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長安?
秦時:朕不是天下共主 冬瓜戰寶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可能什麼?
不太好說!
因為現在的秦王政還不敢想象,十年後的他,只用了短短十年時間,就終結了春秋戰國幾百年亂世,從此奠定了後世幾千年的大一統。
雖然大秦因為種種原因二世而亡,但沒有大秦這個先例,後世華夏就有很可能像西方那些國家,幾千年下來都無法再真正完成大一統。
“好了,今日我來找你,不是專門來和你說這些事情的,而是有很重要的事情找你。”
天沒有任何君子禮儀的拍了拍秦王政肩膀,給人感覺,彷彿二人本就是親兄弟一樣。
“何事?”
秦王政一開始有些不習慣天的自來熟,但只要不是類似於荀子那種恪守儒家禮儀的人,對於自來熟的天都很難討厭的起來。
說起來,可能很奇怪,但天給人感覺,就像是很好相處的那種人,天生人格魅力拉滿,無論前世今生,都很少有人討厭天。
就算真的討厭,也是利益衝突。
對於天這個人,不算有多厭惡。
“去年我開大朝會的時候,就和下面保證了,大漢立國,刻不容緩,最多不超過兩年,正好,如今七國之間的戰事停歇了......”
天話音未落。
就被打斷了。
“天,雖然我不想指導一個君王如何為王,如何處理朝政,但你不覺得,你有些太懶了嗎?”
秦王政對於天本人,除了一點點羨慕之外,還有一點恨鐵不成鋼,他恨不得手把手教導天。
大權在握。
不可讓人。
雖然秦王政也很清楚大漢的三閣九部。
哪怕短時間沒有君王也可以維持運轉。
但如果是秦王政自己。
他會抓緊所有的權力。
分權?
做夢!
“懶惰是人的天性,但你說的也沒問題,我確實是有點懶。”
天不在意秦王政打斷了自己,因為他秦王政就是這種性格,乾坤獨斷,權力慾望無法遏制的他,總喜歡讓自己的意志凌駕於世人的意志之上。
然而有的時候,尊重他人的意志,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權力的滋味,讓人迷失,不知自我,因為權力真正的本質就是可以掌控他人命運。
習慣了掌控他人命運。
怎麼會在乎他人意志?
“不改?”
秦王政當即感覺大漢也就這樣了。
因為天也走上了七國君王的老路。
昏庸,懶惰的同時,還失去了進取之心,這樣的天,固然對未來的秦國是一件大好事,但也讓秦王政感到惋惜。
曾幾何時,秦王政還把天當成世間唯二的英雄豪傑,卻沒想到,十幾年過去,天也變得平凡了,不負往日榮光。
“不改!”
天搖了搖頭,隨即繼續開口道:“還有,你別打斷我了,接下來,我要說的事情,很重要,你慢慢聽。”
聽到這話。
秦王政沒有再開口打斷了,因為哪怕是獨斷專橫的他,也明白三番兩次打斷人說話是很不禮貌的事情。
“如今七國戰事暫時消停,至少短時間內,中原七國之間,很難再爆發類似五國合縱連橫攻秦,從而牽動整個中原的大規模戰爭。”
“趁此機會,我也想把大漢立國的事情敲定,準備邀請當今七國,觀禮大漢立國大典,從此以後,我也是名正言順的大漢皇帝了!”
接下來的時間裡面。
天絮絮叨叨說了很多很多。
但秦王政卻聽得非常認真。
一方面是天的絮絮叨叨裡面隱藏了很多政治因素。
另一方面天的絮絮叨叨讓人沒有想象中那麼厭煩。
雖然這麼說有些奇怪。
但男人也非常喜歡天。
不是龍陽。
勝似龍陽。
不過天本人的取向很正常。
沒有任何男上加男的想法。
“皇帝.......”
秦王政腦子裡面第一個湧現的是三皇五帝。
他沒想到天居然真打算用三皇五帝的尊號。
“別這麼看我,我很看好你,我認為你以後也有機會當皇帝,不過始皇帝可能就只有我了!”
天心裡面沒有搶了誰東西的想法,就像是他建立大漢,也沒有搶了漢高祖劉邦大漢的想法。
因為這個世界。
不是他的前世。
這個世界。
一切還未發生的未來。
本就是結果未定的事。
所以。
在這個似是而非的世界,始皇帝這個位子,秦王政坐的,天自然也可以坐。
天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好,但最起碼,他不認為自己的大漢帝國會二世而亡。
或許秦始皇嬴政也是這麼想的。
但二人還是有很大的不同之處。
天的自信,自始至終,都建立在依附皇權的軍工複合體上。
而秦始皇嬴政則是相信自己,甚至認為大秦還能再出雄主。
事實上。
秦國奮七世之餘烈。
就已經徹底燃盡了。
對於天來說。
與其相信後人會爭氣。
不如相信制度的穩定。
“或許吧......”
秦王政沒有質疑天為什麼敢自稱皇帝。
因為天在某種意義上確實有這個資格。
一方面是天大一統了華夏南方,也就是曾經的百越各部族。
另一方面則是如今的大漢,單論版圖之大,七國無人能比。
哪怕是楚國。
也遜色不少。
就這。
還沒算上海外那不知道多遼闊的東南亞。
單單大一統華夏南方就足以讓天稱皇帝。
按照常理來說。
如此之大的版圖,根本不是人口百萬的大漢能掌控的。
但奈何大漢有青鸞,日行三千里,足以打破一切質疑。
“話我已經帶到了,如果秦國準備觀禮,無論是你自己來也好,還是安排秦國宗室觀禮,都可以,屆時,自有青鸞接你們去大漢都城長安。”
天說完這句話就準備離開了,雖然他也想問問,秦王政是不是真的不管那位了,自己的王后了,但有些話,他實在是不方便這個時候開口。
那位昔日的秦國王后,自去年海外一行結束,斷然拒絕迴歸之後。
這大半年以來,人是越來越開朗,再也沒有了一開始初遇的哀怨。
天如果是本地人。
不是來自於後世。
他可能會為了自己的名聲。
把她直接給強行送回秦國。
但天不是本地人。
沒那麼在意名聲。
而且評判一個皇帝的功績。
永遠不是這些沒用的私德。
打個比方。
假如某個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唐玄宗,老年之後,沒有引發打斷整個大唐帝國脊樑的安史之亂。
別說睡兒媳,一日殺三子,哪怕他再過份一點,他在後人眼裡面,也是響噹噹的的千古一帝。
私德有時候有用。
卻沒有那麼有用。
又例如某個不願透露姓名的大唐皇帝,唐太宗,天可汗,亞洲第一話事人。
有人攻擊他的私德,也有人說他殺兄弒弟,但沒有人會否定唐太宗的功績。
“長安?”
“花開長安,花城,便是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