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九,西北風,平均風速4.2m/s,日間最高-3℃/夜間最低-14℃,溼度日均35%,旱情加劇。

-----------------

林硯又被爺爺拎到祠堂,參加孫秀才組織的水利工程的族會。

青磚祠堂裡浮動著嗆人的旱菸,孫秀才的手指在算盤珠子上打了個轉,黃銅包邊的算盤框映著天井漏下的光。

他抬頭看了眼樑上懸著的“惠澤桑梓“匾額,喉結動了動。

“從新水源需建一條水渠到舊渠,我預估有二里長。按每丈需陶管三節、洋灰兩袋來算...“算珠清脆的碰撞聲在寂靜的廳堂裡格外清晰,五個族老的目光黏在他泛白的青布袖口上,“二里地統共要三百丈,便是九百節陶管、六百袋洋灰。“

“另外九千五百畝梯田這次如果都要改造成良田,新渠需陶管三千六百節,洋灰兩千四百袋。梯田每百畝設分水管網,另要陶管一十九萬節、三合土...”

這是他與林硯昨天一起商量的方案。

他本來是建議先完成二里長的渠道,後面工程比較大分三年來做,但林硯覺得即使前面二里水渠的工程,族裡都沒錢付,不如一次性做了,困難總有辦法嘛。

七叔公的柺杖重重杵在青石板上:“祖宗修渠都用糯米灰漿砌青石,你非要使勞什子洋灰!“老人花白的山羊鬚隨著唾沫星子顫動,“秀才公,知道九千五百畝梯田的埂子有多長?把全山西的陶窯燒空也湊不出這數!“

孫秀才按住案上泛黃的《泰西水法》,指節微微發白:“糯米灰漿砌青石的方法工期要三年,按我的方法只用8個月。陶管用本地高嶺土,硬度足夠砌渠,且耐得住山泉腐蝕。青石渠五年必滲漏,陶管埋地三丈,洋灰抹縫可保二十年不壞。”他轉向端坐正中的族長,“梯田改旱為水,穀子畝產可以從60斤提高到180斤,翻了三番,且可兩年三熟。今歲若成,來年族裡就能多收九千五百石穀子,和六千石的大豆。”

賬房老林頭咳嗽著插話:“莫說陶管,單是三千袋洋灰,一袋要三錢銀子,就要九百銀子。但族裡...“他枯枝般的手指點了點供桌上的賬簿,“最後三十兩留著給祠堂換梁。“

林硯突然從西廂陰影裡站起來:“若自建灰窯和陶廠呢?“

“一十九萬節陶管!”老林頭遲疑地問:“把全族老少綁在窯口燒三年也完不成!”

孫秀才抖開張泛黃的《申報》,指縫間漏出光緒二十三年江南製造局的招股公告:“族裡三百婦人孩童流水作業,和泥、製坯、燒窯分作三班,童子軍負責運料。”算盤珠噼啪炸響,“每日能搓陶坯兩千,建十座連窯輪燒,日產陶管可達六百節。我們分段施工,一段完工即投入農業生產,這樣工程需一年半,費用1200兩,總共2100兩“。

“錢呢?還有建窯的錢糧從哪出?把祠堂拆了賣樑柱也湊不出這個錢!”

所有的人都轉頭看著林硯,那眼神要多清純有多清純。

林硯翻了個白眼,無奈地說:“我提個建議:我剛才預估一下,要滿足工程的需求,建廠的費用在三千兩左右,再加上後面運營費用2000兩差不多了。這個錢我讓我父親的領航者公司來出,村裡出勞力,工資按市價算。工程所需的材料按市價9折從工廠買,然後村裡的今後產出的糧,除留夠自用外,多餘的按村裡的銷售價抵扣材料款,直到還清為止。”

祠堂霎時靜得聽見香灰跌落。

“永年有五千兩餘錢?”林廣福皺著眉頭問自己的孫子。

“差老遠,但可以找我外公借啊!我外公家老有錢了”林硯笑眯眯地把老媽賣了。

“工廠準備建在哪?”孫秀才追問。

林硯沒回答孫秀才,而是轉頭問林廣福:“爺爺,上次我讓你把周邊的山林都買了,買了嗎?”

“買好了,能用上?”林廣福好奇了。

“兩個工廠就建在靠近村裡北坡的太行山脈,那裡有一個綜合礦山,煤田,石灰岩,石膏,陶土都有。”林硯一本正經回答。

“你怎麼知道?”所有人都有這個疑問。

林硯微笑不語,反正就是不告訴你們,自己去腦補吧!

林廣福點點頭不再問他,對這個孫子的能力他是深有體會,有難事找他準沒問題,這事他知道就行,對外不能說。

“剛才硯歌兒提出的建議,大家怎麼看?”林廣福向各族老問。

“不花錢就把村裡的田改造成良田,村民還可以在家門口領工錢,我肯定贊成!”

“我也贊成!”

“贊成!”

全部透過。

“爺爺,你要放鷹把父親叫回村裡,這個事最好要跟他到現場說清楚。”林硯對林廣福說。

“好!”

孫秀才的算盤聲接著響起:“既有自產材料,總需泥匠二百、窯工一百、力夫八百。但開山採石要鐵匠打五十把鋼釺...”

“鋼釺和普通輔材走公賬,人員由族裡安排記工,參與人員包三餐。”林廣福已經起身:“明日辰時,每家出兩個壯丁先清舊渠,秀才今晚把工料單子列明。老林頭今夜將賑災呈文寫好,去年秋澇沖毀的七里舊渠,正好充作報災由頭報鄉里,說是賑災工程能免三成稅。“

林廣福說完就帶著林硯走出祠堂,往家裡走去。

回家後林廣福直接拉著林硯來到書房急忙問:“你是怎麼想說來聽聽!”

“爺爺,我說的那個礦山,有露天煤儲量4500萬噸,還有高標量的石灰岩和石膏陶土礦,總儲量都很大,可以開採十來年。所以我想依託這個礦山,讓父親建一個小工業區,生產洋灰、磚頭、陶瓷,還有之前說的紡織廠、染布廠也建在那裡。”

“我之前請你買的土地中還有可開荒10萬畝的丘陵,也放在父親的領航者公司中組成農牧子公司,用後面建設的地下水庫水來改造成良田,生產糧食保障工廠人員的糧食供應。”

“地下水庫改造後,原有的青龍澗的河道,可全部改成水田,我估算一下有3000畝,這些水田的收成當作族產來養孤寡老弱,和給村裡的孩子建新式學堂,免費讀書。”

“我預計,等這些都建好預計3年左右,到時我們村人口會增加到3~5萬左右。5年後總產值預計可以達到1000萬銀元,這樣我們村就可以變為富裕村。”

“另外,今天孫秀才說的村裡梯田改旱為水後,產量會翻三番。其實還不夠,最少在他說的基礎上再增加50%。”林硯自信地說,因為棋盤的五穀豐登功能還沒發生作用,但他相信這個功能不會太簡單。

林廣福聽得目瞪口呆,這資訊量也太大了,這讓他要怎麼來理解。

算了,不管了,還是讓永年自己去頭痛吧!通知他馬上回來!

想通了,他就輕鬆了,反正我相信我的好大孫,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