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魏勝
武道長生,從修煉九陰真經開始 劍心通冥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海州城外三十里。
旌旗招展,戰馬嘶鳴。
一股肅殺之氣,直衝天幕。
“我滴乖乖,這怕不是有幾萬人吧?”
牛廷義只看得兩股戰戰。
話說齊魯四俠,有了軍馬加持,終於在第二日拂曉,抵達海州附近。
此地距海州城只有幾十裡,四人卻不得不停下腳步。
因為金國大軍,正在前方列陣迎敵。
長生也是首次見如此大規模的軍陣,不由多看了眼。
眼前金軍,看著有數萬之眾。
但真正核心,是近一萬人的騎兵部隊。
軍士全由女真人充任。
騎兵每五十人為一隊。
前二十人,人馬俱著重甲,應是主打衝擊的重騎兵。
這些兵士,手持長槍,腰掛鐵刀或八稜鐵棍。
長槍卻與一般江湖兵刃不同,長達一丈二尺(約4米),是騎兵專用長槍。
後三十人,人著輕甲,手持長弓,馬匹卻不披甲。
一看便知,這是擅長包抄、追擊的弓騎兵。
牛廷義見長生看得入神,輕聲道:“金人這些弓,可不比咱大宋的強弓勁弩。”
“怎麼說?”
“這些弓,力止七鬥,射程有限,所以金軍騎兵有規定,非五十步不射。但是他們的箭矢,卻與咱們不同,箭頭細長,形狀如鑿,極具穿透力,若是五十步內射出,足可破甲。”
“牛大哥精通軍事,莫非以前也在軍中廝混?”
“呵呵......”
長生其實早就看出,牛廷義三人不僅騎術精湛,而且動作整齊劃一,顯然是一同受過訓練。
一般江湖門派,可不會專門訓練騎術。
長生又將目光移回戰場。
現場除了萬餘騎兵,還有萬餘步兵。
這些人大多是臨時徵調而來。
以漢人、契丹人、奚人為主。
在金人的戰術體系中,步軍主要任務不是作戰,而是運送糧草、搬運器械。
長生便在中間看到幾具投石車和雲梯,應是攻城器械。
可還有幾樣器具,卻將他看蒙了。
步軍中,放置著十幾間房子大小的盒子,下面裝有四輪。
莫非金人理念如此先前,竟能隨軍帶著移動公廁?
牛廷義笑道:“這是攻城器械,名曰洞子。這盒子看著不起眼,其實外面包裹了生牛皮和鐵皮,裡面則墊滿溼氈,不僅刀箭難傷,便是用火石之物,也無用處。”
長生瞬間明白了。
這些盒子若是內部空置,足可容納數十名兵士。
換言之,便是為攻城兵士套上一層“防彈”外殼。
兵士躲在洞子裡面,慢慢移動到城牆下,既可以為同伴提供掩體,還可以伺機破壞牆體。
若是落入壕溝,直接就是填充物,後來之人踩著屋頂就過去了。
除了洞子,竟還幾輛高達數丈的戰車。
這些戰車,底部如洞子,可以掩護兵士前進。
上部則如拋石機,拋的不是石頭,而是一柄巨大的鐵鏟,形如鵝頭。
長生看得一頭霧水,好在牛廷義解釋道:“這叫鵝車,想當年完顏宗望攻打東京汴梁,就曾使用此物破城。”
聽到這話,長生再細看之下,終於看出一些門道。
同樣的道理,數百兵士藏身底座,將鵝車推至城牆附近。
然後拉動繩索,上面的巨大鐵鏟,便會朝著城牆狠狠砸下。
可不就是如鵝頭上下一般,不停“啄”動城牆嗎?
除了洞子和鵝車,還有什麼望樓、雲梯,甚至還有火炮。
當真令長生大開眼界。
原以為金人只會騎兵野戰,沒想到連攻城也是王者。
牛廷義忍不住嘆道:“其實這些手段,都是我宋人發明的,後來卻被金人學了去。反過來,金人倒用這些手段,佔了我大宋無數城池......”
