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祥符元年七月一日。

“人治...”趙恆合上書的最後一頁,《東遊記》他今天是看完了,看書要比聽書快,但他每日政事繁忙,還得專門抽出時間去趙受益培養感情,讀《東遊記》的時間不多。

但整本書讀下來,他心中多了許多感悟。

“劉銘這小子費心了。”趙恆笑道。

“聖人以神道設教”這句話還是劉銘和他說的,東承天門上的“天書”是怎麼一回事,趙恆心裡也清楚。

一件兩件可能是意外,但接二連三地出現...那一定是人為了。

更別說“節節高”紙鋪的《東遊記》都要賣脫銷了,哪有《天書》會被人弄去影印開賣,還弄得人盡皆知?

劉銘是演都不演了。

但趙恆並不去怪罪劉銘對“天書”的褻瀆,為了把迷途的他給拉回來,他不惜把自家房子給燒了,這份真摯的情感,他真的...

什麼是忠臣?

這才是忠臣!

“曾在澶州時,劉廂主就常常手不釋卷,即便是躺在病床上,劉廂主也要手捧一卷《論語》品讀。”

“這本《東遊記》臣也讀了些許,看樣子是劉廂主改編大唐高僧玄奘西行的故事。”

“以劉廂主的學識...能做到這一點,實在可貴。”

劉承規說道。

這話不單單是對趙恆的順從,也算是一半的心裡話。

景德一年的劉銘還是個沒找到“春秋”被迫去讀《論語》的半文盲,短短兩年半多過去了,他就能寫出《東遊記》這種鴻篇鉅製,其中大機率有文人幫忙撰寫。

但能做到這一點,對他這個“武人”來說...能稱得上一句“文曲星降世”了。

趙恆是大宋官家,其文化水平自不用多說,劉承規雖然只是一個太監,但他可是能參與到《歷代君臣實錄》編撰工作裡的太監!

朝中的文人騷客沒幾個敢說在學識上能穩勝過他的。

若劉銘有幸能聽到兩位文學大家對他的誇讚...

他只會笑著擺擺手,謙虛地說道:“小子只不過是有幸站到巨人的肩膀上了...”

《東遊記》其實改編自《西遊記》,就是將《西遊記》的故事倒過來講。

當然,倒著講歸倒著講,但將小說中的那些影射現實,可能觸動趙恆神經的敏感部份刪掉,把故事的核心是從“神治”轉為“人治”...

改編這些,劉銘還是費了不少功夫的,半年多的時間裡他是真的沒閒著。

“劉卿,你覺得這朕還要不要去泰山封禪?”趙恆問道。

書看完了,但問題還要解決。

此時洗脫了對“祥瑞”狂熱追求的趙恆能以更加理性的態度看待“東封”和“西進”!

這兩種行為實際上已經成了兩大政治集團的對抗,一者是以樞密使王欽若為首的“南人文官”集團,他們渴求透過順應聖心來謀求政治地位上的倖進。

另一者是以宰輔王旦為首、龍衛左廂都指揮使劉銘主要實施的“反對封禪”集團。

王旦等人主要是不想看到百姓們的民脂民膏被白白浪費,只要能攪黃“封禪”,他們大力支援。

劉銘則是想連通靈州和開封,擴大大宋在西北地區的影響力,同時進一步增加龍衛的話語權...

兩方都有自己的道理,讓趙恆去抉擇...還真有幾分難度。

劉承規明白趙恆的心意,若他還是鐵了心地想去泰山封禪,就不會問這個問題了。

現在所需的是為自己的浸沒成本找一個藉口。

雖然自己為趙恆的“封禪”大業忙前忙後做了不少事,勸趙恆放棄就意味著自己的努力全都付之東流了...

