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何滅陳這個問題上,高熲給出了三條計策——“廢其農時,疲其兵士,隳其糧儲”。如何廢其農時呢?高熲分析,隋國處江北,氣候寒冷,水田收割較晚,而南陳氣溫較高,水田收割較早。在南陳忙於收割水稻之時,隋國可略略徵集人馬放出聲響,揚言要進攻陳國,那麼陳國必定會屯兵防禦,因為北齊和西梁接連被滅,就是路邊的小孩都知道大隋下個目標就是陳國了,對於大隋的一舉一動,陳國都非常緊張,這樣就足夠廢掉陳國的農時了。而每次徵集小股人馬,這對大隋來說根本沒啥影響。
如何疲其兵士呢?高穎說,在擾亂陳國收割農時的同時,出動小股部隊,反覆騷擾陳國邊界,但不進行實質性的進攻。等陳國集結部隊,準備好防禦了,大隋則撤回軍隊,如此再三,時間一長,“狼來了”的次數多了,陳國軍隊就會麻痺,再發動突然襲擊,必然可以成功。這便是“敵退我進,敵進我退,敵疲我擾”的軍事思想。
如何隳其糧儲呢?南方土層薄,民間蓋房子多用木頭、竹子和茅草,而且南方溼氣大,儲存糧食沒法用地窖,農民都是在地上建糧倉儲存糧食。高熲認為可以派一些身手矯健的間諜潛入南方,在起風的時節順勢放火,燒燬當地糧食和房屋,破壞南方經濟。如此幾年下來,富庶的南方必然陷入窮困境地。
這3條計策,每一條都是陽謀,在南陳忙著秋收的時候,隋國大張旗鼓地說要進攻,卻不見實質性動作,陳國雖然知道這是隋國故意鼓譟,但是知道了也無可奈何,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些大張旗鼓的動作裡面,會不會突然出現一次真的,對方大軍壓境,自己卻毫無準備,那就太虧了。
就像現代的軍事演習,很多演習演著演著突然就變成了真的軍事行動,捱打的國家往往被打得措手不及。隋國的擾敵疲敵之策,同樣是一目瞭然,但陳國不知道哪一次是真的“狼來了”,也就不敢放鬆警惕,只能疲於應對。
隋文帝聽了頻頻點頭。
隋朝照著高熲這套組合拳打下來,陳朝的軍隊和百姓很快便陷入了整體疲軟的狀態。
然而長期親暱佞臣狎客的陳後主,對周遭的危險毫不知情。在隋朝加快滅陳步伐之時,他卻念著張麗華侍奉自己有功,想要廢長立幼,將愛妃的兒子立為太子,並順帶廢黜沈皇后,改立張麗華為後。這一切在他廢完太子後,就被隋軍的攻勢破壞了。
隋開皇七年(587)十月,伐陳大戰終於拉開帷幕。
隋朝為了滅陳,幾乎出動了全明星陣容。除了主帥由晉王楊廣擔任外,高熲、楊素、賀若弼、韓擒虎等隋朝赫赫有名的文臣武將一概參加了此次作戰。
大軍出發前,隋文帝專門找人印了三十萬份寫有陳後主罪狀的檄文,派人投放到南方,以擾亂南陳民心。
隋兵大軍壓境,陳後主卻還在夜夜笙歌。
有位名叫章華的老臣實在忍不住上了封奏摺,希望陳後主反思自己的行為,趕緊下令軍隊發起抵抗。但在陳後主眼中,章華的面貌就如當初傅縡那般戳人心窩,所以章華很快就到九泉下與傅縡相會了。
章華被殺時,隋軍的大部隊已經開始渡江。
開皇八年(588年),隋軍兵分三路大舉南征,以晉王楊廣、秦王楊俊、清河公楊素分別為三路行軍元帥。這三個人,前兩位是楊堅的兒子,十分年輕,代表皇室樹立威信;而楊素是隋朝的新貴,多次向楊堅獻伐陳之策。
在這場戰爭中,還有兩個猛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賀若弼與韓擒虎。
賀若弼出身武將世家,對自己的本領十分自信。楊廣有次問賀若弼,楊素、韓擒虎、史萬歲三人,誰才是真正的大將。賀若弼說,他們三人都不是,我才是殿下要選擇的那個人。
韓擒虎也是個猛將,據說他本名韓擒豹,因為年少時生擒過一頭猛虎,就給自己改名叫韓擒虎。韓擒虎在戰場上勇猛粗獷,平時卻喜歡讀經史百家之書,堪稱文武雙全。
在這樣一幫能臣猛將的率領下,隋朝大軍浩浩蕩蕩地越過長江。
開皇九年(589年)正月,當賀若弼、韓擒虎的先鋒部隊橫渡長江時,陳叔寶還沉醉於聲色之中。那日天降大霧,目光所至都是一片朦朧,讓人昏昏欲睡,彷彿末日來臨前的景象。
當時建康城內還有二十萬南陳精銳,若與隋軍拼死一搏,或許還有勝算。可惜自大的陳後主根本沒把隋軍當一回事。他把護衛京師的重擔交給佞臣施文慶後,又躲到後宮醉生夢死。
陳後主對隋軍無動於衷,蕭摩訶心急如焚。他不顧陳後主的怪脾氣執意進諫,希望陳後主允許其率領兵馬,在隋軍立足未穩之際發起突擊,盡力將其趕回江北。
