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馬爾地夫與過年
神豪:專注可以獲得收益 橘貓橘貓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別墅外觀採用當地傳統茅草頂,內裡卻是當代極致設計。
推開大門,眼前一片超大客廳,地面是拋光原木與大理石拼接,天花板上懸掛藝術品吊燈,落地窗外正是一望無際的印度洋。
海水在日光下泛著淡綠與深藍交錯的色採。
杜若萌激動得上前推開露臺門,一股海風夾帶鹹香撲來;
露臺上配備無邊泳池、沙發休息區,樓梯可直接下海。
林清越走進臥室,又見到一個巨大的圓形床,四周環繞玻璃窗,衣帽間和浴室都相連,原木與藝術雕刻結合,讓人恍若置身夢中。
管家介紹水療、潛水、海釣各類專案,還說別墅有私人泳池酒吧,可以隨時叫廚師上門烹飪。
郗青言放下行李,一邊看細節一邊感慨:“這才是真正的頂級度假。”
下午便可以換上泳裝,跟隨潛水教練到度假村“浮潛點”試試水。
海水溫暖通透,陽光在水下形成舞動光斑。
三人戴好面罩游出十幾米,就看見珊瑚叢五彩斑斕,形態各異的小魚成群穿梭,彷彿置身巨型水族館。
林清越小心潛下幾秒,撫摸那近在咫尺的珊瑚尖,心神激動卻又不敢貿然觸碰脆弱生態;
杜若萌大喊“太美了”,水聲咕嘟嘟地冒著氣泡;
郗青言只是平靜觀察,感受這海底世界的寧靜與奇妙。
遊了半小時回到水面時,三人都眼含笑意,教練也稱讚他們挺有水性,似乎之後可以嘗試更深的探險。
日落時分,他們在度假村的海上餐廳品嚐第一頓浪漫晚餐。
腳下是透明玻璃地板,能看見海魚群圍繞。
夕陽餘暉把遠方海面染成豔麗金紅,林清越望著天邊落日,總覺得如同油畫般不真實。
杜若萌感嘆“終於放下魔都的壓力了。”
郗青言靜靜微笑,品嚐海鮮龍蝦尾、品一口度假村特製雞尾酒,彷彿任由海浪的節奏帶來片刻的心靈舒展。
上午在水上中心報名體驗“水上飛板”和“帆船出海”。
水上飛板讓身體被強力水流頂出海面數米高,杜若萌嘗試時忍不住發出尖叫,幾次跌回水裡,卻也樂在其中;
林清越反而謹慎多,不想摔得太慘,最後只小範圍飛了一下。
郗青言在岸邊拍照記錄他們的歡笑與冒險。
下午則預約了度假村著名的“高階SPA套房”,這裡半懸在海上,開啟房門便聽見風吹過椰林與海浪拍打平臺的聲音。
三人各自選擇不同按摩專案:林清越做了90分鐘香薰按摩,杜若萌要了獨特“椰子精華熱石療法”,郗青言則在柔和音樂中被技師用專業手法逐漸緩解肩頸痠痛。
躺在按摩床上,看著落地窗外那一灣碧海,彷彿身體每個細胞都在深度放鬆。
做完SPA後還可以在私密露臺喝薑茶,遠望大海天際線,那一刻與世隔絕的寧靜給人難忘感受。
VelaaPrivateIsland自帶多個風格餐廳。
AquaOverwater:主營海鮮與融合料理,像龍蝦、帝王蟹、鵝肝醬等奢華食材都可點。
晚上點上燭光,腳下是海浪聲陪襯;
AraguFineDining:提供世界各地高階食材,搭配創意分子料理。
廚師可能當場在桌旁炙烤頂級牛排或和牛。
AthiriBeach:輕鬆氛圍的沙灘酒吧,有現場樂隊演奏,提供各種鮮榨果汁和小食,讓他們任意享受沙灘陽光。
林清越喜歡坐在Aqua裡細品一杯果味雞尾酒,看海面燈光映照;
杜若萌則對燒烤海鮮樂此不疲,每頓都要點烤蝦、烤魚。
郗青言嘗過多種生猛海鮮後,也會偶爾想要一頓簡簡單單的清湯或日式飯糰,度假村都能滿足,無所不包。