但劉承規順從趙恆的心意說道:“陛下,曹知州接連來報,靈州歸順部族百姓對《東遊記》反響激烈,吐蕃、党項地區為馴化百姓,佛教氣氛濃厚。”

“直至他們讀了《東遊記》後方才明白自己生活在靈山腳下,每日辛勤勞作,但自己的日子不見得好,反而是靈山上神佛們的金身愈發燦爛。”

“直至官家大筆一揮,大宋天兵光復了靈州城,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他們這才覺得自己活了有幾分‘人’的模樣。”

這些話都是劉承規添油加醋講的,曹瑋的奏疏上沒這麼寫。

曹知州的奏疏上只是總結了一下靈州城目前的發展成果,並做出一個“五年計劃”,要在五年之內徹底解決靈州和環州之間的物資運輸問題。

接著給趙恆分析了一下當前靈州城的局勢,表面上是一切向好,實際上是暗潮洶湧,半年以來已經抓了兩位數的党項密諜了。

事了之後才簡單地提了一嘴《東遊記》的事情。

雖然《東遊記》劉銘半個月前才將第四冊編好,但前三冊的內容又不是說不能提前放出去,這就是造勢。

西北地區的百姓們...對這本書的內容可謂是感同身受,他們的態度多少能影響到趙恆。

最後再吹噓一下官家聖明,靈州邊軍牢記官家的指導,恭維邊疆,奏疏至此就結束了。

沒再上“萬民血書”,之類的事情,用過一遍,再用時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曹瑋的奏疏上只負責陳述現實,“封禪”組的靈芝啊、仙鶴啊、還有民眾請願...大半都是假的,“修路”組實打實的政績,高下立判。

至於美化結果...會有他人幫忙的。

“靈州百姓反響激烈,開封城的《東遊記》也賣斷貨了,將此事鬧得沸沸揚揚的,劉銘這是想逼朕的宮啊!”

趙恆調笑道,但他的話一點都不好笑。

上一個逼宮的臣子已經去澶州修路去了。

“這麼做的後果他不是不知道,但還是這麼做了...是想做商之比干乎?”

比干是商紂王的叔父,又是當時的大商丞相,他對紂王倒行逆施的暴虐統治不滿,多次向他諫阻。

但紂王不聽,比干最後只好以死相諫,剖出自己的心給紂王看,可於事無補。

“但陛下您不是紂王,劉廂主自然也當不成比干。”劉承規說道。

“是啊,朕不是紂王!”趙恆嘆道,他還是聽得進勸的。

只是不去泰山封禪,自己為此弄出來的“天書鬧劇”現在回顧一遍...

一國君臣如病狂!

這不禁讓趙恆感覺有些羞恥。

劉承規很快幫趙恆轉移了注意力,說道:“陛下,《東遊記》一出,大相國寺的風評差了許多。”

“每日去上香還願的人少了,還有小孩兒在門口打鬧,口中說著些‘掀翻靈山’之類的話語。”

相比於藏傳佛家,大相國寺的僧人們只是放點高利貸而已,雖然可惡,但遠遠沒達到“靈山”的程度。

但誰叫開封的百姓們接觸不到“藏傳佛教”,但多多少少和大相國寺的高利貸打過交道,至少是有所耳聞呢?

凡事都需對比,自己只是白白浪費了一些精力而已,但大相國寺遭受的完全是無妄之災。

趙恆的心情一下就舒暢了。

“那群僧人平日裡靠各種手段賺了不少,佛門的清規戒律被他們視若無物,現在得個教訓正好。”

“對了,他們沒對《東遊記》做些什麼吧?”趙恆問道。

是《東遊記》壞了大相國寺的名聲,但趙恆卻要受害人給個說法...

呵,《東遊記》和劉銘有關,而劉銘是他什麼人?

忠心臣子,皇子趙受益的表哥!

大相國寺的那些禿驢...受點委屈就受點委屈吧,難道他還要因此懲罰劉銘不成?

“靈山是靈山,大相國寺是大相國寺。”

“陛下,這是方丈的原話。”

劉承規答道。

“總算有幾分佛理了。”

......

大中祥符元年七月二日,朝會。

“大中祥符元年伊始,國朝祥瑞數顯,若無管理、愧對天恩!”

“加樞密使王欽若為祥瑞監察使,祿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穩了!”

聽得這話,劉銘高興地握緊雙手。

獎賞的又不是他,他高興些什麼?

為長者多了份俸祿而高興...畢竟開封大,居不易。

這“祥瑞監察使”的俸祿可是百官之中最高的一檔,不少錢了。

但當時人卻高興不起來,群臣前列的王欽若一臉灰色,謝恩的語氣也有些有氣無力的:“臣多謝陛下!”

