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考舍之中,生死方寸
美食賦我詞條,苟著終會無敵 沉舟釣雪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寂靜的考場中,只聽一道威嚴聲音從高高在上的鑑星臺上傳出。
“敬天地,敬先賢,敬眾生!”
天地,先賢,眾生!
儀官朗聲誦唸。
悠長的聲音宛若穿越時空一般,又將所有考生帶到了最初那一次,走入府試考場時的情景當中。
昨日彷彿重現,眾人的心境比之當初卻終究有所不同。
有人蕪雜盡去,有人暗生嘆息。
全場考生肅然起立。
拱手向北方文廟所在,恭聲唱和:“敬天地,敬先賢,敬眾生!”
梆梆梆!
聲音三響,鑑星臺上,主考與眾副考端坐不動,唯有儀官發出指令:“分卷!出題!”
所謂分卷,便是由主管書吏帶領巡考兵丁,將空白卷紙逐一發下。
至於試題,卻不在捲紙之上,竟是寫在一張張試卷牌上。
由巡考兵丁舉牌,一路從號舍通道中走過。
號舍中的考生們須得自己運足目力,一邊看清楚試卷牌上的文字,一邊將文字默寫下來,而後準確作答。
這一出題形式,當即便引來了一連串輕輕的吸氣聲。
彼時晨光正好,天氣雖然炎熱,但號舍內部尚算陰涼。
可號舍中,有些人心神沉靜,有些人卻忍不住暗生躁意。
鄉試的出題形式每年都有變化,有時候也會將幾年前的出題方法輪換著使用起來,可似今年這般難度的,卻是不知多少年未曾聞見。
此種方式,不僅考驗考生眼力、記憶力,亦是考驗考生手速與心力。
當下,誰也不敢耽誤。
幾聲抽氣之後,整個考場內部便只聞見快速的磨墨聲,以及軟筆落紙時的沙沙聲。
巡考的兵丁們都經過特殊訓練,他們行走在號舍通道中,腳步輕緩,卻居然是無聲的。
而筆落雖有聲,此時整個考場卻又分明是陷入了一種說不出的寂靜中。
此中關竅,便如“鳥鳴山更幽”、“微雲淡河漢”。
直到不知何時,日頭高升。
明晃晃的陽光照射下來,號舍內逐漸有熱意瀰漫。
舉牌的兵丁們走過了一輪又一輪。
半上午時間過去,單從他們舉牌的次數來計算,這一上午,竟已是出題一百道!
雖然這一百道多數都只是墨義帖經,然而如此題量,又有幾人能輕鬆承受?
考場內,能夠聞聽到逐漸粗重的喘息聲。
陳敘隔壁是一老翁,等到日上中天時,忽然便聽那老翁喉中發出“嗬嗬”一聲大喊:
“痛煞我也!一百題我竟只抄下七十八題,豈能如此啊?嗚嗚嗚……”
老翁大哭出聲,悲痛以極。
哭聲出來的同時,他整個人猛地便向著號舍前方栽倒。
砰!
老翁翻過了號舍前方的橫板,竟就這般直挺挺地倒在地上。
巡考兵丁們反應極快,三步並做兩步衝過來將人扶起,卻發現老翁渾身僵直,唯有歪斜的嘴唇仍在奮力痛呼:
“我不棄考,我不能棄考,我已將家中田地盡數賣光,這才換來此次考試的盤纏。
我不能棄考啊,嗚嗚嗚……”
是了,八十歲仍在奮力參加鄉試,能是什麼大富之家出身麼?
縱然原本有些家底,只怕也在這一次又一次的趕考途中,消耗得逐漸乾枯了。
同場考生見此,雖無人有言語,可眾人心底卻免不得暗生慼慼然。
同走科舉路,誰又不知此道艱難?
考場上沒有明刀明槍,卻有不見形跡的血雨腥風。
最後,那老翁仍是被架走了。
巡考的兵丁與書吏們彷彿都是沒有感情的器物,他們冷聲呵斥:“肅靜!不需喧譁,再鬧,革除三代科舉資格!”
老翁頓時不敢再喊。
陳敘見到他被拖走,也見到他的口角吐出涎水,見到他原本眼睛暴凸,盡是絕望……
後來卻不知怎麼,忽然就在拖行中發出了一陣陣暗啞難聽的低笑聲。
“嗬嗬嗬……我中舉啦,唔唔唔……”
兵丁堵了他的嘴,這人則被捆著扔進了伏鱗道中。
貢院已然封閉,如今進出皆不允許。
這老翁雖是被趕下了考場,卻不可能離開貢院。
在鄉試結束前,他即便是死,也只能死在貢院中。
太陽昇到最高,空氣裡一陣躁意。
考場內,卻彷彿是被壓著一隻沉甸甸的巨大精怪,它蟄伏在每個人的心頭,靜默而無形。
直到鑑星臺上,梆子聲又是三響。
儀官高喊:“休憩,一個時辰後再考!”
嘩嘩。
便是一連串仔細收拾捲紙的聲音。
陳敘也同樣在收拾捲紙。
雖然他不累,但上午的一百道題都寫完了,又不能憑空亂寫,當然是要收拾好答卷,以免遭遇意外,辛苦白費。
他發現,鄉試與此前的府試院試所給人帶來的感覺,真是完全不同。
雖然這才是鄉試第一場,目前所考的,也只是“最簡單”的墨義帖經。
可鄉試需要連考三場,九日八夜!
如此漫長的考試程序,對所有考生的身心都是一場巨大的考驗。
這也就是超凡世界——
是了,超凡世界。
連續九天的考試,所有在參考前未能養氣到一定境界的考生,只怕都要被淘汰。
除非真有天賦異稟者,體魄分外強健,才有可能在不養氣、不吃靈物的前提條件下全程堅持。
陳敘默默感受著鄉試的殘酷,忽而心生異樣。
一抬眼,卻見斜對面,距離自己約莫五六個號舍之遠的某個號舍中,一冷峻青年正目光灼灼地注視著自己。
陳敘微微揚眉,他並不認識此人。
可依照此人略帶挑釁意味的目光看來,對方卻分明是認識他的。
是誰?
陳敘隨意掃過,卻毫不放在心上。
滿場萬餘考生,誰是誰,哪個又是什麼身份,這重要嗎?
自然不重要。
因為不論是誰,在他這裡都一般無二。
陳敘不急不怒,不回應。
他只是取來水囊,輕輕飲了幾口水。
又略微吃了兩把炒米,便靜坐在號舍中,閉目養神。
這是吸取了上回院試的經驗教訓,陳敘索性連薄餅都不帶了,他只帶被磨成細碎顆粒的炒米。
如此,誰還能將他這些碎米再給撕碎一遍不成?
當然,陳敘其實也可以不吃。
但他不想太過特立獨行,引來注意,因此略吃幾口,權做充飢。
然而他如此雲淡風輕的舉動,卻是叫對面的青年目光越發森冷深沉。
陳敘不知道的是,對面那青年,正是曾經被他龍骨水車圖紙氣到吐血的羅文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