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包子專供?
重生母女闖零零:俺媽掙錢,我躺平 青鳴茗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二十二包子專供?
眾人對視一眼,顯然認可這個說法,但又都有點猶豫,誰都不肯說話。
其實倒未必是眾人不願意用這些下三流的手段,都是做生意的,能搶到生意誰不高興?只不過沒人願意當槍打出頭鳥裡的那隻“出頭鳥”罷了。
這附近賣早餐的基本都是鄰里鄰居,就算不是什麼好朋友,好歹也都混了個眼熟,且先不說到底能不能舉報成功,這要是被人查出來了,自己的名聲也得受損。畢竟他們這些老人多少都經歷過,那個說句話都有可能被人挑出錯的年代,是個人都知道,舉報這事兒本身就不怎麼光彩。
但同樣是賣早餐,看著人家風生水起的,誰能不眼紅?別以為什麼商業競爭,就非得在那些大公司的人之間,冬天兩個老頭兒推個腳踏車賣糖葫蘆,湊一起的都得拌兩句嘴呢。
“你們不愛幹我去幹,本來大家都在這附近賣,誰都不打擾誰的,賣得好好的,結果她一出來,大家誰都沒生意了,真讓她靠這些下三流的手段徹底把生意搶走了,你們就高興了?難道你們就不做早餐生意了?”
她的聲音稍微有點大,有幾個人回頭看過來了,小孫趕緊閉上了嘴,壓低聲音說:“反正我是咽不下這口氣,你們愛跟不跟。”小孫頗為不耐煩,看見小店門口幾乎可以算人山人海,更是心煩了扭頭就離開了這兒。
“哎呀,這叫什麼話呀?”另一個年輕的女人追了出去,“李嬸我去勸勸小孫啊。”
李嬸點點頭,嘆了口氣,只是盯著那個招牌上的“曉鳴同學”是內心油然而出地生出了一股不甘心。
她並不贊成那兩個人的想法,她年紀大了,只覺得做生意就應該乾乾淨淨,按照良心做,讓顧客吃個心安。
這輩子她也沒什麼別的能耐了,就包個包子,做點麵點熬個粥,她40多歲的人了,手腳已經不如年輕時候利索,精力也不如年輕時候好了,年輕的時候三四點起來還得天天兩三點起來。
她不是沒試過加一些新的東西,但實在沒有什麼精力,要讓她一天一個新花樣,也實在是吃不消。
看著這家小店門口圍著的人,估計大部分都已經充了會員卡,充了卡自然就不會去別家買早餐了,恐怕用不了多久,她的早餐攤應該是第一個到的吧。
李嬸嘆了口氣,想要離開,卻忽然看見一個年輕姑娘走過來:“李嬸?”
正是楊曉。
她在那邊喊得累了,讓李青青去接個班,自己坐在旁邊休息一會兒,剛坐下就看見旁邊早餐攤的李嬸嘆氣:“李嬸收攤了啊?”
“啊。”李嬸有點心虛,畢竟她算是知道小孫和小柳想害她的,她沒那個演技能裝下去。
“正好呢,要是李嬸兒不來,我還想去找您呢,想跟您談個事兒。”楊曉說道。
李嬸定了定心神:“什麼事?”
“李嬸您平時包子賣多少錢一個。”
“都是五塊一籠,咱們都是一個價。”
“那咱們都知道成本大概多少了,我想著我的生意越做越多,聽說李嬸的包子是附近包的最好的,願不願意以後和我們合作做專供?”
“專供?”李嬸有點懵了。
“就是以後您每天早上,包了包子來我這兒賣,我買您的包子賣出去,您就不用自己張羅了。”楊曉說道,“您包多少,我收多少,成本價大概一半一半,每一籠包子我按四塊錢收您的,你早上把包子送店裡來,直接走就行了,給您也省事了,包子成本多少咱們心裡都有數,這個價格您絕對有得賺。”
說實話,李嬸是有點心動的,她賣不動了,兩點多起來忙活七個小時九點左右才收攤,對於她來說確實壓力大了點,這個價格也確實有得賺。
而且她自己小店賣不出去多少,所以包多了也沒用,但楊曉的店裡流水高,每天說不定她反而能賺得更多。
“但我是有要求的。”
李嬸的心猛地提起來。
“您這包子必須是真材實料的,當天做當天買,肉菜油都得是好的,現在日子好了,大家也都關心這個,不能讓那些不好的肉毀了我的招牌。”楊曉一字一句地說。
李嬸鬆了口氣:“這個你放心,我在這附近擺攤賣早餐。沒有10年,也有8年了,絕對都是真材實料的。”
這個楊曉倒是相信的,這附近這兩年發展得很快,品質不好的早餐攤兒不知道倒了多少,能現在還在開著的那必然都是有點真材實料的。
“您那邊能包多少我收多少,熟的四塊錢一籠,生的三塊五,您趕著每天六點前送過來就行了。”楊曉說道,“然後您就能回家去休息了。”
“生的?你們還要生的?”
“怕您來不及所有的都做成熟的嘛。”楊曉笑了笑,“要是方便的話,您去辦個健康證,免費的,咱們就可以籤個合同了。”
“還要籤合同的呀。”
“這不是有保障嘛,要是您包出來了我們不買了,你就可以拿著合同去讓我們賠錢啦。”楊曉開玩笑似的說,“當然了,要是您的包子有的質量問題,比如用的肉不好什麼的,那我們可也能讓您賠錢哦。”
李嬸當即拍了拍胸脯:“這你放心,我的包子這麼多年,就沒有人說一個不好的。”
“那正好,您有的賺,我也能輕鬆點,咱們雙贏呀。”
楊曉現在確實需要別人來幫忙嗎?其實也不算,目前的生意她自己一個人還忙得過來。
但楊曉知道自己開了店之後,不像早餐攤了,這裡不好就換一個地方,如果有人真的眼紅,想要弄她的店很容易。
就比如周圍幾個早餐店的店主,大家都是來擺攤賣早餐的,憑什麼就你開上了店賺到了錢?
小店要發展,勢必擠壓周圍同型別的小早餐攤的生存空間。只有但人嘛,說到底是個惰性動物,只要有利益,只要沒被逼到魚死網破的地步,一般人就都想著和氣生財。
讓她們也有得賺,知道楊曉的店發展得好,她們才能發展得更好,把這些原本的“競爭對手”和楊曉的店繫結起來,她們才不會在背後使壞。
楊曉的人生理念一向是自己活,也讓別人活。
至於第一個為什麼從李嬸做起,畢竟剩下的說到底還是年輕人,容易在氣頭上,不願意和她合作,有了李嬸這個先例,且不說她們所謂那個鬆散的“反楊曉聯盟立刻就散了”,剩下兩個人看到也會更容易接受。
連楊曉自己都不知道,一場還沒發展起來的危機,竟然就這麼被她化解了。