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廉頗老矣,尚能食飯一斗!
大宋:澶州之戰?優勢在我! 被核桃夾過的門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我是不是有點用力過猛了?”劉銘有些心虛地想道。
只因龍椅上的趙恆已完全站立起來,面色通紅,嘴巴里喘著粗氣。
這裡不得不提一嘴,垂拱殿的火燒得是真的旺,都看不到趙恆吐出的白氣。
但趙恆先前擔驚受怕兩月有餘,這時一下給他來了個狠的。
準確來說,劉銘的那一聲“君父”踩到了趙恆的G點上,還不是稍縱即逝,而是踩在上面來回摩擦,讓他好好過了一把“君父”癮。
該不會讓他心中緊繃著的那根弦松過頭了,然後斷了吧?
皇帝的平均壽命是三十九歲左右,趙恆今年已經三十六歲了,再加上他頗好美色,後宮妃嬪不少,還有楊才人那樣雙十年華,人美嘴甜的妖精在裡面......
尤其是在趙恆慷慨激昂地說出要北伐之後,突然劇烈地咳嗽起來。
劉銘的心更是跟著他的咳嗽聲一顫一顫的。
現在問當事人是什麼感覺?
後悔,是真的後悔,要是趙恆真折在他的嘴上了,那他就是大宋的罪人!
國主突然暴斃,這TM是凶兆中的凶兆啊!
收拾收拾行李單人單馬往南方跑得了,越南越好!
不然就得準備去見證“北國風光”了。
不對,他連這垂拱殿都沒機會走出去...
“陛下你要好起來啊!”
好在上天還是眷顧大宋的,趙恆剛剛不過是情急之下嗆到了自己,並沒有大礙。
恢復之後,趙恆重新坐回了龍椅之上,但這次的他容光煥發,就像換了個人一般。
“諸卿,朕欲明日北上澶州,你們意下如何?”
“娘希匹,情況不對啊,這雞血還是打得太猛了。”劉銘在心中腹誹道。
牽一髮而動全身,趙恆貴為天子,他要動可不是單人單騎就能敷衍過去的。
遼人現以風馳電掣之勢南下,這澶州...自然是去得越早越好,但明日動身是不是太早了一點?
兵家最忌諱的就是“順風就浪”,要是趙恆在慰問澶州北城的將士們的時候,被城下探尋訊息的遼國騎兵給爆了頭...
那大宋就完了!
不過好在執政們都不是瘋子,趙恆嗨了,他們的腦袋可還清醒著!
最先站出來勸誡的還是寇準:“陛下不可!”
“澶州一小郡,未經過修繕,如何能歡迎御駕?當派一人先行率軍北上,護衛澶州,待安定之後,陛下再去為宜。”
趙恆是嗨上頭了,但不是瘋了,勸誡他還是聽得進去的。
尤其是寇準見趙恆支援了自己,又態度堅決,勸誡的話語都軟上幾分,聽到趙恆的耳朵裡就更舒服了。
“此忠臣之言也!”趙恆和顏悅色地讚道,此刻寇準的那張平日裡他看著有些面目可憎的老臉,現在也憑添幾分可愛,“那寇卿,你以為誰可擔此大任?”
“國家臨危,理當效死!”殿前都指揮使高瓊站出來說道。
高瓊,宋初名將,自然可當此大任,但高殿帥今年已經六十九歲了,風險有些大啊...
但大宋的狠人可不止有寇準、高瓊等人!
“臣願為陛下扈從,替陛下先去澶州,踏平一切風險!”群臣中傳來這樣一句話,擲地有聲。
“還是老一輩的人會拍馬屁!”劉銘表示學到了。
說話之人目光堅毅,緩緩從群臣中走出,他身著紫服、腰佩紫金魚袋,雖有數年未見過兵鋒,但身上卻總透露出一股淡淡的煞氣。
一開口就是要直面皇宋朝最大、最危險的風暴!
“是他?那陛下澶州之行無憂矣!”群臣中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
殿帥高瓊踏出的腳步也收了回去,國家危難之時,可不是爭強好勝的時候。
“李卿?”趙恆見了卻是一副興致缺缺的樣子。
這態度不說和劉銘這個突然崛起的“愛臣”相比,就連之前對他步步緊逼的寇準都比不過。
因為眼前此人是李繼隆!
在潘美、曹彬、楊業等宋初名將如秋風落葉一樣漸漸凋零、楊延朗、曹瑋等新一代戰神還未成長起來的時候,李繼隆是唯一還活躍著的大宋沙場老將。
是皇宋朝的大殺器、曾三敗遼國名將耶律休哥、打滿了太宗期間宋遼戰爭的狠人,還曾在帝國西境,一路錘得“党項小強”李繼遷抬不起頭來。
是廉頗老矣,尚能食飯一斗!
但為何趙恆要使這顆明珠在暗室蒙塵?
是因為他瞎了眼嗎?
當然不是,趙恆還沒到玩抽象的年紀。
是因為李繼隆他妹妹是...明德李皇后!
那個差點就奪了趙恆皇位的女人!
雖然李繼隆的妹妹乾的事,李繼隆他不一定知情,但當時他在開封,有那個能力。
再退一步講,明德李皇后敢行謀逆之事,不就是仗著宮外有一個手握重兵的哥哥在給她撐腰嗎?
