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宇文泰也是武川鎮軍人出身,他在六鎮起義後的亂局中崛起,割據關中,成為西魏權臣,也是後來北周政權的實際奠基人。
當時宇文泰的帳下聚集了李唐先祖李虎、獨孤信等六鎮出身的猛人。
宇文泰建立由八柱國十二大將軍執掌軍政的制度,形成以武川鎮軍人為中心的政治勢力,這些家族又透過婚姻關係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其中大司馬獨孤信的長女是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而李虎之子李昺(即李淵之父)迎娶了獨孤信的四女兒。
卻說楊忠憑藉追隨宇文氏的功績被賜姓普六茹,到北周時官至大司空、柱國大將軍,受封為隨國公。楊忠相貌魁梧,武藝超群,身長七尺八寸,在戰場上格外勇猛,是一員橫刀立馬的猛將。有一次楊忠隨宇文泰出外狩獵,遇到一隻猛獸,楊忠絲毫不懼,挺身上前用左臂挾持獸腰,伸出右手拔出獸舌,將猛獸當場制服,其勇武深得宇文泰的賞識。
可楊忠人到中年還沒有兒子。
對於一個有爵位的權貴來說,沒有子嗣,也就沒有繼承人,這很讓人頭疼。
楊忠35歲那年,他的妻子呂苦桃終於在馮翊般若寺誕下了一名男嬰。據《隋書》記載,楊堅將要出生時,紅光照室,紫氣滿庭,當時正值六月,天氣炎熱,褓母用扇子為楊堅扇風,然而楊堅卻怕冷,已凍得哭不出聲來。
楊堅出生後,有個叫智仙的尼姑對楊忠夫人說,這位公子不能像常人那樣養育,應該留在寺院中的別館撫養。
楊忠夫婦中年得子,自然對這個兒子萬分疼惜,而北朝佛教興盛,他們也相信智仙的話,認為孩子託身寺廟,更有可能健康成長。
於是楊忠的兒子在寺院中度過了童年時光。師父智仙為他起了個威風凜凜的小名,叫“那羅延”,並告訴他:“兒當大貴,從東國來;佛法當滅,由兒興之。”
那羅延,意為佛教中的金剛力士,一般是手持法器、具有神力的護法神形象。智仙知道,這個將門出身的虎子終將走出寺廟,到廣闊的天地建立不世之業。
轉眼間,楊堅到了娶妻的年紀。
楊忠的老上司獨孤信看中了相貌非常、氣度不凡的楊堅,於是將第七女獨孤伽羅嫁給楊堅為妻。
《隋書》記載,楊堅大婚時,時年14歲的獨孤伽羅要他發誓,從此只與她一人相愛,“誓無異生之子”,也就是不能跟其他女人生孩子。楊堅從小在寺廟長大,形成了老成持重的性格,遇到刁蠻的獨孤家七小姐,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卻說宇文邕是宇文泰的第四子,宇文泰曾誇讚年幼的宇文邕說:“成吾志者,必此兒也!”但宇文泰去世時,宇文邕尚未成年,也非長子,顯然與朝政大權無緣。
宇文泰死後,其侄子宇文護執掌政權,輔佐宇文泰最年長的嫡子宇文覺(北周孝閔帝)取代西魏建立北周,宇文護自封晉國公,任大司馬,後遷大冢宰(相當於丞相),獨攬軍政大權。
宇文護察覺到朝中重臣獨孤信、趙貴等密謀忤逆自己,於是利用權勢清除異己,另立宇文泰的庶長子宇文毓(北周明帝)為帝。
宇文毓在位僅三年,武成二年(560),宇文護再度廢帝,改立18歲的宇文邕。
三年間,宇文護接連廢黜、殺害兩個堂弟宇文覺、宇文毓,再加上禪位後被殺的西魏末代皇帝拓跋廓,宇文護掌權期間殺了三個皇帝。
宇文邕接過皇位後,沒有立馬違抗這位強勢的堂哥,朝中事無鉅細皆由宇文護做主。
宇文護逐漸威脅到北周皇權,他想拉攏關隴集團的其他成員給自己撐腰,於是向楊堅丟擲了橄欖枝,有意給楊堅一個美差。宇文護的意思是:小楊啊,你不要不識抬舉,跟著我有肉吃。
年輕的楊堅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是否該跟著宇文護站隊,就去找他爹楊忠商量。父親楊忠給他出主意,說:“兩姑之間難為婦,汝其勿往!”
