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司馬昭出現
三國:曹家浪子,龍佑華夏 參天小白菜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司馬昭已被逼入絕境,若想東山再起,必須另尋強大助力。
踏入北方胡人聚居地的那一刻,一個大膽而瘋狂的計劃在他心中悄然成型。
他將目光投向在草原上縱橫馳騁、武力強盛的胡族部落,羯族、匈奴、鮮卑、氐、羌等,妄圖藉助他們的力量扭轉乾坤。
司馬昭逃亡至北方胡人聚居地後,馬不停蹄地迅速派出最為得力且忠誠的心腹。
他們攜帶大量從府庫中帶出的奇珍異寶,秘密奔赴各胡族部落。
這些財寶皆是中原稀世珍品,金銀器具雕琢精巧絕倫,絲綢錦緞華美絢麗,古玩字畫散發著中原文化獨特魅力,目的便是打動胡族首領。
羯族,作為北方胡族中一支新興崛起的力量,率先進入司馬昭的視野。
羯族男子體魄強健,自幼在馬背上長大,騎射技藝嫻熟,作戰時悍不畏死,其騎兵更是令人生畏。
司馬昭的心腹抵達羯族部落營地時,受到羯族士兵的嚴密盤查。
表明來意並獻上厚禮後,才被允許求見羯族首領。
見到首領後,心腹言辭懇切,詳述司馬昭在中原的權勢與地位,稱其只是一時遭遇困境,憑藉能力與資源,定能再度崛起。
若羯族與司馬昭聯手,事成之後,羯族不僅能獲得數不盡的財富,在中原還將分得大片肥沃土地,從此不必再在草原上飽受風沙之苦,可盡享榮華富貴。
羯族首領聽聞此言,心中大為震動。
立即召集部落中的長老和勇士舉行議事會,會上眾人各抒己見,爭論激烈。
有長老憂心忡忡,擔憂與中原勢力勾結風險巨大,一旦失敗,整個羯族將面臨滅頂之災。
但年輕勇士們被中原的繁華富饒所吸引,內心充滿渴望,急切地想要藉此機會實現部落的擴張與崛起。
最終,對中原財富和土地的強烈渴望佔據上風。羯族決定與司馬昭達成合作協議。
除羯族外,匈奴、鮮卑、氐、羌等胡族部落也相繼被司馬昭拉攏。
匈奴,作為北方草原上的老牌勢力,人口眾多,畜群龐大。
他們逐水草而居,擁有豐富的遊牧經驗和強大的騎兵力量。
司馬昭的心腹向匈奴首領提及曹魏政權對匈奴的壓迫歷史,勾起匈奴人心中深埋已久的怨恨。
又許以豐厚的回報,稱幫助司馬昭可報往日之仇,還能獲得大量財物和新的牧場。
匈奴首領權衡利弊後,決定加入這場紛爭。
鮮卑人以速度和機動性著稱,他們的騎兵擅長長途奔襲,行動迅速如閃電。
鮮卑部落內部有著獨特的社會組織和軍事體系,各部落之間雖相對鬆散,但在利益面前也能迅速聯合。
司馬昭的心腹利用鮮卑人對中原物資的需求,承諾為他們開啟中原貿易的大門,提供他們渴望已久的鐵器、茶葉、瓷器等物資。
鮮卑人被這些誘人條件打動,欣然響應。
氐族和羌族雖然人數相對較少,但作戰同樣勇猛。
他們多聚居在山地,擅長山地作戰,利用地形優勢神出鬼沒。
司馬昭的心腹向他們描繪在中原地區獲得安穩生活的美好藍圖,稱成功後可在中原擁有自己的領地,不必再受山間貧瘠之苦。
氐族和羌族首領在利益誘惑下,也紛紛加入了司馬昭的陣營。
幷州,地處中原與北方草原的交界地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北接塞外廣袤草原,南連中原腹地,境內山河交錯,地勢險要。
太行山、恆山等山脈縱橫其間,黃河、汾河等河流蜿蜒而過,形成天然的防禦屏障,是中原王朝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重要防線,也是溝通南北的交通要衝。
這裡人口密集,漢胡雜居,農業與畜牧業發達。
肥沃的土地孕育豐富的農作物,廣袤的牧場飼養大量的牛羊馬匹,商業貿易十分繁榮,是中原北方的經濟重鎮。
隨著司馬昭一聲令下,胡族勢力如同洶湧的潮水,向著幷州邊境奔騰而來。
打頭陣的是羯族騎兵,他們騎著高大矯健的戰馬,手持鋒利的長刀和強弓,風馳電掣般衝向幷州邊境的村莊。
馬蹄聲如雷,瞬間打破村莊的寧靜。
