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乃靈山掌控者,他鐵了心地要保金翅大鵬雕,連鬥戰勝佛也對此沒有辦法,最後一番鬥法之後,鬥戰勝佛只能退而求其次,請眾比丘下山,將經書在獅駝嶺頌一遍,保獅駝國亡者超脫。”

“但眾比丘卻說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鬥戰勝佛討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免得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

“接二連三的失望讓鬥戰勝佛不斷地在心中問自己,佛界怎麼變成了這個樣子?祂得去尋找答案。”

“祂抬頭望天,曾經他走過一段修行路,或許...他現在該再走一次修行路了。”

“與西牛賀洲的‘貪淫樂禍,多殺多爭’,鬥戰勝佛聽聞東方的南瞻部洲百姓‘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這才是真正的聖地。”

“於是祂和旃檀功德佛、淨壇使者菩薩、金身羅漢菩薩、八部天龍廣力菩薩向東前往南瞻部洲的東土大唐取經。”

“一路上打過、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鐵扇公主與牛魔王...金鼻白毛老鼠...青牛精...”

“他們不是這個神仙的坐騎就是那個神仙的親戚,愈是東走,取經小隊愈是對靈山失望,但於此同時他們也看到了新的希望。”

“進了南瞻部洲的地界,一路上見到的妖怪身影驟然降低了不少,普通凡人的存在感強了許多,而且南瞻部洲人傑地靈,地上抽出來的小米粒有稻穀那麼大,還有珍珠米,畝產可達到一千兩百斤!”

“一千兩百斤一畝?”聽到這個龐大的數字,有農民驚呼道,“這能養活多少人口!”

現在粟米的產量不過一百斤每畝,聽說南方最高產的稻米也不過兩百多斤一畝的產量,珍珠米高了六到十倍的產量,那南瞻部洲的人口不得比現在的大宋高上六到十倍?

“很多,很多!”單芳伸出一根手指頭說道:“足足有十億戶!”

三十億人!

但顯然這個資料有點超過大宋普通百姓們的認知了,現場並沒有多少的驚歎聲發出。

“一億戶是多少?”

“大約是現在大宋總人口的一百倍!”

“糧食怎麼夠吃!”

“何不食肉糜!”單芳說道,“南瞻部洲的羊經過代代選育,只需半年就可出欄,長有三百斤!”

“那肉稍微一煮就變得軟爛,隔著十里都能聞到肉香,戳下去...滋滋冒油!”

“咕咚。”聽到此處,眾人都不禁嚥了一口吐沫。

羊肉是大宋百姓最常吃的肉類之一,但在坐的眾人...即便是近兩年以來羊肉的價格跌了不少,能一月吃上一頓都能算是奢侈。

半年長到三百斤的羊是想都不敢想啊...

“人人家中牛羊遍地,雞鴨成群,還有飛馬駕車,一日可行兩千裡!”

“知道兩千裡是什麼概念嗎?”

“今天上午搭上飛馬車,晚上就能到靈州!”

“鬥戰勝佛一行人見南瞻部洲的百姓們生活得如此快意,既沒見到神仙的身影,也沒怎麼見到妖魔鬼怪的身影,心中疑惑,此時當地的土地公公跳了出來為一行人解疑答惑。”

“和西牛賀洲的‘神治天下’不同的是,南瞻部洲是‘人治天下’,雖然此地也有神仙,但神仙們並不能掌管凡人的命運,反而要受凡人香火的制約。”

“在南瞻部洲,神仙的力量受凡間的香火息息相關,信奉的人越多,神的實力也越強,在凡間的影響越大,能動用的武力就越多,一但在凡間再無人供奉,那也就意味著那神仙的生命走到了盡頭。”

“為了保住自己的香火,南瞻部洲的神仙對凡人們都盡心盡力,真武天尊、二郎顯聖真君等神仙剔除了幾乎所有的妖魔...”

“鬥戰勝佛幾神對這種特殊的‘人神關係’十分好奇,在土地公公的引薦之下,見到了當時的大唐皇帝,從他的口中瞭解到。”

“從前的南瞻部洲人神關係與靈山類似,凡人事事依仗神仙,,南瞻部洲幾乎可以說是神仙的‘香火農田’!”