俗話說得好,媳婦夾在婆婆和小姑之間,總是不好處理關係,你就讓宇文家這兩幫人自己折騰,別去湊熱鬧了。楊堅聽從父親的建議,不參與宇文護的奪權之爭,但也因此不受重用,只能當個清閒的小官。
宇文護常年掌控軍權,宇文邕難以透過軍事政變來對抗,只能暗中聯合胞弟宇文直等宗室以及部分忠於皇帝的朝臣,用宮廷政變除掉宇文護。
天和七年(572)三月,宇文邕和宇文護一同去含仁殿拜見太后(宇文邕之母叱奴太后)。按照慣例,太后以家人之禮對待宇文護,讓他坐下聊天。
入殿前,宇文邕對宇文護詭稱,太后近來脾氣不好,經常酗酒,希望大冢宰朝見時好言相勸,我這裡準備了一篇《酒誥》,您可讀給太后聽。《酒誥》出自《尚書·周書》,是中國古代文獻中的第一篇禁酒令。宇文護被堂弟多年來的順從矇蔽,也沒多想,接過《酒誥》,進殿後便為太后誦讀。
驚魂一刻在剎那間發生。
宇文護讀到一半時,宇文邕忽然出現在他的身後,手持玉笏猛擊宇文護的頭部。
宇文護未加防備,被打得眼冒金星不省人事。周武帝急令埋伏在一旁的宦官何泉用御刀斬下宇文護的首級,但何泉膽怯,竟不能傷,衛王宇文直及時趕到,眼疾手快地殺了宇文護。
宇文護被誅後,其黨羽群龍無首,迅速遭到清算,宇文邕終於奪回皇權。
為了平衡內部矛盾,宇文邕在剷除宇文護的黨羽後,積極團結關隴貴族,拉攏漢人世家大族,大力提拔宗室成員;為了加強武備,他對府兵制加以完善,進一步擴大募兵的範圍,並加強中央對府兵的領導與控制;為了發展經濟,他多次下詔釋放奴隸、戰俘和雜戶。
周武帝“滅佛”時,有個僧人指責他說,陛下依靠皇權來消滅佛家,就不怕下阿鼻地獄嗎?
周武帝堅定地說:“百姓若有人間之福,朕也不辭地獄之苦。”
在進行軍事、文化等一系列整頓改革後,北周大有一統天下之勢。然而命運給了周武帝一個夙願未盡的結局。578年,36歲的周武帝病倒了,此時距離隋文帝楊堅統一天下,只有大約十年的時間。
宇文邕死後,太子宇文贇即位,是為周宣帝。
宇文贇從小就在父親的嚴厲教導下成長,他還是太子時,只要稍有過失,就會遭到父親周武帝的鞭打。周武帝要求宇文贇必須學習群臣百官的行為舉止,無論寒冬酷暑都不得休息,還讓東宮官員注意記錄太子的言行舉止,每個月彙報一次。聽說太子喜歡飲酒,武帝便嚴禁東宮存放酒漿。
有一次,周武帝語重心長地對宇文贇說:“自古以來,有多少廢太子,你以為我就不會另立太子嗎?”
