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三年,元日。

高句麗太子高桓權獻上高句麗精鑄金佛半身像一尊,以為賀禮;

薛延陀乙失統特勒驅白、青、紅、黑等七種顏色的馬匹各一百,入朝相賀;

西突厥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阿史那薄佈讓人送駿馬三百匹相賀。

大唐跟西突厥因為爭奪絲綢之路的控制權,在龜茲國境內不時起爭端,但有乙毗咄陸可汗欲谷設的牽制,薄布不得不捏著鼻子維持表面關係。

格當·勒白代表吐蕃獻上的賀禮,是全金鑄等身佛像,佛的面容卻有幾分像李世民。

這個風格很吐蕃,卻讓李世民對吐蕃的好感加倍,對松贊干布這位女婿越發滿意了。

百濟使者、內佐平岐味,為天可汗獻上一套全金鑄造的鎧甲,看上去金光閃閃。

這玩意只適合在宮庭顯擺,誰穿著上戰場,死得老快了。

不說吸引攻擊,就說純金的防護力——金要柔軟得多,連箭矢都擋不住。

一看這就不是百濟太子扶余義慈的手筆,務實的扶余義慈不會送這種華而不實的東西。

新羅使者毗曇送上的賀禮,號稱是新羅王、聖祖皇姑金德曼親手鑄造的金葉子,巴掌大的葉子上據說還刻著金德曼親自書寫的詩。

程處默嗤之以鼻,誰知道這種詩作是不是代筆?

一片金葉子,虧得新羅有臉送出來。

詩作裡除了歌功頌德,還隱約有一絲仰慕之意,李世民聽得眯起眼睛微笑。

新羅其實有些慌。

百濟突然雄起,打得新羅節節敗退,充裕的兵甲箭矢讓新羅咬牙切齒。

本以為高句麗跟大唐打起來,就能減輕新羅的壓力,哪曉得高句麗跪得飛快,浿水入海口的長口城也敢“租借”給大唐!

租借九十九年,跟白送有什麼區別?

九十九年後,還有沒有高句麗都說不清楚!

南北遭受夾擊的新羅日子並不好過,西面出海口党項城岌岌可危,高句麗仇乙城主豆方婁時不時率軍襲擾。

新羅前頭吃了高句麗竹嶺一帶,高句麗緩過氣來,自然會極力報復。

即便是閼川與金庾信善戰,新羅也頂不住高句麗與百濟多點同時攻擊的勢頭。

被洗腦的花郎徒再奮不顧身,依舊擋不住兩面夾擊。

意志雖然有用,但有個限度。

在程處默的影響下,大唐君臣對新羅的嚶嚶嚶產生了改觀,這取巧的金葉子也就引人鄙視了。

西趙蠻酋首趙諾肆無忌憚地咂嘴皮:“啊麼麼,就是我們不成國度的西趙蠻,也沒那麼吝嗇啊!”

“陛下,西趙蠻送大蟲皮一張、熊皮一對、熊膽一盒、猴兒一對,為陛下獻壽!”

毗曇臉都綠了。

趙諾以羈縻州的超然身份,公然在朝堂上嘲諷新羅,毗曇連耍賴的資格都沒有。

本質上,趙諾跟毗曇都是番邦的代表人物,就算有衝突,大唐也不過能喊一聲“你們不要打了啦”。

關鍵是,西趙蠻送的東西,價值確實在這一片金葉子之上。

趙諾擠眉弄眼,一副“你來打我啊”的嘚瑟樣,險些讓毗曇氣炸了。

要不是隔著千山萬水,毗曇一定率兵攻打西趙蠻!

趙諾不過是程處默的嘴替,程處默不便在元日大朝會對新羅發難,趙諾可以。

就算有大臣責怪,趙諾也能回一句“我蠻夷也”。

昆州刺史、西爨都大鬼主爨弘昌的入朝,讓朝堂上一片議論聲。

安寧大鹽百車、精鹽一車、銅錠十車的朝貢,表明爨弘昌對朝廷需求很瞭解。

對眼下的大唐來說,銅的需求量比金銀還大。

爨弘昌原先任安寧令,安寧的特產就是鹽,禮輕情意重,這份情李世民得領。

“臣爨弘昌,請朝廷派能吏到西爨所屬州縣為上佐,將《貞觀律》與西爨法度完美融合。”

“請工部派干將到昆州,為滇池開鑿出海口,以免益寧城遭受水患。”

爨弘昌的禮也不是白送的。

滇池的水域太遼闊,碧雞山下沒多少可耕種之地,一下暴雨益寧縣就得划船。

“司徒安排今年科考的律學生赴西爨為佐官,做好《貞觀律》與鬼主體系的平衡,非原則之處可以適當退讓。”

“工部侍郎荀廉,負責抽調工部司匠人,考察五百里滇池的出海口位置,並負責鑿通。”

李世民慷慨地下令。

“臣荀廉遵命!滇池出海口不通,臣誓不回朝!”

第一次被李世民點將的荀廉,滿滿的興奮、滿滿的激昂。

唯一的問題在於,滇池所毗鄰的眾多峽谷,哪個最適合鑿開?

程處默眼帶笑意地看向荀廉,立刻讓他恢復了信心。

殿中少監博聞廣識,一定有最合適的地點,可以讓本官免去選址之苦。

李世民看了桂州朝集使一眼:“宇文使君安好?”

朝集使苦笑:“使君瘧疾,都督賣珠。”

宇文節不適應蚊子大隻的桂州;

李弘節因為要拉攏地方酋首歸附桂州都督府,把以前弄到的珍珠賣了,被御史彈劾貪腐。

可是,誰也沒有李弘節貪腐的真憑實據。

太府少卿李道謙不顧一切地出班舉笏:“陛下,阿耶年邁,不宜再遠居桂州,請陛下念其多年勞苦,準他回鄉養老。”

阿耶李弘節收取籠州等地時,朝中不見嘉獎,倒是抓著賣珠的小事喋喋不休!

阿耶真是貪腐的人,會窘迫到賣珍珠麼?

心寒,最多不當這個官了!

李世民尷尬了。

李道謙之怒,他心知肚明。

御史彈劾李弘節的真實目的是為了敲打一下,免得讓李弘節居功自傲。

可是,帝王心術,就不考慮臣子會不會寒心。

“陛下,風聞奏事也該規範一下了。”

程處默不輕不重地點了一句,算是給個臺階下。

彈劾李弘節不是不行,說他貪腐好歹有點證據。

幾十歲的老漢,歷經兩朝,還不許他在亂世中撈一點麼?

御史們也是的,咋不彈劾老響馬貪腐呢?

老響馬可比李弘節有錢!

“朕知李都督冤屈,然彈劾也是御史之責,太府少卿多擔待。”

李世民安撫了一下。

“令:自內帑賞桂州都督李弘節三百匹絹,侍御醫代朕看望桂州刺史宇文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