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硬骨頭
年代逆襲:癱瘓老爹重生了 錢小眼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天剛矇矇亮,楊進京就蹲在東八里莊的田埂上,手指插進泥土裡捻了捻。
凍了一夜的土壤已經開始鬆動,正是搭建大棚的好時機。
"楊股長,您看這竹片行不?"
趙老漢扛著一捆竹子走過來,額頭上冒著熱氣。
楊進京拿起一根,用力彎了彎:"再粗點更好,要能扛住北風。"
"好嘞!我再去砍!"趙老漢轉身要走,又被叫住。
"等等,"楊進京從兜裡掏出捲尺,"間距六十公分,不能多不能少。"
趙老漢連連點頭,小跑著去了。
楊進京拍了拍手上的土,環視四周。
五戶試點人家的地裡,村民們正熱火朝天地挖溝、埋樁、扎架子。
塑膠布已經運來了,整齊地堆在田頭,在晨光中泛著微光。
"老楊!"張建國騎著腳踏車趕來,車把上掛著個布包,"縣裡來電話,讓你趕緊回去開會!"
楊進京皺眉:"什麼會?"
"說是...什麼專案審批?"張建國撓撓頭,"劉局長親自打的電話,語氣挺衝。"
楊進京心裡一沉。
現在他才知道,劉長山這個副局長兼任著他們農業技術推廣股的股長,這是故意挑他下鄉的時候開會,想給他難堪。
上輩子在村裡當大隊長二十多年,跟他們在一起也混了那麼多年,這點彎彎繞他門兒清。
"行,我回去一趟。"楊進京拍拍手上的土,"這邊你盯著點,按我畫的圖紙來。"
騎車回縣城的路上,楊進京腦子裡盤算著對策。
大棚專案剛起步,最缺的就是資金。
昨天他遞上去的五百塊經費申請,估計是被劉長山卡住了。
農業局大院裡靜悄悄的,只有看門的老周在打盹。
楊進京停好腳踏車,徑直去了會議室。
推開門,裡面煙霧繚繞,七八個幹部圍坐在長桌旁,劉長山正在講話。
"......所以我認為,這種標新立異的專案,不符合我縣實際情況......"
看見楊進京進來,劉長山故意抬高了聲音:"喲,楊副股長終於捨得從鄉下回來了?"
會議室裡響起幾聲輕笑。
楊進京不慌不忙地走到末座坐下:"劉股長,接到通知我就趕回來了。"
"我們正在討論你那個'塑膠大棚'。"劉長山敲了敲桌上的檔案,"同志們有很多疑問啊。"
一個戴眼鏡的中年人推了推鏡框:"楊副股長,你知道一畝塑膠布多少錢嗎?普通農戶負擔得起?"
"就是,"另一個幹部接茬,"冬天種菜?凍不死才怪!"
楊進京靜靜聽著,等所有人都說完,才站起身:"各位領導的擔心有道理。不過——"
他從布包裡掏出幾棵嫩綠的菜苗,擺在桌上:"這是我之前在東八里莊試驗播的菠菜,才三天就出苗了。用的是最便宜的塑膠布,竹片做骨架,一畝成本不到兩百。"
會議室裡頓時安靜下來。
幾個幹部湊過來看那幾株嫩苗,臉上寫滿不可思議。
"這...真是冬天長的?"眼鏡男小聲問。
"溫度和溼度夠就行。"楊進京趁機展開一張圖紙,"我們設計的是簡易大棚,白天吸熱,晚上蓋草簾保溫。"
劉長山臉色陰沉:"楊副股長,局裡經費緊張,不可能為這種試驗專案撥款。"
"不需要撥款。"楊進京早有準備,"只需要局裡出面擔保,幫農戶申請小額貸款。"
"胡鬧!"劉長山一拍桌子,"出了問題誰負責?"
"我負責。"楊進京聲音不大,但字字清晰,"出了問題,我可以再辭職回村種地。"
這句話震住了所有人。
在體制內,敢拿飯碗作保的,不是瘋子就是真有把握。
會議不歡而散。
楊進京剛回到股室,技術員陳小娟就急匆匆跑來:"楊股長!鄭局長找您!"
局長辦公室裡,鄭局長正對著楊進京的方案皺眉沉思。
"老楊啊,你真有把握?"鄭局長抬頭問。
"八成。"楊進京實話實說,"只要不遇極端天氣。"
鄭局長沉吟片刻,突然拉開抽屜,取出一份檔案:"這是小額貸款申請表,我已經簽了字。但是——"他嚴肅地看著楊進京,"只批五戶,每戶最多兩百。"
楊進京心頭一熱:"謝謝局長!"
"別謝我。"鄭局長擺擺手,"趙縣長打過招呼...不過老楊,劉長山那邊,你得小心點。"
拿著批文,楊進京馬不停蹄地跑信用社。
等辦完手續回到東八里莊時,天已經擦黑了。
五個試點戶主圍在村口等他,臉上寫滿焦慮。
"批了!"楊進京揚了揚手中的檔案,"每戶兩百,明天去信用社領錢!"
