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學術交流與旅行
神豪:專注可以獲得收益 橘貓橘貓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收到關於前往斯坦福大學參加學術交流的通知後,他只是簡單地翻看了郵件內容,然後將手機放回桌面。
斯坦福大學是世界上最頂級的大學之一,它的學術聲譽毋庸置疑,特別是在材料學科方面的研究,更是走在了全球的前列。
對於郗青言來說,這個學術交流的機會並非一個激動人心的驚喜,而是他繼續積累學術經驗的正常過程。
他沒有什麼特別的期待,甚至沒有多做準備。
他的行李早已準備好,幾本學術書籍和一些必要的檔案已經整理好,放在了一個簡潔大方的LV旅行箱裡。
這次學術交流的時間是兩週,足夠他深入與頂級教授們的討論,也能在空閒時間參觀一些學術相關的資源和設施。
他沒有再多想,輕輕地合上電腦,收拾好桌上的檔案,拿起自己的揹包,走出門外。
復旦大學安排的這次學術交流由副校長親自帶隊,輔導員秦菡也將隨行。
不同於大多數的團隊成員,郗青言並不是被安排作為一名普通學員參加的,而是特意被邀請來與世界級的學者們進行交流和合作。
對於這種特殊的待遇,他並不感到特別驕傲,畢竟他早已經習慣了在學術領域的這一位置。
團隊的其他成員大多數是大二或者研究生階段的學生。
雖然他們的學術潛力和激情都很高,但與郗青言的成就相比,顯然差距還很大。
這也使得整個團隊的氣氛略顯不同,郗青言無論走到哪裡,目光總是集中在他的身上。
很多人都對他的NRM論文以及年少成名充滿敬意,但他並不喜歡過多地談論自己的學術成就。
這次交流活動的特別之處在於,斯坦福大學主動邀請了郗青言參與。
斯坦福的多位教授,尤其是材料學領域的專家,早在聽說郗青言的論文時,就對他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在邀請函上,斯坦福大學明確表示了對郗青言未來研究方向的看重,並提出了希望他能夠參與更深層次的學術探討。
郗青言並未為此感到自豪。
他明白,能夠被邀請前往這樣的學術場所,更多的是一種責任和挑戰。
對於這些教授來說,年輕的郗青言不過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學術新星,但對於郗青言來說,與這些教授的交流,是一個提升自己、錘鍊自己的過程。
郗青言並未選擇和學院安排的航班。
雖然學校通常會為團隊成員提供統一的航班,但郗青言知道,這樣的安排通常不會給他帶來最舒適的飛行體驗。
與其擠在普通的經濟艙裡,他更願意為自己選擇一個更加安靜、舒適的環境,畢竟長達十幾個小時的飛行,如果不舒服,反而會影響到接下來的狀態。
他已經提前將航班的資訊告知了學校方面,而學校方面也沒有什麼要求,畢竟這是他個人的選擇。
而且,他並不認為這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機票的價格對於他來說早已不成問題,他只希望能夠在長途飛行中保持足夠的精力,迎接接下來的挑戰。
簡單整理了行李後,郗青言從家中出發,開著自己那輛庫裡南來到機場。
到達機場後,郗青言沒有立刻與團隊成員匯合,而是去做了些個人的準備工作。
他來到貴賓室,輕鬆地喝著咖啡,檢視了接下來幾天的日程安排。
雖然此時他內心並沒有激動的情緒,但他還是在心中確認了一些細節。
畢竟,去往斯坦福大學與其他學術活動相比,依然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機會。
隊伍成員陸續抵達,副校長和輔導員秦菡也紛紛出現在候機大廳。
大家都顯得很興奮,儘管如此,郗青言並沒有過多關注。
他與秦菡和副校長打了招呼,隨後便隨著眾人徑直走向登機口。
隨著登機的廣播響起,整個團隊開始有序地排隊登機。
郗青言輕輕收拾起自己的隨身物品,跟隨著團隊走向登機口。