島上光線絕佳,每天早上陽光傾灑在水上別墅棧道,拍出來照片如同明信片。
林清越帶了多套輕薄連衣裙、草帽、墨鏡組合,每天搭配不同的顏色在海邊取景。
杜若萌也換上比基尼或沙灘裙,隨時拍下海天一色的瞬間,“朋友圈要被我們刷爆了。”她笑稱。
拍攝之餘,她們還時常與郗青言一起拍合影,比如在無邊泳池邊,或者傍晚夕陽下緊挨著,看著遠方海浪。
郗青言雖然相對淡定,但從眼神可見他也無比珍惜這些輕鬆時刻,遠離實驗與合作檔案,讓心靈沉浸在純粹的度假氛圍裡。
除此之外,度假村還有不少獨特專案。
夜釣,夜裡坐上小船出海,海面漆黑但有星光閃爍。
工作人員教他們放線下水,看能否釣到石斑魚或紅鯛。
林清越第一次體驗海釣,感到既緊張又興奮,每當魚線微微顫動都驚呼不已。
杜若萌倒是在船艙裡刷手機,等捕上大魚再出來圍觀。
星空影院,島上有個臨海露天影院,夜晚放映經典電影,沙灘上鋪設沙發與懶人椅,耳機和投影大屏讓他們在自然與觀影間達到奇妙融合。
海浪聲當背景,頭頂是繁星點點,偶爾海風拂過帶來鹹溼味。
無人島露營,在附近小沙洲搭建臨時帳篷,只帶少量物資。
到凌晨,海浪與星空作伴,彷彿世界只剩他們三個。
只是他們最終考慮到島上蚊蟲等因素,做了幾小時後便回到主島享受空調與柔軟大床。
一週的時間轉瞬即逝。
返回前一天傍晚,度假村特意為他們準備私人餐飲在別墅露臺上。
服務生布置了花瓣與小型燈盞,燭光對映在海面上,如同繁星灑落。
桌上先送來各式前菜,從生蠔到龍蝦濃湯,再到黑松露意麵;
主菜部分則是香烤和牛、馬爾地夫咖哩海鮮鍋,讓三人飽得不可開交。
林清越輕啜香檳,望著遠方天際線逐漸染成墨藍色,心想這幾天竟如夢一場。
郗青言坐在她右邊,杜若萌在左側啃一小塊烤魚,還不忘拍照留紀念。
遠方風聲與低語浪潮彷彿把世界的喧鬧隔絕,三人不用談工作或科研,只是在感受這一刻的海島浪漫。
晚宴結束時,廚師端上熱巧克力蛋糕,象徵甜蜜收尾。
晚餐後,他們換上輕薄家居服坐在無邊泳池邊緣,把腳浸在那溫熱水裡,看夜空繁星鋪滿,耳中盡是潮汐深沉之聲。
杜若萌輕倚在池邊,望向倒映的天光,輕撫著水面;林清越拿著手機拍最後夜景;
郗青言望著遠方,回想著回國後還要完成的瑣事,但此時又暫時把它擱置。
海風中帶點鹹味,身體浸在泳池水裡微微發熱,和秋冬魔都的乾冷簡直判若兩端。
他們沒有多言,只靜靜感受人與自然的融合,那種徹底放鬆可能一輩子裡也難得幾回。
最終,到了離島這天上午,管家幫忙收拾行李。
三人驅車到小碼頭,坐水上飛機飛回馬累,再乘坐長途航班返回魔都。
離別的瞬間看著那明淨海水不斷消失在機窗下,林清越感到一絲不捨:“真想多住幾天。”
杜若萌也連連點頭,“如果不是買車買房還要裝修,我們真的可以多享受一會兒。”
郗青言淡然一笑:“以後有的是機會,再來。或許明年企業專案落地後,我們能更加從容地安排度假時間。”兩人聽了都很開心。
數小時後,飛機在浦東國際機場落地,窗外仍是陰冷。
三人拖著行李箱走出航站樓,感到寒風割面。
一切迴歸都市現實:林清越想起自己還要準備幾門考試論文,杜若萌想起社團的春節活動,郗青言看手機就收到幾條企業緊急訊息。
對於這座城市的年末節奏,他們早已適應,但經過馬爾地夫海島的洗禮,也更具能量和心情來應對。
回家後,收拾完行李,三人圍坐在沙發上,回味度假時的照片。
大家說:“給咱們買的房子和車子也快要準備上了,過年就能規劃裝修了吧?”