“人口即是香火,人口就是力量,為了爭奪香火,神仙們接連打過幾場滅世之戰,差點將整塊大陸打沉!”

“凡人也被此波及,人口越來越少,神仙們的能力也越來越弱...直至大唐某一位皇帝的高瞻遠矚,決意扭轉凡人與神仙之間的關係,喊出了‘人的命運得由自己掌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口號。”

“憑藉著凡人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改造了一片土地,庇佑數十萬戶凡人,成為人間的最後一塊淨土,而且因神仙們並未在此出力,因此他們的力量就無法影響‘淨土’。”

“因此大唐的一切,如珍珠米、三百斤的羊、天上的飛馬都是靠著凡人的努力自己得來的,只有遇到人力不能解決之時,才會請神仙出面。”

“最後靠著幾十代人的努力,南瞻部洲被徹底改造,仙神受人間朝廷制約,再無法肆意大戰,破壞環境。”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現在的‘人神關係’。”

“鬥戰勝佛幾神醍醐灌頂,覺得自己找到了解決西牛賀洲問題的真理,但大唐皇帝告訴他們‘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昔年的仙神大戰給這片土地留下了不少創傷,因此金身羅漢菩薩進了流沙河,哪裡曾有建木紮根,奪走千年木之靈氣,寸草不生,流沙河裡一斤水能有十斤沙!”

“八部天龍馬菩薩一頭扎入西海,處理那兒殘留的邪神怨念,有不少水產被怨念影響變成了食人的妖獸。”

“淨壇使者菩薩則前往高老莊,那兒那兒有金烏隕落,赤地千里,土地根本種不出糧食。”

“鬥戰勝佛則去了花果山,那兒是一處山清水秀之地,不過有古神殘軀在那兒,成了千里妖魔的最後一處庇護所。”

“旃檀功德佛則留在了大唐首都長安,梳理仙脈。”

......

“這一切做完後便是‘知行合一’,鬥戰勝佛他們得了實踐經驗便要回西牛賀洲拯救靈山的勞苦大眾,大唐皇帝亦見不得西牛賀洲的同胞受苦。”

“下令讓天庭派出十萬天兵天將去協助鬥戰勝佛祂們洗盡靈山的汙穢,從此四洲太平...”

“呼~”單芳將最後一段話說完,《東遊記》的故事便走到了結尾。

這半個月以來的煎熬也終於走到了結局...

想到這裡,單芳嘴角裂出一抹笑容...但牽扯到他嘴角的傷口,又趕緊把笑容一收。

第一天瞎斷章後,第二天他剛來茶館時就被七八個壯漢給圍住了,給他好一頓揍!

揍完了還不能休息,又強行把他按在椅子上逼著他講《東遊記》的故事。

一講就是三個時辰!

若不是那群力夫,每日還得做工,不然...

力夫們走了,但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

像單芳這樣的說書人在開封有數十個,《東遊記》的故事如風暴般席捲了整個開封!

服侍完力夫,單芳又被官員富商家的公子給請到府上講《東遊記》,一天要上三四輛馬車!

拖著疲憊的身軀,幹得開裂的嘴唇回到家中,還得被同僚套麻袋揍一頓。

整個開封,就屬他單芳的故事進展最快,分走了不少人流量,逼得他們不得不加快進度,增加工作時間,工賊!

好不容易進了家門之後,還得點著油燈去看《東遊記》後面的故事,不然第二天都沒話講!

所幸...《東遊記》終於走到了結局,單芳摸了摸懷中的銅板...

這半個月賺了他五年的收入!

單芳決意拿著這筆錢去做點小生意,或是在開封城外買上幾畝良田,說書...鬼都不說!

單芳的《東遊記》走到了結局,但《東遊記》引起的風波可才剛剛開始,一部好的作品是足以影響社會的。

“吾乃花果山美猴王是也,妖怪吃我一棒!”一虎頭虎腦的小屁孩兒大聲喊道,手中抄起一根細長的圓棍就往同伴身旁打去。

“呔,你才是妖怪,某是鬥戰勝佛,看我如意金箍棒!”又一小屁孩拿起根棍兒擋住美猴王的攻勢,同時一招黑虎掏心探向美猴王胸口,“你個六耳獼猴,還不快快現出原形!”

