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公孫氏
無限讀檔,這個質子又莽又硬 空江煙浪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吳幹拿著士兵遞上來的竹簡,請吳梟落座。
他給吳梟的青銅爵中倒上烈酒,緩緩說道:“將軍不知西河學宮,也是正常。”
吳梟滿飲後,吳幹又重新倒滿壓杯。
“將軍近兩年時間,一直在領兵打仗,身居前線,自然不知它是什麼,但我一直在關注。”
吳幹說著,走回自己的案几前,跪坐下來。
他看著宋子謙送來的竹簡,接著道:“西河學宮的前身是青北學館,是吳國士族請列國大儒培養子嗣的地方,因教學成果顯著,士族加大資助,遷移至西河,取名西河學宮。”
“原來是青北啊!”吳梟頷首。
吳幹‘嗯’了一聲,又道:“眼下,西河學宮算是吳國士族清議之所,大儒聚徒講學,學子又都出自卿大夫之家,可以說是吳國文脈之搖籃,輿情之喉舌。”
聽到這兒,吳梟如坐針氈,“照這麼說,宋子謙要在士族那裡毀我清譽,那豈不是把衛康的死,記恨上我?”
“非也!”
吳幹搖頭,“我覺得他應該是在暗示將軍,公子攸會在西河學宮,傳播十勝十敗論。”
“是嗎?”吳梟半信半疑。
“將軍你想,子攸知道十勝十敗後,肯定想最快把言論傳播開來,獲得前所未有的聲望,那他讓這言論在市井中緩慢傳播?還是藉著西河學宮定期舉行的期會,快速傳播?”
吳幹微笑提醒。
“以我對他的瞭解,一定選擇後者!”吳梟微微眯眼,斜貫眉骨的長疤,讓他看起來分外猙獰。
“是啊,如果子攸將十勝十敗經學宮發酵,頃刻傳遍國中,這個速度可比在市井中傳播快多了。”
吳幹深吸一口氣,看著手中竹簡,忽地瞳孔一縮,笑了出來。
“為何發笑?”吳梟納悶。
吳幹道:“將軍,我已破解宋子謙說的致命缺陷是什麼了!”
“哦?”吳梟大喜,“快說!”
吳幹道:“將軍,這件事請讓我先賣個關子,這個宋子謙,在這一刻,是可信的!他真的在幫您打壓子攸!”
“連我也不能知道?”吳梟皺眉。
“事以密成,語以洩敗!將軍,請相信我,宋子謙不說,一定有其道理,您只需要在這件事情上,再推一下就好。”
“怎麼推?”吳梟追問。
吳幹想了想道:“助學,給西河學宮進行義助,期會中表現優異者,設獎賞,五千刀幣!”
“五千刀幣?”吳梟有些肉疼,這麼多錢,可以換十輛戰車。
資助給那些人,他感覺有些浪費。
吳幹看出吳梟的短視,勸道:“將軍資助五千,未來收穫何止五千?只要將子攸按死不動,花多少錢都值得。”
“嗯,幹,你說得對。從內庫取五千刀幣,你去義助西河學宮這場期會。我倒要看看,這些大儒拿了我的錢,敢不敢罵我!”
吳梟說完,哈哈大笑。
吳幹也跟著笑了幾聲,又道:“將軍,西河學宮是本國專有,宋子謙知道西河學宮,只能說明一件事。”
“什麼事?”
“吳攸的人與他交往密切,甚至把計劃都告訴他,可能是在觀察他的反應。”
吳梟頓首,“嗯,看來,我們也不能落後啊!給他身邊安排的女子,還沒有定好人選嗎?”
吳幹搖頭,回道:“很難,子攸給宋子謙送的那個女人,太驚豔,據前方監視者說,不輸四大美人,您現在派任何胭脂俗粉,都不會進入她的起居室,反叫宋子謙更寵顏氏,這種情況,只能等,要麼就是將顏氏暗殺。”
“那暫且先別走這一步,以免引起宋子謙的反感,我相信以宋子謙的見識,一定已經看出顏氏是細作的。”
“英雄難過美人關啊!”
吳幹輕輕搖頭,接著又補了一句,“更何況,宋子謙本就有好色的名聲。”
“嗯,那就這樣,去資助西河學宮這次期會的事情,本將就交給你了,一定要幫他們搞得隆重一些,否則,十勝十敗論都傳不出去,我就太失望了!”
“諾!”
吳幹領命,起身退出帳篷。
此時。
質子館。
宋子謙一邊安排張順與另外兩名甲士,把糧食挪進糧缸,一邊與吳攸派來送粟米的門客許清交談。
許清道:“聽到留守在質子館外協防的人說,質子館中無米下鍋,我們公子,急得連早食都沒吃,就讓在下送來的這些糧食,公子他自己,都沒米下鍋了呢!”
宋子謙才不信這鬼話。
但嘴上卻道:“承蒙子攸厚愛,這些足夠維持一段時間,等母國派人來探望時,子謙一定備下厚禮,感謝這份恩情!”
“好說,好說。”許清也不敢拖大。
他見館中甲士把糧食搬完,把宋子謙拉到一旁,小聲說道:“公子,吳梟此人暴戾蠻橫,他今天敢殺你的甲士,明天就敢殺你,一定要想辦法,將他兵權拿掉,才能高枕無憂。”
宋子謙再次痛罵吳梟。
許清聞言欣喜,道:“公子還讓我問問你,在西河學宮的期會上,傳播十勝十敗論,如果遭遇到學宮學子們的反駁,將如何應對?”
宋子謙道:“許先生放心,我今日哪兒也不去,會在館中撰寫論據,讓子攸放手施為,期會結束之日,便是子攸聲望登頂之時,諸君請拭目以待!”
“太好了,有公子謙這句話,我就能放心回去交差了!”許清大喜。
宋子謙笑道:“回去告訴子攸,期會之日,我會喬裝過去湊個熱鬧,即便現場出現意外,相信有我在,也翻不出什麼風浪!”
“啊!那就更好了啊!”許清感覺這次圓滿完成任務,立刻選擇告辭。
宋子謙與顏氏一起將許清送至質子館門口。
待許清走後,顏氏道:“公子,這個許清據說是宋國來的,他在宋國殺了人,投靠了吳國的公孫氏,眼下在吳攸身邊做了食客。”
“公孫氏?”
宋子謙唸叨完這三個字,又看著顏氏,“你怎麼知道這些的?”
顏氏道:“我在吳攸府邸為奴時,一個姐妹告訴我的,那個姐妹也是宋國人,因此知道他的一些事情。”
見宋子謙沉默,顏氏低聲道:“若許清可助公子回國,只需以王子之名,免他死罪,想必他一定會向您效忠!”
頓了頓,顏氏又道:“畢竟,沒有人不思念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