在這樣的高壓環境下,宇文贇養成了叛逆的性格,即位後更加肆無忌憚,他爹下葬時,宇文贇不僅沒有一絲悲傷的神色,還當眾說:“死得太晚了!”之後就去跟後宮的嬪妃們尋歡作樂了。
楊堅的長女楊麗華是一位端莊、穩重的女子。與太子宇文贇成婚那年,她才12歲,宇文贇登基後,她被冊封為皇后,楊堅被晉升為柱國大將軍、大司馬。宇文贇每次外出巡幸,都讓楊堅在朝內留守。
宇文贇自幼生長於宮內,不問朝政,沉溺酒色,14歲的時候,宇文贇還是太子,他就看中了一個奴婢,當天晚上就把這個25歲的女人臨幸了。
這個女人名叫朱滿月,一年後生下了一個孩子,也就是宇文闡。
宇文闡不是楊麗華所生,所以楊堅並不是他的親外公。
宇文贇當上皇帝的時候,只有19歲。他覺得當皇帝沒意思,讓他沒時間寵幸女人。於是下詔傳位於長子宇文闡,並改年號為大象,自稱天元皇帝住在後宮,終日與嬪妃宮女們吃喝玩樂。
楊麗華被冊封為“天元皇后”。隨後,她的丈夫又將其她4位女子一併冊封為皇后,一時之間後宮中竟然同時有了5位皇后。
楊麗華為人大度,性格也十分柔順,因此後宮中的妃嬪都十分敬重她,連其他4位皇后對她也非常恭順。但是皇帝卻變得極為暴虐,不僅經常找藉口責罰她,還給她強加一些莫須有的罪名。面對丈夫的荒唐行徑,她一直不卑不亢,這樣的態度讓皇帝更加惱火,一氣之下竟然要逼她自盡。
她的母親獨孤伽羅知道訊息後立即進宮,跪在地上向皇帝磕頭,直到額頭出血,皇帝才饒了她一命。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宇文贇由於過度沉溺酒色,22歲就離開了人世。
周宣帝去世前,遺命隨國公楊堅輔佐朝政。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楊堅由隋國公晉封隋王。同月宇文闡宣佈禪讓。楊堅三讓而受天命,即皇帝位於臨光殿,定國號為大隋,改元開皇大赦天下。立王后獨孤氏為皇后,王太子楊勇為皇太子。降周主為介國公。
楊堅暗中派人害死宇文闡。宇文闡終年九歲。
宇文闡死後,楊堅假裝震驚,釋出死訊,隆重祭悼,諡號靜帝,葬於恭陵。
楊麗華對於父親的做法無法理解,她沒有想到,父親竟然從自己的手中奪得了政權,因此對父親十分不滿,依舊擺出自己太后的姿態。
不久隋文帝下令將她冊封為“樂平公主”,楊麗華就這樣從太后變成了公主。
楊堅感覺對不住女兒,但事業與感情總要顧一頭,況且女婿已死,改朝換代是遲早的事。
接著楊堅又打算給女兒再找個男人,但楊麗華堅決拒絕。不過楊麗華與宇文贇有個女兒,名叫宇文娥英。既然楊麗華堅持不改嫁,楊堅就想給外孫女找個婆家。
聽說楊堅要給外孫女選婿,當時來了幾百個貴族公子。楊堅讓楊麗華挑,楊麗華看上了一個叫李敏的人。這個李敏的爺爺和父親都為隋朝開國立下了大功,而且他本人善騎射,人也長得帥氣。楊堅以勝過公主的禮儀把外孫女嫁了出去。並且授李敏為柱國。李敏自然謝恩。
這是楊麗華,同時期還有一位女子名叫張麗華。
陳後主十六歲當太子的時候就成親了,娶的是太子少傅沈君理的女兒沈婺華。沈皇后性端靜,寡嗜慾,聰敏強記,涉獵經史,妥妥的大家閨秀。
可陳後主對這個正牌媳婦不怎麼上心。他有自己的“白月光”張麗華。張麗華曾是一名歌姬,長得妖豔動人。史載她“髮長七尺,油光可鑑”。
陳宣帝在位期間,政治較為清明,與民休息,勸課農桑,南方的經濟穩步發展。隋文帝雖然雄心勃勃,那時卻一手解決內部矛盾,一手對抗突厥南侵,無暇顧及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