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夫人離去以後,孫夫子輕咳一聲,緩緩道:“古人云,武能上馬定乾坤,文能提筆定天下,我朝自太祖皇帝入關以來,以十萬之眾,而服十五省之天下。至今歷經幾朝,至乾隆爺時,國力日漸強盛,各類治世經邦之才層出不窮。聖人也道,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可見,做學問是一門樂事……”

孫夫子洋洋灑灑的說了半天,明玉聽的津津有味,時而提出幾個問題,令孫夫子大為欣慰,直感覺自己所學,後繼有人。李千帆陪在一旁,也不放過這難得的機會,一雙耳朵和眼睛高度集中,努力的學習和記憶著。

不知不覺,一天時間過去了,回到房間的李千帆感到格外的累。因為上天賜給自己這難得機會,自己格外珍惜,所以,李千帆不敢有絲毫懈怠。

雖然勞累,李千帆還是強逼著自己坐了起來,繼續冥想那打坐的影象,直到下半夜,才呼呼睡去。

如此過了一個月,李千帆已經偷偷跟著孫夫子學了不少知識,冊子上的文字已經能夠識得三分之一了,特別是封面上的四個字,李千帆已經識得其中兩個:九**氣,令李千帆喜不自勝,李千帆相信,用不了多久,自己就能讀懂冊子了。

這日夜間,李千帆剛睡去不久,一陣陰寒的氣息令李千帆一個激靈,醒了過來。寒意好像從外面而來,李千帆輕輕起床,透過窗戶向外看去。

今夜好像特別黑暗,似乎有一個看不見的怪物正在向著後院而去,而那裡,正是拜查一家人休息的地方。

李千帆正在感到奇怪,忽然,一道紫色光芒從孫夫子屋裡閃過,到了半空中,紫色光芒一頓,似乎碰到了什麼東西,旋即,那股陰冷的氣息逐漸消失,一隻毛筆掉落在了地上。

李千帆呆呆的看著這一切,不敢異動。很快,孫夫子從屋內走出,四下觀察了一下,向前撿起了那毛筆,嘴裡似乎在自言自語:“一隻不成氣候的小鬼,可惜了我修煉的文氣。”

孫夫子回到了房裡,李千帆卻在暗暗琢磨:“文氣是什麼東西?原來這孫夫子也是有大能耐的人。”

李千帆已經見過不少奇人異士,雖然不知文氣是什麼東西,但對此已經不像是初次那般驚訝。

必須儘快讀懂冊子,說不定那上面有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

第二日,李千帆繼續陪著明玉讀書,所有人彷彿都不知道昨夜發生的事,孫夫子也沒有多言。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如此又過了六個月,李千帆終於認清了冊子上的字。

原來這是一本道家修煉之術,名曰九息服氣,乃是煉精化氣的入門之法。

據冊子所記載,修煉共分為四大步。第一步,煉精化氣,乃是將自身精元化為元氣,也就是法力。第二步,乃是煉氣化神,將元氣凝聚,修成元神。第三步,乃是煉神返虛,元神出體,夜行千里,無所不能,謂之陰神。而最高深的第四步,則是將元神凝練,使之不懼日光,與真人無異,謂之陽神。

每一步又分為九層,視法力渾厚程度不同,相應的實力千差萬別,但大致可分為前中後期。

法力是基礎,有了法力,才可施展神通。

這冊子所記載的僅僅是煉精化氣的修煉之法,並無如何練氣化神,突破境界之法,也無神通之術。像這冊子原來的主人,那一刀所發出的火龍,這冊子並無記載。

但這已經讓李千帆又驚又喜,如獲珍寶。

據冊子所述,煉精化氣一共要打通九關,分別是::腎竅玄關、下田玄關、中田玄關、上田玄關、雷法玄關、印堂玄、 念動玄關、忽地一覺玄關和一陽生時元精玄關,對應的乃是練氣一至九層。

