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社祭
大秦,開局被殉葬,被迫稱漢王! 臺閣體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嬴王政二十七年(前220),四月上旬,驪山的天氣逐漸出現夏日的暑氣,螽斯在田地間嘶鳴,婦人採摘梅子製作醋。
菜畦生長的時令蔬菜變成了薤、蘘荷(野山姜)。
“距離明年的東巡,還有一年多的時間。”
秦越人坐在獄曹的官署,心情難免焦躁,拿著公文不停的翻找案件,希望再次碰到一個大案。
從去年的戶計案過後,一直到今年的四月份,好幾個月沒有出現大案了。
即便,秦越人每天的日子很充實。
日出點卯,開始在獄曹官署處理公文,安排英布或者夏侯嬰出去把犯人抓回來。
吳廣整天不見人影,每隔幾天找到盧生前往了七十萬刑徒大營,不知道在做些什麼。
趙亥處理繁瑣的刑獄公文,最後把結果交給秦越人,只需要同意或者不同意,就完成了公務。
減輕了秦越人九成的工作量。
項莊閒著沒事,還是像往常一樣整天練劍,時不時教導越女的劍術。
項莊和越女比拼劍術過後,一次比一次鬱悶,自己一個楚國最有名的劍術人才,竟是不如一個少女。
越女的劍術已經可以比肩項莊了,還有超過他這位老師的勢頭。
秦越人的日子倒是充實,只是一直不發生大案,導致他加勞的速度變得很慢。
距離東巡的日子漸漸接近。
秦越人的心情也多了幾分焦躁。
“兄長。”
夏侯嬰風塵僕僕的回來,穿著一身鐵冠黑衣,逐漸有官樣了:“驪山一帶的春旱持續了四個月,伯兄希望你回家一趟,參與求雨的祭祀。”
春耕是黔首的頭等大事。
自從一月下了一場小雪過後,驪山邑、咸陽、藍田等大半個關中,已經四個月沒有下雨。
旱情嚴重,如果再不下雨,不知道有多少黔首餓死。
秦越人、英布、夏侯嬰等人都有數百畝田地,一再不下雨,漢陽裡的春耕向後推遲了很多天。
不能再推遲了。
“善。”
秦越人一臉的莊重,知道求雨的事情不能疏忽:“你去把軺車牽過來,我們立即告假回一趟漢陽裡,準備求雨。”
秦越人知道求雨沒用,還是認認真真的回去參加祭祀。
一來,求雨主要是為了安定人心。
二來,秦朝有專門的《祠律》,也就是祭祀的法律,官吏如果沒有處理好祭祀,罰款二甲。
英布、吳廣、趙亥全都跟著一起回去。
參與漢陽裡的求雨祭祀。
杞良是漢陽裡的里正,帶領數百名黔首,在閭門口的社祠準備祭祀。
社公的職能比較複雜,也有求雨,祈求風調雨順的一項。
秦越人讀過的秦律,其中有不少涉及了祭祀,卻是第一次親眼看到秦朝人的祭祀過程。
頗為好奇。
“狗肉?”
秦越人看到了祭品,困惑道:“祭祀用的不是牛羊肉,用的是狗肉?”
古代最常見的祭品是三牲。
牛、羊、豬。
秦朝祭祀用的肉食,卻是出乎預料的狗肉。
“然。”
趙亥拿出一卷竹簡:“這是日書,按照日書的規定,祭祀求雨最好是用酒和狗肉。”
《日書》是秦朝指導老百姓祭祀生產、婚喪嫁娶的書籍。
秦越人接過來看了幾眼,果然看到《日書》上記錄了關於求雨的內容。
漢陽裡主管祭祀的人是杞良,秦越人的官職再高,只能跟在後面老老實實的參與祭祀。
求雨祭祀的流程比較長。
秦越人簡單的祭拜過後,帶著眾人站在社祠旁邊的河流岸邊,思考著灌溉的辦法。
“水車。”
秦越人的第一反應是打造水車,把河水引進溝渠,灌溉漢陽裡的田地。
“春旱這麼嚴重?我記得漢陽裡旁邊的河流是一條大河,渭水的支流,河水中間有五六米深,怎麼只剩下淺淺一層了。”
漢陽裡旁邊的河流,乾涸的只剩下一條細流。
河岸邊,已經看到了河床,不少垂髫孩童正在淺流捉魚。
秦越人見到了乾涸的河床,意識到春旱的嚴重,不是水車能夠解決。
以當前的情況,別說是水車,就算是現代的抽水機也沒用。
因為根本就沒水。
“打井......”
秦越人又想到了另一個辦法:“多打幾口井,把井水提上來澆地,能夠緩解一點旱情是一點,起碼先把糧食種下去。”
“春耕繼續推遲,今天就錯失了耕種的時令。”
夏侯嬰滿臉的憂愁,最發愁的人就是他了。
“唉。”
夏侯嬰苦著一張臉說道:“我剛剛晉升三級簪嫋,獲得三百畝良田,終於能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卻發生了這麼嚴重的旱災。”
“今年又要勒緊肚子,過著一個苦年,等到明年再看了。”
“不用。”
秦越人意識到糧價即將大漲:“自從一月出現了旱情,曹氏就從鄭國渠灌溉的涇陽縣、櫟陽縣一帶,購買了大量糧食,借給你五十石糧食,今年照樣過著富足的日子。”
秦越人擔心夏侯嬰不肯要糧食,把送字說成了借,等到以後種出來糧食再還。
“多謝兄長。”
夏侯嬰現在是獄吏了,又是一名三級簪嫋,不是過去的沛縣小混混。
他要臉面。
如果是送,夏侯嬰肯定不會要,又成了混吃混喝。
只是借的話,夏侯嬰安心收下了糧食。
“姒婦當真是賢內助。”
夏侯嬰感慨道:“當真是有先見之明,一月份就去盛產糧食的鄭國渠,購買了十萬錢的糧食,如今價格已經漲到三四倍。”
“再過幾個月最少漲到五六倍,大兄的家產就能從十萬錢變成五六十萬!”
秦越人露出一臉欣慰的笑容。
正是如此!
眾人閒聊著回到了社祠。
祭祀已經結束,密密麻麻的祭祀人群已經散去。
只有杞良一人愁眉苦臉的蹲在社祠門口,看著乾旱的田地,愁的睡不著覺。
“社祭結束了。”
夏侯嬰面色一喜:“我家從女剛剛出生,姒婦沒奶,正好拿走豬腎下奶。”
社祭過後,有著分肉的習俗。
祭祀用的肉不能浪費,全部分出去。
社祭的主要肉食是狗肉,另外還有豬腎、豬肺等一些豬下水。
處理豬下水需要大量的佐料,這些佐料在古代被稱為香料。
豬下水在秦朝的價格很低,一塊豬腎不過價值一文錢。
“放下!”
“別拿!”
秦越人、趙亥卻是臉色一變,急忙伸出手,拽住了夏侯嬰的手臂。
“豬腎!拿不得!”
——————————
注1:《日書》以天文曆法為框架,結合生活事件,指導婚嫁、出行、農事、建築等日常活動的吉凶選擇。其核心功能是趨吉避凶。
也就是秦朝人的黃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