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朝廷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
我農家武狀元,你讓我作詩? 不問歲月任風歌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夕陽西下,演武場外的人潮漸漸散去。
吳承安一行人走出考場大門,迎面吹來的寒風令人臉頰生疼。
嶽鵬舉站在臺階下,望著遠處逐漸亮起的萬家燈火,臉上浮現猶豫之色。
“這……去韓府住,會不會有所打擾?我一個無名小卒……”
吳承安爽朗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我相交,何談打擾?韓府客房甚多,多你一個不多。”
一旁的雷狂此刻朗聲笑道:“嶽兄不必顧慮,我也被吳兄邀請在韓府住下。,韓府上下待人熱情,你去了便知。”
嶽鵬舉看了看吳承安真誠的眼神,又望了望雷狂豪爽的笑容,終於放下心來,鄭重地拱手施禮:
“如此便打擾了,嶽某感激不盡。”
這時,韓若薇和王宏發、馬子晉、謝紹元四人從人群中迎了上來。
韓若薇一襲鵝黃色長裙,在暮色中格外醒目。
她美目流轉,先是上下打量了吳承安一番,確認他毫髮無損後,才開口問道:
“師弟,比試還算順利吧?”
吳承安笑著頷首:“有勞師姐等候,這次比試全勝。”
一旁的雷狂忍不住哈哈大笑:“韓小姐,你是不知道,那些人聽到是吳兄的名字,全部主動認輸!”
他繪聲繪色地描述著當時的情景:“第一個認輸的就是這位嶽兄,後面兩個更是連擂臺都沒上就認輸了。”
這話讓嶽鵬舉苦笑連連,拱手解釋道:“在下有自知之明,與其不自量力,不如儲存實力應對其他比試。”
韓若薇眼睛一亮,原本緊繃的神情頓時舒展開來:“剛才我還擔心師弟的傷勢,想不到對手居然主動認輸,那我白擔心了。”
王宏發見狀,促狹地眨眨眼,哈哈大笑:“所謂關心則亂嘛,韓小姐心繫安哥兒,自然會擔心。”
韓若薇俏臉微紅,輕啐了一口:“又胡說!”
向來細心的謝紹元看了看天色,適時開口:“這裡風大,還是先回府再說吧,幾位長輩想必已經等著急了。”
眾人紛紛稱是。
韓府的馬車早已在路邊等候多時,車伕見他們出來,連忙掀開車簾。
吳承安讓嶽鵬舉和雷狂先上車,自己則與韓若薇同乘一輛。
馬車緩緩駛向韓府,車輪碾過青石板路,發出規律的聲響。
車廂內,韓若薇從暗格中取出一個食盒,裡面裝著還冒著熱氣的桂花糕。
“餓了吧?我特意讓廚房準備的。”
吳承安接過一塊,咬了一口,甜而不膩的滋味在口中化開。
“多謝師姐。”他頓了頓:“這位嶽兄頗為有趣,明明實力不俗,卻懂得審時度勢。”
韓若薇點點頭:“能在這個年紀就懂得取捨之道,確實難得,父親常說,真正的武者不僅要會打,更要懂得什麼時候不該打。”
兩人說話間,馬車已經駛入韓府大門。
府內燈火通明,僕人們早已在院中等候。
吳承安剛下車,就看見韓夫人和自己的父母站在正廳門前。
“父親、母親,師孃,王夫人。”
吳承安上前行禮,隨後側身介紹道:“這位是兗州嶽鵬舉,今日在考場結識的好友。”
嶽鵬舉連忙上前,恭敬地行了一個大禮:“晚輩嶽鵬舉,見過諸位長輩,冒昧打擾,實在過意不去。”
韓夫人打量著這個舉止得體的年輕人,溫和地問道:“嶽公子家中是做何營生?”
“回夫人話,家父在兗州一間小武館打雜,我從小跟著父親在武館做些雜事,武館的師父閒暇之餘會教授些粗淺功夫。”
嶽鵬舉不卑不亢地回答。
吳母李氏見嶽鵬舉手上有厚厚的老繭,關切地問:“嶽公子習武多年了吧?手上這繭子……”
嶽鵬舉微微一笑:“回夫人,自六歲起便隨家父習武,至今已有十三載,這些繭子算是我成長的見證。”
吳二河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賞:“能堅持十三年,毅力可嘉。”
他轉向韓夫人:“這孩子舉止有度,是個可造之材。”
韓夫人點點頭,對一旁的管家吩咐道:“福伯,帶嶽公子去東廂房住下,好生招待。”
嶽鵬舉再次行禮:“多謝韓夫人厚待。”
這時,王宏發的母親王夫人從廳內走出,笑著說:“都別站在外面了,晚膳已經備好,大家邊吃邊聊。”
眾人移步餐廳。
席間,嶽鵬舉談吐得體,既不失武者豪氣,又帶著幾分書卷氣。
與此同時,太師府內卻是另一番景象。
雕樑畫棟的書房中,太師李崇義靠在紫檀木太師椅上,手中兩顆鐵球緩緩轉動,發出低沉的摩擦聲。
禮部尚書朱文成站在案前,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
“太師,演武場那邊傳來訊息,所有武舉考生遇上吳承安都主動認輸。”
朱文成咬牙切齒地說:“武舉會試的會元,非吳承安莫屬了。”
李崇義聞言,臉上卻不見絲毫意外,反而淡然道:“以此子在鄉試的表現,會元是他早在預料中。”
朱文成頓時急了,上前一步:“太師,此子今日的表現如此驚人,接下來的殿試也沒有人是他的對手!”
“一旦他成為了武狀元,今後必定是我們的心腹大患啊!”
燭光下,李崇義那雙狹長的眼睛微微眯起,露出一抹寒芒:“朱大人稍安勿躁。有時候,鋒芒畢露反而是好事。”
他手中的鐵球轉得更快了:“過剛易折的道理,朱大人不會不懂吧?”
朱文成愣了一下:“太師的意思是……”
“等他成為了武狀元,正好有理由讓他上戰場。”
李崇義輕描淡寫地說:“北境戰事吃緊,急需良將,這樣一個少年英才,豈能閒置京城?”
朱文成恍然大悟:“太師是想……借刀殺人?但兵部那邊應該不會同意,何高軒也不會答應。”
李崇義搖搖頭,嘴角浮現一絲冷笑:“朝廷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
“流派那邊,也不希望改革派出現這麼厲害的人物。”
朱文成眼中精光一閃,頓時明白了太師的謀劃——聯合清流派,以國家大義為名,將吳承安派往最危險的幽州戰場。
一旦上了戰場,大坤王朝的鐵騎自然會替他們解決這個心腹大患。
“太師英明!”朱文成喜形於色,深深一揖。
李崇義微微頷首:“接下來,讓你的兒子好好準備殿試。”
“屆時老夫會美言幾句,讓他進入陛下的視線。”
“多謝太師栽培!”朱文成興奮地躬身退下。
此刻,他心中已經不再擔憂吳承安的事,而是盤算著如何讓自己的兒子在文舉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