兩人之間的樑子就是這麼結下的。
於公...好吧,現在的大宋確實找不出一個比李繼隆還能打的。
但於私...趙恆是真的不想讓這個差點奪了自己皇位的女人的哥哥再出現在自己面前。
“陛下,國事當前,豈能因私退能臣?”寇準勸說道。
李繼隆的好友楊億,同時也是寇準的好友。
拋開李繼隆和趙恆的那點齷齪不看,宰相的職責是“進賢退不肖”,寇準推舉李繼隆也在情理之中。
“昔日所穿盔甲,臣日日擦拭,不求上陣掙功勳,只求為我大宋殺敵!”
“陛下!臣願為聖駕扈從,率軍先行澶州,若不能阻擋遼軍於澶州城外,臣願自裁謝罪!”見趙恆還在為過去的事糾結,李繼隆大聲說道。
武人最好的死法是戰死在沙場上,而不是讓江南的和風吹軟了骨頭!
“陛下,朝中論及與遼人作戰經驗之豐富,無人能出李霸圖之右!”寇準在一旁勸道。
李繼隆,字霸圖!
趙恆的表情有些複雜,換做平常時候,他說不定就選了李繼隆,但現在...
有劉銘這種忠心武臣珠玉在前,讓他選擇李繼隆這種喜歡借番人老鄉人頭一用,又有謀權篡位之嫌的“劣跡斑斑”的武將,話有點說不出口。
問道:“劉銘,你以為如何?”
國家大事竟問一才見面的小卒,趙恆他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陛下,此忠國之言也!”劉銘說道。
只陳述客觀事實,至於判斷...還是交給趙恆自己吧。
“忠國之言啊...”趙恆再次看向李繼隆,五十五歲的他,雙鬢已然斑白。
自他登基以後,李繼隆就帶使相銜出守鎮安軍,除鹹平四年(1001年),大宋在望都之戰失利後,匆匆見過一面以外,其餘時候李繼隆都鎮守在地方,也做出了不少政績。
仔細想想,李繼隆似乎的確沒做出什麼對不起大宋的事,而兩人之間的齷齪...
主謀明德李皇后已經駕崩了!
而且九月李皇后駕崩的時候,為了避嫌,李繼隆甚至沒選擇去見妹妹最後一面,而是在宮門外遞上一份名箋。
往事隨風散,十年了,這段成見也該隨風散了:
“李繼隆拜東面排陣使,先行北上澶州!”
......................................
其實北宋的名將還是很多的。
北宋前期跟著趙大開國的那些悍將不說了。
主要活躍於太宗時期的李繼隆,李霸圖,打滿了太宗時期的宋遼戰爭。
滿城之戰、唐河之戰、徐河之戰,都斬首甚眾,在王超不知道在哪兒夢遊的時候,毅然扛過大旗,牢牢守住了皇宋朝的底褲,如何不算得名將?
說出“家世受國恩,敵寇未滅,御卿之罪也。今臨敵,安可棄士卒自便?死於軍中,蓋其分也。為白太夫人,無念我,忠孝豈得兩全?”的折御卿。
於子河汊之戰殲敵五千多人,打得遼軍主將韓德威(擊敗楊業)僅以身免,為他姐夫報了仇,如何不算名將?
真宗時期的曹瑋,三都谷之戰,大敗李立遵所部,使党項三十年不敢東視半分,外國使者到他所在之地不敢縱馬馳騁、契丹使者見他不敢仰視。
青唐吐蕃首領唃廝囉聽到有人提到曹瑋“即望瑋所在,東向合手加額”。
不算得名將?
還有仁宗時期的狄青、張亢,神宗時期的王韶...
有名的宦官大將都有秦瀚、李憲兩人。
當然此時也有人會說北宋名將這麼多,為什麼沒收回燕雲十六州、連西夏都滅不了什麼的。
首先遼國不是什麼軟柿子,耶律休哥、耶律斜軫、蕭撻凜、蕭孝穆...也都是名將!
尤其是西夏後來冒出的李元昊:“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應該稱王稱霸,何錦綺為?”
能說出如此言語,又豈是簡單人物?
而且西夏地處西北,窮山惡水出刁民,個個打起仗來不怕死,在高強度的戰爭之下也卷出了一批軍事人才。
大夥都有人才,憑啥你大宋能統一?
其實在太宗時期,軍出西北,能把党項人首領李繼遷所部揍得找不到北,但無法徹底滅亡他們,為什麼?
因為軍紀!
北宋的軍隊總喜歡借番人老鄉人頭一用,跟蝗蟲過境一樣在番人老家掃蕩,李繼遷走群眾路線,自然能化身打不死的“党項小強”。
李繼隆作為太宗朝和真宗朝過渡的一個老將,也值得大家探究。
從他的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出朝廷對武將的要求不僅僅是能打,更要約束軍紀,以“仁德”治國。
這也是北宋皇帝們嘗試擺脫大宋淪為“第六代”的嘗試。
但時代的變遷又豈是李繼隆個人能夠把握的?
相比於以前的老軍頭子,李繼隆能打勝仗、敢打硬仗,忠心耿耿,但常年的戰爭又讓李霸圖的身上帶有“冷酷”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