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天彌羅宮,乃元始天尊的道場所在。

作為三清之一的元始天尊,時常會發放簡帖,宣講混元道果的奧秘。這所謂的混元道果,實際上便是指代大天尊的至高境界。

他們的宣講都遵循一定的時數,或選定一年的吉時,或擇定一元會的吉時進行。

自從玉帝應允了蘇黎的請求後,他立刻安排元始天尊宣講混元道果。由於這個決定來得突然,因此受邀的人數並不多。

例如五莊觀的鎮元子,他還帶著兩位仙童一同前來。又如海外三仙中的金公、八仙,甚至是張三丰也位列其中。蘇黎見到這些可以算作他長輩的高手,一一起身,拱手行禮。

而見到蘇黎的舉動,即使是與他有直接淵源的張三丰也不敢輕慢,同樣拱手還禮。

當然這些人對蘇黎是充滿好感,誰不希望這樣一個講禮貌,即使爬上高位仍舊沒有忘記老人的後輩呢?

此時,鎮元子身旁的小道童清風看到這一幕,便拉著身邊的明月,用眼神瞥向蘇黎所在的位置,好奇地問道:“那位上彌羅宮還穿著鎧甲、佩帶著劍的是誰?這麼多大能前輩,對他行禮?”

明月搖了搖頭,回答道:“你不認識,我又怎麼會知道呢?不過這人身上似乎不僅僅會些養氣功法,身上還散發著佛光,難道是佛教那邊的?”

“胡說八道,佛教的人怎麼會跑來聽元始天尊講道?”清風反駁道。

就在兩人爭論不休之際,他們的師父鎮元子突然咳嗽了一聲,現場這才安靜下來。此時,元始天尊現身,盤坐在一個蒲團之上,正式開始講道。

道宮內頓時天花亂墜,地湧金蓮,一片祥和景象。

然而,這次的講道對他們而言仍然顯得晦澀難懂。清風和明月兩位小道童,只是覺得場面壯觀好看,對於其中的內容卻完全聽不懂,甚至感到有些睏倦。

直到元始天尊的一聲咳嗽,才將他們嚇得清醒過來。

只見元始天尊無視了在場前來聽道的眾多大能,而是專注地看向那個披甲配劍的道人,問道:“送子天尊,你可明白了嗎?”

此時此刻,清風明月才意識到蘇黎,是如今三界之中名聲傳的最響亮的送子天尊。蘇黎如今的名號,在三界名聲不亞於當年的孫悟空。

“天仙之路,已然暢通無阻。”蘇黎閉目回應道。

他身為天仙,將實踐與元始天尊所傳授的道理相結合,自然能夠迅速領悟其精髓。

地仙厭倦了三島的孤寂,選擇傳道於人間。他們在道途上有所建樹,同時在人間廣行善事,功行圓滿後,便能接受天書,重返洞天,成為天仙。傳道不僅是責任,更是天仙將這份責任完全融入自身的體現。

而道途上的建樹與人間的善行,不過是領悟責任的附屬品。有些天賦異稟者,如孫悟空,便直接跨越了這一步驟。

在場聆聽講道的眾人中,有些仍卡在神仙境界,如福祿壽三仙與八仙。他們未能領悟責任是對自身的錘鍊,或是所領悟的責任被某些因素所限制。

以壽仙為例,這個世界的規則限定了一元會一輪迴,他所謂的壽,至多隻能與天同壽,無法突破世界的限制,又怎能突破至天仙之境呢?

八仙則學習的是道祖三清的道路,他們的責任是摹仿三清。然而,三清的道路已被他們卡死,長久以來所學習的道,反而成為了他們前進的阻礙。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鎮元子,他身為地線之祖,雖然同樣屬於道家,但走的路子卻與三清不同。後來,他因與孫悟空結拜而受益匪淺,如今已頓悟成就大天尊之境。

