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大勝
武道長生,從修煉九陰真經開始 劍心通冥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長生剛剛殺光護衛,頭上卻迎來一道凌厲的刀光。
出手之人,竟是蒙恬鎮國。
這廝眼看手下護衛團滅,心中又氣又急,當即縱馬揮刀,朝著對方當頭劈下。
長生不慌不忙,先是一招“破刀式”,刺中敵人手腕。
第二招,身形一躍,點了他身上穴道。
長生與他共坐一騎,厲聲喝道:“掉頭,往前軍衝!”
“你要作甚?”
長生懶得廢話,一掌打在他後背上。
蒙恬鎮國哇的噴出大口鮮血,立時乖乖掉轉馬頭。
看見長生得手,牛廷義滿心歡喜,搶了馬匹護衛其後。
附近金軍本要撤離,眼看主帥被抓,只得掉轉馬頭,硬著頭皮追擊。
走了不到半里路,前面潰軍不斷後逃,將竟道路堵死。
長生提著蒙恬鎮國一躍而起,以蜻蜓點水的上乘輕功,硬踩著金人頭頂,繼續狂奔。
金兵不停叫囂,卻又顧忌主帥被擒,只能無能狂怒。
這時,魏勝率領的大軍也衝殺過來。
長生右臂一揚,將蒙恬鎮國扔了過去。
“魏將軍,區區小禮,不成敬意!”
魏勝大喜。
朝著長生拱拱手,拎著蒙恬鎮國,躍到一塊大石上。
“某乃山東魏勝,蒙恬鎮國已被我擒住,識相的就放下兵刃,乖乖投降。”
這部分金兵先是被魏勝之勇,奪了心氣。
後被伏兵打得沒了脾氣。
此時再見主帥被擒,最後一絲鬥志也消失殆盡。
當即便有數百金兵放下兵刃,選擇投降。
可大多數金兵,仍是選擇戰鬥。
加上追擊而來的中軍人馬,發起衝鋒的金兵足有四五千之數,相較忠義軍,還是處於絕對優勢。
魏勝卻早有準備。
大手一揮,義軍往道路兩邊避開,露出中間一排戰車。
這些戰車大小如“洞子”,下面有輪,中間可以藏人。
不同的是,戰車前面裝有獸面盾牌。
盾牌上插了數十根大槍和火槍。
此時,十幾輛戰車並排勾連,便形成一道堅固堡壘。
眾人藏在車後,刀箭難傷。
戰車之後,還有數輛投石機和小型床弩。
金軍衝至兩百步左右,投石機當先發射。
一時間,山谷中火光四射,霹靂聲、慘叫聲不絕於耳。
原來這些投石機射出的,不是石彈,而是火球。
球中不僅有易燃易爆物,還包裹了碎瓷片和鐵片。
射入金軍陣營後,便爆炸開來,聲如霹靂。
不光可以燒傷敵軍,碎片在爆炸威力下,四下飛散,殺傷力更是恐怖。
蒙恬鎮國看著面前情形,氣得渾身顫抖不停。
金軍丟下一地屍體,帶著滿心恐懼,繼續前衝。
此時,已至一百餘步,進入床弩射程。
每支弩箭射出,至少穿透三人身體,才會停下。
一輪齊射後,金軍再次丟下滿地屍體。
見此慘狀,蒙恬鎮國心頭宛如刀割。
僥倖未死的金兵,長舒口氣,看著近在眼前的宋軍,露出一臉獰笑。
不過,這笑容並未持續太久。
因為,隨著戰馬狂奔,他們很快就進入神臂弩和強弓射程。
漫天箭雨從前方和兩側山頂,疾射而至。
又是一輪屠殺。
張絃聲足足響了半刻鐘,才慢慢停歇下來。
長生估摸著,這次是真的射光了。
可金軍傷亡已近四成,卻連對手的毛都沒摸著。
若是以往,金人早就退出戰場,另尋戰機。
此時主帥被擒,他們若是不管不顧,事後依舊難逃軍法處置。
好在,先鋒騎軍已經衝至五六十步。
這個距離,對於飛馳的騎兵來說,眨眼即至。
馬背上的金兵,忍不住縱聲狂呼。
流星錘、鏈錘、狼牙棒、鐵棍.......
在空中瘋狂揮舞,隨時準備砸爆敵人腦袋。
前面所有的傷亡和恥辱,似乎都是為了這一刻的衝擊。
“該死的宋人,我大金鐵騎,永遠無敵!”
蒙恬鎮國雙眼圓睜,心中發出一陣怒吼。
就在這時,戰車兩邊,湧出數百長斧手和長槍兵。
“兄弟們,都說女真騎射無敵,你們服不服?”
“不服!”
“那就讓他們嚐嚐咱大宋騎兵的厲害!”
說罷,魏勝再次提刀上馬,竟率眾發起反衝鋒。
兩隊騎兵,猶如兩隻鐵拳,在這處無名戰場迎頭撞上。
這次雙方人數持平。
局面頓時大不相同。
魏勝一馬當先,偃月長刀,上下翻飛,猶如雲長附體,面前沒有一合之敵。
跟在他身邊的數十騎人馬,同樣武藝精湛,勇力過人。
忠義軍這數十騎,猶如一隻鐵楔,釘在道路中央,將進擊的金軍硬生生分成兩股。
可繞開了這隻鐵楔,等在後面的,並非一馬平川。
而是嚴陣以待的刀斧手,和戰車堡壘。
蒙恬鎮國終於閉上雙眼。
任他心中百般不甘,卻知道這一戰,金軍已經再無機會。
若是自己在場,定會指揮大軍暫退。
哪怕自己身死,可只要主力尚存,仍舊還有翻盤機會。
但一切都毀於這個宋人少年。
他將自己裹挾至此,終於導致最壞結果出現。
此時,他心中無比怨恨的少年,正在戰場上四處穿梭尋人。
“齊魯三俠,你們到底在哪兒?”
兩個時辰後,戰鬥終於漸近尾聲。
山谷中遍地屍體,斷肢殘軀隨處可見。
人在其間行走,每一口呼吸都是濃重的血腥味,腳下每一步,都要踩著厚厚的血漿。
長生手下人命早就過了兩位數,可初次見到這副煉獄場景,仍是忍不住狂嘔起來。
魏勝帶隊衝殺了十幾里路,此時剛剛返回。
他和一眾騎士們,個個疲憊不堪,面容憔悴,臉上、衣甲上都沾滿血汙。
可他們眼中,卻閃爍著明亮的光彩。
是役,斬敵三千,傷敵無算,召降一千,剿獲馬匹、兵甲數千。
可謂大獲全勝。
最重要的是,這一次大戰,將圍攻海州的金軍主力打殘,短時間內,金人怕是無力再攻了。
當然,代價也是極大。
傷亡比例,只比金軍略低。
要知道,魏勝手下的兵士,全是山東、兩淮等地,投奔而來的義軍。
這些人大多是民間義士,沒有經過專業軍事訓練。
若不是魏勝個人勇武,再兼之計謀百出,不斷以少勝多,恐怕海州早就落入金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