但陳後主認為蕭摩訶操之過急。
直到隋軍全數集結到建康城下,陳後主才下令擺出“一字長蛇陣”,令蕭摩訶與孔範、任忠、司馬消難等組織各自的部隊,發起京師保衛戰。
孔範吹牛在行,打仗卻是稀爛。與隋軍一交鋒,他的部隊就全線潰敗。“一字長蛇陣”最講究的便是組織配合、首尾呼應,孔範所部失敗,司馬消難等部接連潰敗。
蕭摩訶本該是這場戰役的決勝關鍵。但當他在前線打得火熱時,後方卻傳來陳後主對其家人慾行不軌的訊息。
蕭摩訶一時分心被俘。
蕭摩訶一世英名毀於一旦,任忠也徹底失去了抵抗之心。他主動投降韓擒虎,並引隋軍自皇城南門入宮抓陳後主。
得知任忠投降隋軍,陳後主徹底慌了神,口中不斷念叨著“孔範誤我”,但沈皇后、江總等人還鎮靜自若。
看著陳後主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在宮裡等待接收的宰相袁憲卻覺得好笑,他希望陳後主能像當初梁武帝面見侯景一樣泰然自若。
可陳後主哪有梁武帝的氣魄,此時的他只想著保命要緊,看見宮人都往後宮跑,他也跟著往後宮鑽。當時後宮有一口名為“胭脂井”的枯井,陳後主想也沒想便一頭扎進裡面。
隋軍衝入宮城後,挖地三尺也沒找到陳後主。賀若弼等人以為陳後主已經殺身成仁,這時枯井裡卻傳來敲擊的聲音。隋軍立即向井下呼叫,卻沒人應答。直到有士兵揚言要往井裡扔石頭,陳後主這才自認身份,並要求隋軍搭救自己。
隋軍將繩索拋下去,往上拉人,卻發現下面異常沉重。
原來井裡不僅有陳後主,還有他最寵愛的張麗華和孔貴嬪。
楊廣早就聽說陳後主有個寵妃名叫張麗華,妖豔無比又很有才華。於是趕緊派人去將她帶來。
此時李淵和高穎正在清點宮中人員,聽說楊廣要將張麗華帶走,兩人認為張麗華是禍水,如果讓她去見楊廣,將來必定會亂國,於是將她和孔貴嬪一起斬殺。
楊廣聽說張麗華被李淵和高穎斬了,簡直氣病了,到嘴的肥肉沒了;可他又不好去責罰李淵和高穎,只好把這筆賬記在心裡。後人有詩嘆曰:
萬紫千紅莫謾誇,
今朝粉蝶過鄰家。
昭君偏遇毛延壽,
煬帝難留張麗華。
深院青春空白鎖,
平原紅日又西斜。
小橋流水閒村落,
不見啼鶯有吠蛙。
滅陳之後,楊廣將陳叔寶帶返隋京,同時向楊堅上奏,說李淵怠慢不勤,讓楊堅治他的罪,楊堅不但沒治李淵的罪,還賞了李淵許多金銀。後來楊廣幾次想弄死李淵,都沒有得逞。
楊堅對陳後主並沒有凶神惡煞,反而頗為禮遇,封其為長城縣公。而且每次只要有陳後主出席的宴會,隋文帝都會提前告知宮人不可奏吳地音樂,以免引起他的不適。
陳後主倒是滿不在乎,到了長安之後,他就迷上了那裡的美酒佳餚。據說他一天能消耗一石上等美酒,而且經常喝得爛醉如泥,監視他的官員都不好意思把他的醜態報告給隋文帝。
陳後主如此作踐自己,或許是有意為之,但他毫無下限的操作令隋文帝徹底歎服。
一次陳後主透過監視他的官員向隋文帝奏報,自己整天喝酒吃肉無所事事,想求個官噹噹,替陛下分憂。隋文帝當場就罵道:“此人全無心肝!”
卻說陳國將亡之際,陳國的駙馬徐德言和他的妻子樂昌公主預料到夫妻必然分離,就將一面銅鏡一劈兩半,二人各執一半以作日後重逢之信物,並約定每年正月十五到街市去以賣鏡為聯絡手段。陳後主由於“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的昏庸無能終於亡了國,徐德言流落江湖,而樂昌公主則被俘虜,隋文帝楊堅把她賜給了滅陳功臣楊素作為奴婢。
一對恩愛夫妻,在國家山河破碎之時,雖然劫後餘生,卻受盡了離散之苦。
第二年正月十五,徐德言顛沛流離趕到長安大街,果然看見有人叫賣半片銅鏡,而且價錢昂貴,令人不敢問津。徐德言一看半片銅鏡,知道妻子有了下落,禁不住涕淚俱下。他忙按照老者的要價給了錢,又把老者領到自己住處,拿出珍藏的另一半銅鏡。兩半銅鏡合二為一。
在老者的幫助下,夫妻倆暗中聯絡,這件事後來被楊素知道了。楊素並不是《隋唐演義》中說的那樣好色,他是一個篤信重義的人。
楊素被二人的真情深深打動,立即派人將徐德言召入府中與妻二人團聚,接著又讓他們同歸江南故里。
為紀念這對忠貞的恩愛夫妻,人們將元宵節這天定為情人節,“破鏡重圓”這個成語也成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歌頌和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