再看蘇黎,他最初雖遵循三清的道路,但後來博採眾長,三家同修,更是將佛道融會貫通。他的責任是相對冷門的送子天尊,但這一路的修煉卻異常順利。

天仙的修煉,關鍵在於不斷補全和開發自身的責任。

例如,蘇黎在繁衍後代方面,已掌握了孢子、卵生、胎生、寄生等多種方式。若他想要進一步提升自己,就需要去觀察和理解更多生育方式,如神交、通氣結精、應劫而生等。

除此之外,還有對責任的深層次挖掘與開發,例如蘇黎對生育的理解,不僅限於血脈與知識的傳承,還涵蓋了延續與希望等更深遠的概念。

理論上來說,作為人類,蘇黎本不應具備類似蜂群意識的特殊能力。然而,由於他從未經歷過為人父母的角色,加之不滅蜥蜴能力的特殊影響,他反而領悟了許多超越人類範疇的責任。

如今,蘇黎正利用下界時間的流逝,回收那些靈魂以完善自己在生育繁衍方面的理解。

目前,蘇黎的主要目標是探索如何晉升為大天尊。在道教中,天仙是修行的終點;而在佛教中,菩薩則是修行的極致。至於更高的層次,如道祖、佛祖,並非透過修煉可達,而是需要深刻的領悟。

蘇黎已經明白這一境界的本質在於將所領悟的責任用以約束他人,但他卻不知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他神情莊重地向元始天尊請求:“請道祖賜予我混元道果的啟示。”

元始天尊聞言,爽朗大笑:“我可為你闡釋混元道果的奧義,但無法直接傳授其修煉之法。既然你已洞悉混元道果的真諦,我再贅述亦無意義。我能教授的,僅是我們如何獲得這混元道果的路徑。”

元始天尊的話語表明,真正的精髓在於領悟而非傳授。

然而,僅僅是元始天尊的經歷與教誨,已讓蘇黎受益匪淺。在場的眾多仙人也都全神貫注地聆聽。

“混沌未開,吾立道傳道於世。眾人皆修我道,共築混元道果,我食之。凡修我道者,皆會被我影響。再悟,終修混元道果。”

元始天尊似乎很少談及自己如何成就大天尊的歷程,而這正是眾仙所感興趣的。然而,他們並不真正理解混元道果的實質。

例如,鎮元子身邊的清風明月道童,就誤以為混元道果是一種可以食用的天材地寶。

但對於蘇黎及在場的修行高手而言,元始天尊成就大天尊的道路則顯得清晰明瞭。

首先,“混沌未開,立道傳道於世”,這裡的混沌並非指天地未分的狀態,而是指人類尚未開智、依賴本能生活的時代。而立道傳道於世,則是將自己的道傳播出去,即創立道教,傳遞自己的理念與信仰。

“共築混元道果”則可能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元始天尊的學生與朋友共同修煉他的道,從而完善了他的道;二是對應蘇黎天仙修煉需要繼續完善責任的過程。

至於“食之”與“凡修我道者,皆會被我影響”相結合,顯然並非指真正吃下某種果實或天材地寶,而是指接受並融入元始天尊的道中。

元始天尊自此以後,能將責任擴充套件至學習其教義之人。而所謂的再次領悟,則是將這種責任進一步傳遞給不學習其教義的人。

蘇黎閉目沉思,漸漸理解了一切。

此時,在場的另一位大天尊鎮元子開口言道:“此法最為穩妥且可循,我、三清道友、西方佛祖及儒家聖人皆是透過此法成就大天尊之位。然而,這第二悟,何其艱難?世間雖有其他途徑,如我那結拜兄弟孫悟空便是例證。”

鎮元子言畢,場面稍滯。待眾人皆將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後,他才繼續講述。

“孫悟空由道入佛再入儒,三教合一。他不傳道,只持守本心。憑藉一顆聖人心,便能影響他人之心。”

蘇黎聽後,立即否定了這種方法。原因無他,太過唯心!