雖然有些人對這次交流充滿了激動和期待,但郗青言的心情依舊平靜。
無論身處何地,最重要的始終是學術的提升和自己內心的堅持。
當飛機終於緩緩降落在美國的土地上時,斯坦福大學的接待團隊早已在機場等待,郗青言和復旦大學的團隊成員們一起,走出了機艙。
美國的空氣與國內不同,略帶乾燥和清新。
這裡的環境與國內的校園也有很大的差異,雖然都是頂級大學,但每一座建築都散發著一種厚重的歷史感,似乎在每一塊磚瓦之間,都蘊藏著某種學術的力量。
斯坦福大學的接待人員很快向團隊介紹了接下來的行程安排,他們將帶著大家參觀校園,介紹學校的歷史,並安排了與各位教授的見面和交流。
郗青言對此沒有過多的興趣,他只是靜靜地聽著,偶爾點點頭。
隨著眾人入住斯坦福大學方面安排的酒店,這次的學術交流正式開始。
斯坦福大學的教授們非常重視這次與復旦大學的學術合作,特別是郗青言的到來,學術界對他的認可是顯而易見的。
他的NRM論文已經成為材料學界的經典之一,不僅為學界帶來了全新的視角,也為實際的應用研究開啟了許多新的方向。
在第一天的學術活動中,郗青言與幾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教授展開了深入的對話。
斯坦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主任,克里斯托弗·萊斯利教授,在一場關於“全固態電池未來發展趨勢”的講座中提到了郗青言的論文,特別指出他的工作為這一領域的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向。
“郗青言的研究成果,特別是他對全固態電池的深入剖析,為材料學提供了新的視角。我們非常高興能有機會與他面對面交流,探討接下來的合作可能性。”
萊斯利教授在臺上說道,話語中充滿了對郗青言的認可。
講座結束後,郗青言與教授們有了一對一的討論。
他提出了自己對全固態電池在實際應用中的前景與難點的見解,尤其是在提升電池效能與穩定性方面。
他的分析深刻且切實,得到了眾多教授的讚許。
這一天的學術交流雖然充實,但郗青言並未因此感到過多的興奮。
他知道,所有的討論和建議都是為了幫助他更好地理解當前的技術瓶頸,以及未來可能的突破點。
對他來說,學術交流的意義不在於獲得多少讚譽,而是在於如何透過這些碰撞,進一步精煉自己的思考。
第二天的活動安排更加緊湊,教授們安排了參觀實驗室的環節。
斯坦福大學的實驗設施令郗青言印象深刻,尤其是他們的材料合成實驗室,裡面裝備了最先進的裝置,每一位研究人員都在忙碌而高效地進行實驗。
郗青言在參觀過程中不時停下腳步,與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互動,詢問他們的研究進展與使用的技術。
這次交流中,他不僅學到了新知識,也結識了許多在材料學領域同樣充滿熱情的學者。
儘管這些人多是年長的教授或是經驗豐富的研究人員,但他們的言辭中透露出一種對學術的敬畏與追求,這讓郗青言感到與這些人在同一學術圈內的交流是如此重要。
學術會議後,郗青言並沒有立即回到住宿地休息,而是決定與幾位教授一同前往斯坦福大學附近的一些科研企業,瞭解他們如何將學術研究轉化為實際應用。
在這些企業裡,郗青言深入瞭解了許多先進的技術,尤其是在電池材料和儲能技術方面。
在與企業技術團隊的交流中,郗青言提出了自己對技術實現的設想,並指出了一些可能的技術瓶頸。
對於企業團隊的專家們來說,郗青言的年輕和才華無疑是一次強有力的刺激。
學術交流進入了更深入的階段,郗青言也與幾位斯坦福大學的頂級教授展開了長期的學術探討。
這個階段的交流更加個性化,不再是公開講座和集體討論,而是小範圍的閉門會議。
在這些會議中,郗青言與教授們有更多的機會直接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並且在許多細節上展開深入的對話。