郗青言點頭,“對,馬上也得啟動意式極簡方案,我會找裝修公司再細談。”
氣氛溫暖如常,外面冬夜依舊寒冷。
馬爾地夫留給他們滿滿的回憶與心靈洗滌,他們相信這段頂級度假會在未來某天再次回味,也相信回到現實的腳步仍可堅定前行。
短短一週多的馬爾地夫之行,從頭等艙旅途到水上飛機降落,從無邊泳池到星空露臺,以及潛水、滑翔傘、海豚出海等精彩活動,都讓三人徹底遠離了前期的奔波與忙碌。
這段奢華旅行是他們給自己一年的獎勵,也是為即將到來的新一年打下更好的身心基礎。
他們見識到海島的寧靜與美麗,將這份記憶帶回魔都的冬夜裡,也有了更多動力去面對:大平層的裝修、兩輛豪車的交付、以及全固態電池專案更深層次的推進。
或許下次再度回到馬爾地夫或其他海島時,他們的身份會更進一步:全新的房子已經入住,射箭與網球也準備重新開始訓練,企業專案說不定已量產盈利……
無論何種走向,三人心中都存著這樣一份海島初陽與碧海藍天的印記,那便是他們忙裡偷閒、奔向幸福的最美註腳。
....
林清越輕聲道:“我和杜若萌買好回運城的機票,明天上午就飛。你呢?”
她看向郗青言,帶著點期盼,又含著一絲擔憂。
杜若萌在一旁抿唇:“要不你也跟我們一起?反正我們都放假了。”
郗青言卻搖頭:“實驗室還有些收尾工作,和裝修公司也要最後確認。我忙完再回家,最遲也就過年前三天。”
言辭雖簡,但語調沉穩,讓她們明白這不是商量餘地的問題,而是一種“必須完成”的責任。
林清越和杜若萌對視一眼,心裡雖多不捨,但也清楚郗青言歷來對承諾講究。
最終她們也只能點頭,“那好,你可別拖到大年三十才回來啊。”
杜若萌小聲叮囑。
郗青言笑笑:“不會。”
隨即兩人跟他道別,拖著行李換登機口趕飛機。
看著她們身影隱沒在人潮中,郗青言站了幾秒,一轉身也離開機場,回到魔都這座繁忙的都市去兌現他的“科研與裝修”計劃。
隔天一早,他背上電腦包,重新踏進復旦大學材料學院那棟灰白大樓。
時近年關,學校早已放寒假,走廊冷冷清清,大多辦公室鐵門緊鎖,僅餘少數辦公室門邊貼著告示“我還未回老家”。
他一腳踏入實驗室,就見助理研究員小何正打著哈欠翻檔案:“青言,你可算來了。大家都回家了,只剩咱倆和張師兄在忙比亞迪那份資料。”
小何拍了拍案頭堆積的檔案袋,裡面是合作企業的最後階段中試資料。
“沒事,我們三天內搞定就行。”郗青言語速平和,卻帶著堅定。
放下揹包就開始閱讀檔案,審理每一行引數。
眼前的電腦顯示全固態電解質在某些極限溫度區間下的效能曲線,他腦中一一比對前幾日的測試,一旦發現誤差,便記錄下來,讓小何再跑一遍資料。
