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幾日,李弘因為獻上的胡床,又雙叒得到了來自帝后的賞賜。
至於長生藥的事,李弘的身份讓他只能當個看客。不管皇帝吃不吃,皇帝吃了是好是壞,他都不能說。
而且,萬一某隻蝴蝶煽動一下翅膀……
但好在李治最終沒有被自己舊日的迴旋鏢擊中,選擇了聽從東臺侍郎郝處俊以太宗皇帝舊事的勸諫——當初先帝吃了婆羅門僧那邇娑婆寐的長生藥,沒多久就駕崩了。
李治聽從了郝處俊的勸告,但大約為了面子,盧迦逸多的懷化大將軍職位並未撤銷。
至於先後向李治推薦了那邇娑婆寐和盧迦逸多的王玄策,雖然在後世因為“一人滅一國”很有名,但在此時,查無此人一點都不奇怪。
就連李弘都得對王玄策敬而遠之,因為他怕東宮屬官們誤會。
對於李弘來說,這隻能算是他養病這些日子裡用來長見識的小插曲。倒是郝處俊這位武后的鐵桿反對者,映入了李弘的視線。
李弘記得,郝處俊死後被武則天命人挖出來斫棺毀柩,享受了一回和受李敬業反武拖累的李勣的同等待遇。
因為肺疾,李弘沒法吃著火鍋唱著歌,但這段時間他在東宮還是過得無比愜意。
只可惜,這樣的好日子不能一直持續下去。
這天,居於光天殿,名為讀書實則摸魚的李弘忽然接到了內侍通報,說是許相公來訪。
大唐實行群相制,執掌三省六部中門下省的侍中和中書省的中書令都是宰相,此外,專門加銜的同中書門下三品,亦是宰相。
至於原本也被視為宰相的尚書省左右僕射,因為位高權重,已經有十幾年未曾設立了。
皇帝李治不僅喜歡改年號,連官職的名字也很愛改,龍朔改制之後,門下中書變成了東、西臺,對應的侍中和中書令也變成了左相和右相。
如今大唐只有一個許相公,太子少師、同東西臺三品許敬宗。
位列歷史榜單奸臣傳第一位。
一般來說,奸臣也意味著寵臣。
許敬宗作為昔日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仕途平平,直到在冊立武后的“廢王立武”事件中站對了隊,幫助李治打倒了長孫無忌,才真正開始官運亨通。
李弘和許敬宗的關係不好不差,當初前太子李忠便是在許敬宗上疏後被廢,李弘主持的《瑤山玉彩》的主筆之一便是許敬宗。
但對於許敬宗的到來,李弘沒有絲毫怠慢。
他當即動身前往麗正殿會見許敬宗。
只是李弘有些不明白,許敬宗這個時候來見他所為何事。
近年來許敬宗幾乎將精力都放在監修國史之上,除了年邁外,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在朝中孤掌難鳴。
畢竟許敬宗的名聲有那麼點一言難盡……好吧,不止一點。
數年前,與他一同靠著“廢王立武”崛起的同黨李義府在得勢後極度膨脹,最終被皇帝親手打回原形。
去年,許敬宗的好友兼外援、高宗朝戰功數一數二的大將蘇定方病死任上。
令人扼腕也是許敬宗失勢證明的是——在蘇定方死後,這位生前戰功赫赫,“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的大將的死訊竟無人在第一時間告訴皇帝。
等到皇帝知曉時,蘇定方已經去世多時了,但似蘇定方這種地位的大將,死後也竟無大臣主動提起其身後事。
最後還是皇帝李治主動在朝堂上提起,才定下了蘇定方的身後事。
即便如此,蘇定方的諡號也只定了一個威而不猛的“莊”,實則配不上蘇定方的功績。
……
思索間,李弘已經來到了麗正殿,這裡是專供李弘讀書、辦公的地方。
李弘抵達時,先一步到此的許敬宗已經自來熟的坐好了。
見到李弘到來,他掙扎著就要起身行禮。
李弘忙忙趕過去,說道:“許相公不必多禮,安坐便好!”
“禮不可廢。”許敬宗在李弘的攙扶下起身,兩人互相致禮,然後李弘才又攙扶著許敬宗坐下。
坐下後的許敬宗便是一聲嘆息:“唉,臣年紀大了,腿腳不便,坐在這席上要不了多久就會腰痠腿疼,殿下莫怪。”
“許相公勞苦功高,可千萬要愛惜身體,這國家大事,還離不開許相公呢!”李弘章口就來,反正說幾句好話又不會掉塊肉。
更別說許敬宗雖在朝臣心中名聲不佳,可在李治和武后眼中卻是一等一的忠臣。
許敬宗聽了,微胖的臉上眼睛幾乎眯成了一條縫,顯然對李弘簡單的稱讚很受用。
他笑盈盈地說道:“今日臣拜見聖人,見聖人坐著的胡床瞧著甚是舒適,後來才知是殿下的孝心……當真令人豔羨啊!”
通常來說,二聖乃是效仿前隋時對隋文帝與獨孤皇后的稱呼,代指帝后,但若只一個聖人,那就是指皇帝了。
李弘不知道許敬宗口中羨慕的真假。
據他所知,許敬宗的長子曾與他的侍妾私通,被他發現後一本奏疏貶到嶺南看星星去了。
也是大唐父慈子孝的典範。
見許敬宗說完依舊帶著和藹的笑臉看著自己,李弘忽然反應過來,說道:“日前我曾聽內坊說,又造了幾個新樣式的胡床,許相公監修國事辛勞,不若帶幾個回去。要是能幫助許相公緩解疲乏,也算我為國出力了。”
許敬宗聞言,連推辭一下都無,一臉喜色地答應道:“殿下好心,臣便卻之不恭了!”
這年頭又沒什麼專利法案,許敬宗見過李弘獻給二聖的靠椅,大可以回去讓人做個差不多了,只要圖案不逾制即可,哪裡需要專門向李弘討要。
李弘估計,許敬宗還是想要一個“太子親自贈予”的名頭罷了。
許敬宗都開口要了,他不能不給。
胡床到手之後,許敬宗才開始說起了正事。
“殿下應知,自九月英國公攻破平壤,擒高麗王而歸,算算時間,英國公一行也快要抵達長安了。”
李弘點了點頭。
英國公李勣原名徐世勣,乃是徐茂公的原型。
據他所知,等到李勣帶著高麗俘虜回來,還要獻俘於太宗的昭陵和大唐的太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