其中,他與斯坦福大學的材料科學教授馬丁·瑞瑟教授進行了數次面對面的討論。
瑞瑟教授是全固態電池研究領域的權威之一,他對郗青言的研究成果給與了高度評價,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郗青言,你的論文是我讀過的最具啟發性的綜述之一。尤其是在全固態電池的電解質材料選取上,你提出的策略非常切合當前技術發展的需求。”
瑞瑟教授說道,“不過,如何進一步提升電池的迴圈壽命以及充放電效率,是目前技術難題中的一個關鍵。我個人認為,這不僅僅是材料學的問題,還涉及到電池整體設計的最佳化。”
郗青言深吸一口氣,認真思考了瑞瑟教授的建議。“的確,電池的長壽命和高效充放電是當前最核心的問題之一。我認為,透過最佳化電池內部的離子遷移機制,可以有效提高電池的效能。”
瑞瑟教授點了點頭:“沒錯,電池內部的離子傳輸是影響電池效能的核心因素之一。希望你在這方面的研究能夠有所突破。”
與瑞瑟教授的幾次討論讓郗青言對全固態電池的未來發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時也讓他看到了自己在這個領域的不足。
瑞瑟教授不僅給予了他學術上的啟發,也為他今後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更多思路。
除了瑞瑟教授,郗青言還與斯坦福大學的其他幾位教授進行了類似的學術交流。
每一位教授的意見都極具價值,不僅僅是對當前研究成果的肯定,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於未來技術發展的預見性,以及對學術界問題的獨到見解。
這兩週的學術交流,讓郗青言從學術層面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他不僅擴充套件了自己的學術視野,也在與世界級學者們的互動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突破的方向。
雖然學術交流的日程非常緊湊,但郗青言依然抽出時間去享受一下休閒時光。
畢竟,在忙碌的學術活動之外,他也需要保持生活的平衡。
斯坦福大學所在的矽谷是全球科技與創新的中心,這裡不僅有世界頂尖的學術資源,還有許多奢侈品牌的旗艦店。
對於郗青言來說,購物不僅僅是消費,更是一種享受生活的方式。
在矽谷的購物區,他走進了幾家知名的奢侈品牌店,選購了一些最新款的名牌服飾和配飾。
這些品牌雖然價格不菲,但對於郗青言而言,這些並不算什麼,而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看著自己選購的物品,他心中有一絲滿足感,這種滿足感不僅僅來自於物質的享受,更來自於他對自己所做工作的認可和對未來的信心。
除了購物,郗青言還在空閒時參觀了周圍的一些文化景點。
斯坦福大學附近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博物館和藝術中心,這些地方讓他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碰撞,也讓他更加珍視自己所處的學術環境。
在兩週的交流期間,郗青言深刻體會到了學術和生活的平衡。
這種平衡不僅幫助他保持了清晰的思維,也讓他能在疲憊的學術工作之外,享受一絲屬於自己的放鬆時光。
兩週的學術交流很快就結束了。
學術會議結束後,郗青言在斯坦福大學的團隊告別時,獨自一人前往洛杉磯,開始了自己的奢華之旅。
與他同行的教授和團隊成員們則返回了國內。
對於郗青言來說,這次旅行沒有他人相伴,也沒有任何正式的行程安排。
他只是想放鬆自己,享受屬於自己的時光。
幾天後,郗青言乘坐私人飛機從舊金山飛往紐約。
這次他沒有選擇直接飛往繁忙的市中心,而是選擇了一家坐落在哈德遜河畔的豪華酒店。