連續兩三天,樓道里只剩他們幾人出沒,電梯空空如也。
他們常在夜裡十點關燈時,推門看見走廊微暗處灰塵浮動,遠比往日熙攘安靜得多。
郗青言邊處理實驗室檔案,邊暗自唸叨:“等我把這些整理完,就能回去跟林清越、杜若萌團聚了。”
在辦完科研收尾的同時,郗青言還得另一份要事——魔都大平層的裝修。
他們先前在“世茂濱江花園”買下一套約320平、預算近7000萬的高層公寓,是一套精裝修交付,但滿足不了三人想要的“意式極簡”理想。
林清越和杜若萌都回運城,房子只能由他來對接設計公司。
其實馬爾地夫度假前就已與一家“璞礪高階設計”公司溝透過大致想法,但尚未細化。
如今他把時間排定,決定這幾天去那家公司面談,把意式極簡進行真正落地。
“璞礪高階設計”坐落於魔都南京西路商務大廈頂層,電梯門開啟後,映入眼簾的是簡潔卻極富格調的前臺。
深灰石材牆面,配上極簡線條吊燈,透著專業與奢華。郗青言到達時,前臺微笑招呼,“郗先生您稍等,張總監在等您。”
踏入會客廳,溫暖的暖氣讓外面寒冷被隔絕,牆面陳設著幾幅義大利城市攝影,展示古羅馬遺蹟與米蘭大教堂等畫面。
簡約卻不失藝術感。張總監走來握手,“您好,很高興終於能面對面細談您那套世茂濱江花園大平層的設計。”
進入會議室,張總監在沙發上擺放了多份效果圖與材料清單。
客廳:她建議用純粹白+淺灰主調,保留大面積留白、落地窗江景最大化呈現。
牆面可運用微水泥質感,地面則搭配淺色木地板或灰度大理石,看屋主偏好。
沙發與傢俱:她推薦Minotti或B\u0026BItalia的極簡沙發與單椅,尺寸相對大氣,可對應320平的開闊空間。
再配一兩張意式茶几,如Poliform出的最新款Marble檯面或Glass茶几,體現低調奢華。
餐廳:可採用Molteni\u0026C或Flexform品牌餐桌椅,既有堅固大理石臺面,也有溫潤木面可選,對比客廳的冷排程,增加一點人文溫暖。
而吊燈建議選FLOS或Artemide,配合筒燈內嵌暗槽讓光線柔和,不要大水晶燈那種繁瑣。
臥室:意式極簡多強調線條與收納隱藏,可在衣帽間採用Lema或Poliform的定製櫃,表面保持整潔統一,門把手也做內嵌式。
床頭背景可加軟包或木飾面做區域性裝飾,顏色偏中性色,杜絕花紋繁多。
書房:張總監依照郗青言的要求,保留大空間放置大量書籍及資料櫃。
還可佈置一張PoltronaFrau的真皮座椅或Eames經典座椅,以及Vitra品牌辦公桌,形成簡練又不失氣派的研究氛圍。
郗青言仔細翻閱這些名牌傢俱、燈具報價,心中暗算“只這些進口傢俱就得上百萬,結合施工費、材料費,可能三四百萬?”
