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十五年,慕尼黑城外,千餘門火炮炮口高昂,往城內瘋狂地傾瀉怒火。

距離朱迪釗登基已經過了十一年,而大明軍隊還在戰鬥。

不是大軍戰鬥力弱,而是全面肅清白夷花了太長時間。

逢城必戰,遇村必剿,這就是明軍所要面對的狀況。

沒辦法,朱迪釗的詔令確實讓西夷只能拼死抵抗。

好在歐盟大多數地區已經被佔領,尚未被佔領的地區也被炸成了廢墟。

十一年間,大明往歐盟丟了超過一億鼎的彈藥,其中包括燃燒彈與農藥彈。

為了實現徹底全面的肅清,歐盟的農田也在攻擊範圍內,根據不官方的統計,約有五千萬西夷是被餓死的。

即便如此,明軍依舊未能克竟全功。

滅種比滅國難了無數倍。

炮擊結束,一隊軍兵跟在坦克後面,小心翼翼地往城裡走去。

砰~

廢墟中傳出槍聲。

坦克炮轟擊。

“標出位置,呼叫空中支援。”

喝令中,紅色煙霧彈打出,步話機手聯絡飛機。

盤旋在空中的攻擊機呼嘯而來,對著目標傾瀉彈藥。

轟炸之後,繼續前進。

偶有抵抗,遠不如阿爾卑斯山的抵抗強烈。

阿爾卑斯山脈佔地遼闊,地形複雜,大量西夷潛藏其間,與明軍進行抵抗。

兩千萬明軍也不足以一寸一寸地清剿,所以以空中轟炸為主。

凡是發現綠色,立刻投擲農藥季束炸彈。

一個大炸彈裡面分裝一百顆小炸彈,爆炸之後,數萬平方米範圍內寸草不生,並且能夠一直持續五六年的時間才能被大自然淨化。

明軍的思路很清晰,如果打不死,那就餓死西夷。

與阿爾卑斯山脈並列的是英國的奔寧山脈戰場。

不同於前者主要在山體表面活動,英國以利茲為起點,在奔寧山脈下構建了龐大的地下工事。

此時,數十臺地震監測車正在利茲城外作業,它們的任務是找出利茲與奔寧山脈之間的地下通道。

這是典型的軍民兩用技術。

隨著戰爭發展,大明的科技也在突飛猛進,農藥與地震監測只是其中之二。

除了帶動技術進步,經濟也跟著極速騰飛。

在收復南洲與南東洲後,機場建設全面鋪開。

目前,各省都已經有了民用機場,並且實現了相互通航,而伴隨著航班規劃需要,雷達、通訊、電子等技術快速發展。

如今,以單兵步話機技術為基礎的單人行動電話已經出現,還有初代計算機、機載雷達等等。

以戰帶和,軍需促進民需,大明並不想這麼快停止戰爭。

畢竟所有人都知道,西夷滅亡後,大明是真的沒有戰爭了,到時候免不得又走上長治的老路。

如何在戰後保持這種發展勢頭,是朱迪釗一直在考慮的問題。

“以文宗之智尚無萬全之策,朕只是平庸之輩,如何能夠想出萬全之策?”朱迪釗哀嘆道。

“陛下不必氣餒。”回朝接任首輔的林則徐說道:“治亂迴圈,天道輪迴,非人力可定,只要做好當下,後來之事當有後來者為之。”

“卿應該考慮過這個問題,可有所得?”朱迪釗問道。

“臣以為大明再無敵手,卻可以有目標。”林則徐回道:“文宗曾言,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國朝空度六十年時光,如今還沒能送人入太空,遑論出太陽系。

臣以為,當以送人登月為二十年目標,火星為五十目標,出太陽係為百年目標。”

“有個目標也好。”朱迪釗點點頭,又道:“就怕後世子孫耽於享樂。”

“臣還是那句話,後來之事當由後來者為之。”林則徐回道。

就在君臣閒話時,龔自珍快步而來,行禮後說道:“啟奏陛下,大漠局急奏,烈日工程完成,即將進行最後的試驗。”

“好,十年之功,盡顯大明國力!”朱迪釗興奮地揮了揮拳頭,繼續說道:“備機,朕要親自去看核彈試爆。”

很快,專機起飛,直奔虛無沙漠(撒哈拉沙漠)。

到了地頭,工部侍郎烈日工程總管吳兆圻前來接駕。

“陛下,此次核彈當量為十萬鼎炸藥,為充分驗證核彈的威力,臣等在核爆中心五里範圍內建了工事與小鎮,用於模擬戰場與城鎮環境。”吳兆圻說道。

如今的炸藥已經不是硝化棉,而是三硝基甲苯(TNT)。

相比於最新的標準單位噸,大明人還是更習慣用鼎。

朱迪釗並不關心這些細節,他只期待著爆炸的發生。

這可是大明萬世不移的法寶,可以說有了這玩意,就不用擔心地方叛亂。

皇帝駕臨的第二天,試爆開始。

朱迪釗待在地下掩體裡,透過特製的潛望鏡看著沙漠方向。

“啟奏陛下,投彈飛機穿雲箭已經準備就緒,臣請旨。”

“傳旨,穿雲箭起飛,並接通對話。”

“遵旨。”

五百公里外的機場上,早就準備就緒的噴氣式轟炸機接到命令,立刻起飛。

大明的噴氣式戰鬥力轟炸機都已經量產併入役,只是佔據著絕對制空權,並且螺旋槳飛機的低空表現更好,所以前線還是使用螺旋槳飛機。

穿雲箭是超音速飛機,馬力全開,半個小時就到了目標區域。

按鈕一按,碩大的炸彈從機艙落下,隨即降落傘開啟,落在了靶心位置。

穿雲箭剛消失,一團火光從靶場升起。

蘑菇雲沖天而起,沙塵暴伴隨著轟隆隆巨響席捲而來。

“漂亮!”朱迪釗揮拳說道:“鎮運神器成功,諸卿當論功行賞。”

“全賴陛下庇佑。”×若干。

朱迪釗略微克制了興奮,說道:“此等利器,不可不投於戰場,西洲戰事行將收尾,諸卿議一議是否投下核彈。”

“臣以為當投。”吳兆圻說道。

不是想表功,就跟男人都愛玩煙花一樣,吳兆圻也想看到核彈在敵人頭上爆炸的盛況。

男人至死是少年嘛。

這也是朱迪釗的心理,否則他不會提這件事。

一枚核彈可不便宜,但是財大氣粗的朱迪釗決定一次性投三發。

“不只要炸,還要全國直播,讓臣民百姓都看看核彈的威力。”朱迪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