飛機一落地,私人接送車就已經在機場等候。
車內的座椅是義大利進口的高階皮革,溫暖的黃色燈光柔和地灑在車廂內,每一寸空間都透露著舒適與奢華。
作為全球最頂級的金融中心之一,紐約的氣息讓人感到一種與眾不同的活力。
儘管工作繁忙,但對於郗青言來說,這座城市代表著無盡的可能與探索。
在這裡,他不再是學術界的年輕天才,而是一個可以隨心所欲享受生活的自由靈魂。
車子行駛在曼哈頓的街頭,郗青言放下窗戶,感受著紐約的夜風,遠處霓虹燈閃爍,街道上的行人行色匆匆。
這種城市的氛圍讓他不禁加快了呼吸,心跳也隨之加速。
他從未真正感受過這種大都市的脈搏,之前就連魔都都沒有好好的認真逛過。
到了酒店,門口的門童已經恭敬地迎接了他。
他不再需要登記和等待,而是直接被帶到了私人套房。
酒店的設計風格是現代與古典的結合,充滿了藝術氣息。
落地窗外,整個紐約的夜景盡收眼底,繁華的街道、五光十色的霓虹燈,一切都顯得那麼耀眼奪目。
他把行李放下,隨手拿起一瓶酒店為客人準備的頂級紅酒,開啟瓶塞,輕輕倒入酒杯中。
酒液在玻璃杯中旋轉,散發著複雜的香氣。
他品嚐了一口,輕輕眯起眼睛,感受著酒液在舌尖散開的味道。
那是一種微妙的平衡,既不失甘甜,又不缺少一絲辛辣,彷彿和這個城市的氣息相得益彰。
郗青言並不急於休息,而是準備出門享受一頓晚餐。
紐約作為世界頂級的美食之都,有著數不盡的米其林星級餐廳。
他沒有選擇那些過於浮誇的地方,而是去了位於曼哈頓的一家隱藏在街巷中的私人餐廳。
這家餐廳的創始人曾是法國著名的米其林三星主廚,店內的每道菜餚都是精選頂級食材,絕對不容錯過。
進入餐廳後,郗青言被引導到一間偏僻的私人包廂,包廂內的燈光柔和,牆壁上掛著幾幅現代藝術作品,藝術氣息撲面而來。
餐廳的主人親自迎接了他,並向他推薦了幾道招牌菜。
“今天的選單是特意為您定製的,”店主微笑著說道,“我相信這些菜餚會符合您的口味。”
郗青言點了點頭,品嚐這些頂級美食已經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而他對食物的要求也已不再侷限於味覺上的滿足,更多的是對食材本身的品質、烹飪工藝以及餐廳的整體氛圍。
晚餐的第一道菜是一道由大西洋三文魚和新鮮松露搭配的沙拉,松露的香氣和三文魚的鮮美交織在一起,輕輕一咀嚼,味蕾彷彿被開啟了所有的感官。
這道菜的精髓在於食材的新鮮與調料的微妙搭配,單是食材本身的品質就足以讓人感到驚歎。
接下來,餐廳為他端上了義大利頂級海膽與肥美的生蠔,生蠔的肉質光滑細膩,彷彿一顆顆珍珠在口腔中爆開,帶來濃烈的海洋氣息。
而海膽則用最經典的搭配呈現,細膩的口感和濃郁的海味交織在一起,令人陶醉。
最後,餐廳為郗青言奉上了主菜——一塊由百年牛種製作的和牛牛排,經過精心的烹調,外焦裡嫩,肉質的脂肪與紅酒醬汁的搭配讓每一口都充滿了層次感。
這不僅僅是一頓餐飯,更像是一場與美食之間的深度對話。
整場晚宴持續了近兩個小時,餐後,店員為他送上了一款精緻的巧克力和咖啡。
巧克力的口感絲滑如綢緞,咖啡則帶有微妙的焦糖香氣,溫暖的味道融入了整個人的神經。
郗青言深吸一口氣,感受著這場美食盛宴給自己帶來的愉悅,彷彿所有的疲勞都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
晚餐後,郗青言並沒有選擇立刻回到酒店,而是讓司機帶著他去了一傢俬人藝術畫廊。
畫廊內陳列著幾位當代藝術家最新的作品,從超現實主義到極簡主義,每一幅畫作都極具表現力,彷彿每一筆都在傳遞著某種獨特的情感。
郗青言對於這些藝術作品並沒有做過多解讀,他只是安靜地站在畫前,細細感受著每一幅畫作帶來的視覺衝擊和心靈震撼。
藝術對於他來說,是另一種人生的語言,是另一種自我表達的方式。
畫廊的最後,他站在一幅巨大的抽象畫前,這幅作品的色彩激烈,線條奔放,似乎在訴說著一種極端的情感。
郗青言站在那裡,眼前的一切變得模糊,只有那幅畫作在眼前跳動,他深吸一口氣,靜靜地看著。
看不懂,但可以開開眼界...
