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公府。

在太醫署派出的兩個醫師的全力救治之下,武敏之還是活了過來。

只是談起傷後恢復情況,兩個醫師皆是搖頭不語。

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沒救了。

武敏之幽幽醒來,正好看到醫師在他病榻前搖頭的這一幕。

他尤還不能接受現實,對著榮國夫人滿含悲愴的問道:“阿婆,我是不是?”

榮國夫人默默點了點頭。

武敏之剛想要起身,忽牽動了傷口,又慘叫起來。

等到醫師們再度幫武敏之包紮好傷口告辭離開,榮國夫人才說道:“老身早就告誡過你,不可張揚,如今落得這個下場,也是你自找的。”

“不,阿婆,我不甘心!”身上的疼痛無時不在提醒著賀蘭敏之他遭遇的痛苦。

“武敏之!你若不想連累家中所有人都死無葬身之地,就老老實實地養病!”榮國夫人斥責道,她發起怒來,威勢頗盛,壓得武敏之不敢言語。

身上的疼痛遠不及心裡,武敏之只覺得更悲哀了——以前他阿婆可不是這麼對待他的。

兩相歡好時叫人家小甜甜,現在他沒能力了,就叫人家武敏之了?

但此時,榮國夫人卻不會再慣著沒用的他了。

……

已經回到東宮的李弘並不知道在他離開後不久,武后只用了幾句話便讓李治改變了主意,推遲了讓他監國的時間。

不過他就算知道也不會在意,因為他當前的重中之重是養好身體。

因要養病,帝后免了李弘日常的晨昏定省,所以李弘這些日子在東宮過得很是清閒。

李弘並沒學過醫,也只知道肺疾需要常呼吸新鮮空氣,剩下的,他只能多聽太醫署的醫師們的醫囑了。

考慮到歷史上的孝敬皇帝早夭,雖然也有說法是被武則天毒死的,但後世支援病死的觀點佔據主流。所以,李弘雖努力遵循醫囑,但其實對於這些醫師們能否治好他的病心裡沒底。

總之,未來似乎並不可期。

李弘在讓阿蓁從東宮府庫拿出些絹帛以作賞賜後,遂開始了他的養病生涯。

只是……按理說,皇宮的用具應該是天下第一等的,但皇帝皇后夫唱婦隨,都崇尚節儉——雖然李治狂修宮殿的行為總會讓人忍不住懷疑他的節儉。

可即便是如儉,也能起到些上行下效的作用,居於東宮的李弘就是第一受害者。

東宮內坊,李弘看著看面前裝了棉花作為內裡的“沙發”靠椅,心中很是滿意。

只能說不愧是集合了諸多能工巧匠的皇宮,他只需大致說了說自己的要求,簡單畫了個草圖,內坊的匠人們便輕鬆達成了他的要求。

李弘摸了摸靠椅後直接坐了上去,身體後仰,被軟軟的墊子托住,那叫一個舒坦。

陪同李弘的阿蓁見到這一幕,欲言又止。

“有話直說,在我面前不必諱言。”注意到這一點的李弘說道。

阿蓁這才開口:“婢知五郎平日辛苦,造此胡床本無不妥,只怕有心人以此詬病五郎玩物喪志。”

唐朝正處於矮腳傢俱蓬勃發展卻還未邁向高腳傢俱的階段,而矮腳傢俱,無論是坐是躺,都被稱為胡床。

眼下最有禮節的做法還是在屁股底下墊個用以支撐的支踵,在席上跪坐。

雖然以皇帝為代表的唐人對大唐禮法的尊重……娶小媽的娶小媽,娶兒媳的的娶兒媳,懂的都懂。

與之相比,嫂子什麼的都是小兒科了。

但禮法嘛,總是容易被人拿出來說道的,阿蓁的擔憂很合理。

李弘擺了擺手:“不必多慮。”

他起身後看了看內坊領頭的宦官,早有準備:“王德,接下來,就仿照此坐具的樣式,再做兩個,本宮要將之獻於二聖!”

內坊司局皆為宦官,為首的典內王德沒想到只見過他第二面的太子還記得他的姓名,更別說還有獻物什給二聖的機會,聞言連忙拜道:“殿下放心,奴婢一定親自盯著,絕不會有一點疏漏。”

李弘點了點頭。

若是太子造了用來讓自己享受的新奇坐具,那自然是需要東宮屬官們及時教諭規諫的。

可若是為了獻給皇帝皇后,那就是孝心可嘉了。

在這種前提下,身為大孝子的太子出於節儉考慮,留下一個兩個前期的試驗品自己用,很合理吧?

至於靠椅的圖案樣式,宮中自有定製,就不用李弘多慮了。

所謂衣食住行,大致解決了日常休息的問題,在吃的方面李弘因有肺疾,素來清淡為主,他暫時也沒想改變。

剩下的衣和行,為了響應皇帝節儉的號召,不能更改。

現在的李弘完全有資格說自己“臥不過一榻,食不求五味,四季常服不過八套”。

即便如此,他的待遇也已經站在這個時代的金字塔頂端了。

回去的路上,李弘對阿蓁說道:“稍後對那些出了力的宦官工匠也都賞賜一番。”

阿蓁稱喏。

說起來,李弘其實很富有。

早在他十來歲的時候,就主持編撰了一本鴻篇鉅製《瑤山玉彩》,光此一事,就得到了皇帝的賞賜絹帛三萬段,再加上帝后的其他各種賞賜……根本花不完。

如此看來,李弘作為李治和武后的嫡長子,所受的恩寵無以復加。

但考慮到帝后兩人早在李弘八(虛)歲首次監國時就敢把李弘獨自留在長安,兩人直接跑去洛陽度蜜月去了。

後來見不到耶孃的李弘“思慕不已”,帝后才把李弘接到身邊。

很難不讓人懷疑兒子只是意外。

忘崽夫妻,早已有之。

在李弘養病期間,倒是發生了一樁事。

皇帝李治封了個名叫盧迦逸多婆羅門神僧為懷化大將軍,盧迦逸多乃是兩年前王玄策第四次出使天竺帶回來的,自稱能合長生藥。

說起來,在顯慶二年,王玄策復向李治舉薦了曾經給李世民煉製長生藥的婆羅門神僧那邇娑婆寐,當時李治還以秦皇漢武求仙問藥的典故來感慨——若真有長生不死之人,今天怎麼見不到呢?

於是並不用之。

後來,自稱活了兩百歲的那邇娑婆寐死在了長安。

也不知他為什麼沒給自己合長生藥,是不願意嗎?

但如今距離當初不過十一年,飽受疾病折磨的李治就已經忘了自己曾經的言論,主動求起了長生藥。

迴旋鏢來得就是如此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