張總監微笑說:“若您追求最頂級,可能還要五百萬元以上,我們可定製一部分設計。”
他並不太驚訝,“無妨,關鍵是品質要好。”
談到施工,張總監建議他們先進行區域性拆改,因為原先精裝部分過於傳統歐式,需要去掉繁複石膏線、金屬護角等。
之後再統一換上極簡牆面與暗槽燈光。
她表示這整套大平層至少2~3個月才能完工,若需要特殊定製傢俱進口,時間或達4個月。
郗青言點頭:“我不趕著住進去,質量最重要。”
他回想林清越和杜若萌在群裡也提到“臥室要柔和”,故與設計師再三敲定,臥室色調可偏暖灰,搭配Minotti的柔和系列床具,而客廳就做相對冷峻的極簡風。
張總監連聲答應,並承諾隨時可與他們影片溝通細節。
幾小時洽談後,雙方正式簽訂設計與施工總承包合同。
初步估算:設計費數十萬,硬裝+軟裝約三到四百萬甚至更高。
郗青言寫下簽名後爽快地轉賬,留下一半定金。
總監交給他一份初始施工計劃表,承諾春節後即可進場拆改。
走出公司時,冬日魔都依舊灰沉,但郗青言心情卻明顯輕快:這意味著大平層改造的框架已定下,不久後林清越、杜若萌就能看到一座完全符合他們設想的意式極簡新居。
他拿出手機拍下樣板方案,發給兩女,“已落實,回頭給你們看最終效果圖。”那頭很快回訊息表達欣喜,也說“等你回家當面再討論細節。”
與此同時,他對比亞迪、寧德時代的年末報告也基本完工,封裝在電腦資料夾裡、並做了雲端備份。
助理小何在旁簽名確認“我們到此階段可暫時收尾,年後再實操量產。”
走廊裡,冰冷燈光下只剩他們兩個研究生上下奔走。
此情此景讓他想起年初時,這裡曾擠滿同事忙全固態電池測試,現在卻冷清到只剩他們。
他輕笑感慨:“一年過得太快,不知明年此時會什麼樣。”
有天校領導碰到他在電梯口問:“你還不回家?年關逼近。”
郗青言禮貌回答:“再忙兩天就走,畢竟企業那邊交代好了再回去。”
校領導拍拍他肩:“行,別太累。”顯然學校也認可他在科研上的巨大付出。
終於,當最後一批實驗資料傳送給企業後,郗青言決定第二天動身回運城。
那時已是農曆臘月二十七,離大年三十隻剩三天。
他回到公寓收拾行李:簡單幾件換洗衣服、膝上型電腦,還有從馬爾地夫和魔都購物時給家人、朋友買的小禮物,如香薰、包包、糖果等都塞進行李箱。
一旁空蕩蕩的客廳顯出一陣冷寂,往日林清越與杜若萌吵鬧的聲音彷彿迴盪在牆角,他不由得笑笑:“希望過年後就能一起返回,把新家裝修得差不多就可以整理新家了。”
離家前,他再次給裝修公司打電話:“方案沒問題,春節後你們直接進場拆改。注意質量,別趕工出錯。”
張總監爽快應下,“放心,我們預備好多國外進口材料,保證效果。”
第二天下午,坐上前往虹橋機場的計程車時,車輛穿行在魔都車流裡,路上人並不多,因為大部分人要麼走親訪友,要麼已離城過節。
車窗外陰雲積聚,似乎預示著即將到來的年末大雨。
郗青言望著城市高架上匆匆行駛的車輛,內心卻前所未有地輕鬆。
買房計劃完成、兩輛頂級跑車/SUV已定、海島度假也結束,企業科研暫時收尾,剩下的就是回家過一個安靜而溫暖的新年。
他在虹橋辦理登機手續時,候機廳內同樣掛滿紅燈籠與福字貼,年味撲面。
只是人潮比平日少了許多,大概大家都已提前回家。
“真好,我沒耽誤太久。”他心想。
拿到登機牌後在咖啡店等候,默默檢視手機微信:林清越發來“我們等你到家,你下機後別走,我倆去機場接你!”
杜若萌用一連串紅包表情催促“快回來!”