“祥瑞監察使”是個什麼官?

自趙恆“封禪”的念頭冒出來以來,會說人話的猴子、肚子裡有布的魚、盤桓起舞的仙鶴、麒麟(長頸鹿)...一下就多了起來。

這是“天命歸宋”的證明,祥瑞們也全被抓了起來,好吃好喝地伺候著。

說得淺白一些,“祥瑞監察使”就是動物園園長,去管那些“祥瑞”的。

以王欽若的能力,再過兩年,等那群動物脫去了祥瑞的身份,說不定要降本增效,把它們聚集在一起,弄個“大宋皇家動物園”出來。

但現在這只是個虛職,是補償!

趙恆決意修路,但老王幫著他忙前忙後,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給他加點俸祿,賞點虛名安慰一下吧。

連劉銘都聽得出來的東西,王欽若自然...

他實在不想聽明白!

王欽若知道自己借“封禪”大業衝擊宰相高位的計劃失敗了。

雖然他習慣了失敗,但為什麼有人會一直失敗?

最先是寇準,然後是王旦,兩人都是宰輔也就算了,但這次怎麼連劉銘這個小年輕都跳了出來?!

他已是樞密使了,為何覺得處處都不自由?

今日方知,這朝堂竟是如此逼仄之朝堂!

官家身邊有奸臣啊!

俗話說,當你覺得負重前行的時候,肯定是有人在替你歲月靜好。

為王欽若、陳堯叟等在“天書事件”中出人出錢出力的臣子依次封賞官位,稍稍安撫了一下他們之後,趙恆說道:“劉銘,劉卿何在?”

“臣在”劉銘向前一步說道。

“你所說的在開封和靈州之間修建一條水泥路,可能拿出相應的章程?”趙恆問道。

王欽若猛地抬頭,眼神中重新閃起一絲光亮。

若劉銘專注於寫《東遊記》去了,只想著讓趙恆同意修路,沒去想著如何解決具體的施工難題...

那他還是有希望的!

什麼時候一向靠著自己步步為營,費盡心思設計各種事件、一點點探出對手底線,最後再給予他致命一擊的王欽若竟然把勝利的希望寄託在敵人偶然的失誤上...

而劉銘在讓某些人失望這一方面,從來不會讓人失望。

劉銘的嘴角勾起一抹笑容,“終於走到這一步了...”,從懷中掏出一本厚厚的冊子說道:

“靈州——開封線是歸順之民前往開封的朝聖之路,天火降世的那天,臣便覺得責任深重,萬萬不敢懈怠。”

“趕忙和龍衛的將士們商討出了,這本規劃手冊出來,臣想說的都在上面。”

劉銘說罷,雙手把《靈州—開封施工規劃》高高捧起。

趙恆讚了一句:“劉卿有心了。”接著叫劉承規去吧冊子拿來。

經劉承規之手,趙恆接過《靈州—開封施工規劃》,從重量上趙恆就感受到了劉銘修路的意志有多麼堅決。

翻開厚厚的冊子一看,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字、要麼就是數不清的公式和符號...看得趙恆頭大,明明都是漢字,為什麼湊在一起他就不認識了?

但皇帝是不能在臣子們面前表現出無知的,即使是不懂也要裝懂。

裝模作樣地再看了一會兒,將整本書都翻遍了之後,趙恆將其放到了一旁說道:

“劉卿規劃得不錯,很有現實價值,但內容有點繁多,讓相公們挨個看過去太過於浪費時間,你來簡單總結一下吧。”

“這不就是沒看懂嘛。”劉銘腹誹道,他聽出了趙恆的言外之意,但面上恭敬的表情並沒有變。

說道:“據臣所知,開封——澶州線最遲將於大中祥符二年三月份左右投入使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澶州線為大宋培養出了足夠多的修路人才。”

對歷史稍有了解的劉銘知道,寇準被驅逐出開封之後,緊隨而來的大事件是“封禪”。

為了儘可能地增加自己手上的籌碼,早在“靈州之戰”時,劉銘就早早規劃好了這一切,現在就是收穫的時候。

王欽若恨得牙癢癢!

劉銘這廝竟然藉著他的手達成了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