村民們歡呼起來,只有張建國憂心忡忡地把他拉到一邊:"老楊,你押上工作,值得嗎?"
"值得。"楊進京望向黑暗中隱約可見的塑膠大棚輪廓,"建國,你信我不?"
"信是信..."
"信就成。"楊進京拍拍他肩膀,"走,看看進度去。"
接下來的日子,楊進京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
白天在村裡指導搭建大棚,晚上回局裡處理公文。
劉長山變著法子給他使絆子——報銷單據被退回,下鄉申請被駁回,甚至連辦公用品都領不出來。
"楊股長,您別往心裡去。"小陳偷偷把自己的墨水勻給他,"劉股長就那樣..."
楊進京笑笑沒說話,繼續伏案修改大棚技術手冊。
前世積累的經驗告訴他,越是這種時候,越要沉住氣。
週五下午,楊進京正在股室整理資料,劉長山突然帶著幾個人闖了進來。
"楊副股長,下週省裡要來檢查,你把這兩年推廣專案的檔案整理一下。"劉長山扔下一摞發黃的資料,"週一上班前放我桌上。"
小陳倒吸一口涼氣——那堆資料至少得整理三天!
"好的,劉局長。"楊進京面不改色地接過資料。
等劉長山走遠,小陳氣得直跺腳:"太過分了!明明是他們的事,憑什麼推給您?"
"沒事。"楊進京翻開第一本資料,"你去幫我買兩個饅頭,今晚加班。"
夜深人靜,農業局大院裡只有技術推廣股還亮著燈。
楊進京揉了揉發酸的眼睛,看了眼牆上的掛鐘——凌晨一點半。
資料才整理了一半,明天還得去村裡看菜苗。
正想著,門被輕輕推開。
小陳拎著個布包走了進來:"楊股長,我就知道您還在!"
"你怎麼來了?"楊進京驚訝地問。
"給您送點吃的。"小陳從布包裡拿出個飯盒,"我娘包的餃子,還熱著呢。"
飯盒開啟,熱氣騰騰的韭菜餃子香氣撲鼻。
楊進京這才意識到自己餓得前胸貼後背。
"謝謝啊。"他夾起一個餃子,突然鼻子一酸——這味道,像極了王素心包的。
小陳幫著他整理資料,兩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
從談話中楊進京得知,小陳父親早逝,是母親含辛茹苦供她上學。
"......所以我特別佩服您。"小陳眼睛亮晶晶的,"敢想敢幹,不怕得罪人。"
楊進京苦笑:"我這叫傻大膽。"
"才不是!"小陳壓低聲音,"鄭局長私下說,您是局裡幾十年難得一見的實幹家!"
凌晨四點,資料終於整理完了。
楊進京讓小陳回家休息,自己趴在桌上眯了一會兒。
天剛亮,他就騎車去了東八里莊。
五個大棚已經初具規模,遠遠望去,像一排銀光閃閃的小山包。
楊進京挨個檢查,指出問題:這個塑膠布繃得太緊,那個通風口開得太小......
"楊股長,您看這苗!"趙老漢興奮地拉開自家大棚的門。
一股暖流撲面而來。
大棚裡,綠油油的菜苗整齊排列,有的已經長出兩三片真葉。
土壤溼潤,溫度適宜,完全不像寒冬臘月的樣子。
"不錯。"楊進京蹲下身,仔細檢查菜苗長勢,"再過十天就能間苗了。"
"老楊,真神了!"
趙老漢搓著手,"這要是成了,一畝地能頂好幾畝糧田的收入!"
其他幾戶也紛紛彙報進展。
楊進京一一指導,忙到中午才想起今天孩子們要從學校回來。
回到家,雪梅已經在了,正幫王素心做飯。
她也提前去了學校,已經正式開始上課了!
看見父親進門,她眼睛一亮:"爹!"
"怎麼樣?跟得上嗎?"楊進京拍拍女兒肩膀。
"跟得上!"雪梅興奮地說,"老師還誇我作文寫得好呢!"
她從書包裡掏出個布包:"爹,這是學校發的獎勵和補助...我給您買了支新鋼筆。"
布包裡是一支閃亮的"英雄"鋼筆,至少得十塊錢。
楊進京喉頭一緊——這傻丫頭,肯定把補助全花了。
"胡鬧!"他板起臉,"學校發錢是讓你買學習用品的!"
雪梅低下頭,手指絞著衣角:"我...我看您那支都掉漆了..."
王素心在一旁抹眼淚:"丫頭心疼你呢。"
楊進京說不出話來,只能把女兒摟進懷裡。
上輩子雪梅現在都...這輩子居然能得獎金得表揚了......
下午回局裡,楊進京特意帶上了新鋼筆。
股室裡空無一人,他坐在桌前,輕輕撫摸著鋼筆光滑的筆身,眼前浮現雪梅期待的眼神。
"楊股長?"小陳探頭進來,"您沒事吧?"