就在兩人觀察軍陣時,前方突然響起一陣嗒嗒嗒的馬蹄聲。
只見漫天塵土中,數百騎士疾衝到陣前,剛到弓手射程之外,便一齊勒停戰馬,動作乾淨利落。
長生遠遠看去,這些騎士皆是宋人裝扮,個個人如龍、馬如虎。
行動間,其疾如風、其徐如林。
不過四五百人馬,卻予人一種泰山壓頂之感。
領頭之人,正當壯年,一副濃眉大眼,面容充滿剛毅之氣。
身上一副盔甲,滿是劃痕,卻更顯百戰之威。
就這一眼,長生頓時生出敬佩之意。
這人縱馬上前,衝著金軍喊道:“某乃山東魏勝,敢問蒙恬鎮國何在?”
這一聲不僅中氣十足,而且響遍戰場。
長生暗暗心驚,沒想到魏勝此人,不僅擅長用兵,更是一位武學高手。
就剛才這一嗓子,若沒有二流中境的內功實力,是斷然達不到如此效果的。
魏勝喊話之後,金軍中亦有一名將軍縱馬出列。
此人年齡比魏勝略大,身上鎧甲明亮照人。
蒙恬鎮國昂首喊道:“你便是魏勝小兒?膽子倒是不小!”
魏勝笑道:“在下膽子一直很小,倒是你的膽子有些大。”
“無知小兒!”
蒙恬鎮國嗤笑一聲,用馬鞭指著對方訓道:“你憑著匹夫之勇,殺了幾名守城兵,佔了兩座城池,便真當自己是戰神下凡?”
“在下本是一介草民,萬萬不敢以戰神自居。若說戰神,我大宋倒是真有兩位,一位是以八千人,大敗金軍十萬人馬的韓良臣韓蘄王,另一位便是殺得你們叫爺爺的嶽鵬舉嶽武穆。”
蒙恬鎮國怒道:“狂妄!莫非你想以區區五百騎,擋住我兩萬大軍?”
魏勝雙目眨光:“不試試,又怎麼知道?”
這話一出,金軍戰場中,頓時響起沖天怒吼。
各種難聽言語,直往魏勝砸去。
當即有一名小將大聲請戰。
得到應允後,那小將一夾馬腹,瞬間化作一道旋風,向著魏勝衝去。
只看這身騎術和氣勢,絕對是金人中的一員悍將。
場上金人再次爆出陣陣喧譁,都在為這小將喝彩助威。
只見這小將人馬合一,百餘丈距離,卻疾掠而至。
反觀魏勝,卻被敵人氣勢所攝,呆坐馬上,一動不動。
牛廷義三人急得連聲大叫:“動啊,你倒是動啊.......”
眼看兩人距離不足十丈,小將開始有節奏地晃動手上鍊錘。
那裝滿尖刺的鐵錘,在鐵鏈帶動下,劃破空氣,發出低沉的嘯聲。
就在戰馬交錯瞬間,鐵錘朝著魏勝腦袋狠狠砸下。
“砸死他.....”
“砸碎他腦袋......”
“閃啊,快閃啊......”
長生瞳孔一縮,他看到魏勝動了。
電光火石間,魏勝右手一探,取刀在手,隨即雙手握住刀柄,朝著敵人脖頸劃過。
動作簡單質樸,卻如行雲流水,沒有任何花哨。
正是經過無數次生死錘鍊,才有了這去繁就簡的一刀。
兩道身影驟然重合,旋即分開。
金人小將縱馬掠過,足足往前奔了數十丈,才漸漸停住。
在全場靜聲中,小將頭顱自脖頸掉下,一道血光噴湧而起。
反觀魏勝,似乎由頭至尾都沒動過,敵人卻莫名其妙的掉了頭顱。
在場眾人,大概只有長生看清了這驚豔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