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思顏跪在地上,無話可說!

說到底,他不是渡江前投效的文官,沒有功勞與苦勞。

“此次,所有貪墨一萬貫以上官員,誅三族!剩餘六族,全部貶為勞役!”

宋思顏兩眼瞪大,瘋狂大喊道:“陛下,他們是無辜的,陛下……”

“他們可有享受你宋思顏這位戶部尚書的照料?”

朱元璋冷哼一聲,又朝著身後一眾官員怒聲說道。

“爾等這些沒有參與貪墨的官員,也別得意。

身為上官或下屬,知情不報,不察,也當有瀆職之罪!”

一眾官員臉色都是一垮。

朱元璋又道:“另,爾等日後,若有察覺上官或下屬有瀆職、貪汙罪責,只要在被查出之前,入宮向咱檢舉,咱不僅不罰,還有重賞!”

“微臣遵旨!”

一眾官員心中又是一稟。

陛下這招真狠!

至於有沒有官吏會告密?

這還用想,他們聽著都想去檢舉!

檢舉有功有賞,不檢舉全家被牽連,憑什麼別人貪墨,他們要跟著受罪。

接下來。

朱元璋再次領著一眾官吏,挨個檢視了十數個官吏府上搜出來的錢財。

全部都是誅三族的主!

兩日下來,應天城人頭滾滾。

雖然空下數十個官吏,但所有官員都是心中慼慼,睡覺都能看到,之前那些相伴了數年的同僚及其家人,頭顱掉落,鮮血噴出的情形!

至於李善長開始組建的度支司與民政司兩個衙門,也並無官吏去理會。

……

“天完大捷!”

“大捷,天完大捷!”

“左軍大都督花將軍率大軍攻克天完沔陽城,天完逆賊陳友諒僅率一千殘部北逃!”

“水師俞都督與耿都督率大軍攻克漢陽,天完賊將張必先身死,張定邊率殘部北逃……”

一隊騎兵快速奔進應天城,捷報聲音,響徹街道。

應天城上下,頓時歡呼一片。

對於天完,尤其是那個總是喜歡背信棄義,還派人刺殺軍師,且弒主的陳友諒賊子,應天所有百姓,都恨的牙癢癢。

陳友諒賊子大敗,她們的兒子、父兄,也都安全了。

應天城內飄散的血腥味,也彷彿被驅散了一大截。

皇宮內。

朱元璋看著奏報,一臉喜色。

“雍泰,花雲也終於開始向一名將帥轉變了!”

“恭喜陛下!”

劉英笑呵呵的恭賀道。

至於逃走的陳友諒?

朱元璋和劉英兩人,都不放在心上。

沔陽與漢陽都沒了,陳友諒麾下的幾萬親信大軍也都沒了。

他不論跑到哪裡,都會被敵視,甚至是拿下,向大明邀功!

“花雲這個大黑廝都能成為一個將帥,常遇春與胡大海這幾人,也都可以!”

朱元璋咧著嘴輕笑道:“雍泰,這其中也有你的功勞啊!”

“陛下謬讚了,是他們有上進之心。”

劉英連連擺手,這個功勞他可不敢認。

“呵!”

朱元璋白了劉英一眼,“你無需謙遜,他們若是能好學,便無需你用早先那些小本上內容來威脅他們了!”

“陛下知道了啊?”

劉英一驚。

“此事,哪個武將不知?”

“嘿嘿,陛下,不這般威脅他們,這些粗貨,一個個根本靜不下心看書!”

“咱知曉!還有來向咱告狀,咱給罵回去了!”

“還有人告狀?”

劉英兩眼一瞪,“陛下,是誰?”

朱元璋一臉淡然。

“咱不告你!”

“喏!”

劉英也不再問,朱元璋這麼護著,應該是從孤莊村跟著的那一批人。

當然,也只有那一批人敢去告狀,還沒事。

“雍泰,陳友諒蹦躂不了幾日,歐普祥也歸附咱,南方基本上沒什麼戰事。”

“陛下所言極是!至於雲南,土司眾多,便需慢慢光復治理.”

“如此,咱大明只需考慮北面的蒙元!”

“正是!”

“雍泰,若是如此,咱大明也該考慮建都的問題!”

“都城?”

劉英愣了一下,臉色頓時凝重起來。

“陛下所言極是,不知陛下心中可有中意的都城?”

朱元璋笑呵呵道,“雍泰,咱們大明的一眾高官與武勳,都是從濠州出來的。

甚至,有很多指揮使、千戶、百戶,都是淮西子弟。

大家都留戀鄉土。”

“自咱從定遠南下,就準備以應天為根基,現在應天登基為帝,也已營建了這麼大的皇宮。”

“咱是打算以應天為都。”

“陛下,可是有人有別的想法?”

聽到這,劉英眉頭也皺了起來。

他剛開始,就讓劉基一步到位,將王宮建的和皇宮一樣,就是打算將應天建為都城。

現在,還有人居然反對?

“雍泰,有人說,應天位置過於偏南,應在中原建都!”

朱元璋緩聲道,“另,應天在江左,若北伐蒙元,應天距中原太遠,不便朝廷朝廷部署軍事和指揮、調動部隊。”

“陛下,此事倒是一問題。”

劉英微微點頭。

朱元璋又道:“另,歷史上,凡是在應天建都的東吳、東晉,還有南朝的宋、齊、梁、陳等六朝,都不長久!”

“這……”

劉英眉頭微皺,老朱又開始迷信了。

但仔細想想,還真是這樣。

不過……

“陛下明鑑,不論是東吳,還是東晉,亦或者是南朝的宋、齊、梁、陳等六朝,所在疆土,都是少的可憐。

他們國弱,所存年數自是不會太長!”

“而我大明,乃是帝國,國力蒸蒸日常,這六朝豈能與我吳國相比?”

朱元璋道:“雍泰也傾向於建都應天?”

“陛下,當初建吳王宮之時,微臣便是以建皇宮之規格建造!”

劉英拱了拱手,一臉真誠道:“另,應天背靠鐘山,面臨長江,為虎踞龍盤之地,易守難攻,也可算是陛下龍興之地。”

“微臣以為,建都應天,進則越兩淮規中原而取天下,退則保全方面以自守,還可順江治湖廣四川!”

“另,應天周圍太平、平江等之地,盛產糧食。

而一國之都,必會人口繁多,需大量糧食。”

“天下財賦出於東南,而應天為其會!”

“微臣愚見,建都應天利大於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