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世外桃源
三國,曹操竟是我兄弟 申城毅叔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一計不成,又施美人計,專門挑戰我的軟肋?這姑娘確實很美,發育的也挺好,只不過稚氣未脫,還沒滿十四周歲吧?
思量至此,趙恆毅一臉嚴肅的問道:“敢問姑娘芳齡幾何?”
話音剛落,張蘭蘭又結結實實的打了一巴掌。看趙恆毅表情,就知道這傢伙又在胡思亂想。
要不是趙恆毅說話頗為有趣,又可能跟父親有關,早扭頭就走了。
張蘭蘭忍著怒意,揚了揚手中的寶劍。厲聲道:“再不好好說話,眼睛再亂看,看我怎麼收拾你。”
趙恆毅想笑又不敢笑,招誰惹誰了?瞄了一眼,問了個年齡,就挨倆耳刮子。
男子漢大丈夫也不能跟小姑娘一般見識。何況這姑娘奶兇奶兇的,倒是蠻可愛。
見張蘭蘭說話行事如此認真,趙恆毅不免心中擔憂。
暗道:“那山洞古墓確實十分古怪,難道說‘洞中方數日,世上已千年’?又或者人類核戰過後,倒退回古代了?總不能真的穿越了吧!這不科學啊!”
想來想去終究都是猜測,決定就順著這丫頭意思,繼續聊,看看有什麼破綻。
“既然你是正一門徒,那不知道現在是第幾代天師?這快兩千年了,怎麼著也有個百十代吧!張道陵肯定是你們祖師爺,嘿嘿…我的功法就是他教的,還有之前脅迫我的那個人叫張衡。”
那天看了張衡帶的小棺材板,才夢見了張道陵,隨後身體出現異常。這麼算,張道陵也算是個便宜師傅。
張蘭蘭起初不信,只道這登徒子又在胡扯,畢竟張道陵已經飛昇幾十年了,後來聽到張衡之名,又有幾分相信。
“什麼兩千年,如今是大漢光和元年,二代天師雲遊而去,我正一道道統傳至第三代天師。你說的張衡,可知他如今在哪裡?可是耄耋之年、身披道袍、高深莫測?”
趙恆毅搖搖頭,笑道:“張道陵像你所說的樣子,張衡三十幾歲吧,功夫了得。如果說現在是大漢朝,正一道天師是二代三代,那時間點應該是東漢中後期了,光和又是哪個皇帝老兒的年號?”
趙恆毅環顧四周,這荒山野嶺的,找不到一絲現代文明的痕跡,不免心慌:“我這是穿越了?”
張蘭蘭心中失落,暗道:“看來只是同名,父親雲遊多年,豈能變成中年人?爺爺飛昇時這登徒子怕還沒出生吧。不過他所言,半真半假,不可盡信。”
“他一眼便識破我女扮男裝,必是風流浪子、紈絝子弟。怪不得如此膽大包天,別人提起皇帝,無不拱手作輯、誠惶誠恐,他敢直呼皇帝老兒。”
趙恆毅自然不知道張蘭蘭心中所想,繼續說道:“東漢皇帝,最有名的是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國祚195年,八代十四帝,最後一個是漢獻帝劉協,中間比較有名的就是漢桓帝、漢靈帝。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有言:‘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這幾個皇帝你知道吧,現在在位的是哪一個?”
張蘭蘭有點目瞪口呆,這說的都是啥,是我該聽的嗎?大漢朝快壽終正寢了?劉協、諸葛亮又是何方神聖?這登徒子是能未卜先知、還是我孤陋寡聞了?二十多歲,就有如此道行?
“我自幼隨父親、兄長讀書,兼修儒道,諸子百家亦有涉獵。聽你所言,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這登徒子真是博學多才,只是不知道你這些都是在哪學的?”
隨即又小聲說:“當今天子叫劉宏,十年前的皇帝是桓帝劉志。依你所言,那劉宏要是駕崩了,諡號漢靈帝唄?”
看這小丫頭被自己唬的一愣一愣的,趙恆毅不免暗自得意,當年文科真是沒白讀,那歷史書背的是滾瓜爛熟,考試沒得多少分,哄小姑娘倒是派上用場了。
“我這都是從史書上看的,裡面有不少皇家秘聞,有機會再給你說。你看現在暮色四合,要不要進城找個客棧落腳,據說你們這晚上要關城門,這個點咱還來得及不?或者城外有沒有酒店客棧之類的?”
“無妨,先前家父在山下結廬而居、修仙問道,離此處不遠,拍馬即到。你來牽馬,看你無依無靠,收留你一晚。”
張蘭蘭說著,飛身上馬,颯爽英姿在晚霞的映襯下,分外美麗。趙恆毅不禁想起那個傍晚,邂逅擰月的場景。
“還愣著幹什麼,不想去是不是?”
趙恆毅這才回過神來,快步跑去牽馬,笑問道:“不讓我一同騎行嗎?我這一身傷,還沒好利索,好歹算個傷員。”
“男女授受不親不知道嗎?同乘?想都別想。還有,孤男寡女共處一室,傳出去還了得?看你是傷員的份上,才收留你,你要是敢說出去,一劍割了你舌頭,我已入七境,你可不是我對手。到時候勿謂言之不預也。”
“七境?何為七境?真的有武林高手嗎?不就是些武術套路?姑娘可否教我幾招?”
趙恆毅一連問出幾個問題,張蘭蘭一頭霧水,心想:“這登徒子究竟是真不懂,還是扮豬吃老虎?”
遂打趣道:“七境,怎麼說呢?比如豺狼虎豹,一劍斬之,你若拜我為師,天天喊師尊,我可以教你。”
這不賀碧霄(打渣子)嗎?拜個小丫頭片子為師,被那兩個兄弟知道了,還不笑掉大牙。
趙恆毅牽著馬連連擺手,問道:“那景陽岡上,武松亂拳打死大老虎,豈不也是七境?”
“武松又是誰?赤手空拳,打死猛虎,那至少也有八境的實力了。”張蘭蘭暗自驚奇,這傢伙總是語出驚人。
“我看過一本小說,武松是裡面的打虎英雄,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之一。還有一本小說講三國亂世,裡面英雄無數、豪傑輩出……”
二人一路聊天,很快便看見幾間木屋,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四周有籬笆圍成小院,院外有半畝池塘,池塘邊幾顆垂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