看著她們的訊息,他嘴角浮起一抹笑。
想起兩位女友,想起馬爾地夫海島的美好時光,又想起買下那頂級大平層與豪車的豪舉——一切都是為了給自己和她們更穩固的未來。
登機後,飛機很快滑行起飛,雲層之上陽光從舷窗照進來。
郗青言合上眼,思緒回到過去一年多來:
參加射箭比賽時的聚光燈;全固態電池專案從無到有的艱辛;跟林清越、杜若萌一起看房買車、外出度假的歡愉;
還有即將在運城度過的春節,再團圓一場……
這些片段像電影畫面一幕幕閃過,讓他感到滿足。
自己終究在多線兼顧之下,仍能守住承諾:不會缺席與家人的溫暖團圓,也不耽誤科研大計。
機艙內有位空乘上前詢問他是否需要飲料,他點了杯溫水,輕嘬一口,又繼續閉目休息。
身旁座位有人翻報紙或刷手機,但他幾乎能自動遮蔽周遭聲音。
此刻只想在旅途裡補眠,為接下來的團聚和明年的全新挑戰積攢體力。
兩個小時後,飛機緩緩降落在運城機場。
透過窗戶,可見地面不算寬闊的跑道與熟悉的家鄉霧色。
一下機,冷風照樣帶著北方幹寒,卻又比魔都少了點潮溼,似有股家鄉特有的樸實味。
郗青言提著行李箱走出閘口,遠遠就見到林清越與杜若萌在等候區揮手。
她們穿著厚實羽絨服,眼睛裡閃著欣喜,彷彿等了好久。
“總算把你等來了!”林清越走上前,輕輕拍他肩頭,“辛苦了嗎?”
杜若萌則接過他手中揹包,笑說:“你整個人看著精神還不錯嘛,是不是把實驗都搞完了?”
“嗯,基本完成。”
他簡短回答,內心也有股暖流湧上:相比魔都冰冷而空蕩的日子,這裡有人接機且關心,也是一種難得溫馨。
“咱們回家吧,我爸媽媽等你一起吃飯。”林清越點頭指路,杜若萌搶先在手機叫了輛車。
三人又匯合如初,踏上返家之路。
接下來的三天,將是他們在運城度過一段純粹的春節前夕。
這裡沒有豪華商場與霓虹,但有臘月氣息的街頭:小攤販賣對聯、鞭炮,臨時攤位賣的瓜子花生滿載人潮;
林清越、杜若萌帶他去逛夜市,買些特色小吃。
三人有時也會窩在林清越家裡或杜若萌家裡打鬧;
她們拿出馬爾地夫的照片,與家人分享那片絕美海岸。
郗青言則安靜看著他們的歡笑,默默想起那邊魔都裝修團隊已休假,年後自己要第一時間趕回指揮施工作業,把那套房打造成“真正的家”。
雖然沒再做深度訓練,但在運城時,郗青言還是每天清晨到小區外空地做點拉伸或簡易跑步。
一來保持身體素質,二來也為來年若要再參加射箭或網球比賽做儲備。
林清越和杜若萌瞅著他練習,笑言:“都要過年了還這麼勤快?”他只是淺笑:“不想荒廢我射箭基本功,回頭得勤奮些。”
他們在團聚裡也約定好:等開春後,若裝修進度順利,就三人一同搬去魔都那套大平層。
到時,保時捷911和蘭博基尼Urus也會陸續交車。
新的生活將極具儀式感:豪車、豪宅,再加上他繼續科研、二女繼續學業,或許射箭與網球亦重新回到日程。
時間緩緩推移到臘月二十八、二十九,距離大年三十隻剩數日。
運城的街頭掛滿紅燈籠,大街上叫賣年貨的吆喝聲不絕於耳,煙花鞭炮也陸續出現在攤位上。
林清越、杜若萌帶他去市中心逛了一圈,買些本地特產送給魔都的同學朋友。
晚上回家後,家裡人圍坐包餃子,嘮家常,電視裡播放春節聯歡晚會的預告。
郗青言戴著圍裙站在廚房一角,洗菜剁肉,不時回想魔都那邊樓盤裝修圖紙,心中卻並無焦躁:此時此地過著樸實春節,只需盡情享受天倫,也是一種平衡。
他偶爾在手機上瞄一眼裝修群,確認對方春節後某天正式進場,材料和定製傢俱也將陸續下單就緒。
他笑笑關掉手機,不想再帶來任何工作的思緒。
夜深,外面路燈下有隱約炮竹聲,空氣中瀰漫濃濃的年味。
林清越收好一堆紅包袋,杜若萌則開啟窗戶感受夜風,小聲喊:“真冷啊!”
郗青言走過去關窗,把暖氣調大一點,“別凍著了,過完年就回去繼續忙裝修,不急在今晚。”
三人對視一眼,世界彷彿頓時寧靜溫暖。
...