村民們還未反應過來,羯族騎兵已衝入村中。
他們肆意砍殺反抗的村民,將百姓家中的糧食、牲畜全部驅趕到一起。
有的村民試圖保護家中僅有的一點財物,卻被羯族騎兵無情斬殺,鮮血染紅土地。
村莊裡的房屋被點燃,火光沖天,滾滾濃煙遮天蔽日。
哭喊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令人心碎。
匈奴部落則憑藉龐大的人口和畜群,在幷州北部邊境大肆侵擾。
他們驅趕著漫山遍野的牛羊,所到之處,農田被踐踏得面目全非,剛剛成熟的莊稼被牛羊啃食殆盡。
匈奴人還擅長夜襲,常常在夜深人靜之時,突襲邊境的城鎮。
他們事先派出偵察兵,摸清城鎮的防禦弱點,然後悄悄翻過城牆,開啟城門,放入大隊人馬。
進城後,他們直奔府庫,將財物、兵器掠奪一空,城中百姓稍有反抗便會慘遭屠戮。
等劫掠完畢,他們又迅速驅趕著戰利品撤離,只留下一片狼藉的城鎮。百姓們在廢墟中哭泣哀號。
鮮卑人以速度見長,他們的騎兵機動性極強,擅長長途奔襲。
他們常常避開幷州守軍的主力,沿著山間小道和隱秘的路徑,深入幷州境內,襲擊交通要道上的商隊和驛站。
鮮卑騎兵突然出現,將商隊團團圍住,商人的哀求聲被他們的喊殺聲淹沒。
他們搶走貨物、馬匹,還將商隊的護衛斬殺,有的商人被擄走,被迫為他們帶路尋找更多的財富。
交通要道被阻斷,導致幷州境內的商業活動陷入停滯,物資無法流通,物價飛漲,百姓生活愈發艱難。
氐族和羌族雖然人數相對較少,但作戰同樣勇猛。
他們擅長山地作戰,利用幷州多山的地形,隱藏在山林之中,對過往的行人、小股軍隊發動突然襲擊。
他們手持短刀和長矛,從山上如猛虎般衝下,打得對方措手不及。
一旦得手,便迅速退回山林,憑藉對地形的熟悉消失得無影無蹤。
小股的幷州守軍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常常被打得傷亡慘重,讓幷州守軍防不勝防,士氣低落。
面對胡族的瘋狂騷擾,幷州的曹魏守軍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這些守軍平日裡主要負責維持邊境秩序,應對小規模的衝突,面對如此大規模、有組織的胡族進攻,兵力顯得捉襟見肘。
軍隊人數有限,且分佈在漫長的邊境線上,難以集中力量應對胡族的多點攻擊。
武器裝備也相對落後,與胡族精良的兵器相比差距明顯。
而且守軍的馬匹數量不足、質量不佳,在與胡族騎兵的對抗中處於劣勢。
他們匆忙集結部隊,奔赴各個受襲地點,但往往趕到時,胡族已經劫掠完畢,揚長而去。
而當守軍疲憊不堪地返回駐地時,胡族又在其他地方發動襲擊,如此反覆,守軍被折騰得疲憊不堪,士氣低落。
士兵們長期處於緊張的戰鬥狀態,得不到休息,精神高度緊張,許多人產生厭戰情緒。
將領們面對胡族靈活多變的戰術,也感到束手無策,指揮系統陷入混亂。
幷州刺史緊急向朝廷求援,然而此時的曹魏朝廷內部,因司馬昭政變一事而混亂不堪。
朝堂之上,各方勢力明爭暗鬥,為了權力和利益相互傾軋。
對於幷州的求援文書,官員們互相推諉,擔心出兵救援會損耗自己的實力,影響在朝堂上的爭鬥。
根本無法及時組織起有效的救援力量。
這使得幷州的局勢愈發危急,百姓們生活在恐懼與絕望之中,紛紛拖家帶口,南下逃亡。
一路上,道路擁擠不堪,飢寒交迫的百姓們缺衣少食,疾病肆虐,餓死、病死的不計其數。
此時,一名年輕將領站了出來。他出身行伍,多年來一直在幷州邊境駐守,與胡人多次交鋒,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
他向幷州刺史建議,組織軍民聯防,在各重要關隘和城鎮加強防禦工事,深挖壕溝,修築壁壘,同時招募當地精壯百姓,進行簡單的軍事訓練,充實防禦力量。
刺史採納了他的建議,陳宇便開始忙碌起來。
他親自帶領士兵和百姓加固城牆,搬運巨石,設定拒馬。
在關隘處,他安排了瞭望哨,日夜監視胡族的動向。
為了鼓舞士氣,陳宇還時常深入士兵和百姓中間,與他們同甘共苦,分享作戰經驗,講述勝利的信心。