楊進京這才發現自己的眼眶有些發熱:"沒事,沙子迷眼了。"
小陳識趣地沒多問,遞上一份檔案:"省裡檢查組的名單出來了,劉股長讓您準備彙報材料。"
楊進京掃了一眼名單,突然愣住了——檢查組組長居然是省農業廳技術處的李處長!
上輩子他去省城參加培訓時,聽過這位專家的課,是個真正懂行的。
"小陳,"楊進京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幫我個忙......"
轉眼到了省裡檢查的日子。
全域性上下如臨大敵,連走廊都打掃得一塵不染。
劉長山西裝革履,早早等在門口,看見楊進京穿著洗得發白的中山裝,嫌棄地皺了皺眉。
"楊副股長,你就不能穿得體面點?"
楊進京笑而不語。
他太清楚李處長和這些專家的喜好了——真正幹實事的人,最煩花架子。
檢查組來了三輛車。
李處長是個五十多歲的精瘦男子,一下車就直奔試驗田,根本不聽準備好的彙報。
劉長山慌忙跟上,一路陪著笑臉。
"......這個品種抗病性不行,得換。"李處長蹲在麥田裡,捏著麥苗對鄭局長說。
"是是是,我們馬上改進......"
轉了一圈,李處長突然問:"聽說你們搞了塑膠大棚?帶我去看看。"
劉長山臉色一變:"那只是個試驗專案,不成氣候......"
"在東八里莊。"楊進京上前一步,"開車二十分鐘就到。"
李處長眼睛一亮:"現在就去!"
兩輛吉普車顛簸著開往東八里莊。
路上,劉長山狠狠瞪著楊進京,小聲威脅:"你最好別出岔子!"
到了村裡,五個大棚在陽光下銀光閃閃。
李處長快步走過去,彎腰鑽進了趙老漢家的棚子。
"溫度控制得不錯!"李處長的聲音從棚裡傳出,"這通風口設計很科學啊!"
楊進京跟著進去,詳細介紹起搭建原理和成本控制。
李處長越聽越驚訝,問題一個接一個:
"夜間保溫怎麼解決?"
"病蟲害怎麼預防?"
"市場銷路有把握嗎?"
楊進京對答如流,甚至提出了連李處長都沒想到的改進建議。
兩人越聊越投機,完全把其他人晾在一邊。
"老楊啊,"臨走時,李處長拍著楊進京的肩膀,"你這套經驗,值得全省推廣!"
劉長山的臉黑得像鍋底。
回局裡的路上,他一直陰沉著臉不說話。
第二天,楊進京被叫到局長辦公室。
鄭局長滿面春風:"老楊!李處長點名表揚你了!說要把咱們縣列為塑膠大棚推廣試點縣!"
"都是局長領導有方。"楊進京謙虛地說。
"少來這套!"鄭局長大笑,"李處長還問,你怎麼對農業技術這麼精通?"
楊進京早有準備:"平時愛看書,加上多年種地經驗......"
回到股室,小陳興奮地告訴他,劉長山被鄭局長叫去訓了一頓。
楊進京卻高興不起來——他知道,劉長山不會善罷甘休。
果然,下午他去檔案室取資料時,無意中看見劉長山正在翻他的辦公桌。
"劉局長,找什麼?"楊進京故意大聲問。
劉長山嚇了一跳,隨即強裝鎮定:"省裡要補充材料......"
楊進京心知肚明,也不點破。
他早就把所有重要資料都鎖在了抽屜裡,鑰匙隨身攜帶。
上輩子的經驗告訴他,在機關裡,防人之心不可無。
接下來的日子,楊進京更加謹慎。
所有工作記錄都用暗語,重要資料記在腦子裡。
白天跑村裡指導大棚種植,晚上回局裡處理文書工作,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
功夫不負有心人。
臘月二十,東八里莊的第一茬大棚菠菜就要上市了。
翠綠鮮嫩的菠菜在寒冬裡格外搶手,縣蔬菜公司的採購員直接到地頭收購,價格比平時高了三倍!
"老楊!咱們成了!"
趙老漢攥著一沓鈔票,激動得手直抖,"這一畝地,才賣了一小半,就賣了二百八!"
其他幾戶也喜笑顏開。
楊進京站在田埂上,看著村民們數錢的樣子,心裡比喝了蜜還甜。
這才是他重生的最大意義——讓家鄉的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訊息傳到縣裡,鄭局長親自帶著局裡幹部來參觀。
劉長山雖然不情願,也不得不跟著來。
"老楊啊,你這是給全縣農業闖出了新路子!"
鄭局長拍著楊進京的肩膀,當著所有人的面宣佈,"經局黨組研究決定,正式任命你為農業技術推廣股股長,下一年全面負責縣裡大棚蔬菜推廣工作!"
掌聲雷動中,楊進京看見劉長山的臉黑得像鍋底。
他知道,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