運城的冬夜,寒風悄然嘯過街巷,家家戶戶卻正沉浸在即將迎來的新年熱鬧裡。
彩燈與對聯裝點著城市,無數人的團圓歡聲隔著窗戶傳出。
此刻,距離農曆大年三十隻剩幾個小時,街頭鞭炮聲此起彼伏,氛圍愈發濃烈。
然而,在某小區的一間屋子裡,燈光柔和卻空蕩無聲。
郗青言已經收拾完屋內瑣事,打算孤身熬過這個年夜。
畢竟郗青言也已經習慣了。
畢竟林清越與杜若萌早先回到各自家裡,和父母一起忙碌著親戚禮節或年夜飯。
深夜一點多,窗外菸花還零星炸響,絢爛光影投映在他房間的牆面。
他翻看手機,瀏覽同學和朋友在朋友圈裡發的年夜飯與煙花影片,心裡多少有些感觸。
這一年經歷買房、買車、科研收尾,甚至包括前不久與兩位女友出海度假,忙得滿天飛。
卻沒想到除夕夜竟是自己一個人在家。
不寂寞嗎?
多少有點,但他也並非特別難受,只是調整心態,準備洗漱後睡一覺,明天再去和老師拜年、走訪親友。
夜至深處,牆上時鐘指向凌晨兩點。
郗青言看錶“再晚就該睡了”。
正當他打算關燈時,卻聽見門外傳來鑰匙轉動的輕微聲響。
“難道是林清越?”他頓了下,心裡疑惑。
伴隨著“咔噠”一聲,門被推開,映入眼簾的卻是杜若萌纖細的身影。
她穿著厚外套,臉頰被夜風吹得通紅,顯然一路打車趕來。
“你怎麼——”他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
她放下揹包,微喘著說,“我家裡……忙得差不多,我就抽空趕過來。”
目光裡帶著一抹複雜神色,有點猶豫,卻更多的是堅定。
郗青言想起她本該在家跟父母共度團圓夜,卻大晚上的跑來此處,幾乎能猜到她內心所想。
畢竟三人在一起後,林清越與他之間已經先行發展了更親密的關係,而杜若萌一直不想打擾、也不想顯得急切。
可這大年三十深夜的到來,已經昭示出她的決定。
兩人對視幾秒,他伸手接過她的外套,把門關上,問:“冷嗎?先暖一暖。”
她面色緋紅,卻只是微微點頭。
過去的一段時間裡,杜若萌也許早就看出林清越跟郗青言之間黏糊的親密,甚至聽到房門後的一些聲音,只是她不表態、不表現出“忌妒”,似乎坦然接受這種三人相處的形態。
但她也知道自己與郗青言之間依舊隔著一層,想要跨越需要一個合適時機。
或許她內心曾有過掙扎,想在什麼時候再進一步。
而今夜,正是她選擇邁出那一步。
她坐在沙發一角,張開嘴似想說什麼,卻又不語。
郗青言看她那紅撲撲小臉透出一抹羞澀的堅定,也感受到某種暗示——杜若萌已經下了決心不再保留。
他走過去,輕輕將她抱起,語調溫柔:“你怎麼深夜過來也不提前說?”