這就是郗青言的想法。
夜幕降臨,郗青言回到了酒店,站在窗前俯瞰著整個城市的夜景。
紐約的夜空深邃而神秘,燈光像星辰般點亮了整座城市。
他並沒有急著入睡,而是靜靜地享受著這座城市帶來的所有感官衝擊。
他知道,這一切的奢華和享受,是自己透過努力所得來的結果。
無論是學術領域的成就,還是如今的物質生活,都不過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部分。
今晚,屬於他獨自的夜晚,屬於他獨自的奢華旅行,是他在追尋自己夢想的道路上,給予自己的獎勵。
他輕輕掩上窗簾,關掉了房間的燈,享受著那片屬於自己的寂靜與安寧。
隨著紐約之行的完美落幕,郗青言決定繼續他的奢華旅行。
這一次,他選擇了邁阿密——這座充滿陽光、沙灘和海洋的熱帶城市。
邁阿密的夜晚是熱情洋溢的,而白天的陽光和海風則讓人放鬆至極。
郗青言對於這座城市的期待不在於它的熱情和自由,而在於它帶給他的完全的放鬆與隱秘的奢華享受。
一抵達邁阿密,他直接前往了預定的私人海灘別墅。
這座別墅坐落在海岸線上,背後是鬱鬱蔥蔥的熱帶森林,前面則是無盡的碧海與沙灘。
別墅的每個角落都透露著高階與獨特,從設計到傢俱,每一處細節都不容忽視。
天花板高挑,巨大的玻璃窗能夠直接看到海洋的美景。
泳池位於庭院的中央,泳池旁是幾個私人沙灘躺椅,彷彿專為放鬆與享受而設計。
郗青言一進別墅便感受到了無比的舒適,他脫下外套,換上酒店為他準備的輕便休閒衣,走到露臺上,俯瞰著海天一線的景色。
海風輕輕拂過,帶來一絲清涼與鹹腥的氣息。
他走到泳池旁,光腳踩在溫暖的地磚上,隨後悠閒地躺在沙灘椅上,閉上眼睛,完全放空自己。
這裡的生活節奏與紐約截然不同。
邁阿密的熱帶風情、悠閒的沙灘生活讓他完全不需要去關注外界的喧囂,所有的壓力似乎都在這一刻消失無蹤。
第二天早晨,郗青言決定體驗一場私人遊艇之旅。
邁阿密的海域是全球最適合遊艇航行的地方之一,清澈的海水與五光十色的珊瑚礁是許多富人遊客的度假勝地。
他被送到一艘豪華遊艇前,這艘遊艇長達三十米,配備了私人船員和廚師,船身以白色為主調,裝飾著金色和銀色的奢華元素。
遊艇的甲板上有一個寬大的休息區,還有一個獨立的泳池。
郗青言坐在甲板的座椅上,微風拂面,眼前的景色開闊,浩瀚的大海彷彿無邊無際。
船員為他準備了豐富的早餐,鮮美的熱帶水果、手工烤制的鬆餅、新鮮的海鮮和香濃的咖啡一一呈上。
郗青言品嚐著這些美味,感受著海風輕拂,完全沉浸在這段奢華的度假時光中。
遊艇慢慢駛向遠處的無人的小島,島上的沙灘是天然的白色細沙,陽光灑在海面上,波光粼粼。
他沒有急著上島,而是繼續在遊艇上享受這片寧靜與奢華。
船員為他準備了一個溫馨的私人空間,他可以選擇在這裡休息,或是在甲板上曬太陽,或者甚至下水游泳。
對於郗青言來說,這樣的生活沒有任何的壓力和約束,所有的一切都按照他自己的節奏來。
遊艇上的午餐也是頂級享受,廚師為他製作了新鮮的龍蝦配白葡萄酒,還有一道經典的義大利燉菜,每一口都充滿了豐富的口感和層次感。
郗青言坐在餐桌旁,旁邊是那片無邊無際的大海,空氣中瀰漫著海鹽和香氣,彷彿時間在這一刻靜止。
傍晚時分,郗青言選擇放棄在別墅內的安靜,他準備去感受邁阿密獨特的夜生活。