九層之後,練氣圓滿,即可凝聚元神,踏入煉氣化神境界。

首頁那幅影象乃是行氣的路線圖,資質好的一般三個月即可感受到氣的存在,但李千帆已經冥想了足足半年,還沒有感受到氣,這無不說明,當日白衣女子所說並非胡謅,李千帆修煉一途資質確實不足。

但李千帆自有一股韌勁,別人修煉四個時辰,我就修煉六個時辰。

轉眼間,又是將近半年過去了。這時李千帆已經十三歲了,在拜府,雖然吃的不好,但總算餓不著,個子長了一大截,臉上也有肉了,紅潤了許多。

這是道光十三年的春末,春寒依舊料峭,李千帆屋裡並沒有暖盆,只得緊了緊衣衫,按照九息服氣之法冥想。清冷的月輝漸漸升上了半空,“咯嘣”一聲,微不可聞,李千帆彷彿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一絲淡淡的清涼氣息從頭頂百會穴進入了體內,慢慢向著丹田方向而去,然後又從丹田升起,沿著九息服氣的路線向著周身迴圈而去。李千帆感覺自己彷彿成為了天地的一部分,無論觸覺還是感覺都大為提升。

李千帆大喜,莫非這就是修煉的靈氣?心神激盪之下,那絲靈氣驟然消失,再也感受不到。

李千帆趕緊消除雜念,重新進入空靈的狀態。漸漸的,那絲淡淡的靈氣重新出現,繼續進入了李千帆的身軀。

直到雞鳴三聲,李千帆才收功,和衣躺下休息。

第二日,李千帆精神奕奕的來到了學堂,雖然只是睡了一點點,李千帆卻毫不勞累。這靈氣果然神奇,李千帆暗暗想到。

據冊子記載,能夠感受到天地靈氣,這是入道的第一步,謂之初窺門徑。隨著靈氣的吸收,透過九息服氣法將之留在體內,化為法力,才能為自己所用。

而且隨著修為的高深,吸收的靈氣會越來越多,轉化成的法力也會越來越多,直到把丹田盛滿。

李千帆這邊神遊天外,孫夫子那邊正在認真的教授明玉學業:“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正是《大學》的開篇。

很快,一天的時間匆匆而過,李千帆匆匆吃完晚飯,回到了房間,繼續修煉。

又是半個月時間過去,這日,李千帆正陪著明玉在聽課,忽然,拜查老爺從大門迎進了一個身材頎長的官員。

只見那官員頭戴素金頂,身穿鸂鶒補,身後跟著兩個衙役,一臉凝重,隨著拜查向著大廳走去。

進了廳堂,另有下人端上了茶,拜查和那官員坐了下來。

拜查道:“不知嚴大人前來所為何事?”

嚴大人道:“本官前來,是接到密報,據說伊瞞已經來到了榆林府。”

“什麼!”拜查顯然大吃一驚,驚道:“就是道光六年,新疆叛亂首領張格爾手下的大將伊瞞?”

拜查聲音有點大,不止李千帆聽到了,而且李千帆看見孫夫子扭頭看了大廳一眼,顯然已經聽到了此事。

嚴大人點了點頭,說道:“正是此人。當年,張格爾受到大英帝國蠱惑,起兵造反,直到道光六年,才被平定,張格爾也被皇上處以極刑。而這伊瞞作為其手下頭號大將,卻一直逃脫在外,多年來,通緝不得。而且,這伊瞞生性窮兇極惡,武功高強,這次進入榆林府,勢必會完成動盪。本官這次前來,是通知拜府一聲,早做防備。”

拜查起身行了一禮:“多謝嚴大人提醒,拜某感激不盡。”

嚴大人起身道:“既然拜老爺已經知曉,本官就不打擾了。”

拜查道:“嚴大人請!”示意了一下,蔡管家將早已準備好的禮物送到了嚴大人手中。

嚴大人也不客氣,將禮物遞給身邊的衙役,說道:“拜老爺留步。”

“嚴大人,請!”

送走嚴大人後,拜查在大廳踱步走了幾個來回,吩咐蔡管家道:“讓所有人都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