“你們都是六耳獼猴,看我三十六般變化!”又一個小孩舉起個掃帚加入了戰局。

三小孩打作一團。

“去去去,這兒不是你們玩鬧的地方!”小孩們打鬧的地方在大相國寺門口,眼看著他們就要撞上來廟裡還願的香客們,立馬有一僧人走過來驅逐了他們,

“第一次門內亂鬥”以這等戲劇的方式落下帷幕,小屁孩們也不高興,尤其是見僧人手上拿著一根粗壯的齊眉長棍...

怎叫無恥小人拿此神器?

“呔,禿驢!”三小孩朝著僧人比了個鬼臉,然後做鳥獸散去。

“方丈,今天這都是第三次了!”那僧人回到禪院中對大相國寺的方丈吐槽道,氣上心頭,說了些不該說的話:“直娘賊,這《東遊記》就是在故意詆譭我們佛教!”

“靈山”為佛祖所居之地,終年佛光普照,但靈山腳下的百姓卻沒分享到佛光分毫,終年生活在十八層地獄中。

《東遊記》傳播範圍又廣,靈山的罪惡又是第一章的內容,直接導致了大相國寺風評的下降,不然幾個小孩吃飽了沒事幹跑大相國寺門口打鬧?

換個空曠點的地方...

就不是“門內亂鬥”而是“仙神大戰”了!

“出家人不打誑語!”方丈呵道,轉動手上佛珠嘆一句“阿彌陀佛”,剛剛那話有些犯忌諱了,他平靜的心湖也被嚇出了漣漪。

“你知道《東遊記》是從誰那兒傳出來的嗎?”

在單芳第一天說書之時,劉銘就用自己的名聲為他做了擔保,不然...

每日來大相國寺上香還願的高官可不在少數,對這種“詆譭”佛門名譽的東西,他們必須重拳出擊!

開封府那邊有劉銘幫著說話,聽說政事堂的王相公也在看《東遊記》...

如此龐大的政治能量,即使是大宋第一皇家寺院的大相國寺也只能避其鋒芒。

“難道就這麼讓他們擾亂我們佛門清靜嗎?!”僧人低聲吼道,憋屈啊!

太TM憋屈了!

“靜覺,你著相了。”方丈說道,“《東遊記》短短半個月的時間便傳遍了整個開封,‘節節高’紙鋪已經有紙質的話本出現了,老衲買了兩捲過來...”

“其中道理不乏可取之處。”

為第一時間搶到《東遊記》的話本,天還沒亮的時候,“節節高”紙鋪外就排起了長隊,賣得這麼好自然有其可取之處。

但靜覺和方丈要討論的不是這個!

“但佛門的名譽怎麼辦?”

屁股決定腦袋!

但朝廷的大刀可以砍了他的腦袋!

“所以說,靜覺你著相了,《東遊記》裡你只看到靈山的骯髒...”

“難不成這書裡還說了靈山的好話不成?”靜覺腹誹道。

“劉廂主和我佛門又沒什麼恩怨,難不成把自家宅子燒了,花上半年功夫就為了詆譭我們佛門嗎?”

“官家想去泰山封禪,其中花費足有數百萬貫,劉廂主想把這筆錢花修建靈州——開封的水泥路上。”

“東遊記、東遊記...從靈州到開封,不就是東遊嗎?”

“劉廂主身份斐然,若是壞了他的好事...”

毀人政治前途無異於殺人父母,現在說不定對你沒什麼辦法,但等趙受益登基之後...

連門口的垂柳樹樹根都給你拔了!

“‘封禪’是道家的把戲,若讓劉廂主成功了,對道家的影響還更大一些?”靜覺有了幾分頓悟。

西牛賀洲的“神治”、南瞻部洲的“人治”孰優孰劣在僧人眼中並不重要,掌權者是怎麼認為的才重要!

劉銘的態度很顯然就奉迎了聖心。

“見在佛不拜過去佛,多做多錯,少做少錯,行惡的是靈山,又不是我們大相國寺,仍由他們評說又何妨?”

“時間會沖淡一切痕跡。”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靜覺雙掌合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