邁阿密是全球夜生活最熱鬧的地方之一,擁有無數世界級的夜店和酒吧。
他沒有選擇普通的酒吧,而是去了位於市中心的一傢俬密酒吧。
酒吧內部的裝修風格十分現代化,充滿了摩登和未來感。
天花板上懸掛著巨大的LED螢幕,不斷播放著藝術影片和音樂剪輯,地面上是光滑的黑色大理石,空氣中瀰漫著優雅的香氣。
郗青言選了一處隱秘的座位,點了一杯頂級威士忌。
酒吧的服務極為周到,每一位服務員都穿著統一的黑色制服,細心地為每一位客人提供定製化的服務。
郗青言輕抿一口威士忌,眼前的世界突然變得模糊,只有那柔和的燈光與音樂勾勒出這座城市獨特的魅力。
過了一會,酒吧的DJ開始播放一段經典的爵士樂,整個酒吧的氣氛愈加高漲。
郗青言沒有多言,只是靜靜地享受著這一切,偶爾與旁邊的幾位客人交換一些簡短的禮節性對話。
這裡的每一位客人似乎都帶著一種無形的優雅與從容,他們在這裡,彷彿都在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在邁阿密的最後一天,郗青言決定去進行一次奢華購物。
他沒有選擇常規的購物中心,而是預定了全市最頂級的私人購物體驗。
專門的購物顧問會根據他的需求為他挑選衣物、配飾,甚至是珠寶。
當他進入這傢俬人店鋪時,立即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氛圍。
商店內沒有喧囂和人群,只有溫柔的燈光和靜謐的空間。
每一件商品都經過精心挑選,展示得恰到好處。
顧問為他介紹了幾款最新的高定西裝和手工定製皮鞋。
每一件衣物都是最頂級的面料,裁剪也完美無瑕。
郗青言沒有任何猶豫,直接挑選了一套深藍色的西裝,以及幾條經典的皮帶和領帶。
隨後,他又購買了一些精緻的珠寶,包括一隻高階的名錶和幾枚獨特設計的戒指。
這些珠寶和手錶的設計別緻,堪稱藝術品,完全契合他的品味與風格。
購物顧問會根據他的需求量身定製,而整個過程是那麼的無拘無束,舒適自然。
郗青言並沒有急於離開邁阿密,反而選擇在最後的夜晚裡,靜靜地坐在別墅的沙灘上,眺望著遠處的星空。
海浪輕輕拍打著沙灘,天空中的星星閃爍不定,所有的一切都顯得那麼安靜而美好。
這場旅行對於郗青言來說,已經不僅僅是奢華的享受,更多的是一種釋放與放鬆。
他享受著這段無拘無束的時光,享受著城市帶給他的每一份美好。
或許,生活不必太複雜,偶爾的放鬆和享受,正是對自己努力和奮鬥的最好獎勵。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進別墅的窗戶,郗青言站在窗前,輕輕拉開窗簾,遠處的海面被陽光照亮,泛起了點點金光。
心底沒有太多浮躁的念頭,只有安寧與滿足。
這段奢華而平靜的旅行,給了他人生中難得的片刻寧靜。
郗青言坐在回國的頭等艙內,靠在柔軟的座椅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感受著這趟航程的舒適與寧靜。
頭等艙的豪華設計讓他瞬間放鬆下來,細膩的皮革座椅和寬敞的空間讓他幾乎可以完全伸展自己的身體。
空乘人員為他遞上溫暖的毛毯和精選的香檳,郗青言只是享受著這回國的片刻的安靜。
這次旅行的時間雖然不長,但也接近一個月,足夠讓他有些許的想念。