她輕咬嘴唇:“我怕再想多就不敢來了……年夜裡,總想跟你在一起……”聲音極小,卻足夠讓他聽見她的真心。
接下來,他抱起她,讓她感覺到那份安心與火熱。
她也伸手環住他脖頸,感受到那強烈心跳與體溫交織。
她紅撲撲的臉上浮現緊張與期盼,眼裡卻閃過毫不退縮的神色。
兩人對視一瞬,郗青言再無猶豫,低頭吻住她。
這大年三十深夜,屋裡暖氣充足。
門外菸花聲零星依舊,似在為他們相遇添上一縷喧囂背景。
杜若萌的衣物一件件被扔到地毯上,她感到肌膚接觸空氣的微涼,卻也被彼此貼近的熱度沖淡。
她微微抖著聲音,說不清是緊張還是激動,就任由他輕撫與吻不停蔓延。
最終,一切水到渠成。
郗青言用盡溫柔去呵護,感受到她的反應。
整個過程並不需要太多言語,所有交流都化成身體的默契。
窗外菸花剎那綻放,投射到室內牆壁上,如同一場午夜絢麗火光,讓年末之夜顯得別有深意。
夜越深,似乎外面放鞭炮的人也漸次散了。
公寓裡只剩暖氣均勻的呼嘯,以及兩人相擁的輕微呼吸。
杜若萌半倚在床邊,輕撫自己髮絲,仍有些微熱。
她心裡那份波動難以言說,從此她與郗青言的牽絆更深了,也意味著跟林清越的關係會有新的平衡。
可她並未多想,只覺得這一步是自己做出的決斷,自然沒有後悔。
郗青言輕撫她的肩膀,幫她把毯子拉高些,又遞來一杯溫水。
看她臉龐潮紅仍未褪去,他輕聲問:“還好嗎?”
她微微搖頭,低聲道:“沒事,只是……有點累。”
他輕輕吻了她額頭,示意先別說話,好好休息,明天再談後面的事情。
夜裡兩點多,他們緊抱入眠。
窗外零星炮竹又響起幾聲,隨後世界恢復安靜。
這個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一的交界時刻,在他們兩人心中留下一段深刻烙印——既是對這段多線感情的接納,也讓杜若萌卸下心防,與他真正走到一起。
當東方天邊泛起魚肚白,新年的第一道陽光照進公寓窗戶。
郗青言率先醒來,緩緩抬頭看了看身旁酣睡的杜若萌,她臉上神情溫柔,呼吸平穩,宛若藏著甜蜜的微笑。
他沒有叫醒她,而是輕輕下床拾起昨夜散落的衣物,一件件疊好,感受這意外的溫馨。
他心裡也想:林清越此時恐怕不知杜若萌趕到這裡,卻也大機率能猜到。
她們兩人或許曾經默契地“相安無事”,如今又該如何相處?
只是眼下他不想過度糾結,既然身邊的人已經表達了愛與依賴,他會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廚房裡,他為杜若萌煮了粥和雞蛋,準備讓她醒來後有熱騰騰早餐可吃。
室外鞭炮聲零散,但元旦氣息濃烈,街頭肯定一派紅火,家家忙拜年。
他卻難得享受片刻私人的靜謐,裡外皆是新年的氣息。房間溫暖如春,心也踏實。
這一場在大年三十深夜發生的意外相聚,並不算轟轟烈烈,卻如同冬夜裡的一抹暖光,讓郗青言與杜若萌的關係從含蓄走向實質。
她已有心裡準備,也在此夜主動出擊,化被動為主動。
對三人而言,今後如何維持平衡或是否坦誠共處,尚未有完整答案,但或許正因為他們都看重感情的珍貴,才讓這一步水到渠成。
天已大亮,新春的陽光與爆竹聲帶來一派喜氣,街坊鄰里都沉浸在歡慶裡。
杜若萌被陣陣香味喚醒,睜眼見郗青言正用圍裙為她端來熱粥,面露關懷。
她身體還帶著餘溫與少許痠痛,卻在心底感到滿足,也記起昨夜那張深情臉龐以及輕柔動作。
未來如何,她一時也不去深究。
眼前就是新年第一天,過完這個假期,他們依舊會回到各自忙碌。
林清越繼續學業,杜若萌有她的演藝或社團活動,郗青言在科研與產業落地中高歌猛進。
唯獨他們三人的感情,也許再不會同以往那般簡單,但或許也能找到一條默契的道路。
就這樣,在零點菸花與夜的暖燈下,郗青言房間裡的溫度攀升至一個親密的巔峰。
一年尾聲在這場私密的擁抱和跨越中劃上句號,也宣示著來年還有更多未明的篇章等待書寫。
無論是感情、科研還是生活,本就不會輕易停駐,而他們也在這多線疊加的命運裡,彼此溫暖,相互牽引,繼續走向更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