在他的努力下,幷州的防禦逐漸有了起色。
然而,胡族的進攻並未停止。羯族聯合匈奴,集結了一支龐大的軍隊,企圖一舉攻克幷州的一座重要城池。
他們將城池團團圍住,日夜攻打。
羯族騎兵在城下往來馳騁,射箭攻城,匈奴人則推著攻城器械,試圖撞開城門。
城上的守軍在陳宇的指揮下,頑強抵抗。
他們用弓箭射殺敵人,用滾木礌石砸向攻城的敵軍,一時間,城下屍橫遍野。
但胡族攻勢猛烈,城池危在旦夕。
年輕心急如焚,他一方面組織城內百姓運送物資,支援守城士兵,另一方面,派出精銳小分隊,趁夜出城,偷襲胡族的糧草輜重。
小分隊趁著夜色,悄悄穿過敵軍的防線,摸到了胡族的糧草營地。
他們點燃了糧草,一時間火光沖天,胡族軍隊大亂。
年輕將領趁機率領城內守軍開啟城門,奮勇殺出,與小分隊內外夾擊,胡族軍隊大敗而逃。
這場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幷州軍民計程車氣,但他知道,這只是暫時的。
胡族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更大的危機還在後面。
他繼續加強防禦,同時不斷向朝廷發出求援信,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援。
在艱難的等待中,幷州的局勢依舊嚴峻,百姓們依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而年輕將領和他的將士們,依舊堅守在這片被戰火洗禮的土地上,等待著轉機的到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胡族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頓,再次捲土重來。
這次,他們改變了策略,不再一味地強攻,而是採用游擊戰術,各個部落分散行動,不斷騷擾幷州的各個角落,讓守軍疲於奔命。
年輕將領深知,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必須主動出擊,打亂胡族的部署。
他挑選了軍中最為精銳的騎兵,組成了一支突擊部隊,親自率領他們尋找胡族的主力。
經過幾天幾夜的偵查和追蹤,終於發現了羯族的一支主力部隊正在一處山谷中休整。
他決定抓住這個機會,發動突襲。
深夜,陳宇帶領突擊部隊悄悄潛入山谷,等到距離羯族營地只有幾十步的時候,他一聲令下,士兵們如猛虎下山般衝向敵人。
羯族士兵在睡夢中被驚醒,倉促應戰,一時間,山谷中喊殺聲震天,火光映紅了夜空。
雖然羯族士兵勇猛,但陳宇的突擊部隊準備充分,戰術得當,他們迅速突破了羯族的防線,斬殺了多名羯族將領。
羯族軍隊大亂,紛紛四散逃竄。陳宇乘勝追擊,擴大戰果,給羯族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然而,將領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接到訊息,匈奴和鮮卑的聯軍正在攻打另一座城池。他不得不率領部隊馬不停蹄地趕去救援。
當他們趕到時,匈奴和鮮卑的聯軍已經將城池圍得水洩不通,攻城戰打得異常激烈。
他沒有貿然進攻,而是先觀察了敵軍的部署和攻城態勢。他發現聯軍的攻城器械雖然眾多,但後方的糧草輜重防守相對薄弱。
於是,他再次故技重施,派出一支小分隊繞到聯軍後方,襲擊他們的糧草輜重。
同時,他帶領主力部隊正面佯攻,吸引聯軍的注意力。小分隊順利地潛入了聯軍的後方,點燃了糧草。
一時間,聯軍後方大亂,攻城的部隊也開始動搖。
年輕將領見狀,立即下令主力部隊全力進攻。
在內外夾攻之下,匈奴和鮮卑的聯軍抵擋不住,紛紛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