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相與韓太尉征伐海東之地,先後擊滅二十餘國,並從內地輸運糧秣人口,由韓王之子公子鄭率移民前往,今已達萬餘人。”

“韓之立國,引起海東蠻夷忌憚。馬國之王糾集海東五十餘國,與韓軍決戰於江畔。”

“韓太尉與獩人聯手,一戰大破海東諸國軍隊,其後韓軍一路猛攻,逐馬王而走,半月之內滅其國三十六,殺馬王於海濱,餘眾皆降。”

“至此韓國滅海東之國七十八,佔據朝鮮以南之地。”

未央宮大殿裡。

蒯徹當眾念出了韓國在海外的最新戰況。

他是典客,負責國家邦交,韓國的情況他是一直關注著的。

等到蒯徹話音落下,殿中諸將皆都愣了一下。

韓國人什麼時候這麼厲害了,這滅國數量聽起來有點讓人震驚啊。

葛嬰驚愕道:“海東五十多個國家的聯軍,韓軍一戰勝之,還半月滅國三十六,總滅國七十八?這不可能吧,這韓國怎麼會如此厲害?他們之前不是被西楚按著打的嗎,難道是我記錯了?”

一連串疑問後,葛嬰本能的望向旁邊的李良。

李良嘴角抽了抽。

其他人可能不清楚韓國人的戰鬥力,可李良那是絕對的刻骨銘心。

且這次韓國的領軍將領公孫信,是他當初的搭檔,有多少本事,李良清清楚楚。

擊破五十餘國聯軍,滅亡七十八國,這種戰績如果是韓人打的,那就只能說明他們的對手有問題。

李良向蒯徹客氣問道:“敢問典客,不知海東所謂一國者,有多少人?”

蒯徹笑著解釋:“海東諸夷號稱一國者,多則萬人,少則數千人,據說這海東五十餘國的聯軍可能就七八千人。”

“哧……就幾千人?還沒我大唐一個鄉的人多呢,這點人數也敢號稱一國?真是笑死人了,本將還從來沒聽過數千人也敢號稱一國的事情呢。”

葛嬰與諸將皆嗤笑起來。

要知道昔日戰國七雄裡最弱的燕、韓,人口都在百萬以上,可以拉起十萬大軍。

諸夏之外,就連塞外的匈奴、月氏,也可派出十多萬騎兵。

和中原的情況比起來,這海東幾十個國家聯合出兵,聽起來真是聲勢浩大,結果他們的“大軍”只有幾千人,讓人想不笑都難。

就連帝榻上的吳廣,也都忍俊不禁。

不過想想也是正常的。

這時候的半島除了北邊的朝鮮外,南邊基本就是部落割據的局面。

所謂一國,其實就是一個部落。

馬韓是所有部落中最強大的一個,有著共主一樣的地位。

在原歷史上馬韓與辰韓、弁韓合稱三韓,是兩千年後那個統治者常入獄的韓國的“韓”字來歷。

現在中原的韓國去了海東,那這個馬韓就只能跟著改名,其君王成了蒯徹口中的馬王。

不過改不改名也無所謂了,馬韓已經被滅亡了。

在來自中原軍隊降維的打擊下,在張良的智謀下,馬韓率領的土著聯軍不堪一擊。

現在統治半島南部的,乃是從中原搬過去的姬姓韓國。

“韓王成派其公子率移民前往海東,看來是存了大肆開發之意,這樣很好。等再過幾十上百年,他們將當地土著慢慢同化後,韓國便將成為我中原文化的分支,其人皆用唐語,寫唐國文字,著唐國衣衫。”

吳廣微微一笑。

海東離中原有些遠了,隔海相望,交通不太方便,且當地蠻夷眾多,不是很適合用郡縣制去統治。

再加上其地方多山,山地和丘陵佔據了國土的三分之二,能供人耕種的平原地區很少,沒多少經濟價值,所以吳廣不是很看得上。

而韓國是大唐的諸侯,吳廣把這地方封給韓國,等韓人將當地開發起來了,大唐的影響力自然就延伸到海東去了,這對中央朝廷來說是一件比較省心的事。

同時韓國佔據半島南部後,就可以從南方威脅到朝鮮國,給朝鮮施加一點壓力,兩國相互牽制,在半島形成一種新的平衡,這對大唐來說是有利的,不用怕有人在半島一家獨大,然後侵擾遼東邊疆。

“韓國做的不錯,開疆海外,揚我諸夏之威,朕心甚悅之。賜韓王金千鎰,糧食二十萬石。”

吳廣大手一揮,又給了韓國一點資金補助,希望韓王成能再接再厲,繼續在海外大幹一場。

而處理完韓國的海外開發事項後,蒯徹又說起了其他幾個諸侯國的情況。

齊國和膠東國被皇帝肢解後,國力大減。

吳廣又派了酈食其去做齊相,盧陵做膠東相,從內部進行牽制監視,故而這兩國表現的比較老實,規規矩矩的不需要吳廣操心。

真正需要他注意的是南邊的三個越國。

“這幾年下來,我大唐商人幾乎走遍了東甌、閩越全境,對其內部情況已瞭如指掌,兩王依賴我中原貿易,對我大唐言聽計從,並無憂慮之處。”

蒯徹笑著開口。

東甌和閩越,因為其地形的緣故,吳廣沒有徵發大軍去征服的想法,那地方全是山地,又是蠻夷,打下來實在是守不住,還是不動兵的好。

自兩國臣服後,皇帝就換成經濟手段去控制。

由朝廷進行額外補貼,大量派遣商人進入東甌閩越之地,將來自中原的物品販賣給當地越人,同時又收購當地的特產再轉賣回中原。

物以稀為貴。

中原常見的東西,如絲帛、糖類、金屬器皿等,在越地很珍貴。

越地的犀角、玳瑁、紫貝、皮革,一些當地常見的物種在中原也是些稀奇東西。

這種交易雙方都能得利。

隨著貿易的擴大,閩越、東甌當地的越人會越來越依賴唐國和他們交易,同時也將被唐國文化慢慢滲透。

不過這是一個長期的事情,一時半會兒看不出什麼成效。

這幾年下來效果比較顯眼的,是那些跟隨商人進入閩越、東甌的間諜,他們將當地的情況摸了個大概。

東甌、閩越的地形地貌、部落數量、當地風俗、物種情況、統治者資訊等等皆被記錄下來。

同時唐國的間人還在暗中交好了許多部落首領,讓這些部落越發親近大唐。

這也是吳廣針對閩越、東甌所施行的策略。

這兩國不需要用武力去強行征服,而是改用貿易和文化滲透的方式對付,讓他們慢慢離不開中原政權,甚至被同化。

蒯徹說完了東甌和閩越的情況,輪到最後一個諸侯時,臉色有些陰沉。

“陛下,南越至今依舊閉關自守,只在關市貿易,對我大唐常懷有戒心。”

“據周相及閩越等地的情報,南越王趙佗欲和輯百越,不僅任用百越之人為國中公卿,且自身棄冠冕而椎髻,以越俗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