特別是想到林清越和杜若萌,他的心裡不由得升起一種溫暖的情感。
雖然他並不常顯露情感,但這一段時間的獨自旅行,也讓他有些許的孤單。
林清越那溫婉的笑容,杜若萌那率直的調皮,都在他腦海中不斷浮現。
無論是在美國忙碌的學術會議上,還是在洛杉磯的奢華購物中心,儘管周圍一切都極為豪華和舒適,但似乎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他拿起手機,檢視了一下螢幕上的訊息,林清越和杜若萌都發了資訊給他,詢問他旅途是否順利。
郗青言抬頭,看著舷窗外的雲朵漸漸向下移去,心裡想著,這段時間的獨自旅行,確實讓他想念這兩位與自己一起度過許多時光的人。
他回覆了兩條簡短的資訊:“一切順利,等我回去。”
然後放下手機,閉上眼睛,享受著這段安靜的時光。
他的思緒又回到了這次旅行的購物清單上,所有為她們挑選的精美禮物,都已經透過國際空運運回了國內。
每一件禮物,他都在心裡精心挑選過,想著林清越和杜若萌收到禮物時的表情,心裡充滿了一種滿足感。
那款香奈兒經典翻蓋包,那條蒂凡尼珍珠項鍊,還有路易威登的雙肩包和寶格麗的耳環……
飛機已經開始進入平穩的飛行狀態,郗青言靠在座椅上,閉上眼睛,回想著這段時間的點點滴滴。
從洛杉磯的奢華購物到紐約的學術會議,每一段經歷都深刻而難忘。
郗青言想到,覺得自己應該多多出去走走,而不僅僅只是侷限於國內或者學術上面。
不久後,空乘人員開始為乘客提供餐點。
郗青言開啟選單,選擇了一款精緻的鮑魚大餐,搭配著氣泡水,享受著這段難得的寧靜時光。
而這次美國之行,郗青言的花費大約超過了500萬人民幣。
其中包括了豪華的酒店、奢侈品的購買、頂級餐廳的消費,以及頭等艙的機票費用。
所有的禮物都已經透過國際空運運回了國內,而他也在這次旅行中獲得了極大的享受。
如今,就只是期待回國休息一段時間了。
當郗青言從機場出來,機場的冷空氣迎面撲來,雖然是初秋,但他卻感到了一絲絲溫暖的舒適感。
他拉了拉外套,步伐穩健地向停車場走去,心裡想著,終於回到國內了。
機場的熙攘與嘈雜讓他感覺到了一種熟悉的親切感,然而,他並沒有絲毫的拖延,目標明確地走向了自己那輛停放在機場停車場的勞斯萊斯·庫裡南。
取回鑰匙,車窗玻璃上沒有一絲塵土,完美地反射出周圍的光線。
郗青言坐上車的那一刻,便感覺到了一種難以言喻的安全感。
他繫好安全帶,發動引擎,發動機低沉而有力的轟鳴聲將車內的空氣都點燃了。
車駛出機場,城市的夜景燈火輝煌,高樓大廈的輪廓在夜色中顯得愈加醒目。
儘管這座城市永遠處於一種繁忙的狀態,但郗青言知道,歸屬感不在外面,而在他自己所稱之為“家”的地方。
不久後,他終於開到了自己的別墅區。
這裡環境寧靜,綠樹成蔭,夜晚的空氣清新,外面的喧囂和繁忙彷彿都被隔絕在外。
郗青言停好車,拿起自己的行李,走進了別墅的大門。
推開門,別墅內依舊如他離開時一般,乾淨整潔,簡約的現代風格傢俱和充滿設計感的燈光讓整座房子顯得既溫馨又舒適。
屋內沒有人聲,林清越和杜若萌此時應該還在上課,郗青言也沒有急著去打擾她們。
他拖著行李箱走進了自己的房間,簡短地洗漱了一下,站在鏡子前看了看自己略顯疲憊的臉,決定不再做任何事情,直接躺到床上。
這次的美國之行雖然收穫了不少,但也讓他感到有些疲憊。
