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兩手準備
讓我弒母換榮華?這世子不當也罷! 老君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跟著魏承業一起來的秀才紛紛叫嚷,四周的百姓也跟著起鬨,弄得錢都統進退維谷。
沉吟半晌,錢都統終於還是頂不住壓力,在公堂上當著眾人的面說:
“身正不怕影子斜,叫來就叫來!但若是查明此事為栽贓,本將定然嚴懲爾等!”
周仲聽到錢都統終於願意把傅延慶叫來,嘴角露出一絲笑意,衝著錢都統說:
“此事是真是假,到時候一問即知。”
蘇知府見嫌犯終於能來,心中暗喜,對周仲說:
“府城和東平縣路途頗遠,傅延慶趕來也需時間,三日之後,本府再次重審此案。”
“孫通判,你火速給東平縣發文,讓他們把一應卷宗,證物證人等都帶到府城來。”
孫通判起身應是,蘇青林拿起驚堂木,重重地拍一下,高聲喊道:
“退堂!”
錢都統深深看一眼周仲,悶哼一聲走到後堂,跟肅清淋到別後,給傅延慶下令。
楊雲等人紛紛上來恭喜周仲,只要能把傅延慶抓來,這個案子已等於成功一半。
周仲謝過眾人幫忙,請他們喝一頓酒後,跟楊雲各自回房休息。
在公堂上吃一肚子氣的錢都統,騎馬回到軍營,立刻把親兵叫來,
“快馬去東平縣,告訴傅延慶,他的案子發了,收拾乾淨首尾,三天之內前來見我!”
親兵俯身稱是,騎著快馬,去東平縣找傅延慶報信。
錢都統在偌大的房間中,踱步幾圈,坐下寫一封密信,叫來親兵說:
“立刻用信鴿,把這封密信發給侯爺,事關重大,不可能怠慢。”
等兩件事都做完,錢都統靠在椅背上,口中喃喃自語地說:
“有侯爺壓著,這次應該能輕鬆過關吧……”
楊雲等人坐馬車要三天時間才能到府城,但對軍中快馬來說,這段距離只一天時間。
深夜,錢都統的親兵來到東平縣衛軍的營盤之外。
守門的兩個軍士不知道跑到哪裡偷懶,親兵哼一聲,翻身下馬,徑直走進營盤。
整個營盤靜悄悄的,連軍規中明確規定巡夜的人都沒有,直到傅延慶的房間附近,才有起夜的軍士發現親兵,迷迷糊糊地問道:
“哪個營的兄弟?大晚上的不睡覺,牽著馬瞎溜達什麼?”
本來疾馳而來的親兵,見到東平縣衛軍,軍紀這麼鬆散,心中已有火,聽到軍士的話終於忍不住,拿馬鞭指著他的鼻子破口大罵,
“你姥姥的,老子是府城衛軍錢都統的親兵,你們校尉傅延慶在哪?讓他滾出來見我!”
按理來說,都統的親兵職位比傅延慶這種正職校尉低得多,別人也只是看都統的面子,給親兵一點面子。
但親兵實在是太生氣,把這點差距忘了。
聽到是府城來人,起夜的軍士立刻嚇醒,一邊提褲子一邊跑著去給傅延慶報信。
等有兩三刻鐘,渾身酒氣的傅延慶才搖搖晃晃地跑出來,衣冠不整地來見親兵。
“原來是陳校尉!什麼風把你給吹來啊?”
傅延慶走近一看,來的親兵他認識,名叫陳明仁,立刻嬉皮笑臉地打招呼。
陳明仁看著傅延慶醉成這個樣子,想要罵他,卻又不好開口,只能哼一聲走進房間。
見到陳明仁不理他,喝醉的傅延慶還沒想明白原因,笑呵呵地說:“陳校尉你來得正好,咱們兩個一起喝幾杯!”
陳明仁重重地拍一下桌子,低聲吼道:“傅延慶,你的事發了你知道嗎?知府蘇大人已經正式接下你的案子,我這次來,是帶你去府城受審的!”
血狀案在府城鬧得沸沸揚揚,傅延慶卻跟個沒事人一樣,渾然不覺死期將近,真是蠢貨!
傅延慶聽到陳明仁是來帶他,去府城受審,腳下一軟,通的一聲坐倒在地,驚恐地說:“咱們貪軍餉的事被朝廷發現?都統大人呢?也被抓起來了?”
陳明仁臉色大變,抓起一杯冷茶向傅延慶臉上潑去,厲聲喝道:“你給我閉嘴!不該說的話不要亂說!”
蘇青林審的血狀案,只是傅延慶一個人的事。
如果真查處貪汙軍餉,倒黴的人是一堆!
被冷茶激一下的傅延慶,終於清醒一點,喃喃自語地說:
“說得也是,如果都統大人被抓,報信的人應該不會是你……”
這下陳明仁徹底無語,只能讓人把傅延慶扶下去休息,正事明天再說。
第二天一早,傅延慶迷迷糊糊地醒來,還以為昨晚的事是在做夢,“昨天夢見都統大人的親兵來了,還潑了我一臉冷茶……”
伺候傅延慶的親兵給他把熱毛巾拿過來,小聲地提醒說:
“大人,都統的親兵確實來了,正在營房休息呢!”
聽到都統真的派人來,傅延慶立刻坐從床上坐起來,緊張地問:“那人有沒有說他來幹什麼的?”
親兵小心地搖搖頭,昨天晚上他離得遠,沒有聽見兩人說什麼。
傅延慶連忙起床,穿衣,急吼吼地來到陳明仁休息的帳外,聽到他起來後,走進去說:
“陳校尉,昨夜真是不好意思,兄弟多喝幾杯,還請校尉不要放在心上。”
說著,從身上拿出一百兩銀票,不著痕跡地放在陳明仁手中。
以昨夜傅延慶的表現,陳明仁要是回去如實稟告,錢都統非得把他換掉不可。
無奈之下,只能用錢把陳明仁的嘴堵住。
陳明仁看一眼銀票,塞進懷裡,沒好氣地說:“幸好來的人是我,要是都統大人親自前來,你死定了!”
傅延慶知道他這關算是過了,一邊招呼親兵上點吃的,一邊問陳明仁,
“深夜前來,不知陳校尉有什麼要緊事要和兄弟說?”
等親兵把早點都端上來,陳明仁才不緊不慢地把閒雜人等趕出去,小聲對傅延慶說:
“你的案子發了,都統大人讓你把首尾收拾乾淨,立刻去府城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