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蕩劍九式
大秦:千古一帝?我選武道長生 塗山梔梔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晨霧在微風的輕撫下漸漸散去,好似一層乳白色的紗帳被緩緩揭開。
這是簷角掛露的第三日,山脈的輪廓從朦朧中逐漸清晰,宛如一幅潑墨山水畫,緩緩展現在眼前。
庭院裡,試劍石上凝結的露珠在初升的曦光中閃爍,折射出淡淡的光暈。
石面上那道寸許深的劍痕,正悄然吸收著曦光,散發出一絲清新的氣息。
趙傒從閉關的靜室中走出,他的眼神中還帶著一絲未散的思索。
經過對陰山煉獄試煉的覆盤,他的實力雖然有所突破,但在生死試煉中暴露的強悍武技的缺少,是他最需精進的關竅。
他站在庭院中,望著東方天際金光破雲,照亮了他眉間的思慮。
於是,趙傒攜著露水浸溼的衣襟,徑直前往南麓的武技閣。
…………
在一路上,他順著露珠軌跡前行,腳下青石板泛起水光,倒映著懸在半空的靈鳥虛影。
轉過第九道彎時,趙傒聽到一陣潺潺的水聲。
他循聲望去,只見武技閣的飛簷在吞吐雲霧,每片琉璃瓦都凝結著晶瑩水珠,正滴落在下方的靈池中,濺起的水花裡浮動著細小的靈紋。
趙傒的腳步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被這眼前的景象吸引。
“又是新晉的真傳,去吧!不要破壞典籍,否則會受到懲罰。”
守閣的長老查驗了弟子玉牌以後,淡淡說道。
長老的聲音雖然平靜,但卻帶著一絲恐怖的威勢。
趙傒連忙恭敬地回應道:
“是,多謝長老提醒。”
趙傒踏入武技閣,只見藏書架高得望不見頂,每層書架都懸浮著流轉的靈韻。
他拿著真傳玉牌,緩緩上了三樓。
三樓的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書香,讓人心曠神怡。
趙傒的目光在書架上掃過,他的心中充滿了期待,他知道這裡藏著無數的武技,花些時間總能找到合適他的功法。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待金烏攀至中天,趙傒攥著一部青灰色裹封的典籍步出重簷。
這部典籍名為《蕩劍九式》,青灰色封皮的古樸劍經靜靜躺在石桌上,“明竅上品”的批註在光線下泛著微光。
趙傒指尖撫過泛黃的書頁,瞳孔中映出密密麻麻的圖示。
他的心中微微一震,這部名為《蕩劍九式》的劍經,看似品階尋常,內藏玄機卻讓他耳目一新。
趙傒坐在案前,仔細翻閱著這本劍經。
他的心中充滿了驚喜,這本典籍的核心要義並不在招式繁複和尋常劍經對招式威力的執著,而是“震顫”技巧。
他心中暗暗感嘆,這真是一個獨特的思路。
而且,這部劍經的品階雖然只是明竅境界,但是其中的“震盪”技巧卻是可以一直用下去。
…………
當武者以特定方式將真氣灌注劍身,刃鋒破空之際便會引發高頻震顫,這種獨特的運勁法門讓劍招同時兼具鋒芒與破壞力。
趙傒握著長劍的右腕輕輕抖動,劍尖頓時綻開三朵碗口大的氣旋,經過五日的苦修,他已然掌握基礎震勁的雛形。
當以渾厚真氣按照特定方式注入長劍,鋒刃立時泛起青芒。
隨著劍訣催動,三尺青鋒竟在劈斬瞬間產生高頻顫動,嗡鳴聲裡既有削金斷玉的銳利,又裹挾著摧山裂石的霸道震盪勁力,兼顧了長劍的鋒芒和威力。
這種獨特的真氣傳導技巧,竟在劍身內部形成螺旋氣旋。
每當真氣震盪幅度突破臨界點,劍罡便會化作游龍般的殘影,所過之處金石俱焚的震盪破壞力呈幾何倍數攀升。
趙傒執劍的手腕此刻已沁出細汗,卻仍被這股愈演愈烈的狂暴氣勁震得虎口發麻。
經過潛心參悟,趙傒望著掌中泛黃的古籍,眼底泛起異樣的神采,愈發覺得這部看似樸拙的劍經妙用無窮。
更令趙傒驚歎的是,這種波動竟能延展至周身竅穴,用在其他方面。
前夜修煉時,他偶然將震勁運至拳鋒,霎時間院落裡炸響七道氣爆,驚得簷角宿鳥四散而飛。
此刻回想起來,趙傒仍覺掌心發麻,看似簡單的震盪技巧,疊加到拳腳時竟能引動一道道共振。
每一拳轟出體內的真氣,化為一股股震動波,在空氣中發出一連串爆鳴聲。
而且越修煉到後面,威力自然不言而喻。
這種真氣化為實質性的震動攻擊,做到這一點居然只是明竅境界的劍經,至少也得是金丹境界的劍經才有的氣象。
於是,趙傒深吸一口氣,帶著這份疑惑叩開了李凝安的殿宇。
殿宇內,檀香嫋嫋。
李凝安端坐在一張古木雕花的青石桌案前,青瓷茶盞中升起嫋嫋白煙,如同仙境中飄渺的雲霧。
趙傒走進殿宇,腳步輕緩,每一步都像是在踏著雲霧,生怕打擾了這寧靜的氛圍。
他來到李凝安的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禮。
“師兄,我有一事不明,還望師兄解惑。”
“說吧!”
李凝安微微一笑,回道。
於是,趙傒將自己的疑惑道出。
聽到趙傒的困惑,李凝安輕輕端起茶盞,茶水在盞中輕輕晃動,發出細微的聲響。
他緩緩道出其中關隘。
原來是因為真氣震盪需如抽絲剝繭般精細,需要對真氣有極致的掌控力才行。
尋常明竅武者即便貫通四十九處關鍵竅穴,在長期堅持下能修成第一重震勁已屬難得。
而後續每疊加一重震波,若沒有極致的掌控力,對經脈、竅穴的負荷便呈倍增長。
“就像在髮絲上雕琢山水,難度讓人望而生畏。“
“創此功法的前輩共推演出六重震勁,但近幾十年來,能將三重震勁融會貫通者不過五指之數。“
而掌控第一層震盪技巧,後面的五層震盪技巧無法掌控,其威力加持也很有限。
費時費力,卻得不到太大的提升,所以很多人都不會選擇這門劍經,品階自然也就低。
而趙傒由於貫通了百竅,對真氣的掌控超越常人,所以才能這麼輕易入門這一部劍經。
在瞭解其中關隘以後,趙傒再次向李凝安請教了一下技巧,便回到了自己的庭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