嗎?”

“沒什麼不能來啊?”

“當然不是,妾是想知道,如果郎君沒事的話,可以在妾這裡多休息休息。”

楊芷知道李琅辛苦,特別是這兩天。

這兩天因為王浚的事,可是把李琅忙活壞了。。

其實楊芷並不知道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也不知道幽州王郡和冀州楊準分別拉攏李琅的事情。

楊芷只是知道李琅最近很忙,而且經常獨自一人待在書房,要麼就是獨自一人坐著發呆。

楊芷也是根據李琅在書房的時間判斷出最近有事情發生,而且肯定還不是什麼小事。

如果是小事的話,李琅不會經常一個人在書房。

之前雙線和司馬越以及張昌開戰時,李琅就是整日整日的呆在書房。

···

“你我還真是心靈相通啊。”

“郎君何意?”

“我來找你,正是想要放鬆放鬆。”

“那,妾給郎君按按肩吧。”

“嗯~”

李琅沒拒絕,因為李琅來的目的就是為了這,自然不會拒絕。

楊芷樂意侍奉李琅,二人便換了個寬敞的位置,楊芷站在李琅背後。

雖然是捏肩,但二人的姿勢是無比親暱。

李琅更是可以清晰的感覺到那軟軟糯糯的媚娘。

著實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