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皇上下旨封蕭仲淵為神武侯,官升二品鎮北大將軍,賜穿飛魚服,賜神武侯府。
另賜良田千頃、金銀珠寶,綾羅綢緞、宮廷內造若干,以示恩寵。
與此同時,宣旨太監帶著聖旨前往白水縣蕭府,封蕭仲淵之母魏氏、其妻方氏為二品誥命夫人,其子蕭雲逸為神武侯世子。
蕭府內外張燈結綵。
“為娘早就說過,你父親答應之事絕不會食言。”方芮熒滿心歡喜。
蕭雲逸有些懵,原劇情裡蕭仲淵並沒有為親子請封世子之位。
也就是說,經過他的一番攪合,劇情上有了很大的改變。
同時也意味著他的優勢正在逐漸喪失。
蕭雲逸穿越後第一時間嘗試去改變既定的命運,短短數天便有了成效。
此時此刻,他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既定的劇情可以改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後的劇情將由我來主導!”
七日後。
京城,神武侯府。
蕭仲淵將地契、身契、賬冊、對牌等掌家之物交到方芮熒手中。
“我本想請大嫂管家,但大嫂推脫說是今非昔比,即是侯府那便該由侯夫人來執掌中饋,往後只能辛苦你了。”
“母親不願過來跟咱們一起住,而是選擇跟大哥大嫂住在東府,你得多安排一些人過去伺候。”
“當然,西府那邊也不能落下,該有的東西都得置辦齊全。”
侯府乃是皇上賜下的宅子,此前更是特意下旨命工部進行修繕,面積之廣比原先的蕭府大了數倍有餘。
魏老夫人沒有分家之意,三房主子自然不會在這件事上多言。
畢竟是京城侯府,該有的規矩不能少。
蕭仲淵為了不讓兄弟太過拘謹,便在侯府內另外劃分出了東、西兩府。
地方大了,那便需要更多的下人。
蕭仲淵沒注意到方芮熒臉上的神色,自顧自說道:“待你熟悉府中庶務後,還得選個黃道吉日辦場喬遷宴,藉此機會與京中權貴結交一番。”
方芮熒逐一應下,隨口詢問道:“你讓懷謙進了國子監讀書,對逸兒又是如何安排?”
蕭仲淵回答道:“逸兒不是讀書的料,我打算安排他去京畿大營,從一名普通士卒開始,好好歷練一番。”
兩個兒子,一文一武。
以他在軍中的威望和人脈,只要蕭雲逸稍稍爭氣些,用不了幾年時間便能當上五品果毅都尉。
方芮熒皺眉道:“以你如今的身份,完全可以讓逸兒蔭補入仕,”
依照朝廷蔭補制度,勳爵及五品以上文武官員可蔭子嗣。
文官子嗣需入國子監讀書,透過審考後方可入仕為官。
武將子嗣則無需審考,可直接蔭補入仕為官。
蕭仲淵既是侯爵,又是二品鎮北大將軍,依蔭補制,二品官員子嗣可蔭補七品官。
蕭懷謙從文,尚需透過審考才能獲得七品文官職。
蕭雲逸若是從武,直接就可以入仕為七品武官。
明明可以一步登天,為何還要辛苦拼搏?
方芮熒對此表示不理解:“我希望逸兒蔭補入仕,而不是從普通士卒開始,並且得讓他留在京城內,而不是去京畿大營。”
蕭仲淵解釋:“武將與文官不同,若是不與士卒同甘共苦,將來領兵如何能夠服眾?我這麼安排也是為了逸兒著想。”
“憑什麼你兒子就能在國子監讀書,我兒子就得去軍營吃苦?我不反對你讓逸兒從武,但必須將逸兒留在京城。”方芮熒對此難以接受。
蕭仲淵聞言,瞬間來了脾氣,沉聲呵斥:“你這叫什麼話?無論是謙兒還是逸兒,都是蕭家子嗣,都是你的兒子。”
“這怎麼能一樣?你常年離家在外,我身邊就只有逸兒常伴左右,如今你回來了,又何故要趕逸兒離開?”
方芮熒不由想起兒子此前說過的話,心中一陣煩躁。
“你眼裡只有蕭懷謙,我自然要為逸兒打算。總之,你答應也好,不答應也罷,逸兒必須得留在京城。”
“他們都是我的兒子,又怎會厚此薄彼?再者說,軍營最能鍛鍊人,逸兒那樣性子就該進軍營歷練。夫人,你能不能不要這般無理取鬧?”
蕭仲淵滿心無奈。
他本想仔細分析其中利弊,就見方芮熒滿臉不耐煩,自顧自起身離開。
臨行前,只留下一句:“你若是不願答應,那便讓逸兒乾脆做個遊手好閒的紈絝世子,反正你掙來了世襲罔替的爵位,足以讓子孫後代無憂。”
蕭仲淵心中泛起一陣無力感,望著那道漸漸遠去的背影,不禁長嘆道:“慈母多敗兒啊!”
……
漱石院。
蕭雲逸熟悉完新的住所後,將從白水縣帶來的僕役召集到一起。
“讓人在裡院單獨開個小廚房,一應事物交由齊嬤嬤負責。”
齊嬤嬤是方芮熒的陪嫁之一,原身的乳孃。
院裡的管事一職則是交給了蕭家老僕林伯,此外安排福祿壽喜財負責裡院雜事。
夏荷領著吉祥和如意做屋裡活,外院則交由府裡的其他僕役。
院裡事務方才安排妥當,蕭仲淵便尋了過來。
“你兄長已經進了國子監讀書,為父想安排你去京畿大營歷練,你母親則是希望你蔭補入仕途,留在京城為官,你自己心裡有什麼想法?”
“???”
蕭雲逸沒想到還能在這件事上有些話語權,遲疑了一會。
“若是選擇留在京城的話,能進哪個衙門當差?”
“你如果不想進軍營,那便去羽林軍或是金吾衛,當個七品翊麾校尉。”
翊麾校尉乃是武散官,並非武階官。
蕭仲淵解釋兩者之間的區別,同時細說到軍營歷練的諸多好處。
蕭雲逸認真傾聽,腦海中梳理著原文中的背景設定。
大雍乃是架空朝代,背景設定駁雜,揉合了多個歷史朝代的朝廷架構。
有內閣,有司禮監,有南北衙,有東廠,有錦衣衛,各個衙門之間相互制衡。
內廷權力最大的無疑是內閣與司禮監,外廷則是東廠與錦衣衛。
內閣進不去,司禮監不能進。
東廠與錦衣衛的名聲實在太臭,但凡要點臉面的權貴子弟都不會加入。
南北衙中,羽林軍屬於天子親軍,權力雖不如東廠和錦衣衛,但地位和名聲能甩對方十幾條街。
金吾衛肩負著京城巡防重任,名聲雖略微遜色於千牛衛,卻深受眾多深閨小姐們的追捧,視其為“鮮衣怒馬少年郎”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