長時間的時差和繁重的行程讓他現在只想好好休息。
開啟空調,調整好溫度後,郗青言簡單地翻了個身,迅速進入了夢鄉。
睡意來得迅猛,腦海中的一切紛雜都被拋到腦後。
只是偶爾,夢中閃過林清越和杜若萌的身影,她們在他的夢裡笑著,像是等待他回家的樣子。
郗青言微微皺了皺眉,卻沒有再去思考,沉沉地陷入了深沉的睡眠中。
時間流轉,月光透過窗簾的縫隙灑在床上,勾勒出一片柔和的光暈。
郗青言睡得很沉,心裡唯一的念頭,就是這一切的忙碌終於可以告一段落,接下來,他會在家裡與她們共享平靜的時光。
晚上的時候,杜若萌和林清越終於結束了課,帶著一絲絲疲憊,卻也有著放學後的輕鬆感,一起回到了別墅。
別墅內靜悄悄的,客廳的燈光柔和,給這個溫馨的家增添了幾分安寧的氣息。
她們輕輕關上門,生怕吵到正在休息的郗青言。
雖然心裡有些迫不及待想要和他見面,但她們也知道,郗青言這次的旅行既充實又勞累,需要好好地休息來倒時差。
“他回來了吧?”林清越輕聲問。
“回來了。”杜若萌點了點頭,“我剛才看到他車停在門口了。”
林清越微微一笑,捏著手中的包包,走到沙發前坐下,“應該很累吧,出差了一段時間。”
“嗯,他昨晚肯定沒休息好。”杜若萌輕聲回應,隨後坐到沙發另一端,隨意地甩下自己的包包。
她的眼神掃過旁邊的幾個快遞箱,心裡有些興奮。
她們並沒有直接去打擾郗青言,而是各自開始拆快遞。
那是郗青言從美國帶回來的禮物,經過國際空運,剛剛送到家。
每個包裹的外包裝都非常精美,杜若萌和林清越默契地互相對視了一眼,都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小心翼翼地拆開每個包裹。
第一個包裹是杜若萌的,她小心地撕開包裹,看到裡面是一條寶格麗的珍珠項鍊,白色的珍珠散發著溫潤的光澤,而項鍊的設計簡潔大氣,恰到好處地勾勒出她脖部的線條。
杜若萌眼睛一亮,嘴角微微上揚。
她知道,這條項鍊價格不菲,估計在二十萬人民幣以上。
林清越也拆開了自己的禮物,那是一個香奈兒的經典款黑色手袋,手袋的皮質非常柔軟,黑色的外表透露出一種低調奢華的感覺,鏈條設計精美,輕輕搖晃時發出清脆的聲音。
她感到很驚喜,但並沒有表現得太過激動,只是輕輕笑了笑:“他還真是知道我喜歡什麼。”
接著又拆開了第二個包裹,這一次裡面是一隻瑞士的名錶,精緻的錶盤和簡約的設計讓人眼前一亮。
她們拆開禮物,話不多,更多的是那種溫暖的感動。
在這份禮物裡,郗青言似乎把他對她們的理解都放進了其中,款式、品牌、甚至是顏色的選擇,都讓她們感到無比貼心。
她們不需要太多的華麗言辭,只是靜靜地享受著這份特殊的心意。
“今晚他不打算起來嗎?”林清越好奇地問道。
“估計是太累了,昨天他應該晚上就到的,可能倒時差了。”
杜若萌回答,她站起來,走到郗青言的房門前,輕輕地推開一條縫,瞥了一眼。
屋內的燈光柔和,郗青言安靜地躺在床上,眼睛閉著,似乎已經進入了深沉的睡眠。
“還是等他休息好再去叫吧。”林清越低聲說道。
兩人靜靜地坐在客廳裡,輕聲討論著她們今天的課程和生活瑣事。
偶爾聽到外面傳來幾聲輕微的風聲,但整個別墅依舊保持著一片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