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公宰了你!”

黥夫拔出腰間的銅殳,朝著秦越人的腦袋砸去:“小孺子,今日把你的腦袋砸成一個破爛的王瓜!”

殳是五兵之一,一種棍棒式的鈍器,頭部包銅,用於近戰打擊,主要功能是用來破甲。

通常是膂力很大的猛士所用。

黥夫握著一根銅殳,呼嘯著砸向秦越人的腦袋,帶起一陣尖嘯的風聲。

秦越人心中一緊,不敢硬抗,趕緊朝著旁邊躲了過去。

“砰!”

一聲巨響過後,碗口粗的桑樹直接被黥夫砸斷了。

可見黥夫的力氣之大。

秦越人的腦門直冒冷汗,如果砸在他的身上,瞬間就能砸斷麻布單襦內的所有肋骨,當場臟器破碎而死。

趙亥、吳戍卒兩人更是大駭。

“難怪,黥夫縱橫驪山一帶這麼多年,始終沒有被抓到。”

“黥夫不愧是驪山大盜!如此勇猛,看來我們三人今天就要死在這裡。”

傳舍內的眾人更是暗自慶幸,沒有貿然跟著衝出去。

不然,也會死在黥夫的銅殳下。

“啊!”

誰知,就在所有士伍、傳舍卒認為秦越人即將死在黥夫手中,黥夫卻發出了一聲慘叫。

秦越人後退了一步,躲過去銅殳,又快速上前兩步,貼著黥夫的身體,使出了一記關節技中的狠招。

腕挫十字固。

這招關節技是控制敵方手腕並反向扭轉,利用前臂槓桿施壓,迫使敵方因腕關節劇痛而屈服。

“啊!!!”

黥夫慘叫連連,右臂先是被秦越人砸了一下關節,又被腕挫十字固重擊,手中的銅殳掉在雪地上,右臂像是一根軟綿綿的湯餅,使不出半點力氣。

廢了握持兵器的右臂!

趙亥、吳戍卒、以及傳舍內的眾人全都驚呆了。

“這......秦越人到底是如何做到,只是用手,不是銅鐵鑄造的兵器,就能廢了黥夫的手臂?!”

“秦越人只是輕輕拍一下,就讓黥夫的右臂軟綿如湯餅,難不成......他真的會巫術!”

“巫術!此人定是一名楚巫!”

“呀呀呀!”

黥夫更是氣的‘哇哇’亂叫,極其的憋屈,恨不得生啖了秦越人的皮肉。

“氣死乃公了!想我縱橫驪山一帶這麼多年,從未像今天這般憋屈!”

他難受極了,空有一身蠻力,卻在秦越人身上毫無用處。

就像是一拳打在蠶絲棉絮上。

秦越人深吸一口冷氣,壓住心頭的激動,藉著已經廢了黥夫的右臂,再次上前一步,一腳踹向黥夫的膝蓋。

黥夫上身披甲,下身只是穿著一條厚實的赤袴,沒有著甲。

“咔!”

“啊!”

黥夫的腿部關節遭到了重擊,疼的他直冒冷汗,臉容扭曲,一個踉蹌幾乎栽倒在地面。

秦越人最後使出了一記反關節鎖。

控制敵方身體後反向施壓,如同柔術中的‘腕挫腋固’,當即把黥夫控制在雪地上。

黥夫的臉龐重重砸在地面。

制服驪山大盜的全程中,秦越人自己心驚膽顫,稍有不慎就會死在黥夫手中。

在外人看來卻是行雲流水,制服了驪山一帶最兇悍的群盜。

在場所有人一片譁然。

一個個驚呆了。

戍卒、傳舍卒篤定了一件事。

秦越人一定會楚巫的巫術!

“快去拿來麻繩。”

秦越人的膝蓋頂著趴在雪地的黥夫,對方的膂力很大,開始不停的掙扎,急忙喊道:“那匹廄馬的篋內應該就有麻繩,趕快拿過來。”

廄馬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篋,篋是用竹、葦編制而成,用來儲藏錢物。

兩隻篋用麻繩連在一起,搭在馬背上,裝著黥夫從驪山工室搶來的銅器。

趙亥慌忙走過去,取下來麻繩交給了秦越人:“黥夫的力氣很大,只是用麻繩,難能把他捆住,不如去找借來鉗和腳鈇(fu)。”

鉗是一種鐵圈,通常在刑徒判處了髡(kun)鉗城旦舂以後,用鉗束住刑徒的脖子。

腳鈇是鐵製的腳鐐。

“不用。”

秦越人冷笑一聲:“黥夫有本事就掙脫出來。”

他拿著麻繩把黥夫的右腕捆緊後吊至左肩,長繩沿頸部逆時針纏繞,繩索在肩頸處形成閉環,手臂與頸部聯動固定。

這是現代軍警使用的一種越掙扎越緊的捆綁法。

肩臂捆綁法。

“呸!”

黥夫吐了一口唾沫,怒目須張,不服氣的開始掙扎起來:“一根麻繩就想捆住我?呵呵,你和縣獄的獄吏一樣愚蠢......”

他的話說到一半,說不下去了,臉色驟變。

麻繩也不知道怎麼了,像是活了過來,黥夫越是掙扎,麻繩束縛的越是緊繃,勒得脖子幾乎喘不過氣。

麻繩是活的!

黥夫漲的臉龐血紅,盯著面前的秦越人,心中那股子不服輸的勁兒,一點點變小。

最終,黥夫梗著的脖子和身體,頹然一軟,呆坐在雪地上。

這名驪山大盜服氣了。

秦越人成為他唯一服氣的人。

“呵呵。”

秦越人輕笑一聲,知道他肯定會屈服肩臂捆綁法,抬起眼睛,看向了另外兩名皮甲短戈的群盜。

這兩人也挺講義氣,瞧見黥夫被抓,沒有拋棄黥夫逃走,反倒是站在原地等著趙亥、吳戍卒抓捕,一起受刑。

“哈哈!”

趙亥拿著麻繩捆綁了一名群盜,滿臉狂喜:“生捕一名群盜,斬首二級,還有十四金的賞錢!”

秦始皇時期的貨幣體系以黃金與銅錢並行為核心,黃金作為上幣,銅錢作為下幣。

金多是用來賞賜。

市面上流通的錢是銅錢半兩錢。

趙亥所說的十四金,就是十四兩黃金。

不過,黃金和銅錢由於鑄造的質量不同,相互兌換往往有著很大的波動。

最為穩固的錢,其實是糧食。

秦國的官吏發放秩俸,也就是工資,全是以糧食為主。

在生產低下的古代,糧食比錢重要!

秦越人曾經看過《秦代金錢兌換率蠡測》,知道金、錢、糧三者的比價,默默開始計算了起來。

“一金可以買十石粟米,一石粟是一百二十斤,十四金可以買一百四十石粟米。”

每天食不果腹的秦越人,似乎看到了一座糧食大山堆放在面前,驚呼道:“天吶,十四金市直一萬六千八百斤粟米!”

秦越人激盪的頭皮發麻了。

秦家是普通的黔首,前往驪山服兵役以前,家裡把所有的粟米給他,當做路上的口糧,不過十幾斤粟米。

誰能想到,秦越人有一天竟然擁有一萬六千八百斤粟米!

——————————

注1:棉這個字,不是棉花在宋元傳入中國時,造的一個字,棉字自古就有,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禹貢》中提及“島夷卉服,厥篚織貝”,織貝就是棉。

當然這裡的棉是指木棉,一種樹結的棉,棉花是指草棉,不是一個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