簡而言之,便如同催眠一般,催眠一人,告知其受傷,其肉體便會真的出現傷痕。孫悟空與菩提祖師皆是如此,以自身強大的內心,讓他人的靈魂與肉體信服,從而受到影響。

總結而言,便是三個字:學不來。

隨後,鎮元子與元始天尊分別講述了其餘大天尊的成道之法,各有千秋。

如紫薇帝君,初時只要被星光照耀,便會受其責任影響。待其開悟後,無論是否被其星光照耀,皆會受其影響。

又如后土,初時凡經歷輪迴者,皆受其影響。待其開悟後,所有人皆會受其影響。

總而言之,大部分大天尊的成道之法,皆是先影響一批人,待開悟後,再將影響範圍擴大至外人。

至於如何開悟,元始天尊與鎮元子皆未提及。只言,先影響能影響之人,待時機成熟,自然便會開悟。

蘇黎對此只能暗自腹誹。

從道祖與鎮元子等人的描述來看,他們皆是歷經無數歲月,才將各自的教義廣泛傳播。

后土建立輪迴,亦是花費了一個紀元的時間,才讓所有生命輪迴一遍。

紫薇帝君為了讓所有生靈受到星光照耀,曾在某個紀元,創造了一個沒有地下生物的世界。

而蘇黎目前所能支配的,僅有他自己及他所創造的後代。若他想要達到開悟之境,最起碼的條件是讓整個嶗山世界的生命都受到他力量的庇護而誕生。

這一點看似簡單,但此時嶗山世界的生命雖不算繁多,蘇黎卻不僅要作用於人,還要作用於花草樹木、鳥獸蟲魚。

有些樹木幾千年才結一次果,且結出的果子種下後並不長出新樹,如鎮元子的人參果樹便是如此。當然,這“悟”字實在難以言明,說不定哪天就提前開悟了。

但想要開悟,就必須親身去體會與實踐,僅僅閉關空想是絕對無法開悟的。

元始天尊繼續講述著,這場講道將持續七七四十九天。

天上度過一日,凡間便已經過去一年。因此,四十九天相當於凡間的四十九年,這段時間足夠蘇黎投放到凡間的靈魂經歷轉世,體驗從娶妻生子到輪迴的完整過程。

當初蘇黎投放分身時,分散了幾百個靈魂,這些分身中有男性也有女性,有的是獨生子,有的則擁有眾多兄弟姐妹。不同的身份,對於繁衍後代的目的也各不相同。

與純粹的動物不同,人類對於後代的態度是最為多變和複雜的。除了最基本的血脈延續之外,還包含著期待、愛等各種複雜的情感。

……

李家是嶗山城裡最富有的家族,然而作為李家的獨生子,李黎並不快樂。他的父親非常擔心血脈斷絕,因此逼迫他不斷生育,如今李黎已經有了十多個兒子。

但這些兒子卻讓他越來越生氣。如今世道艱難,即使是他們這些所謂的富貴人家,也不得不面對現實的困境,李家的財富也在逐漸減少。

“這些小兔崽子,等他們成年了,全都給我滾出去!”

……

同樣是出身富裕人家,同樣身為獨生子,王黎卻因先天體弱,多年來一直難以有後代。

直到三十二歲,經過無數次求醫問藥,他的妻子才勉強懷上了孩子。然而今日,生產過程中妻子卻突然難產。

王黎心急如焚,只能在產房外不停踱步,心中默默祈禱:“感念送子天尊,保佑母子平安。”

……

世間有富有貧,每個人的命運各不相同。

劉黎望著簡陋的屋舍,一腳踢在身旁皮實卻滿臉稚氣的孩子身上,大聲呵斥道:“給我好好讀書,這是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

孩子倔強地反駁道:“讀書有什麼用?現在又沒法考狀元了。”

劉黎聽後,也只能深深地嘆了口氣,無奈地搖了搖頭。

……

在這些分身中,有男有女。

宋黎抿了抿乾燥的嘴皮,她端起米漿小口吹涼。世道不好,不是每一座城池糧食都夠吃。她自己沒得吃,自然也沒有奶。

吹涼後,小心翼翼地用筷子蘸取一點,送入懷中嬰兒的嘴裡。她的眼神中充滿溫柔。

......

蘇黎的領悟,包括孢子繁衍、蜂群繁衍,都純粹是以血脈延續為目的。顯得單一,而且死板。

唯有人類,會在繁衍後代上,賦予不以繁衍為目的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